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8

《挑战传统教育,成就学生幸福自身班

主任培训会》心得体会

20xx年9月21日 ,我市所有的班主任参加了由市教育局主办的《挑战传统教育,成就学生幸福自身班主任培训会》的学习,聆听了马金鹤和张水两位专家的讲座。马金鹤老师的《让生命变得高贵——做有价值的幸福的班主任》和张水老师的《 做幸福的班主任 》报告很精彩,听她们的讲座是一种享受。做为一名班主任,感觉受益匪浅。

我们这些新时期的班主任,肩上承载着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每天面对一些20xx年以后出生的形形色色的儿童,这些儿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私的孩子要多一些,在学习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所以,教育的难度大,责任重。

平实的讲座,在细细评味中,却深深地让我感受到了这平实的背后,记录着踏实踏实的探索脚印,凝聚着沉甸甸的智慧积淀,闪耀着不平凡的光芒。

他们从自身的经历出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老师的转变,又从学校老师机智的处理班级事务中发现,生气不是老师的专利。要知道老师教孩子的目的不是生气。她们把多年当班主任的经历、经验、体会,总结出来:赏识教育是教育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有效地教育手段班主

任应看重自己的价值; 相信孩子,建立无错误儿童观;做阳光的班主任微笑是教育的法宝,快乐的基础,幸福的源泉尊重孩子,让孩子在精神的家园里快乐成长;班主任要有博爱之心,吧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每一点经验,她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事实来说话,给老师们以借鉴和启迪。她们像母亲一样爱学生,赢得了学生的无限信任,再难教的孩子她也能想出办法来调教;她们是家长 为“朋友”, 得到了家长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我想:如果我是学生,能有这样一位老师一定很幸福。 点点滴滴汇聚成奔腾不息的江河,坚持做好平凡的事做久了就是不平凡 。

学会思考,展示爱心。做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有一颗爱心,爱孩子,还要有一种善于思考的心,在问题面前,深入思考,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拉近和孩子之间心的距离,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和谐地解决问题,才能找到幸福感和成功感。当我听到这时,感觉自己曾面对“离经叛道”的学生感到苍白无力的原因。

学会奉献,是一种大爱。马老师说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他计较的少;看别人不顺眼,那是自己的修养不够??这些话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看出马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所拥有的智慧以及作为一个人所应具有的修养。只有把班主任工作做好了,家长就会放心,家长放心了,社会也就满意了,也就认可了这个学校的品质,班主任在其间起的可是关键性的作用,我顿时感觉身上的担子又增加了分量。辛苦与忙碌之后应是幸福的喜悦。

学会包容,也是一种爱。作为在班主任的岗位上工作了二十来年的却不是很成熟的我,仍然经常为了学生的不听话而大发雷霆,经常为了学生的顽皮而生气。反思一下自己,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犯错误了,我就会点名批评,甚至会当着全班的学生的面来批评,因为我认为这样是“杀鸡吓猴”,是对学生、对班级都有益的。面对犯错误的孩子,我们一些过激言行也许是不经意的,也许是当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对学生内心的伤害是很深的,或许一生都难以抹去。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学生来说,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西方有句话:“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更何况我们所教的学生还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因此,我们确实应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正常的心态来处理孩子的错误。以挚爱、宽容的态度、坦诚、体贴的话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更多地研究这些错误的前因后果,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学会从错误和挫折中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学会从错误走向正确。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有童心,对于他们无心的错误作为教师的我是不是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呢?通过倾听了马老师的讲座,我知道了我应该不断完善自己,只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得当了,才能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包容就是爱。

学会鼓励,是真挚的爱。每个孩子都有一股强烈的胜利欲望,都希望得别人的肯定或认可。有时一个嘉许的目光,一个鼓励的微笑,往往能激励其奋发向上。尤其是后进生,他们的缺点较多,经常给学校、老师或同学带来麻烦,故此常常会受到学校的处罚、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歧视,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对问题较敏感,所以适当的赞

许或鼓励对他们来就显得更为重要。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只要我们留心他们的言行,用心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他们,让他们尝试和体验成功,树立他们的信心。相信他们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再一次对自己说:别吝啬你的微笑和鼓励。 每个孩子都有强项,相信只要我们班主任能够以爱心、细心、耐心、恒心、专心去对待工作,面对学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今天的我需要的是一股“静气”: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静下心来细细的品味。 不能再由于工作的忙碌而失去了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而在毛毛躁躁中完成或根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事情。尤其是对待一些班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不能只发现他们表面的问题,而根本没有深挖里面深层的原因。 细想让自己静下心来了, 收益的是学生,而最终收益的是我们自己。

两位老师的讲座给我的感触太多。如何能够真正的胜任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要耐得住寂寞,能够沉下心来,去读一些书,一些有用的书。去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新时代的学生。聆听两位老师的报告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幸福,让我们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让我渴望并努力去做一名“充满阳光味道”的老师!

 

第二篇:20xx年4月7日-8日班主任培训心得体会

因为爱,感动常在

——参加“全国中小学(含中职)德育创新与班主任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心得体会

三岔河乡中学 母建林

时间:20xx年4月7日—20xx年4月8日

地点:遵义红花岗剧院

指导教师及课题:

周红五 中国教育心理干预第一人

——教育教学管理中师生交往的艺术

李晓凡 哈尔滨市卫生学校 副校长 高级讲师

全国“十五”科研课题先进工作者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编写委员会副主任,教材主编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会理事

黑龙江省师德先进工作者

黑龙江省卫生职业教育心理学会副会长

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黑龙江省“龙江讲坛”特聘专家

黑龙江省广播电台“成长在线”首席专家

黑龙江省广播电台“晓凡热线”栏目专家

黑龙江省“十大杰出母亲”

中国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全国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成员

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

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

全国少先队志愿辅导员

全国优秀家长

全国“十大杰出母亲”提名奖

20xx年 在人民大会堂做报告

20xx年 作为大陆专家参加在名湾举行的第八届海峡两岸国际研讨会上做专家评论员 20xx年 参加在中国举行的第九次海峡两岸国际家庭教育研讨会做专题报告

20xx年 在全国首届师德论文评选中《内化师德》获特等奖,并在大会作交流 20xx年 与儿子合著《树与根的对话》一书

20xx年 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校与家庭教育光碟

20xx年至今:在全国各地作报告近八百场,听众达百余万人

——内化师德,当代德育新坐标的支撑点

郑学志 湖南班主任工作爱好者,班主任之友杂志社、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班主任网络研修学院”副院长,长江班主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国培骨干班主任特聘讲师,国家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管理中心特聘专家,班主任工作半月谈领军人物,班级自主教育管理实验课题负责人,西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教育报、班主任之友、人民日报·平安校园、班主任等多家媒体栏目主持人(或专栏作者),著有《班主任工作新视角》、《班主 1

任工作招招鲜》、《与学生家长过招》、《班主任19项工作全能》、《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等25部教育教学专著。

——自主教育管理的机制建设

李凤遐——用班主任所有的爱去成就学生精彩的未来

关键词:爱生没商量 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人看 人格魅力,唤醒心灵 方法引领,事半功倍

(一)爱是教育的前提

1、只要是你的学生,就要爱她(他)没商量。

2、爱生、自律---让师德升华

(1)爱学生,先要有童心. 陶行知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2)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的人格尊严。

人文主义师生观认为,教师和学生在 人格上是平等的,平等的人格是形成爱学 生的内在依据。对学生人格尊重不是因时因人尊重。

如对学习成绩优秀者则宠爱有加;当学生考出好成绩时则喜形于色,这样尊重只是对成绩的尊重,对荣誉的尊重, 而并非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3)对学生的爱和尊重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缺乏理解的爱是盲目的爱,缺乏理解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

学生有丰富、复杂、易变的精神世界,因而特别渴望了解他人,也渴望他人能了解自己、帮助自己。

(4)对学生的爱,使我对学生一直有宽容的心态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都是有着个性差异的主体,教师不仅要体谅他们,更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精神。

具有宽容之心的教师也必定能得到学生的爱戴与尊重。当然不能以宽容学生来否定严格要求的做法,只是换一种教育心态和方式。

(5)当老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师德是最美的乐章。

一直当班主任,我的体会是:作为班主任教师,注定平时接触学生的时间多,示范作用大,管理当中无小事,学生处处在效仿你。

当老师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师德是最美的乐章。人格、师德,在我这里不只是一个空泛的道德说教,而是有充实内涵的、鲜活生动的榜样。

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

3、我在爱与被爱之间收获幸福和快乐

今天的老师,该拿什么感动孩子,那就是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

4、批评是门艺术——批评艺术三步曲,又叫李(晓凡)氏批评艺术

(1)情感投入

(2)放大缺点

(3)合并同类项缺点

(二)、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人看

一、了解学生的身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心理。(周红五说“做老师的要学点心理学。”周红五还说:“眼中没学生身体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2

1、身体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0到3岁。江山易改,秉性能移。

(1)三岁看到老。

精子与卵子碰撞的一瞬间,决定遗传基因;(没法调查)

十月怀胎过程中母亲情绪的好坏影响孩子出生后情绪的好坏;(开展问卷调查。) 剖腹产儿童有个致命弱点——神经系统不稳定;(开展问卷调查。对策:0到3岁多训练孩子爬树、爬墙,训练孩子的主动注意力;5到7岁多训练孩子游泳,培养孩子自信。)

0到3岁不大好养。尽可能不给孩子输液。否则,孩子到青春期以后往往会发无名火,比较叛逆。

2、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女孩初潮、男孩遗精(开展问卷调查。)

(1) 女孩初潮、男孩遗精意味着三件事:

意味着长大了、成人了;

意味着烦恼多了(体相烦恼、异性交往的烦恼、做白日梦的烦恼);

案例:一个离高考只有26天的男生为自己的生殖器短小而烦恼。

意味着有了生育能力,这个责任只有自己负得起;

案例:某高二女生在宿舍卫生间产下足月女婴。

二、了解学生的家庭,尤其了解学生家庭成员间的交往模式

1、了解学生的家庭类型:离婚、正在离婚、父母分居、寄养、领养、暴发户、新贵、犯罪、非婚生子女、残疾、重组、单亲、流动人口等。

2、影响人的最重要因素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模式。同样影响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班级成员之间的交往模式。

案例:当年的“丑小鸭”,如今的“凤凰”。

3、家长也是班级中的一员。

三、了解人的情绪,善待自己的身体

1、情绪的分类:喜、怒、哀、惧

案例:林黛玉与周恩来之死

四、平生多阅历,积极面对,那就是人生的财富

案例:周红五自己的人生经历

五、心情好、身体好,才能育好人

1、在学生面前的喜、怒、哀、惧都是教育的力量

2、回到家就不是老师,做称职的丈夫、妻子

3、50岁以前,至少每年一次“人在孤旅”

(三)、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一、锤炼自我——内在有张力

1、何为张力

内心有深度 宽度 广度

2、教师应具备的内功

(1)、追求人性完美是内化师德之本

3

(2)、形成个性优化是内化师德之源

(3)、力求厚德懿行是内化师德之美

3、教师内化师德途径

以书养清心

以情育德行

以诚导人生

鞭策自己

心策他人

4、教师践行张力的途径

学习 做有能力自由批判独立思考的人 生活 做理性从教而又感悟生活的人 工作 做有独立人格而又溶于社会的人

二、修养自我——潜在有魅力

1、魅力源泉

提升素质

更新观念

完善自我

2、健康的心理是内化师德的基石

学会把快乐的人生传递给学生

学会给学生的心理发展留有空间

学会放飞学生的理想与心灵

3、健全的人格是内化师德的灵魂

教师的人格魅力 懿品 懿言 懿行 懿范 用心 用情 用智慧 做人 做事 做学问

4、教师魅力激情

生活演释精彩

学习增长智慧

做事感悟美好

三、超越自我——外在有活力

1、什么是活力?

指教师通过内化而产生多种智慧和能力

2、建立起超越自然,又溶于自然的完美人生

3、不断地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理念

4、具有广博的知识,成为能力型人格教师

四、最终结论

以美养德 德美并重,

以才养德 德才并重,

以智养德 德智并重。

五、读书、反思、科研——让教学升华 4

1、读书三境界

为生存而读

活到老学到老

50岁前读改变自己看待世界观念的书籍(哲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宗教学、圣经、金刚经、大乘经、古兰经、道德经、时间史、生物史、天体史、自然史、各国史)

总之,再忙,也要读书!

补充:《哈佛凌晨四点半》部分内容

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

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

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

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

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

而中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中国教育者不知道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智慧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创造力。

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

在高中时期,美国学校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而比较中国,中国的高中是老师填鸭式学习,让学生习惯了依赖。

在哈佛广为流传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

哈佛最起眼的是100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

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3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

哈佛图书馆墙上训言

1.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4. 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5.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6.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都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5

7.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8. 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9.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节选自《哈佛凌晨四点半》

2、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定有良好的愉悦的竞争的课堂氛围

营造氛围,让学生的心热起来;

搭建舞台,让学生的眼亮起来;

适时鼓励,让学生的手举起来;

平等交流,让学生的嘴动起来;

积极评价,让学生的脸笑起。

(四)方法引领,事半功倍

一、班级自主教育管理

1、 定义:班级自主教育管理就是老师对班级基层组织(学生个人、小组、学生社团、班级)充分授权、放权,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一种班级教育管理模式。关键词:自主教育、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 。

案例:班级英雄小组

如,第十小组:雨田部落(组长:雷鑫)

特色学习计划:开展默单词比赛,每天15个

组规:上课认真听讲,不讲话,不打瞌睡,不吃零食。

2、动机:解放学生,解放老师。传统管理老师太累,学生不领情。

3、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依靠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

4、目标: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管理,学会做人,学会他以后该学会的一切,同时把老师从繁重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做一个幸福、自由、健康、专业、纯粹的教育工作者。

5、手段:一手抓操作系统建设,既7个机制,一手抓学生思想、素质和能力教育,即“七自教育”。

6、班主任职能——研究、引导、管理、服务和协调。

7、特征:学生观念的人本化、班级管理的人格化、工作措施的人性化、育人环境的人文化

8、如何构建教育管理的自主化机制

自主需要建立七个机制:

①全员参与机制——自主的核心

②竞赛机制————自主的重点

③奖励机制————自主的促动

④协调机制————自主的保障

⑤干部机制————自主的依靠

⑥自纠机制————自主的关键

⑦监控机制————自主的条件

9、机制的具体操作

(1)、全员参与机制:全员参与才能确保管理无死角。

充分给学生位置,有位才能有为。

充分给学生放权,有权才能做事。

6

及时关注和评价,学生才有积极性。

班主任要善于鼓舞、发动和组织。

(2)、竞争机制:让学生身不由己地为你奔忙。

发挥座位引导功能,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设置竞争对手,打造竞赛局面——学生、小组、班级三层面。

明确竞争目标,不断提升班级竞争活力——差班要有明班意识。

(3)、奖励机制:恰当的奖励让学生喜不自禁。

注重精神奖励——学生在乎的是得奖的感觉。

构建奖励层级——不要奖励的功能一次就用完。

控制奖励比例——标准:让没获奖的人心痒痒。

(4)、协调机制:良好的协调机制是班级自主的润滑剂。

畅通的信息渠道——推行平面管理

敏锐的应急反应——建立应急预案。

固定的处理模式——推行小组(含好友)调解、干部调解、班主任调解三级调解制度。

完善的效果监督——突出行政效能评价。

(5)、干部机制:把每一个人都你独当一面的领导。

创设一条人人都可以做干部的管理渠道。

一是用岗位锻炼学生。

二是开放性评价学生——知人善用

三要建立干部培训机制:

方法:成立干部学校、老干部培新手、交流培训、实践培训

建立一种团队开展工作的体制。

开展轮值比赛,形成激励局面。

加强干部监督。

(6)、监督检查机制:建立一个阳光、透明、高效的监督机制。

过好自查的良心关。

人生信条:身边事情你看到了,你就有责任去处理,如果你没有处理,你应该感到良心上的愧疚。

提倡只针对自己的批评检查方式。

客观公布事实——不带观点、感情色彩和批评倾向。

组建有效的监督网络——全民参与。

(7)、自纠机制:让班主任彻底放手的关键武器

一个优秀的班级并不是不会出问题,而是出了问题之后能够自行纠正、提高和完善。 立法系统的自我更新和完善是自纠的基础和依据。

发挥舆论对自纠的监督作用。

班主任密切关注,及时评价。

七个机制中,全员参与是核心,是基础,干部机制是重点,竞赛、奖励、协调机制是重要保障,监督、自纠机制是关键,学生完全自主是我们建设这些机制的目的。

机制之间的关系一定要理顺,千万别把它们当做一个孤立的单位,那样不仅降低工作效能,还使班主任费力不讨好,很多想法和措施不能够得到实现。

10、七自教育

学习自主

行为自律

7

责任自知(基础)

道德自省

精神自强

意志自制

人格自立——终极目标

二、精心设计主题班会,以活动育人,不断培养班主任用心不用手段的能力

1、现场模拟主题班会——学会为自己鼓掌

2、现场模拟主题班会——隐形的翅膀

3、现场模拟主题班会——听不见的歌曲

4、现场模拟主题班会——同龄人的歌曲

(五)值得深思的问题

1、如何将班会课程化?具体而言,就是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三年为一个体系,如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一样。

2、如何看待日本的教育理念——不给别人添麻烦。

(六)名家名言

1、师生交往的第一要素——学会倾听。

2、别什么都一丝不苟。对待家人要睁只眼,闭只眼。

3、严重的心理创伤会引起躯体化反应。

4、学校里的所有教育,都必须首先建立在广博、坚实的科学基础知识上。

5、青少年学生没有早恋,只有初恋。

6、扼住命运的咽喉就是扼住生命中的每分每秒。

7、有什么样的情绪就有什么样的身体。

8、人的一生就是从生到死的没有回头的旅行。

9、何为人师?教育家,心理学家,思想家。

10、我的能力一定要高于我的职务。

11、教育不是方法的问题,而是理念的问题。

12、没有批评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13、一个人真正的价值,是你内心的精彩与强大。而这内心的精彩与强大就是自我欣赏。

14、都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对孩子性格的培养。

15、因为追求,所以执着!因为热爱,所以快乐!

16、经常反思自己、心中始终有学生

17、班主任之于学生:不是居高临下的主人,而是平等互助的朋友;不是包办琐事的保姆,而是精神世界的导师。

——此之谓“贵人”

附:指导教师联系方式

周红五 130xxxxxxxx

Email:hongwu51@163.com

网易博客:悠然走天下

李晓凡 139xxxxxxxx

8

Lixiaofan01@163.com

郑学志 zxzkj@163.com 密码:123456

注:以上教师及各种教学课件、试卷、案例等可登录中华教师培训网免费下载!免费注册成会员后在各个栏目发表您的文章!

补充相关内容:

同理心:师生交往的基本能力和修养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红五

一、困惑:源自师生沟通交流的障碍

几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位校长给我打电话,着急地大喊:“周教授,你赶紧来啊!我们学校一个高二的男生站在七楼楼顶上要跳楼!我们已经做了他半小时的工作了,他的爹妈也跪在楼下求他不要跳。现在他说他要见你!你快来啊!”

听到这样的电话,我内心感到非常焦虑和紧张,但我还是平静地跟校长说,“你不用担心,因为他还想和我说话,他不会马上跳的。等会儿我上车了,你一定再给我打电话,把我们的通话让他听到,让他知道我真的来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人还想和什么人沟通交流,或者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是他可以信赖的、可以说话的,那他就不会马上去走绝路。这个学生之所以要找我,是因为高一时,我曾给他们开过一个讲座。后来,我们还有一段时间的电子邮件交往。

当我赶到现场,爬上楼顶的时候,这个学生的身心都已经很虚弱了,几乎站不稳了。我用温暖的声音对他说:“我知道你遇到了非常痛苦的事情,你觉得走投无路了,所以你要选择自杀的绝路。但是,你又想告诉我,你的遭遇和你的内心世界,所以你要见我。现在我来了,你愿意和我说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道路吗?”

这个学生沉默了一会,轻声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爱我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在这里,让我们先停顿一下。

如果你就在现场,面对这个学生,你会如何应答这个孩子的这句话呢?

我曾询问过其他教师,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回答:

孩子,你爱你自己吗?

孩子,世界上怎么可能大家都爱你啊?

孩子,我很爱你啊!你看我都赶过来了啊!

孩子,你的父母很爱你啊!你看他们都跪在地上求你不要这样做了。

孩子,你连自己都不爱,谁还会爱你啊?

孩子,你和我说说到底谁不爱你了?

孩子,你还年轻,生命是多么美好,你又何必去走绝路啊?

??

对于上面的这些回答,我们该如何评价?这些回答都是从哪些角度、从哪些角色位置来回答的?

9

韩愈在《师说》里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千百年来,教师都是按照这样的认识从事教育。仔细思考上面的这些回答,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回答有传道的、有授业的、有解惑的。客观地说,上面这些回答都不错,都是从救人的角度、从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但同时,可以肯定地说,这些回答都没有能走进这个孩子的心里,因为作为高中学生来说,这些基本的生活道理他们都懂。

这就是师生交往中经常发生的事情,道理学生都懂,但是他们就是不按照道理去做,他们有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教师和他们之间有隔阂,师生交往之间存在障碍。

二、同理心:拓开师生交往的渠道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与他人沟通交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每个学生也都期望能和教师沟通交往。但在每天的学校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年龄越大越不愿意和教师沟通,越不愿意说出心里话。教师也感觉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总是有一些隔阂,总感觉到我们做教师的往往是“好心不得好报”。

那有没有一些有效的、可操作的办法来改变这样的现象,清除这些沟通交往的障碍呢?回答是肯定的。

但在寻求师生之间有效沟通交往的方法之前,我们至少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与学生的沟通交往方式。

首先,我们会听吗?我们会从学生的角度,从一个青少年的角度,去吸收、接纳他们话语中的有效信息吗?我们能正确解读他们想表达的观点吗?

当这位学生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人爱我了”,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他在向我们表达什么?他仅仅是想得到“他人的爱”吗?或者说,他仅仅是“缺少爱”吗?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会使教师形成一种职业性的思维习惯,那就是“我说的都是正确的”。在和学生沟通交往中,我们首先需要防止“自以为是”的态度和灌输式的沟通交流方法。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沟通交流,那通常的情况就一定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其次,我们会表达吗?任何表达方式都能起到教育作用,但表达不是教育。在人与人的沟通交往中,表达首先应该是呼应,是引导,是心灵的碰撞。作为教师,更需要思考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说出他们想说的话。

听锣听声,听话听音。作为教师,尤其是有了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之后,我们常常会在学生还没有完全表达完之前,就打断学生的表述:或者,我们在没有弄清楚学生的确切问题之前,在没有弄清楚学生的真正困惑之前,就让自己马上进入“教育者”的角色,就急于施展自己的“传道受业解惑”能力。这些都是主观上造成的师生沟通交流的障碍。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要耐心地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说出他们的心里话,说出他们对问题的感受、认知和体验。

在这样思考的基础上,师生交往中,我们需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的一种基本理念和基本技巧,那就是同理心。

同理心,英语单词是“empathy”,也译成“同感”、“共感”、“共情”、“移情”等。我倾向于使用“同理心”,首先是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感和认知,理解和体验他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感和认知,这是与他人沟通交往时的基本前提。其次,这种理解和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过程,对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心态、一种感觉,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技巧、一种能力、一种修养。

同理心分成三个层次:

10

一是能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感知和体验他人所感知和体验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他自己。

每个人对不同的事情都会有不同的认知、感觉和体验;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不同的认知、感觉和体验。所以,我们需要努力站在学生的位置和角度去看世界、去体验世界、去认知和体验学生对自身的看法和感觉。

二是能知道和理解他人为什么这样感知和体验。

这是一个比较难做到的层次,因为即使是同一个年龄的学生,他们对同样的事情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即使表达同样的感觉,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往往又是不相同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更多地去了解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家庭背景、个性特征等,更主动地了解他们对不同事情的不同看法,以及产生这些看法的主要原因。

三是能把自己对他人的感知和体验传达给对方。

这种传达包括语言的表达、语音和语调的运用、表情的展示、肢体语言的使用、行为动作的控制等。如果只是一句“我理解你!我很理解你!”别人怎么会知道你理解了他什么?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表达的技巧,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程度,随时调整自己表达的语言、表现的情绪、使用的动作等。

这里还需要强调两点。首先,“同理”他人不是“同情”他人。“同情”通常和“可怜”、“怜悯”等词汇相通,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情和态度。其次,“同理”他人不是“赞同”他人。

三、一定要讲给孩子们的20个小故事

1、昂起头来真美

别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温馨提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

2、生命的价值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 11

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3、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俗话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赋予他的温柔角色。多少年来,人们在歌颂和赞美母亲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父亲的伟大。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地“模范父亲”的故事

这些好老爸有的默默无闻,但培养出了扬名天下的人才;有的则自己就是世界名人,但在教育孩子方面颇有一套。不管这些故事是令人感动或给人以启发,它们都真实地再现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关爱,显示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力

1、达·芬奇的父亲:充分发展孩子的兴趣

着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专门画画恐吓老爸。一次,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 12

来十分可怕的女妖头。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后来,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他竟然也没有责备儿子。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2、莫扎特的父亲:不惜放弃工作培养孩子

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小时侯被无数人誉为"神童",他的许多作品一直是古典音乐中经久不衰的保留曲目。但是,莫扎特有如此成就是与他父亲的精心培养密切相关的。 莫扎特3岁时,父亲就发现他经常静静地坐在一边,很有兴趣地看姐姐练琴,于是就开始对他进行启蒙教育。在父亲的指导下,莫扎特5岁就开始创作短曲,6岁时创作钢琴协奏曲。后来,为了更好地培养他,父亲甚至放弃了在宫廷里当乐师的工作,将全部精力用在莫扎特身上。

可以说,没有父亲那份执着的精神、严格的要求和深厚的关爱,是无法造就莫扎特这样一位音乐大师的。

3、安徒生的父亲:穷鞋匠培养出大作家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出生在富恩岛上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上,那里有不少贵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亲只是个穷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

贵族地主们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安徒生的父亲对此非常气愤,但一点也没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反而十分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爸爸来陪你玩吧

父亲亲自把安徒生简陋的房间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墙上挂了许多图画和做装饰用的瓷器,橱窗柜上摆了一些玩具,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就是在门玻璃上,也画了一幅风景画。父亲还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故事,有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本。

为了丰富安徒生的精神世界,父亲还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等人的生活,这些经历为安徒生以后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童话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列夫·托尔斯泰:用鹅毛笔为孩子读物描图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他常常抽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绘画,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托尔斯泰从不给孩子强行灌输知识,而是根据孩子们的爱好和兴趣为他们服务。有一段时间,孩子们对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很感兴趣,托尔斯泰就一本又一本地讲给他们听。

后来,他发现《环球旅游80天》这本书没有插图,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他竟然每天晚上用鹅毛笔亲自为该书描制插图。托尔斯泰的时间是宝贵的,但是他认为,把时间花在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方面是值得的。

5、约翰·D·洛克菲勒:锻炼身体与游历世界

在19世纪时,洛克菲勒家族事业的创始人约翰·D·洛克菲勒只是一个周薪7美元的打工仔,但他通过个人奋斗最后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方面,他制订了许多严格的"措施"。

13

约翰·D·洛克菲勒常常和孩子强调锻炼身体的重要,儿子上学时,他让儿子滑着旱冰经过中央公园到林肯学校,家庭司机只是开着车跟在后面。

另外,洛克菲勒家族很注重到世界各地游历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带着家庭教师和一大堆行李,开始飞越美国大陆、欧洲、北非等地。这种教育增强了孩子们认识社会多元化和准确把握社会常理的能力,为以后确立人生目标起到很好的启发作用。

6、盖茨的父亲:让孩子从小懂得凭本事挣钱

世界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的老总比尔?盖茨出身于美国西雅图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他父亲威廉很注重从小培养他"凭本事打拼"的意识。

威廉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够赚钱,并且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信心和干劲。"盖茨帮家里做事,父亲总是给予一点小报酬,以此激发他的热情,让他懂得工作是通往幸福的台阶。威廉表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了解现实社会和外部世界,也可以让孩子了解大家一起劳动,一起追求同一目标的快乐。

上私立高中时,盖茨就和朋友一起开发了计算市内交通量的软件,并在竞争中取胜,签订了一份数额不小的合同。后来,学校的负责人雇用他们编制教学计划,盖茨还与人合作,编写了企业的工资系统用的程序。威廉夸奖说"盖茨是通过劳动获取报酬的。

7、他信:泰国总理千金去麦当劳打工

泰国总理他信是第四代泰国华裔,也是东南亚着名的"电信大亨",家里十分富裕。但是,现年55岁的他信对自己的一子二女要求相当严格,甚至主动要求孩子出去"受苦",长经验、长见识。

20xx年3月,他信的小女儿贝东丹高考结束后,他信把女儿送到曼谷一家麦当劳餐厅打工,贝东丹一时间成为泰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信说:"我就是想让她有这个经历,让她了解生活,从而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并培养责任感。"以上故事告诉我们父爱是造就天才的关键。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爱和母爱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作用。 母爱可使子女身体和情感得到健康的发展,父爱的功能则表现在教会孩子怎样应付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人生问题,母爱代表着人性和社会生活情感方面,父爱则往往象征着事业、思想、秩序、冒险和奋斗,代表的是理性方面,其主要表现在对孩子成就感的培养上,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也与父亲有关,椐有关机构调查表明,如果有一个好的父亲,则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高,在人际关系上会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强,很容易与人相处。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父爱远远胜过母爱。所以孩子最理想的人格是同时兼具了父爱和母爱两方面的内容。现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一些做父亲的往往忽视甚至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严重不足。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所谓的"偏阴性格",即脆弱、胆小、多愁善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父亲应"亲临"教育第一线,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和未来社会。 有人说“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教师”,我想提醒所有的父亲:孩子的成长、天才的培养,父亲绝不能走开。

究竟孩子多大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引导孩子们阅读了呢?当孩子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可以给他展开阅读教育,就是说故事。跟孩子说故事也就是引导孩子喜欢阅读的开启点。

如何跟孩子说故事?

14

在跟孩子说故事时,父母秉持的原则:

1、就是单纯的“说故事”,而不是想用说故事来“教训”孩子懂礼貌、要孝顺、用功学习??孩子聪明得很,几次下来,孩子就会开始排斥父母“说教型”的故事了。

2、建议采取“交互式”的说故事方式,也就是说在跟孩子说故事时,要鼓励孩子插嘴提出自己的看法,让故事成为亲子沟通的媒介。

可以让孩子听故事带来取代父母讲故事吗?

不赞成这种以“录音带”来取代父母给孩子念故事,即便是张口就念的”念故事,也比让孩子听”故事带”来得好,因为跟孩子一起念一本书,是一个父母陪伴、引导、协助、倾听孩子心里声音的大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了。

可以在跟孩子讲故事时的声音录下来,做“自家的”故事录音带,这种录音带比市面上卖的录音带更具价值。

讲故事的时候让孩子认字,好不好?

不需刻意去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可以在讲故事时用手一个个点你念的字,看久了,孩子自然就认得了。

如何将教育性的东西教给孩子呢?

不要忽视孩子的“智慧”,可以引导孩子去观察、思想书中的意思,不要先去“预设”出一些结论来灌输到孩子的脑袋里,孩子想出来的结论和观察,常会吓爸妈一大跳呢。

孩子听不懂怎么办?

父母不要贪快,要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速度陪着他一起慢慢的读、慢慢去理解,让阅读成为一颗“悦”读的种子,这颗种子未必能在短时间内开出花朵,但不知何时会在他生命中产生重大的影响。

孩子为什么他只喜欢一本书?

孩子只喜欢一本书,一定有他的原因:

因为第一次读这书时的父母说得特别精采?喜欢里面的绘图或故事?对书里的汽车或恐龙等特别感兴趣?

可以从他喜欢的书来作为观察他的长项,并引导他去寻找跟这本书有关的书籍,如同样的作者,同样讲述汽车、恐龙的书籍?等,自然扩展他阅读的书籍。

如何替孩子选择书籍?一定要以孩子喜欢为主吗?

不全尽然,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两本他喜欢的,父母选择一、两本,然后去彼此讨论“你选的书好在那里”。

选择无字的图画书好呢?还是有字的图画书好呢?

年龄较小的孩子,建议以图画为主、字少少;升上小三后,图画与字各半;小五后字可增加为全书的三分之二。

图画书有中英文对照的,这样的图画书好不好?

不好,字会太小、影响视力和“悦”读的效果。

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