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永威学校参观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到永威学校参观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小店街道学校 王玉珍

20xx年11月2日我有幸在区教育局的组织领导下到河南永威学校参观学习,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感触颇深。永威学校能够在短短的几年里成为河南省内外远近闻名的名校,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通过考察学习,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我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关注的还是它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感受。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四清”打造了永威。 “先学后教”的课堂不精彩但是实在。感觉“先学后教”教学法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种课堂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没有过多的拓展与延伸,课堂气氛也不是很活跃,可是这并不精彩的课堂使他们的考试平均分达高分,是全市第一。我的理解是:如果把我们的英语课堂分为精品课和常规课的话,这种“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对于我们的常规课教学更具有积极借鉴意义。我们实际的教学现状是教师可以为准备一节精品公开课殚精竭虑、费时数日,却往往对日常教学随意对待,可真正决定最终教学质量的正是这一节节常规课。如何借鉴“先学后教” 教学法上好常规课是我们现在要思考的问题——课不一定上的多么精彩,但是课一定要上的实实在在,有效甚至高效。

- 1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先学后教” 教学法教学目标非常具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让学生一目了然。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往往形同虚设,甚至目标与教学内容脱节。一节课讲什么、学到哪,教师心中有数,学生却一片茫然。如果每节课目标明确而简洁,让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其结果不单单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知道学会了没有,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使学生越学越有信心。

“先学后教” 教学法在新授前的辅助环节要求导入简洁,直奔主题,强调开门见山直接开讲,而我更倾向于精心设计导入,吸引学生。特别是对于英语而言,导入精彩,可以达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叩开学生的心灵,方可更好的体现英教学之趣。

先学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这种先学,不是盲无目的的瞎学,不是教师放手不管,而是学生在教师自学指导下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设计恰当的自学指导,要求问题不能太多,太杂,太琐碎,在备课时一定要充分分析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预设自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准备好相应的解决方案。我认为让学生先学,关键是要保证学生参与学习。后教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学生在自学时,教师要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教师要发动学生讨论、质疑、交流, - 2 -

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在“兵教兵”之后“师教兵”。而教师要少讲精讲,只作点拨性的引导。我的体会是,这样的课堂,教师其实是在和时间“打仗”,争分夺秒,需要教师对课堂有更高的驾驭能力。同时我觉得“兵教兵”这一模式就值得借鉴。“兵教兵”,是 “后教”这个环节上通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教法”:针对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做评定、补充、更正。如以四人组成的学习小组,基本上是好中差搭配好的,避免了以前编座位,好学生与好学生同桌,差生与差生同桌这一现象,这一搭配形式给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较差的学生可以减轻自卑心理,而变得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我感觉对于英语科而言,当堂训练可以更灵活。讲词汇课可以汇记忆,对话课可以提问。并要有意识的改变课堂结构,安排好讲与练的时间。

正所谓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对于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我要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从而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以达到让学生会学、学会、爱学、乐学的目的!

- 3 -

在学习永威经验及实施新课程中,我们必须不断地反思,及时地总结,适时地改进,充分地完善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小店街道学校

2015-11-6

- 4 - 王玉珍

到永威学校参观学习后

的心得体会

小店街道学校

王玉珍

- 5 -

 

第二篇:参观学习永威学校心得

-参观学习永威学校心得

听了去年秋季去永威学校参观学习回来老师的报告,除了对永威学校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有所了解外,永威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有幸亲眼目睹,亲身体验,让我在短暂的几天受益匪浅。下面我将从两方面谈谈我的学习收获:

一|在六年级教室看到的

星期一早上在六年级学生早操之前,我去了我去了他们的教室。在六一班的讲桌上,有一本语文老师的错题集,上面记着当天学生作业中的典型错题,而且后面还有年级组长的签字。在和老师的交流中得知,本周的错题集上记载的就是本周周清内容的重点。学生人人都有纠错本,错题都有老师详细的批阅、评价,人人都有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有好词好句,优美段落的摘抄,有读书心得等,每周查阅一次,每次32k一页。读书笔记写的干净整洁。每个学生的课桌的右上角贴有一个小方块纸片,全校统一设计打印,上面的内容包括:姓名、科目、目标、格言。学生的语文作业有两种:一是语文本,只写本课生字生词;而是语基本,语基本内容丰富,有基本题型的训练,有课文重点段落的理解,有重点课文做的简介及相关作品等,在学生课桌上还看到一张作业单,内容是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及该生字带出的词语整理。六年级三班教室黑板上写有早读目标:大声朗读第二单元词语盘点,积累运用,文中带拼音的字词及作者,15分钟后提问。

二、交流的收获:

虽然在学校我对永威学校的先学后教模式在上批老师的示范和魏主任的指导下,对先学后教模式在新授课中的操作流程基本掌握,并能大胆尝试运用,起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那么这个模式在作文课上该怎么操作?我就这个问题和六年级四位语文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到,他们每周三下午有两节作文课,课上,先让学生根据本单元习作要求自选材料,自编提纲,交流提纲,再当堂完成习作,完成后自改,自改主要是改错别字和病句,然后进行互改,互改的形式有同桌互改,优生互改,优生改后进生,这次互改除了该错别字和病句,重点是给对方指出修改意见,修改还后再誊写交教师批改。到了第二周三作文课讲评。讲评重点是读、欣赏评析优秀习作,再选出一两篇不成功的作文评析,提出修改意见和方法,讲评结束后,再在小作文本上重新写或片段练笔。通过交流了解到他们的做法其实和我们大致相同,究竟“先学后教模式”在作文课上怎么操作我在读了蔡林森校长的《教学革命》这本书后有所认识,也带回来了一节作文赛讲课中的先学后教模式操作流程,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摸索。与此同时,我将会改变自己曾在平时教学中赶急图快的做法:在课堂上直接写作一次成文,没有时间进行细致的写法指导,每次习作都在很短的时间内泛泛讲评甚至于略去讲评。

三.对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对我来说是一件头痛事,天天唠叨,老师烦学生烦,可就是没有多大长进,听从永威学习回来的教师说用为学生书写如何如何好。我就想人家是怎么抓学生书写的?于是在这次学习中我

特别注意了永威老师是怎么培养学生书写的。

第一天早上我去六年级几个班教室转,看了老师的错题集和学生的丢错本,都是在方格本上写,每个字都很认真,一笔一划,就像是临帖练字,再看学生桌子上的随堂听写本是田字格本,刚听写的生字上带的拼音就像印刷体,看上去很舒服,我当时想写得好也许因为本子方格的缘故吧,但再翻开作业台上的读书笔记发现,横格的读书笔记和前面看到的作业没啥两样。在接下来的几节过关课和赛讲课上看到的老师在板书方面的细节也让我很受感触。如,三年级一位语文老师在上赛讲课前几分钟,在黑板上用尺子打了几个田字格,大家都认为老师是为上课教生字准备的,谁知老师在课堂引入后把课题《一面五星红旗》很工整的写进了事先打好的田字格里。而且,老师在板书课题时要求学生两眼盯着黑板,随着老师书空。检测生字时,让两名学生在打有田字格的小黑板上写,写完后的评价从准确率和书写量方面,也就是在分数的旁边在画面小红旗。英语课上也有同样的情景,上课前在黑板上打好四线格,上课后把课题认真的写进四线格。就连数学老师也是这样,上课前在黑板上打了条直线,上课后把课题认真的写上去,课堂检测评价中也从准确率和书写两方面进行。蔡校长的评课时对老师的板书也要求很严。在评二3班数学赛赛讲课时很严厉的指出:“老师书写不规范:课题字太小,和下面的板书的字在大小上没有变化,等于号两头没对齐,数字“2”写的不规范,看看课本上是怎么写的?”除以上看到的以外,还通过和老师交流得知,他们每周都有写字课,写字课上,不同年级根据写字课本进行写字教学,

在写字课上,让学生了解各类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的写法,当堂练习,并在平时的书写中进行强化。

的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合自己几天来所看到的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个个细节,反思自己在这一方面的不足:一是自己不能言传身教,书写粗放,俗话说得好,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回想自己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学生的作业中,书写随意,赶急图快,不能像永威学校的老师,时刻给学生做表率,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二是抓学生的书写不够细心,缺乏耐心,同时对学生的书写要求不严,时紧时松,特别是对后进生缺乏耐心,有时听之任之,不管字写得好坏,抱着只要能交上作业就不错了的态度,造成学生的书写越来越差。三是忽视学生写字基本功的训练,配套的写字课本成了样子货,没有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工作中,自己将像永威学校的老师那样,严字当头,细处着手,时刻从自己写好每一个字做起,在板书时,在作业的批阅中,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好示范,同时做到天天抓,时时抓,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受益终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