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7本,N万字??

三百年的历史在一页一页中静静溜走,看到了很多人物很多故事,懂得了很多道理很多必然。当年明月说他的文笔是幽默的,但是看到最后一部写明朝灭亡忠臣所表现出来的气节时愣是把我给看哭了(看历史书能如此煽情实在很难得)。

但是写读后感也轻松点,先来个看书前后明朝在我的历史学范畴里的严重对比:

1、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崇祯,郑和,张居正,魏忠贤,吴三桂;

2、励精图治的朱瞻基,活蹦欢跳的朱厚照,短命的朱由校,还有圣人王守仁,首辅徐阶,力挽狂澜的于谦,陈友谅、胡宗宪,严嵩,王直,顾宪成,海瑞,杨一清,杨廷和,唐伯虎,刘伯温,汤显祖,孙承宗,袁崇焕,李自成,杨嗣昌,李时珍,徐霞客(有些人名是知道,只是不知道是大明朝的人)??

看完这套书,这些人的名字不再仅仅是个名字,他们都是一连窜的故事的代号。

最重要的是发现历史竟然是如此有趣的,虽然最终是成王败寇,可是中间会有死在御驾亲征路上的皇帝,有20多年不上朝的皇帝,有失意忘情去江湖的文人,有得志意气风发的武将,有极爱极恨的言官体制,有锦衣卫,有东厂,有宦官当道,有文官相轻,有官员在朝堂上大打出手,有高官在紫禁城里玩猫抓老鼠,有莫名其妙拿到皇位的,有辛苦经营抢到皇位的??历史总是如此精彩,如此的充满变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从这么厚的历史中当然有很多道理可以领悟到:

1、要名存青史,总得来说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实在有才,考上个状元、榜眼,全国至少也得前20吧,再有点运气,碰到个好老师;还有一种二愣子,敢打敢拼,执着梦想,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十年,刻苦努力着。如果我们当不了第一种那就奔着第二条路去吧。

2、要成功得学会卧薪尝胆,牛逼如徐阶、张居正都得等到有足够能量时才站上历史舞台活跃气氛,前面的日子都在给别人点头哈腰的。所以年轻人要沉得住气,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3、要学会辩证的看问题。好皇帝不一定是好人,好官也不一定是清官,朱棣也曾杀人如麻,杨廷和也曾收受贿赂,但是朱棣让大明王朝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帝国,没有之一,杨廷和是三朝元老,多次力挽狂澜。有优点但是也有污点,因为所有人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人。

4、要站对位子。朝廷的斗争是分帮派的,生活中也许也如此。站好位子,东林党、阉党,凭良知选择一个,不求光宗耀祖,也不能遗臭万年。好的老师能让你少奋斗几年,并且有很多同道中人,比如张居正。

5、历史不一定是历史书上的样子。海瑞是清官,但是很多时候不识时务,张居正是好官但是他也贪污受贿,戚继光是英雄但是为了保命也结党营私,严嵩是奸臣但和老婆相敬如宾。还是那句马克思哲理的话:事物都有两面性。

6、要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苦逼的唐伯虎彻底被当时的科举制度给忽悠了一会,虽然没能出相入世成就一番功名但是一代才子的名声也能响彻历史的回廊,汤显祖的官场不如意也让《牡丹亭》得以问世,诞生一个伟大的戏曲家。所以最后的最后,当年明月会用徐霞客的故事结尾,会以“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来提点辛苦翻完他这套书的众人。

对于历史,可以用如杨廷和的儿子杨慎的《临江仙》总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第二篇: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读后感

读《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随感

招商服务科 童一烽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名气很大的史学读本,在学生时代就旧闻其大名,但一直只是在去书店的时候随意翻阅几篇,没有系统阅读。这次,终于狠下心,将一套八本全部购齐,也逼自己静下心好好学习一下明史。鉴于时间有限,我目前才看完第一部,但其中奥妙已可见一斑。

第一部的书名是《洪武大帝》,也就是重点介绍朱元璋从起事到称帝以及建国初期的大事。全书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现代人的眼光和浅显的词汇进行阐述,贯之以作者独到的见解,可谓立意新颖、引人入胜。读完该书,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感想:

一、一个组织的成功绝不仅仅是个人的功劳。

朱元璋的成功,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他从最底层的劳苦大众蜕变成一国之君,充满着传奇色彩。以前,我只当朱元璋个人能力超群,凭借其一己之力扭转乾坤。在读完此书后,我发现,朱元璋的成功,实质是朱元璋组织的成功,是团队的胜利,如果硬要区别其个人功绩的话,则集中体现在作战天赋、决策能力和用人之道上。而敢于用人、善于用人、用对人,则是朱元璋成功的关键。在朱元璋的身边,有不少文武能人,比如刘基、常遇春、徐达、李文忠、冯胜、李善长、邓愈等,各个独当一面,是朱元璋成功的中坚力量。朱元璋在用人上可谓独具慧眼,笼络了一批能力超群的文臣武将,为其攻城掠地立下汗马功劳,并且朱元璋凭借其不凡的个人魅力始终保持着最高领导人的

权威,在起事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凝聚力。

二、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

“打江山易,保江山难”,这句俗语在朱元璋建国初期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明朝建国初期,一方面存在朱元璋江山永续的心愿和子孙能力不济、元勋虎视眈眈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存在着朱元璋中央集权和大臣结党营私的矛盾,另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是层出不穷。为了有效化解第一个矛盾,朱元璋充分表现出了作为封建帝王的残忍一面,为他出生入死的几位开国元勋几乎都不得善终,为明朝后几位皇帝的执政留足空间;为了解决第二个矛盾,朱元璋将“欲情故纵”之计运用的出神入化,设计了明朝开国著名的四大案,死者无数,也从根本上肃清了朝内党羽,完成官员换血。

三、国家领导人任何细微的决策都将影响历史进程。

朱元璋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为万世称颂,但成功的光环也掩盖不了他执政过程中的几点失误的决策。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他对商贸业的扼杀。因为朱元璋小时候受尽了奸商欺压,所以他从骨子里恨透了商人,于是在建国初期实行了计划经济,甚至连居民户口也严格标明了从事的工作,世袭罔替,不得更改。而商贸流通业更是被打压得无处立足,在西方国家经济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时候,中国却在固步自封,走经济僵化的道路,这种思想虽然在明朝后几位皇帝的手中有所改观,但始终是基调难改。大方向的错误带来的直接影响或许不大,但对于后世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

20xx年7月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