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讲座

青春期讲座

青春期讲座

青春期讲座

人生箴言: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最幸福的黄金时代。它像美丽的鲜花,充满魅力;像东升的旭日,充满朝气;像奔腾的江河,充满活力。

新青春期讲座

各位家长:

下午好!

今天我们要谈的话题是“青春”,人们都用这样的语言来形容它,“青春是人生最美好、最幸福的黄金时代!”有人可能说,谈青春是否离我们的孩子还太远了。

下面我们来明确青春期的概念:(青春期是一个由童年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也是生殖器官及身体各部由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它又分为:前期 (青春期初期 ) 中期 (性成熟期) 后期(完全成熟阶段)。 我们的孩子有的已经进入青春期初期,当然有的女孩子在四年级已经有初潮,有的孩子则还会错后两年。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身体各器官的构造和功能日益发生变化。第二性征也悄悄降临。这常常令孩子们自己也十分惊异。他们会欣喜,会羞涩,会不安,也会苦恼。看到孩子逐渐步入青春,好多家长在欣喜之余,又隐隐地感到了些紧张?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是最让父母操心、担心和伤脑筋的。今天我一起来了解这一时期,《与孩子一同走进青春期》,做好青春期孩子的家长。

一、生理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先来了解青春期生理发展的特点。

在青春期开始后,青少年发育的显著特征之一是身高突然急剧增加,人称“突高期”。平均每年增长6--8厘米,多的可达10--?13厘米。

特征之二是无论男孩、女孩都在身高突然加速增长的同时,?伴有男女有别的体形改变阶段。如骨骼的发育,少女发育后髋部增大,而少男发育后肩部宽大。他们的共同特征是肢体的增长不同步。总起来是先长四肢,后长驱干,因而出现“青春期长腿”现象。在发育早期,手、?足的增长先于腿。因而出现青春期暂时性“大手大脚”现象。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可能显的有些笨,这是正常现象。一般女生20岁左右长成,男生在25岁左右长成。

特征之三是体重也平均每年增长5--6公斤,多则达10公斤。?几年的时间里,?一个幼稚的小女孩或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体态丰满的大姑娘或个高、肩宽的小伙子。

特征之四是他们的内脏?,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等都在“量”与“质”两方面有了明显的快速发展。大脑和心脏的重量和体积增大?,肺活量加大,都已接近达到成人的程度。耐力还差于成年人,但智力已经成熟了,一般在六年级到初一这一时期,都达到了耳聪目明。

特征之五是生殖器官也日益走向成熟。单从外形看也日益酷似成人。女生初潮一般在12-13岁左右。它是女性青春期来临的信号、标志着女性发育即将成熟。男生一般遗精在13-14岁左右。而现在生理发育较以前有所提前。

特征之六也是最明显的特征是出现了“第二性征”。“第二性征”是发育的外部表现,即男女两性出现的性别上的其它差异。

第二性征,就男性而言,声音变粗,喉节突起。长出胡须。阴毛、腋毛先后出现。前臂和小腿也长出了汗毛,?有的胸部会出现胸毛。就女性而言,女性声调变高,乳房隆起,发育成明显的圆丘形,骨盆变宽,臀部变大。腋毛、阴毛先后出现。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出现急剧发育的时期,?青少年朋友们要健康地度过这一关键阶段,?必须要注意青春期的卫生保健。

青春期的卫生保健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营养,注意卫生,保证身体生长发育的物质需要。

?加强营养,注意卫生是青春期卫生保健的首要内容。青春期生长发育处在高峰期?,人体合成代谢旺盛,对蛋白、脂肪、钙、磷、?维生素等物质的需求量都比较高。如果营养欠缺或不讲卫生,?就会影响发育。所以必须做到营养的合理科学。要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早餐应多食蛋白质和热量高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制品。午餐、?晚餐应荤素搭配。午餐的食量应达到全天总量的1/3以上。

2. 注意作息规律,保证足够睡眠。

青春期生长发育迅速,主要依赖脑垂体所分泌的生长素起调节作用,?而生长素主要在人睡眠中分泌。人入睡1-2小时内,血液中生长素的浓度达到高峰。如果经常睡眠不足,就对生长发育不利。?初中生应每天睡够9小时,16岁以后应睡够7--9小时。

3.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要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选择适宜的项目如单杠、双杠、?艺术体操、跳绳、跑步、球类活动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神经系统调节兴奋与抑制平衡的能力。?从而保持充沛的精力,形成健美体形。达到骨骼发育正常,驱干与肢体比例适度;肌肉均衡发达,皮下脂肪适量;五官端正,双肩对称,男宽女圆,脊柱垂直,侧视有正常生理弯曲;男子胸部发育良好,女子乳房丰满,腰部略细而有力,腹部扁平,臀部圆满。

4. 要注意性器官的卫生。

无论男女青少年都要勤洗澡,?勤换洗衣服,不要穿窄小的内衣内裤。少女经期不要洗盆浴,应洗淋浴。经期禁止游泳、参加剧烈运动与重体力劳动。?经期避免接触冷水,注意保暖。经期尽量少吃辛辣食品与冷饮,要避免情绪过分紧张,悲伤或恼怒。要用消毒后的卫生巾,并勤换用,保持阴部卫生。?少男也应注意保持外生殖器官的卫生,经常洗涤。

5. 注意保护嗓音与皮肤。

青春发育时期,男生15--16岁,女生13--14岁开始处于变声期,由童音变为成人的声音, 一般要经过半年到一年时间。这一时期不要大喊大叫,?唱歌不要连续超过十分钟,不要在这一时期练高音和强音。?如注意不够,会变成“沙喉咙”。不要吃辛辣和刺激性强的食品,不要吸烟、喝酒,以免影响危害声带发育。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脸上易长出小疙瘩,俗称“青春蕾”、“青春痘”医学上称“痤疮”。长了座疮应用中性肥皂洗脸。不要抠挤,以免形成疤痕,不要用化脏品,少吃肥肉、猪肉、?糖类食物,不吃刺激性食品,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

其实,许多家长在这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一位单身母亲的做法便十分聪明:当儿子唇上的小胡须变得浓密,声音逐渐浑厚低沉时,她既没有慌张,也没有陷入对异性子女进行有关教育的尴尬。而是走进书店,精心挑选了一本内容健康、文字流畅的有关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书籍,放在儿子的床头,并且告诉儿子:你长大了,一些事情应当懂得,有空时把这本书读一读吧。”但也仍有不少家长在这方面的做法不太高明。比如,有一天,一位上初中一年级的小伙子从卫生间出来后,惊奇地向父母宣告说自己长毛了!母亲的应变能力堪称优秀,硬是将笑声囫囵吞下:“是吗?儿子,真成大小伙子了。让我摸摸你喉结是不是也长出来了?啊呀,真是有一点了,你自己摸摸腋下,就是胳肢窝里,是不是也有毛了?告诉你,以后毛还会越长越多呢。不过,可别随便对别人说,自己的身体变化有些属于隐私,知道吗?”可惜,本来堪称圆满的性教育被一阵笑声破坏了。笑声是从男孩的父亲发出的,从听到儿子话的第一秒钟开始,直至母亲的话全部说完仍未结束。而且还不停地说:“哎呀,这孩子怎么这么傻呀!是不是缺心眼呀......”随着父亲的笑声,男孩本来坦然的表情渐渐转为愤怒,面孔也愈来愈红。平心而论,这位父亲实在有些失职。首先,他放弃了一次非常自然、水到渠成的教育机会。本来他可以因势利导,和儿子单独谈谈,告诉他一些男人的“秘密”,比如遗精现象、生命的起源等等。其次,也是更糟糕的,他很可能伤害了孩子,在孩子本来天真烂漫的心灵上抹上了一缕暧昧的色彩,暗示他触及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将本来正常自然的事情变得似乎很不体面。也许孩子再也不会说这样的“傻话”了,但从此在他与家长的交流中彻底封锁了一条通道,这不能不说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在座的各位家长,你无论利用什么时机,采取什么具体方式,让你的孩子懂得生理知识是必须的。因为他们想知道,也必须知道,家长的循循善诱要比他们自己去向书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找答案更合理、更安全。性教育因该是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的,切不可让孩子看一些不正规的书籍就算教育。

二、心理教育

这一时期对于孩子个体是一件好事,青春期是一个人品格??形成期。这时候会自尊自强,需要重新悦纳自己,需要我们给与人性的关怀。所以青春期教育不止是生理教育,更多的是心理的教育。

但是这一时期的家长的往往发现自己的权威性在孩子面前下降了。孩子开始变得不那么顺从,不那么易于管教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理解期,4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50岁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10岁到20岁之间是代沟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有人说:“12--17岁这个年龄段可以让父母衰老二十岁!”也就是说,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

1、自我意识在这一时期出现质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对于“自我”的体验和感受前所未有地清醒。如果说,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基本是服从成人意见的,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则完全不同了。他们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热衷于思考自己的优点、缺点、特点......显得十分“自恋”,例如:领操,有两个孩子因为此事产生争执,一个孩子说:“我觉得我就是比她做得好。这是这一时期部分孩子的突出特点,就是希望能在人前展示自己。”但同时又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沮丧,他们经常处于矛盾的心理。

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例:乖乖吃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我们在心理导向课上“价值观大拍卖”游戏中,在金钱、幸福家庭、名牌大学等的选择中,70%以上的孩子选择“朋友”。

5、与成人世界的关系开始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因此经常固执地与父母顶撞。

6、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有的上课发呆,有一些同学看到男女同学在一起就说“XXX是XXX老婆”“XXX和XXX结婚了”这是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性器官的发育成熟,其性心理也趋于成熟。所谓“情窦初开”,就是这个年龄段少男少女的性心理感受。

当然,还不止这些。

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突然性、多样性、特殊性,不仅使青少年自己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有时也会让我们做家长的不知如何应付。而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经常找成年人倾诉,这个人最好是家长。有些家庭亲子之间关系紧张,孩子又逆反心理,这需要家长给自己补课,要去买一些有关青春期的书籍。

那么怎样做好一名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共

同探讨一下:

1、要教育女生自尊自爱。

这个时期女生容易出一些不自尊的现象。前两天遇见一个六年级的老师,刚与体育老师沟通完,叹口气说:“有些女孩子大了比男孩子还不好管。”我问怎么回事。这位老师告诉我,最近她们班里有几个女生上科任课总喜欢说话,老师怎么说也不听,感觉没有自尊心一样,我觉得她们这样做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这是一个例子。还有一些女生与男生打闹,打恼了就真的大打出手,今年开学我已经看到我们年级两起男女生打架事件。一个女生哭着向老师告状,男生踢了她的下部。据有关资料证明有些女生在青春期被男生打了正在发育的乳房,影响了正常发育,甚至会引发乳房疾病。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女孩子要自尊自爱,不要与男孩子打闹。要注意性格的美好,不要做假小子。对待不注重学习,以上课说话或不愿穿校服,求新求异来吸引异性的孩子。应该引导她知道孰轻孰重,这个时期当然是学习是最重要的。要注意美的熏陶,使孩子充满阳光,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提倡自然、质朴的美,过分装饰不是美,经验证明只关注外表,不注重内在的修养的孩子将来的成绩不会太好,因为她的关注点没在学习上。

2、要教育男生要尊重女性,要有本事,有责任心。

我们年级有一个学习优秀的男生,平时与同学之间很合得来,老师也很喜欢。可进入五年级后,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开始注意起自己的形象来,不喜欢穿校服,经常有女同学来告状,都是一些恶作剧。有一次竟然把女同学的卫生巾从书包里拿出来,拿到男生们面前“忽悠”,这是女生投诉时说的。还有一个男生被家长投诉他拽四年级女同学的小辫子。这是因为他们想和异性交往但又怕被人笑话所以就采取这种方式。学习也比以前退步好多。他太关注异性了,把学习看轻了。再大一些的男生抽烟,一般认为跟坏孩子学坏了,其实他这样做是认为自己长大了,像个男人了,很沧桑。留长发,也是想吸引异性。我们不是说他们这样做就是好,而是要了解到这些做法的原因,不排斥,并进行正确的引导。我们要教育男孩子尊重每一个女性像尊重自己的母亲和姐妹一佯,要知道轻重缓急,学生最重要的是学习,其他事情可以以后再作。要立志,要做一个有本事的人。什么是有本事?搞好人际交往,学习好以及学习一些技能都是有本事。做事要承担后果,要有责任感。

3、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

如果你对刚理完发的孩子说:“什么发型,难看死了!”青春期子女的反应多半是鼻孔里冷冷地一声“哼!”潜台词是:“你懂什么!”不过,如果这话是出自同学之口,那可不得了,他很可能会把费了好大劲理成的心爱发型弄乱重来。 如果你已经有了上述类似的经验,切莫气愤伤心,因为你并不孤独,有许多家长与你一样有着共同的感受;如果你还没有这样的“机会”,恐怕你也在劫难逃。在子女的青春期内,?这是一道少不了的风景线。?不必埋怨孩子“没良心”,“不懂事”,更不用怀疑自己什么地方没有尽职以至孩子疏远了你。就如同孩子在三四岁时,曾有一段什么都要“我自己来”一样,这是又一次生命的飞跃。 心理学家对此有个十分贴切的称呼:心理断乳期。身为父母者都知道,无论是母乳还是牛奶喂养,婴儿断奶后的营养非同小可。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糖类等样样都少不得,因为这些将替代母乳和牛奶供给孩子身体发育所必需的一切,几乎所有的家长对于孩子断奶后的营养问题都关心备至。从人的心理发展来说,青春期与婴儿断奶期十分相似,是一个心理断乳期。友谊就成了心理断乳期的食粮。在童年时代,父母亲可以说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支撑,不懂的事情问父

母,不会做的事情找父母;是非的判断顺从父母,得失的取舍请教父母等等,一切都那么自然。而到了青春期,由于独立感和成熟感的出现,使得他们绝不愿意再像以往那样依赖于父母。不仅如此,他们还非常自觉和迫切地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但实际上,青春期的所谓独立和成熟依然是十分有限的,并不能够真正保证他们应付生活中的复杂内容。这就形成了既不愿意依靠父母,又不能够真正独立的现象。于是,就像离开了母乳却不能离开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其它营养物质一样,同龄人的关系密切和突出了,并且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为同样的发展和变化,使得青春期的同龄人经历着同样的感受,体验着同样的需求,他们每个人都在完成着生活重心的转换--从依附性为主到独立性为主。这些共同的感受和需求使得同龄人之间形成了深深地“利益共同体”,他们一同经受“成长的烦恼”,一同品味“成长的欢欣”。顺理成章,他们彼此之间最情愿也最能够提供相互需要的支持,提供相互需要的帮助。于是,他们将朋友看得特别重要,他们对友谊无比忠诚。他们在一起,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为了彼此的利益,甚至顶撞家长。他们常说:“我们同学都是这样说的”“人家都是这样穿衣服的”等等,在种种家长们看来没有道理甚至近乎荒唐的言行后面,实际上存在着一条“天理”,那就是,同龄人的行为准则就是我的行为准则。 无论你多么爱你的孩子,都要明白这一点,在进入青春期后,最能影响他的不是父母,而是他的同龄人。社会心理学常识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他人的眼中认识自己的,因此,如果你希望孩子具有健康的自我意识,那么请鼓励他去结交朋友,他们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会获得建立准确自我概念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在团体活动中体验自我价值。相反,如果你的孩子在休息日、?节假日永远寸步不离父母左右,?从来不要求去“找同学”、“找朋友”,放学后家中永远是既没有电话打进来,也没有电话打出去,你千万不要得意,以为孩子多么听话、多么守规矩,而应当引起你的警惕,你应当找孩子谈谈,想想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不和别人来往。至于家长以学习、成绩为由,限制甚至阻止子女与同学来往,就更不足取,因为朋友所能给予他的,有许多是你所无法给予的,而那又是他的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

实际上,多数家长并不反对子女广交朋友,我们担心的主要是在子女交往的对象上,唯恐“交友不慎”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常常忍不住横加干涉:“你为什么要与某某来往?他......”我建议家长少发这样的议论。首先,这是十分不公平的,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还未定型,随便的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太轻率了。其次,孩子选择朋友有他自己的标准,可能某个孩子确实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更可能具有你所不知道的某种可贵之处,而那正是你的孩子极为珍视和需要的:或许他们有共同的爱好--足球、集邮,或许他们在性格上互补--一个内向谨慎,一个开朗泼辣。另外,少男少女的友谊往往比成人纯洁得多,用成人世界中或多或少的功利甚至势利的经验来评判,本身是对他们美好情谊的亵渎。

其实,孩子能否结交到朋友,以及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说到底还是取决于他自己,要靠他自己的魄力与能力,靠他自己的分辨和选择。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孩子善良正直,诚恳待人,他的身边自然不会缺少朋友;如果你的孩子真的结交了一些不大好的朋友,恐怕首先是他自己在成长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作为家长,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在教育自己的子女上多下功夫,在子女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完善上多下功夫。

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作家长的就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与异性交往,有

的家长可能要抗议了,这不是教唆它们吗?这不是引“狼”入室吗?你先别担心,我们先听一位女孩的家长是怎样做的。这位家长我们暂且称他为“刘先生”。刘先生的女儿12岁了,容貌秀美,亭亭玉立。亲戚朋友见了少不了夸她几句,刘先生十分得意。某日,路遇女儿与一男生骑车并肩而来,谈笑风生,忽然意识到女儿大了”,心中顿生不安。于是回家后拨通老同学的电话,向一位号称青春期教育的专家”请教。言来话往,炮制了锦囊妙计若干,用将起来颇见成效。最能证明刘先生胆量和魄力的是如下举措:对女儿的异性人际交往实行了“加法”。刘先生的逻辑如下:既然性成熟已经到来,既然对于异性的好奇、倾慕已经是必然,那么为父母的上策是给他健康、开放的交往机会,而不是封锁、扼杀这样的机会。通过前者,加法,女儿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会相关的交往技能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增强今后对于这种刺激的免疫力。而后者,即减法,只能使孩子得到神秘感和好奇感,完全失去学的机会,对于今后可能面对的诱惑毫无预防能力,甚至可能完全失控,在表面的循规蹈矩下为所欲为。这加法说来也简单,即与男孩子的交往,多比少安全这就是说,如果女儿只认识一个男孩子,那么,感情和行为“出轨”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认识两个男孩子那么“出轨”的可能性将减少一半,说得夸张些,认识的男孩子越多,就越安全。于是,女儿生日聚会前,刘先生主动建议:除了女同学之外,邀请些男生,气氛会更活跃。果然,生日聚会热闹非凡,格调不俗。刘先生与朋友相聚,也总是不忘关照一下,请朋友带上几个与女儿年龄相仿的男孩子。至于家族生活更不必说,表兄表弟,堂兄堂弟,频繁来往。于是,女儿的身边同性朋友、异性朋各有一堆。动辄呼朋唤友,或节假日登山、游泳,或考前集体会战、苦读。女儿自坦荡,待人率真无邪。后来女儿进入大学,远离父母,在牵挂之余,刘先生颇有信心:女儿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处理好交友问题!我们也要这样慢慢地给孩子读一些好的作品,进行谈话,制造与大家在一起的机会。例如:学校的民乐团暑假赴港演出,应该创造这样的机会让他跟大家在一起,寻找乐趣。要让他形成宽广的胸怀,关注大家的事情,关注公益事业。

但有些家长的态度非常强硬,这就是没有事前慢慢渗透,等事情发生时才采取强硬的态度,强硬的态度根本不可能阻止已经发生的事情。但也不要杞人忧天。 其实,每个年龄都有爱,我们中的每个人不必为自己对某个人有好感而过分紧困扰,处于青春期的同学,重要的是懂得在这个时期的感情还不稳定,个人的心志发展还不成熟,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的感情。而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什么叫有责任心,懂得为自己的感情,也为他人的感情负责任!

在经历这个“心理断乳期”的过程中,如果处理得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仅不会淡化或恶化,反而可以升华至一个新的层次,这就是我下面要谈的问题:

4、欣然面对“反叛”。

与同龄人关系密切,与家长关系慢慢“疏远”。这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同一事情的两个方面。提到“疏远”,提到“反叛”,家长们往往掩饰不住自己的激愤和失望:孩子琐起了日记;他们拒绝回答家长的各种问题;他们我行我素,自作主张。有时候,简直不可理喻。青春期少年对于家长的这种疏远和逆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不仅中国如此,在世界各地也大同小异。语言、文化背景各异的父母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同病相怜。

我们年级的孩子,认为与家长很难沟通有几种原因。第一种原因:他们只知道工作,不知道生活。我们来看看孩子的心声:“我爸爸打高尔夫球也都是为了工作。他们最瞧不起影星,而我就想考电影学院,我反正长大不像他那样生活。”

“我不希望你那么忙,活着不是光为了工作。我想用一个小笑话开开心,你却摆摆手,一个劲地说没时间。我觉得不快乐,钱能买到快乐吗?大部分时间,我都和小阿姨在一起。我看到很多家长都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我总觉得没有什么期待,没有人在等我回来。我想和你们一起生活,你知道吗?我讨厌你们一次又一次的聚餐,不要为钱活着,我希望家长能换个工作,轻松一点,我不需要有人给我检查作业,我可以独立完成一切事情,只想能多和你们在一起。” “你整天开会、饭局,早晨你倒是在家,可早上时间太紧迫了,我根本没时间去找还在被窝里睡懒觉的你。难得有机会跟你打电话,也就是问问数学题,我一年之内见你的次数不如你的员工多,你的员工除了周六日,天天都能见你。”

第二种原因:他们不够尊重我,不理解我。 “上课没有经我同意就交了钱,我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就被说一次。”“我写完作业已经累瘫了,吃晚饭,我回去做奥书题了,作了三十多道,一看表,八点半了,都写四十五分钟了,走出房间,一屁股坐沙发上,妈妈说:“做奥数去。”“做完了。”“读英语。”“你才学多长时间?”“四十五分钟”“才二十分钟”“什么二十分钟?”??最后我还是去读英语了,学了一个半小时还说二十分钟,还有道理吗?这样的事在我们家里时常发生,什么时候我才能感受到幸福的童年啊?”“我考了七十多分,你们看了考卷后竟然说:下次争取的待达标。这是什么意思?这不分明在讽刺我吗?我想对你们说:请不要用讽刺的手法来激发孩子那气氛的学心,否则孩子有可能会自暴自弃或无精打采,在伤了孩子自尊心后不要总以为自己的激发计划会成功实现,而要先想想那些严重的后果再行动吧。”“每当我生气的时候,他们不但不安慰我,还像逗小孩一样逗我,气得我都不理她们了。”“我考得差一句教育的话都没有,也不鼓励我,每次遇到这种事我就把自己关在屋里,心情会好一些”。

第三种原因:我看不起他们。 “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但大人和小孩总是有差距的。我的书包已经用了5年了,书包带都掉了,妈妈说缝缝还能用,而自己以女人爱美为理由,两个星期换了两个包,并且第一个还没坏。”“只要我和她在一起,就只有几句话:“快快快!”和“我知道了!”的沟通。我希望下辈子做人一定生活在一个美满的家庭里,那是,我老爸应该是一个体贴,幽默的人。老妈应该是一个温柔,童真的大孩子,那时我们家家庭的沟通的桥梁还会断吗?”“您老是说我这个毛病那个毛病,可您自己不是也有许多毛病,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下次您在提意见时能否和蔼一点儿?” 还有不喜欢爸爸在家里抽烟,看电视,影响自己学习的,还有父母经常吵架的。

与孩子之间之所以有这样的矛盾。一个是他到了这个年龄,正处于对父母的轻视期。另外也是因为家长在孩子面前没有树立起威信来,例如:别的年级有这样一个例子,爸爸大学教授,妈妈初中英语老师,两个人经常互相挖苦,爸爸一给孩子讲数学,妈妈就说:“看你那脑子吧,还学理的呢。”妈妈一给孩子讲英语,爸爸就说:“还教英语的呢,瞧你那发音。”孩子现在谁都管不了,因为他根本瞧不起父母。这里面有孩子认识上的错误,但事实是他的这些想法很有可能成为你们之间的沟通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很有可能造成孩子逆反,等他关起自己的房门你再想敲开就难了,等她大声跟你嚷着:“我就喜欢他,你别管,反正你以前也不管我。”“你管不着我,你就好吗?”到那时你用强硬手段也是管不住的。所以,家长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必须与孩子有共同语言。要能谈出孩子熟悉并很想了解的话题,进而拓展开来,引导深化。如:某一学生因违反校纪校规受到了纪律处分,家长得知气得打骂孩子,可孩子仍屡教不改,越陷越深。怎么办。该家长自查自省,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平静下来后平视孩子,发现孩

子身上确有很多闪光点。当换位思考时,发现孩子心灵深处是孤独的。孩子没有说话的朋友,在父母面前要么点头,要么不吭声。是不是孩子也苦于不被父母理解呢?这位母亲决心放下架子,走进孩子的世界,为了寻找共同语言,她放下外国文学,捧上了金庸、古龙、梁羽生;收起了古典音乐,换上了“四大天王”,不明白的地方还请教孩子。孩子先是吃惊,后感到母亲是真诚的,便手舞足踏地向母亲讲起课来,其眼神不再是愤怒、平淡的,而是单纯温和的。渐渐孩子与母亲的话题越来越多。孩子不断地将看到的新书推荐给母亲,母亲也将名著推荐给孩子。意外地收获是孩子也迷上了世界名著。可见,平等不仅使人易于交流,而且易于互相影响 。

实际上,疏离和逆反只是表面现象,它所包含的实质是成长规律所提出的要求。就像前面我们谈到的,独立和成熟的感觉使得青春期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格外密切,同样是独立和成熟的感觉,使得他们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对父母的服从和依赖。我们常说“童言无忌”,儿童时代的心理是完全坦露的,没有什么内心的秘密,对别人不设防,对家长倾吐一切,敞开心扉,没遮没拦,有什么想法脱口而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无“后顾之忧”。到了青春期后,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了,愿意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喜欢保留自己的秘密,不愿吐露内心的真情,不轻易把内心活动表现出来,特别不愿向老师、家长等有尊严感的成人说,而是把心扉严密地闭锁起来。在家里希望有自己的小天地,常常把自己的抽屉锁上,不让别人翻看。但是,他们的内心秘密总是要发泄的,就通过写日记等办法表白自己的内心秘密,倾诉自己的真情,寻求自我安慰。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的青少年,有时感到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就会产生无名的孤独感和忧伤感,落落寡欢,神情忧郁,对月落泪,见花伤情。但是,从总体上说,青春期闭锁心理的出现,在人的生命长河中,不但是必经的,而且有着进步的、发展的作用,推动人们从幼稚走向成熟。通过自我反省,树立起正确的自我观念,抑制本能的无意识冲动,逐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因此,无论童年时宝宝的天真烂漫多么令人留恋,你们的关系多么融洽和谐,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他已经开始迈向成人世界,这是认识的重要一步。相应的,家庭关系也需要建立不同于以往的模式。当你被孩子的固执和反抗气得头昏眼花时,你不能够象过去那样用命令强迫他们服从,而只能“晓之以理”;当孩子对家庭事务或社会问题发表高见时,你不能像过去那样说他根本不懂,这是大人的事。而应当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了解;当孩子拒绝告诉你他与某位同学通话的内容时,你不能要求他“从实招来”,更不能在下次偷偷用分机旁听......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已经“长大了”。他们长大了,但他们依然爱你,他们希望并且需要你以不同于以往的、同志式、朋友式的平等态度对待他们,而不是仍然将他们只当成“乖孩子”。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其中不乏生死之交、莫逆之交、患难之交请想一想,即使对待如此密切的朋友,彼此之间能够未经允许互拆信件吗?能够未经同意代做决定吗?哪怕是为对方着想、于对方有利,你会吗?当然不会!因为这样做是不道德、不尊重别人的。那么,你又为什么理直气壮地去这样对待已经十几岁的孩子呢?为什么对他的拒绝和抵制感到气愤和委屈呢?我记得《围城》上有这么一段话,刻画了做家长的心态:“一切做长辈的都不愿意小辈瞒着自己有秘密,把这秘密逼出来,是长辈应尽的责任。”,所以,我们总是有意识无意识地去了解孩子的“秘密”。我还想起《中国教育报》上的一句话:“硬性了解孩子秘密的家长是不会尊重孩子的家长。”

下面有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1、请记住要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你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的他们不会再简单地服从和遵守你的命令。

2、?请记住你的孩子有发表意见和观点的权利。?家庭的“重大决策”,比如耐用消费品和高档电器的添置、度假的方式和地点,甚至于父母工作的变换,都应当让他们知道,听取他们的意见,并且尽可能加以采纳,因为青春期思维的敏捷,使得他们的想法比成人更精彩。

3、请尽可能理解你的孩子。青春期毕竟只是通向成年的桥梁,而不是真正的成年,他们的意见、判断很可能经常是不妥当甚至是荒唐的。身为家长当然可以不同意乃至反对,但在否决孩子意见的同时,你完全可以同时表达出你对他的理解__虽然家长不能接受,但是家长懂得他的想法,明白他的感受。

4、请让你的孩子知道界限的原则。因为他们在许多问题上还不具备独立承担和处理问题的资格,家长在某些事情上实施“绝对权利”是合理的。应当让孩子知道这些不可逾越的界限在哪里,不可违反的原则是什么。但是,如果你的界限和原则过多,它们就将形同虚设,会遭到或明或暗的坚决反抗。最爱孩子的莫过于父母,最温馨的教育环境莫过于家庭。既然与成人关系的调整与重塑是青春期的“必修课”,家长与其一味埋怨孩子的“逆反”,不如欣然面对。而且,如同家庭教育的其它方面一样,家长总是比孩子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责任。

最后说一下青春防火墙。

家长要有安全意识,要设置安全防火墙。青春期犯罪比例居高不下,如果调阅一下各地的报刊,就会发现几乎每天都有不少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这些报道和其他千奇百怪的事情同时挤在大小报刊的社会新闻版上,成为新闻生产和消费的一部分。在这种“司空见惯化”的中间,不知掩藏了多少青春的残酷和悔恨。另外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在今年的人代会上,青少年犯罪率近些年一直居高不下问题成为代表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代表们所共认的事实是: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遇事宽容、理解并体谅对方的意识,且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在同龄群体中受不得一点点委屈,也无法容忍别人对自己的误解??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小则相互对打,大则群体性斗殴,并敢于动用砍刀、匕首等凶器。说他们不懂法吧,有些孩子竟会对其父母说:“没事,不到16周岁不用负多大责任。”

教育专家分析说,心理上的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因,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则是不容忽视的外因。

其实,暴力案件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一个社会或一类人群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青少年暴力案件的增加是和现在普遍存在于青少年中的暴力倾向密不可分的。现在孩子的暴力倾向最简单的例证随处可见,比如说,过去几岁的孩子斗嘴时最爱说“我打你”,现在的口头禅变成了“我杀了你”!(例)

主要的原因是暴力文化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文化享受,暴力文化的商品(暴力游戏)化自然成为商家的最大卖点。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在现实中却基本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对此还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犯罪预防需要一个非常长的过程,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行为规范是从小养成的,如果从幼儿时期就过多地沾染暴力文化,形成对暴力的麻木。或者家长对其过度地溺爱或打骂,形成骄纵或暴力人格,到青春期时一旦有实施暴力的能力和诱因,就很可能造成犯罪。所以防范青少年犯罪必须从小孩做起,预防得越早,减少犯罪的成本就越低。

举例,黄色录像,黄色网站,黄色短信。(我们不提倡学生带手机,可以买卡。不提倡无引导地上网,不提倡玩暴力游戏,不提倡看暴力书刊。)

第五届中国十大检察官 丁树达:要让孩子知道青春期的冲动性,要克制住自己,把握住自己,顺利地度过青春期,也安全地度过青春期,否则的话,很容易在青春期违法犯罪。

教育家闵乐夫说:“没有青春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应该未雨绸缪。青春期是单行线,过去就过去了。我们不要在春天做夏天的事。

青春期像美丽的鲜花,充满魅力;像东升的旭日,充满朝气;像奔腾的江河,充满活力。让我们与孩子携手走过人生最美好、最幸福的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