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文档

让浅浅的幸福稳稳的流淌

幸福是什么?——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网评上是这么解释的。。。。。。 而我认为人生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听着爸爸的笑声,看着妈妈的慈容,倚在爱人的肩头。 享受着那份支持与温柔;人生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有一个好师傅,有几个好朋友,有一个好组织。体会着那份帮助和包容;人生最难得的事便是拥有一颗纯洁善良的本心。品味着生活的感动与恩情。

————题记

家是幸福的港湾,亲人是我们永远的依靠。曾经上学时的我,总不爱回家和现在的孩子有相同 的想法——好容易逃离的魔掌怎能轻易回去。可如今渐渐发现,想天天回家听一份唠叨都成了奢侈。记得上个月我的姥爷在我们赶往昌吉的路上永远的离开了,母亲因自责、遗憾失声痛哭。我突然感觉心里空了一块,脑海里不禁浮出了那慈祥的总是面带微笑,沉默不语的面容。只记得小时候他总把好吃的留给我,上学出门前总也不忘嘱咐一句“好好学习啊”长大后上班了,偶尔去探望他,临走前他总会说“好好上班啊”就是这么简单极易被忽视的语言,蕴含了多少爱与关心。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天都给父母通电话 ,每次都是些相同的问候。什么吃了没有?吃的什么?那边冷不冷?身体还好么。。。。。。可就是百问不厌,就想听听他们的声音,摆一个最舒服的姿势,回想着那曾经生我养我的地方。后知后觉中感受着惦记与被牵挂的丝丝幸福!

工作是价值的体现,学生是我们快乐的源泉。对于有早读的教师来说能够多睡一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据说睡觉时喜欢用腿骑着被子是幸福感超强的人。当然这个人不是我,是我那位极度自恋的师傅。她不仅是我工作上的导师,更是我生活中的榜样。在我生活遭遇低谷时,她总会将自己如何处理的方法教给我,言语中她是那样的充满热情,富有活力。她热爱生活、享受教学、积极向上。她一直不断的鼓励,帮助我,向我以及我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她的关心,如冬日暖阳。快乐、温暖。

她还有一个天赋技能——化敌为友

我亲眼见证,她带过得学生中凡是曾与她为敌的,最后都与她成为了特别的朋友。就像两个善良单纯的孩子在稚气一样,最后在征服与崇拜中俘获对方。在她的课堂上,有时化身为充满诗意的诗人,有时化身为聪明睿智的哲人,有时变成慈祥的母亲,甚至可以变成学生携手前进的好朋友。也许就是她这种不拘一格地教学方式,成为她体验教学带来的幸福和满足的源泉吧。学生们会在她的创造性教学中,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快乐并激发出学习的热情,成就高效课堂。这是我加班留学生到9点都无法企及的效果,所以我在改变,迅速改变。我改留学生为提高课堂效率,对于上课效率低的学生。我提出开放性课堂,请我们班家长到学校听课,成效显著。从前这几位学生上课总是思想跑毛,不回答问题,自从其家长来校听过两节语文课后。上课眼神也可以跟上了,回答问题也积极了许多,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我也开始享受着学生的这份纯真给我带来的快乐,有时候我把给教师们出的节日活动游戏,如教师节我们年级老师玩过得“你比划我猜”带到班里让学生们体验,看着他们玩的不亦乐乎,这样其实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快乐中学习着,成长着;有时也让他们动手制作与课文有关的手工制品,如讲完“桥之美”后鼓励学生做各种桥,并给每一座桥写一篇简单的说明,学生自己分组、分工热情很高,我也乐在其中。有时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古诗文背诵大赛,感受着他们争抢“古诗文背诵达人”宝座的那股子冲劲儿,更加激励着我对于语文教学的热情。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教学的幸福不是我们教会了他们多少知识,而是通过我们的教学

所看到生学生身上的点滴变化。这种幸福不在教学而在感情,做老师的永远不会为为学生付出了多少而感动,但学生会。学生会在与老师的情感交流中渐渐学会感恩,然而就是这点点的感恩回馈感动着每一位教师。例如,我上次生病时变挑剔发炎,不能大声说话,上课时学生们刻意的保持安静,有的同学为了不发出声音甚至连咳嗽都忍住了。生病时学生的一句问候,节日时学生一件小小的礼物,也许这声问候很轻,也许这礼物很普通,但这样的体谅、这点滴的感恩又怎能让人不感到幸福呢?我想班主任可能会有更多的幸福体会吧。之所以我身感幸福,另一个因素是因为我身边有一群热血青年,无论是曾经的艳梅还是现在的李杨,她们那种永浇不灭的热情,把我这个慢热型的人给点燃了。让我感受到同事之间搭班的默契与配合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更加激发了我对幸福教学的探寻,就这样我积攒着点滴的幸福,在悲困时,慰藉着自己。在平淡中感动着自己。这一切都感恩于学校,感恩于我所在的年级。感谢学校为我们定阅的这本《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让我在本不平的现实中探寻着属于自己的小幸福。感谢年级在我遇到困难时年级主任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鼎力相助,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给我带来的温暖。正因为身边的你们让我享受着这份支持与温柔;体会着这份帮助和包容;让我不忘本心的品味着生活的感动与恩情。让这浅浅的幸福在我平凡的生活中稳稳流淌着。

最后我以一首诗来结束今天的演讲。这是我读着这本书听着石进的《夜的钢琴曲》有感而写。

禅夜

这,是怎样的夜

该有怎样的期待。

温情是你那眉宇间的烁动。

真诚是你那朝夕间的转影

而今 时移事迁

只叫人心寒颤栗

这,是怎样的世界

会有怎样的旖旎

温情是你那施恩的双手

真诚是你那激励的眼眸。

而今 时移事迁

仍令人暖感恩常

星空灿漫的夜

一缕悠扬的琴声,

如风灵动的叶

为一世的调荣

谱写生命的弦音

这是怎样的夜,

该有怎样的思念

。。。 。。。

 

第二篇:心得体会文档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卢氏县城关镇中学 万红钰

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有了深深感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震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真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每一句话是那么实在又那么在理,列举的每个事例是那么熟悉,就好像是自己曾经碰到过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不得不让人钦佩。书上说: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接下来,我想借着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你是否做到了教育公平? 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 今年,我也已经是一名任教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老师,因为班里也有这些让人头疼的学生,所以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扪心自问,我

们是否都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都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的个人思想和感情,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无药可救”的“后进生”。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走到这些学生的跟前去,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好的作业题。有时候在课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给某个学生布置一点家庭作业,那么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就当堂布置给他。学习较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千万不要让他光是听别的学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东西抄下来。一定要设法让他独立思考,因为在思考的过程中就已经包含着运用知识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取得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好。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卢氏县城关镇中学 万红钰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教育教学工作成了我工作的主旋律,这一旋律因学生而悦耳,因忙碌而充实,因进步而欣喜,这一切都 归功于教育的指明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初读《给教师的建议》看到的是浅显的建议和劝告,一个个平常的事例,点淡淡哦道理皆来源于生活,这是年轻教师最快进入教师角色的必备书,有了它,才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细品《给教师的建议》知道了以个真正的老师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更多的是理论与事例相结合,体会与方法的渗透,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遍地阅读、品味。

首先,我们要做一名专业知识扎实而有博学多才的老师。这就是说,教师要读书。古人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指书籍。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苏霍姆林斯基也只有说:“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这24 小时意味着你要上课、备课,你要批改作业,甚至还要处理班级里的事务,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哪里有时间读书呢?我想起了鲁迅的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睡前十分钟或二十分钟并不影响睡眠的效果。该怎样进行呢?把有感触的教育随笔或设计独特的教学案例多看几遍,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摘录下来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这就是读书,每日不间断地读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多姿多彩的,才能像那位历史老师那样“用终生的时间备课”用大约

15分钟的时间现场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使听课的老师入了迷,才能给学生的永远是新鲜的营养,这才是读书的关键---读以致用,这样才能做一名专业扎实而又博学的老师。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的。

其次,做一名宽容的老师。“宽容”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作为孩子难免犯错,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犯错的孩子那就不是正常的孩子”,连上帝都能原谅孩子犯错更何况是身为教育专业岗位的我们?因为犯错所以更应该有改错的机会,这个机会需要教师的宽容,因为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善待犯错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不断犯错,不断改错才是一个儿童的成长。针对犯错的学生,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如果色厉内荏的批评,孩子可能会吓哭也可能会采取抵抗不说,不如我们先平心静气之后再与之交谈。

其次,是让孩子改正错误。找准原因,了解想法之后,就要让他明白犯错就要改错,这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肯定。一颗宽容的心就能减少学生否定自己、胆小自卑、信心不足等教育遗憾。只要从言行上耐心教育,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才能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品德的养成。正如文章中所讲的:“宽容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更是 一中精神”,只有把这种精神贯穿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才能培养良好品的人,这是我从中体会 到的。

第三,要谨记知识的最终目的---运用。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谈到:“知识--这就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

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这里就为知识做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学的目的就是运用,只有用才能体现学会,只有善用才显灵活,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谨记:"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的交流生动中,不断过程活期来。没有这种交流就不可能设想与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的。

书中的每条建议都阐明得生动明白,每一个案例都在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每个观点都带给我们启迪和收获,让我们从中汲取方法,品味建议,感悟教育,做一名不断提高自己的老师,用理论的光芒照亮我们教育前进的道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