课外访万家心得体会张

课外访万家心得体会

关庙中心中学 张书晖

通过家访我校的学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便形成了如下文字: 农村孩子受教育难。虽然现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生也有学可上,但由于农村交通不便,人口分布稀疏,经济发展缓慢等原因,致使许多孩子求学很困难。陈云涛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家住一个小村里,但为了求学,从小学开始就不得不到远在偏远村庄就读。每周上学放学不仅需坐一个多小时的面包车还得转乘摩托车到家,求学过程实为不易。

隔代教育影响大。陈艳的母亲常年外出务工,父亲虽然在本地务工,但由于工种的需要也不得不有急事儿的时候才回家,所以家里只剩年迈的爷爷奶奶维持家庭和照顾两个孩子。如此以来,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机会相当少,大部分时间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隔代教育带来的诸如溺爱、缺乏交流、性格孤僻等不良表现在我们家访过程中表现的一览无遗。类似陈云涛这种家庭的学生比比皆是。

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为避免家里没人,我提前打了电话告知将来家访。到家后在一番轻松的谈话后才知道,该生父亲在家已经等了我几个小时了,我对此表示歉意,但家长却十分客气,表示凡是为了孩子的教育,他们愿意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付出一切。尽管他们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早已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因此他们重视孩子教育的决心让我震撼。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课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许多农村孩子来说,绝大数父母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外出务工,孩子都成了留守学生,与孩子的交流仅限于电话中,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从而致使许多孩子由着自己的性子,自由散漫,不将心思放在学习上。

家校联系应更紧密。通过家访了解到,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不是很了解,或是没有时间去了解。通过向家长介绍与学校及班主任联系的

各种方式,家长表示十分乐意与校方建立密切联系,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及生活情况。

学生需要更多的关爱。留守学生父母爱的缺失致使性格内向孤僻,一方面父母应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生活的小细节中给予孩子更多爱,让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家访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将不断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反思,付出我最大的努力,尽力做到最好。

 

第二篇: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心得体会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心得体会

双莲小学:田生文

当前,省教育厅提出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正在荆楚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比教学”就是比专业素质,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访万家”就是加强教师职业规范,建立和谐的育人环境。因为它是教育本质的回归与求真,所以得到了学校的认可、教师的拥护、家长的赞同。

每一步艰辛,每一次发展都没有远离过“比教学,访万家”的思想精髓。尤其是省教育厅开展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以来,我们坚持传承与创新,在 “比”字上做文章,在“访”字上下功夫。以“潜心锻造,全面提升,真诚服务,铸造师魂”为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动力,让教师以过硬的专业素质及高尚的师德去引导学生、滋润学生,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地成长,从而积淀成长的自信。

我们认为,“课内比教学”落脚点在“比”上。就是要让广大教师在不断的比中发现他人的优势,找到自身的不足,挖掘自身的潜力。让教师在“比教学”中不断为自己“充电”,成为受人尊重的“名师”。为此,我们推出了四个层面的比赛活动。

1、比学习——万木霜天红烂漫

我们经常性的举行“教师素养大赛”“教师演讲比赛”“现场评课比赛”“现场说课比赛”等活动,现场打分,现场评奖,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学习欲望,让教师享受学习的快乐,生成了强大的学习力,各种学习活动如烂漫霜天。 营养套餐式学习:在例会时开设“师德铸魂”“艺术鉴赏”“案例反思”“哲思心语”等精彩栏目,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2、比备课——深钻教材求高效

备课作为教学预案,直接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学校将每一次教师讲课、说课、评课、基本功比赛等比赛成绩都细化成分数,纳入教研组的考核之中。组内教师的一次比赛活动,往往牵动着整个教研组的教师。大家在一起出谋划策,在一起听课评课,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在这种合作探讨中,既攻克了教学难关,又形成了强劲的向心力。

3、比课堂——百舸争流千帆竞

我们努力通过比赛活动打造高效课堂。提出了变“平面静寂式”课堂为“立体活力式”课堂的评价举措。要求让课堂飞扬个性、充满激情、富有诗意、蕰含智慧、渗透创新。并归纳了课堂的九有状态:有眉头紧锁的沉思、有满怀自信的操作、有声情并茂的表演、有合情跳跃的猜测、有个性鲜明的质疑、有据理力争的辩论、有沉稳理性的反思、有激情冲动的欢呼、有声心愉悦的享受。

4、比研究——吹尽黄沙始见金

这是因为我们教师已经将“三追”成了个人主动研修的一种习惯。追忆(及时记录课堂)——追思(定时课后反思)——追论(追踪质疑研讨),从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内动力。现在,老师们自发参与的研究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之间及时沟通的桥梁,能使教育的方式朴素而又温暖。重拾这一传统,让教师在家访中倾听家长的心声,让心灵受到一次次洗礼;让学生在老师的家访中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历程。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我们注重的是实效,彰显的是真情。传承创新,仍然在“访”字上做文章,让家长访学校,感受教育的氛围。让教师访学生,实现情感的沟通。

学校要求教师家访主要是报喜,汇报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同时客观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优等生,实行推介式家访策略。与家长交流先进的育儿经验,并晒到班级的 QQ群上,实现所有家长的共享。

学困生,采用指导式家访策略。与家长共同探讨原因,指导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

品困生,推行联动式家访策略。品困生单亲家庭居多,我们采用同时约好父母的策略,让他们在教育孩子时步调一致。

病困生,采用呵护式家访策略。带去水果,带去班级学生的问候,带去教师无偿补课的温情,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呵护。

留守生,采用亲情式家访策略。和他们的爷爷奶奶拉家常,拨通他们父母的电话,三方同时在线,给孩子以亲情的感动。

一次家访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对学困生,品困生,留守生我们还采取跟踪家访的形式,切实让家访成为推动孩子自信成长的关键手段。

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成长足迹”。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每学段的设计均有不同。里面涵盖“自我介绍、家长留言、争星计划、校园生活、社会实践、行为规范、小试牛刀、期末总评、鼓励呵护、自我鉴定、班主任评语、我的假期”等十二个栏目,我们力求通过它来关注学生家庭成长和学校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促进学生全面、生动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学校组织家访德育沙龙,交流家访心得,在教师中开展“我的家访”演讲比赛和“家访手记”评选活动,在学生中开展“难忘的家访”有奖征文。

当“家访”这个词眼再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时,我倍感亲切。但它又是那么陌生,它已经在我的世界里消失了许久许久,蓦地忆起,我却觉得它似乎一直都在我儿时的梦里,它凝聚着老师的关注、器重和期盼,它记录着懵懂的复苏,激动和感恩。总能让我美美地沉浸在对童年的回味中。家访,那平凡朴实的举动,其实才是保留着那份最真的教育。是时候,家访啦!

课内比教学,我们将修练教学真功;课外访万家,我们将践行师德规范。今天,“比教学、访万家”已经成为我们全员的自觉行动,也成为全社会家喻户晓的美称。比访活动,让学生得到实惠,让教师得到发展,让教育得到创新。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每一份真情付出而获得的尊重和硕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