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提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就提到: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正是根据这一理念,我对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潜在资源,有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注意是学习的开端,学生的学习是从注意开始的。学生只有处于注意的状态,才能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于学习对象,对学习对象进行有效的观察、记忆和思维,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多种知识技能。

现行的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有一个很大特点就是插图非常多,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可挖掘教材中的潜在资源,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第二册课本的封面彩图就可以作为训练口语的教学彩图,教师在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后,可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呀?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指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的内容。通过鲜艳的彩图,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口语能力。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想象,从而加强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课堂与生活的相通点,有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过去,我们语文教师中的多数都放不开手脚,四平八稳,照本宣科,课堂上缺少生机和活力,一篇优美生动的文章往往硬是给剖解得味同嚼蜡,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唯有从教材的呈现方式上入手作改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给语文学习提供了活水源泉。所以,我们可以让教材内容生活化,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例如:我在教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秋天的快乐”时,我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秋天,我让他们摘果子、看红叶、放风筝、捉蛐蛐、收花生、赏菊花,然后启发学生:“同学们,‘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在这个诗幻般色彩的秋季,让我们与秋天来一个亲密的拥抱吧,让我们打造自己的快乐秋天。秋天会发生哪些开心的事呢,讲给大家听听吧!”这样,孩子们

有了生活体验,加上我形象化语言的情境描述,他们会急于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教学任务轻松的就完成了。

(三)开发敞开式的教学资源,有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是学习母语的课程,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开发敞开式的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发展,也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我们首先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时刻睁大自己的慧眼,善于发现周围学生熟悉的课程资源,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学生需要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1)引导学生在无与伦比的语言环境中学习。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孩子们离开课堂也满眼皆汉字,满耳皆汉语,要让他们在平时的语言环境中做个有心人。例如:我在执教一年级时,就经常鼓励孩子们:走在大街上,可以通过看广告牌识字;逛超市时,可以通过看商品外包装来识字;看电视时,可能通过电视屏幕上的汉字来识字。让学生养成在我们生活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街道图书馆资源。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多通过书籍来自己寻找答案。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时,我就鼓励孩子们去多多搜集些名人故事,所以孩子们就会常常带着问题到图书馆翻阅图书,以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

(3)引导学生从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包括网络资源),灿烂的古代文明,丰厚的民族文化中去学习语文。

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探索、研究可以在孩子心灵中产生碰撞的火花,形成质疑问难的习惯,养成探根求源的意识。所以鼓励他们自己通过喜欢的方式去探索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对他们语文素养的形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学校、街道等部门组织的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与现实生活有着必然的联系,自然风光、风俗民情、文物古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拿来作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这些活动可以与语文学科中的综合性学习相结合,课外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参观纪念馆,讲故事比赛、进社区调查、夏令营等。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各式各样的课程资源,不仅可以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让教学“活”起来,还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促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而有效的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实践证明,在新语文教学理念作用下,充分挖掘一切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是今后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合理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今后,我会在此方面深入探究,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力求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篇:《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