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xx中学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参加xx中学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参加xx中学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学习体会

x月29日,按照陈主任的要求,受学校领导委派,我有幸远赴xx县xx中学,参加xx市初中历史教学研讨会,期间听取了学校课改经验介绍,现场观摩两节高效课堂展示课,然后xx市教研室宋xx老师进行了现场评课。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

一、三点收获

1、了解了 “318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

(1)xx中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3”指三个问题单:导学单、生成单、训练(拓展)单,是对学案的再创造,强调“试题化”向“问题化”回归,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桥,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让学生具备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指一个“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创建一个学习共同体。主要是三个环节即“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当堂达标”三个环节。学生在结构预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几个环节的学习过程中完全是主动地参与,能够对学习的效果和过程不断反思、多元评价,最终达到巩固和强化知识技能、梳理知识、拓展提升的目的。人人都能参与,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力求人人都能达标。

“8”指8种课型:① 问题发现课 ② 问题生成课 ③ 问题解决课 ④问题拓展课 ⑤ 问题综合解决课 ⑥ 单元回归评价课 (专题复习) ⑦ 能力测试讲评课 (四步展评) ⑧自主合作探究课

(2)318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创设情境,感知目标——自主学习,发现生成——合作交流,精彩展示——当堂训练,巩固提高——梳理归纳,拓展延伸

通常运用最多的是“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问题拓展课”和“综合解决课”这五种课型。

2、历史课堂教学要强化四种意识

宋老师在评课时指出,历史课堂教学要强化四种意识:整合意识、史料意识、课标意识与方法意识。

第一节课《洋务运动》,贾老师大胆将本课划分为“诊病因——背景、开药方——内容、看疗效——结果、作总结——评价”四个部分,简单合理,易于理解。第二节课《工业革命》,高老师将本课划分为“机器初现——珍妮机的发明、动力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独领风骚——工业革命的影响”三部分,同样言简意赅,突出重点。历史教学强调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料意识是历史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课堂教学史料可以从课本经典史料中来,也可以从与学生联系密切的现实生活中来。例如《工业革命》一课,高老师在导入环节,说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后,多媒体展示了两双鞋子,让同学们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学生答出一双是手工生产的,一双是机器生产的,从而顺利导入。新课程标准是我们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等都要建立在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挖深”更要“挖准”。好的教法事半功倍,所以我们要不断改进教法,指导好学生学法。在xx中学的这两节课,贾老师充分运用问题导学、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板块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思、疑、悟”中学习新知识。高老师则广泛采用创设情境,设置疑问,自主合作探究,列图表,作比较,归纳概括等教法学法。

3、高效课堂展示课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这两节课授课艺术很高,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宋老师也对这两节课提出了建议。一是还需注重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可以利用经典故事,或开个小玩笑,不要死板,让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二是不光要有知识量,还要有思维训练量。课堂探究题留的时间太少,要抛弃假民主,创设真课堂,要让学生思维活跃。剖析洋务运动失败原因的时候可把影视材料引入课堂,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深思考。再就是讲工业革命产生原因时,没有让学生去思考去说,思维量不够。

二、下一步的打算

1、结合我校问题导学,探究达标教学模式,借鉴xx中学“318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强化学生自学,问题导学,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2、课堂精讲,三讲三不讲,三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

3、培养学生做材料解析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审题能力,看准要求,例如:根据材料概括。

4、注重教学细节,例如:奕䜣的“䜣”的读音,蒸汽机的“汽”的写法。

5、注重概念解读,例如:近代化、洋务运动,工业革命等学生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

6、用宋xx老师的评课意见指导日常教学。

 

第二篇:中学历史新课标学习体会

中学历史新课标学习体会

作为大三的学生,很快就要参加教育实习,对于中学历史新课标的学习可以使我们理解历史这门学科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了解新课改之后的教材变化,帮助我们更快地进入教师角色。经过这两个月的学习,我觉得自己颇有收获,体会多多。

一、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中特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

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在注重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宜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

二、对教学教学方法和理念的认识

由“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5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的历史意义”“对??的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许多的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和活动课,这些内容不注重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工夫了。

由“专业课”向“综合课”转变。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能

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育也必须向这个趋势转变。作为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点,突破学科的封闭,使个学科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

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体系,决定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某些内容的分角色抢演,某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搜集,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评价等,都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的新思路、新点子不断被开发出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持续健康的发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分依赖教师和教科书,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克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端。特别要重视让学生学会学习,倡导学生自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现实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和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在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变化,师生之间应形成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要让学生敢于提问题,敢于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自觉愿意学历史,真正做到学生心灵开放,个性张扬,开发他们的创造力。作为未来的教师,我觉得肩负重任,要深刻贯彻新课改理念,并尽量应用到以后的教学活动当中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