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加工课程感想

离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找工作的步伐也越来越急促了,因而上课的课程越来越紧张。本学期学习了《特种加工》这门课程,虽然它只作为考查课,但其实对它并不是很陌生。因为在之前的课程学习及相关的实习中都会有一定的认识,只是没有那么全面、系统地学习。

经过这三十几个课时对特种加工的学习,我有一定的收获。在我学习它之前我本以为电火花加工就是特种加工,其实它只是特种加工的一种方法,还有其它的加工方法,如激光加工、超声加工、水射流切割加工、电子束和离子束加工等。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加工特点:①不用机械能;②非接触加工,不一定需要工具,有的虽使用工具,但与工件不接触;③微细加工,工件表面质量高;④不存在加工中的力应变或热应变;⑤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类型的能量可相互组合成新的复合加工。

由特种加工上述的特点,其对机械制造和结构工艺性具有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改变了零件的传统工艺路线。如切削工序,应安排在淬火热处理工序之前进行。但因为特种加工基本上不受工件硬度的影响,所以特种加工不受淬火的影响,可任意安排。

②缩短了新产品的试制周期。在新产品试制时,如采用光电、数控电火花线切割,便可直接加工出各种标准和非标准直齿轮、各种复杂的二次曲面体零件等,从而大大地缩短了试制周期。

③影响产品零件的结构设计。例如花键孔、齿轮的齿根部分,为了减少应力集中应设计制成小圆角。如果采用电解加工,此类结构设计时可简化。

④重新衡量传统结构工艺性的好坏。对于电火花穿孔、电火花线切割工艺来说,加工方孔和加工圆孔的难易程度是一样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也了解到了我国近年来在特种加工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特种加工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而我思考着应该有以下几方面问题在影响着:①基础性的研究不足,影响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②我国的机械行业精度等级跟不上,导致了其市场竞争能力不强;③我国的仿造技术强,引进技术却缺乏了自身的创新性;④加工技术低,导致了低水平的生产,质量和可靠性难以保证;⑤价格的不良竞争,产生了加工成本的昂贵,影响了其整个行业的发展。

综上,特种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现代制造技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特种加工必将不断完善和迅速发展,因此我国的特种加工技术必须经得起岁月的考验,不断的提高生产精度,保证其质量和可靠度,向国外的先进技术看齐的同时,也要发挥自身的有利条件进行创新发展。

以上便是我学习了《特种加工》该课程的一些收获以及个人的一些思考。

 

第二篇:《特种加工课程标准》

《特种加工》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汽车               学分:2             建议课时数:48

英文名称:

适用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

先修课程:《机械制造基础》

课程团队负责人及成员:陈良萍、刘宏强、王云、赵静、李蕾、黄艺、史俊玲、

毛新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了解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超声加工、激光加工、电子束和离子束加工以及化学加工、磨料加工等特种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设备,工艺规律,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本课程以《机械制造基础》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CAM/CAE技术》和《逆向工程技术》两门课程相衔接。学好本课程也可为学生提供将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等相关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训学生的加工机床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培养职业技术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较熟练的使用机床的全部功能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初步具备在现场分析、处理工艺及程序问题的能力。应当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和必修课程。

教学内容以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作为依据,分析特种加工技术的生产过程,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突出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强调将职业道德渗透到课程,按照职业活动选择教学内容,按照行动体系序化教学内容。深入调查相关岗位人员工作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具体技术和技能要求,将相关专业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及操作技能进一步细化并落实到对应程教学和实训教学环节中。并将相关联的知识点、能力及操作技能组合成若干生产中实际项目进行教学,每一个项目都包含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在各课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将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每个项目都明确应该掌握的技能,以技能的掌握和提高为主干线,将必须掌握的知识融汇到项目中。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2.1工作任务

本课程的工作情景是精密机床的操作,包括电火花成型机床,线切割机床,电化学加工机床、激光加工机床和快速成型机床等。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精密机械、汽车、精密模具制造及机电类企业从事精密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编程、特种加工设备操作等工作,也可以从事精密与特种加工类设备的制造、市场营销工作。

2.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特种加工》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知道这门课程的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理解这门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电火花成型及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电化学加工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解超声波加工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解电子束、离子束加工基本理论。理解激光加工基本理论。了解其他特种加工方法。掌握各种特种加工工艺方法的适用范围。

3.教学方针落实情况

4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5.实施建议

51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5.1.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与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设计思路。

5.1.2、教材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录像、实际案例、情景模拟和课后拓展作业等多种手段,使学生通过上述各种教学活动来获得职业认知和职业技能。

5.1.3、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同时要具有前瞻性。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业务操作中应遵循的新规定及时纳入其中。

5.1.4、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52教学建议

5.2.1、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作业来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完成项目过程中掌握精密机床的操作。

5.2.2、应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职业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5.2.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验实训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

5.2.4、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轮岗实训的机会与平台,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53教学评价建议

5.3.1、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业务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成绩的评定与管理。

5.3.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5.3.3、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结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岗位轮训操作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5.3.4、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各任务模块可参照下表:

说明:1、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整体技能情况的评价。若模块考评中同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时,建议采用6:4的方式记分。

2、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54教学建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4.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5.4.2、注重仿真软件的开发利用,如“模拟实习”、“在线答疑”、“模块考试”等,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实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高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5.4.3、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资源和条件来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对精密机床操作熟练的程度。

5.4.4、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

5.4.5、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