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实施五大政策支柱 落实五大任务

--学习贯彻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今年中国经济工作会议面临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可以说都是巨大的。当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处在重要的节点上。“十二五”规划基本结束,我们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新的五年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10月份,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提出了“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的精神贯穿于整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中。

今天,我讲四个方面内容。第一个,讲一讲“关口”和“持久战”。我们处在一个发展的关口、历史的关口,一个重大的机遇期,其中有“关口”和“持久战”两个概念。这也是整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做的一个重要的背景分析。第二个,讲一讲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全面转变工作重点。这些年,工作方式、工作思路都有许多转变和创新,这次会议提出了一个非常全面的转变清单,目的是为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新常态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是新的发展阶段,要求我们做出重大的变革,要围绕五中全会提出来的“五大发展理念”做一些重大的转变。第三个,讲一讲明年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的政策取向、政策总思路,也就是五大政策支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重点方面。第四个,我们具体化20xx年的任务,20xx年我们面临着很大的一些挑战,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产能严重过剩,房地产库存需要消化,金融风险……一些短板亟待补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由此提出了20xx年我国经济发展任务的五大任务。

一、“关口”和“持久战”

(一)关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讲到“关口”这个词,甚至提出了“历史关口”的说法。怎么理解这个“关口”之说?这些年中央领导经常说,我们处在爬坡过崁的紧要关头,我们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然后提出了新常态。“十三五”又面临着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些东西我们综合起来看,就是关口的第一层意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也就是说,最后5年我们必须打赢这场战争。“关口”的第二层意思是我特别强调的,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一样有着普遍规律,达到中等收入之后怎么发展,这是一个共同的任务。所以,我们现在处在中等收入向中高等收入迈进的关口。过了这个关口,就成功了,就可以大踏步迈进现代化,上到一个更高更大更强的台阶;要是跨不过去,就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上一下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关口,是一个紧要的关口,是一个历史的关口。我们要认识到这个关口。

正是因为这个“关口的”概念,所以虽然我们现在经济形势很严峻,很富有挑战,但是我们还必须要下定决心要去闯关,时不我待。这是时间关口的概念,是对时间的要求,要是在这个阶段懈怠了,不去积极进取,最后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可能出现“中等收入陷阱”风险。这是我们讲的“十三五”是一个历史的关口。

20xx年的发展为什么很重要?因为20xx年是“十三五”的开局年,开好局,起到步,对未来发展很重要,发展才会更加具有可持续性。所以,要好好认识“历史关口”这个概念。

(二)持久战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到底是什么?当然,我们的趋势有很多内容,有经济增长趋势,有经济结构、体制的变化,我们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开始形成,由投资主导变成消费主导,由政府主导变成市场主导等一系列的变化,这都是发展趋势的变化。当然,我们这里讲发展趋势的变化,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经济增长趋势的变化。

新常态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们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而且努力保持在中高速,这是我们希望的。但实际的走势如何呢?“十三五”到底是见底回升,还是“十三五”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盘整再回升,还是继续下降?

我们认为,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国经济调整没有结束,没有调整到位,还有很多的因素在阻碍着经济上升,下行的压力大于上升的动力。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经济还在逐步走低,今年三季度我们的GDP增长降到6.9%,全年估计也就是6.9%的水平,明年预计增长速度还会有所下降,所以明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我认为,现在没有调整到位,假如20xx年再进一步下行,或者20xx年、20xx年还有所下行的话,有可能到了6.5%左右,甚至6.5%以下,这都有可能的。这种情况下,即便调整到位了,见底了,是不是马上就能够回升呢?也不一定。所以,我们的判断是,未来经济特别是“十三五”的头两年,还要继续有所下行,然后有一个盘整期,这样看来经济是一个L型走势。这是我们的一个判断。

这是我们对趋势的简单分析。为什么调整期会比较长?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不是一个周期性的问题,而是结构性的阶段性的问题,即受三期叠加而形成新常态。所以这些问题不是马上就能够解决的,而且要有一个

比较长时间的酝酿发展。最后的趋向是什么?我们现在概括当前的经济运行态势,按照现在中央最权威的说法就是新旧动能转化。也就是说,我们经济有下行压力,但是我们也有上升动力,我们有旧经济的调整,我们有新产业、新动力开始形成,所以叫做新旧动能转化。当新动能最后能够彻底代替旧动能的时候,那我们可以说是真正的见底回升了。

“十三五”规划主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培育新动力,要添动力。现在动力不足,过去的那些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如投资、出口、要素驱动等,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在递减,而且面临的一些国家的强大竞争,成本上升非常快,所以需要创造一种新动能。“十二五”的后三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上任的三年,我们主要是努力培养新动力,但还是初步的,所以是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十三五”必须把新动力这个发动机做强做大。第二件事情是补齐短板。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有很多短板。比如,共享发展是要补民生的短板;绿色发展是要补生态环境的短板;协调发展是补各方面不协调的短板。

“十三五”规划核心是解决两个问题:添动力和补短板。这是动能转换的必然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这次中央经济会议得到一个结论: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战术上打好歼灭战。战略上打持久战,是说这件事不是一个短期行为,而是需要通过长期努力才能够实现伟大目标。战术上要打歼灭战,实际上就是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攻坚,打歼灭战。这是对我们当前经济形势以及我们存在的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总括。由于经济增长形势决定着我们面对这样的一个关口,不是靠某一项政策就能一下子闯过去,需要一系列组合拳,以及总体思路的改变,才能够最后取得胜利。

二、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全面转变工作重点

自从20xx年遇到了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调整周期,开始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与旧常态是截然不同的,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必须要做出重大的调整。新常态对应的是新阶段、新挑战,但同时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必须有新思路、新战略。所以,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一直在新思路、新战略上做出许多部署安排。我们认为这个新思路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老路走不通,新路困难重重。“十二五”的后三年在探索这条路,我们基本上已经知道这条路往哪个方向去、怎么去干。

适应引领新常态,必须全面的转变工作重点,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转变,而是全面的转变,要有新的面貌、新的思路来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发展阶段的难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工作重点做全面转变,其中提了10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个转变,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些年政府工作特别强调提质增效。“十三五”规划里也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但要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个转变,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来自于需求的,也来自于供给的,我们现在要更加强调供给结构的优化、供给效益的提高。我们的供给存在许多问题,体制性障碍必须破除。稳定经济增长主要是要提高潜在增长力,提高潜在增长力就必须在供给侧上做文章。稳定经济增长,不是靠刺激政策,不是靠货币过度宽松,不是靠某种人为措施刺激、“大水漫灌”,而是靠优化供给结构来提高供给效应,提高潜在增长率。这个思想在

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里表现得非常明显。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是贯彻了五中全会的精神,稳增长从供给上来下功夫。

第三个转变,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是稳定心理预期,引导市场行为。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发挥经济运行主体作用,但是政府政策要引导它。我们讲定向调控,是希望补短板,财政资金、金融要向短板的方向倾斜,另外还要向产业升级的方向发展。互联网+新经济、商业模式创新、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们定向调控的方向。

第四个转变,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产业结构调整不是那么简单的单项的事情,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而且我们到了关口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是一个一般的市场行为,而是一个很复杂的结构问题、累积问题。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减”——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甚至要破产一些产业、企业;同时,我们又要“加”——要发展新产业,发展服务业、升级制造业,发展新的制造业、新的服务业,还要拓展空间。这是我们讲的有减有加,还要有乘有除。“乘”就是形成一种累加的效应,“除”就是要把这些包袱化解了。所以,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减乘除并举,我认为这次我们可能要更多地做乘法,加法上下功夫,同时减法、除法也不能偏废。

第五个转变,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战略也对此做出了强调。20xx年经济稳增长的一个重要事情就是要在城镇化过程中释放内需,要在扩大内需上迈出一个大的步伐。所以,相隔37年我们再次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说明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我把城镇化摆在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节点。

第六个转变,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自然环境空间均衡。也就是,空间布局的合理均衡,主要是主体功能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方面。

第七个转变,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绿色理念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像北方的严重雾霾问题。雾霾问题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我们必须要注重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必须是绿色的、低碳的,消费方式要鼓励消费节能降耗、循环再利用的产品。所以,保护生产环境要以企业和个人为着眼点,政府要集中精力搞法律法规建设,包括监督检查。“十三五”规划提出来环保部门省级以下的要实施垂直管理,就是要加强政府的检查督促。环保部门的政策现在越来越严格,生产方式的转变很大部分反映在绿色发展理念上。在个人消费行为上,我们鼓励节约资源能源的产品,要实行绿色消费。

第八个转变,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五中全会以后,中央又召开了一次扶贫工作会议,实际上是向贫困全面宣战。“十三五”规划最终目标是要在20xx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一个非常雄伟的目标。

第九个转变,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三中全会讲了两句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代替了过去的“起基础性作用”的提法,说明我们现实中市场化的改革还没有完成,有些硬骨头成为了现在中国经济新发展、新增长、新动力的重大障碍,所以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完成市场化改革的使命。政府简政放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管和服务上,加强事中、事后的监

管,优化服务。所以,政府和市场要形成分工协作,它还是讲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必须退出来,简政放权。要注重资源配置,我们要搞资产重组,主要依靠市场的机制,市场选择才是成本低、效率高的方式。这是改革的大方向,微观上反映在资源配置上。

最后一个转变,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我们过去偏单向,后来也强调“走出去”,这个“走出去”是比较初级的。现在我们进入一个新的大开放时代,双向开放就是更加强调向外,把“走出去”和“引进来”放在一个对等的位置,甚至可以说,过一段时间我们可能在国际上拓展更多发展空间,“走出去”比“引进来”还要大,这也反映了中国发展对世界的贡献。所以我们讲扩大对外开放更多的要强调对外,而且要双向开放,要进入一个更高的水平。

这是第二个部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全面转变工作重点,主要指的是政府工作主要在这些方面来做,向这些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不然的话,只能被动地适应新常态,工作就很难有成效。

三、五大政策支柱支撑我国经济发展

20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五大政策支柱”的概念。在提出五个政策支柱之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出了五大支柱。其中,宏观经济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这是在20xx年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提出来的政策定位,也就是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社会政策政策的基本取向定位。前些年,我们做过很多工作,包括宏观调控创新、简政放权、对外开放,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放式外交政策等,都反映了我们政策的基本定位。

宏观政策我们要追求稳定、追求透明和可预期。在宏观政策上,我们不想折腾,今天搞大幅放松,明天又大幅收缩,朝令夕改,不想搞那样波动比较大、甚至出其不意的政策。我们希望大家对宏观政策能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宏观政策稳定,也能够稳定社会的预期、市场的预期,所以经济也能够相对平稳。微观政策要活,那就要激活市场活力,简政放权。社会政策要托底,有什么问题由社会政策来托底,这个“托底”就是兜底线,不是说一定要有多高的福利,而是不至于出现严重的问题,能够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没有底线是不行的,社会政策反映了底线思维,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做法。这是在最近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之前提出的“三大支柱”。

现在提出来“五大支柱”,这个“五大支柱”是在前面三个支柱的基础上加了两个——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我注意到有两个重要的表述。

第一,五大政策是一个总体思路。我们的发展政策要有一个思路,这个思路就是政策要形成一个体系,这个思路就是过去的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社会政策,加上产业政策和改革政策。产业政策要准。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到了各个关口,主要任务是要添动力,形成新的发展动力,那就必须在产业升级上做足文章,使我们的产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所以,政府要发挥作用,通过产业政策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产业政策要找准方向。这些年我们做了一些“调结构”的工作。为实现制造业升级制定“中国制造2025”、大力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关于服务业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旅游业、信息服务业等,这是现在产业政策要瞄准的主要关键点。改革政策要实。改革我们已经部署两年时间了,从20xx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就已经进行战略部署,还有很多改革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所以中央要求改革政策要落实,要变成实际,要

真的把硬骨头“啃”下来,即改革政策要实。这五个政策组成一个总的政策组合就叫总体思路。

第二个说法,叫做五大政策支柱。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组:“三加二”。第一种是基本政策,就是着眼于稳定、均衡、搞活,稳定宏观环境、激活市场活力以及社会政策的保底,是基本政策。过去3年在基本政策上我们做了很多创新,像宏观调控创新中的区间调控加定向调控。定向调控实际上也带有很多的结构调整、补短板的意思。这是基本政策。现在我们的改革已经到了一个攻坚阶段、困难时期,行业内的一些企业(经营)非常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培育新动力变得尤为关键。我们的旧动力在不断减弱,新动力还在形成,新动力的影响、体量都还不够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做足这方面的文章。这就需要调节产业结构,就要“加减乘除”,更重要的是要“加”和“乘”。所以“产业政策要准、改革政策要实”实际上是为了解决动力问题,培育新动力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改革力度。我理解,为什么“十三五”的政策重点从过去三个变成五个?是在基础政策上加上两个重点政策。产业政策的目的是推进产业结构全面升级、提质增效,改革政策的目的是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体制环境、培育内生动力。所以,我认为“十三五”时期主要是从产业和改革两方面下功夫。也就是,从结构和改革方面着手,所以叫结构性改革,也是这个意思。结构性的改革,你可以理解为通过改革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也可以理解为产业结构调整加改革。结构性的改革属于供给侧改革,所以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三加二”。

具体来讲,有五大政策支柱,这次有明确的表述。

第一,宏观政策要稳。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任务是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不是非要去刺激、去紧缩,是稳定环境,降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我

们这些年所坚持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力,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就是要求实行结构性减税,要求货币政策要相对比较宽松,就是降低融资成本。

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创新也是它的内容之一。这些年做得已经比较成熟了。区间调控加定向调控。区间调控就是一般的常规的宏观调控。定向调控就是我们定点结构性的调整。确定合理区间,实施区间调控加合理调控。特别是这种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的创新,是向国际上的宏观管理看齐的,就是要增加它的透明度,要增加可预期性。这次美联储加息,这几年一直试探性地在打预防针、引导预期,很多人一直在说升息利空,但是等真正加息了,市场反而稳定了,美元反而上涨了,美国股市反而是上升,中国股市也是如此。加息不是利空,他把利空的东西,通过引导预期,让利空分散在之前的过程中,最后出台的时候,把政策影响就降到最小。这就是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这是我们宏观调控这些年来比较注重的方面。过去我们有些偏好来一个出其不意的政策,这个政策是最不好的,利好冲击很大,利空冲击也很大。所以我们现在是基本政策要稳。

第二,产业政策要准。要准确定位结构性改革方向。产业政策,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等,就是新四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产业政策的方向,我们分解为要农业现代化、制造业升级、服务业的繁荣、基础设施的网络化。这是我们的产业政策要准主要围绕这几个方向。我们的产业政策主要不是增加投入,不是增加要素投入,而是要创新驱动,就是创新发展理念。通过坚持创新驱动来集中激活存量,多力补齐短版,激存量、补短版,主要是定位方向。

第三,微观政策要活。要完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消费者的潜力。这里面强调的是放管服务结合,提高有效供给能力。这部分实际上是回归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要激发市场的活力,释放市场的潜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增加有效供给。

第四,改革政策要实。加大力度推进改革落地。这是第一次提出落实机制,也就是落地的时候,要有措施,要有督察,甚至要有第三方评估。还强调发挥地方积极性、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啃硬骨头。改革政策要实主要强调影响力大、牵涉面广、对稳增长调结构起巨大作用的改革政策要实施、要落地,强调落实机制、发挥地方积极性、啃硬骨头这几个方向。

第五,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民生底线。我们要补短板,把最短的民生板子补上了,就是共享发展,就是社会要稳,经济也能够得到稳定的支持。

这五大政策支柱是我们的政策取向,“十三五”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十三五”靠这五大政策定位来加以推进,我们的许多矛盾、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四、抓好五大任务为“十三五”开好局

在20xx年,也就是 “十三五”时期的开局年,我们要做哪些事?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压力很大,形式严峻复杂,多重风险叠加。所以,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至少有五个方面。一是产能过剩;二是工业、房地产库存过大;三是成本过高,包括金融成本、各种要素成本都在上升;四是高杠杆带来的高风险;五是短板问题突出,比如,环境问题、民生问题、农业问题、东西部地区问题、甚至改革的问题等,都是现在比较突出的短板问题。因此,中国现在的问题主要聚焦在这五个方面,产能过剩、库存过大、成本过高、高杠杆带来的高风险、短板问题突出。

中国经济要在“十三五”时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化解上述问题,不断发展新的动力,并在发展新动力的过程中扫除各方面障碍。因此,在“十三五”时期的头两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通过调整这些压力,为发展新动力创造有利条件。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并且,提出这五大任务是有现实根据的,因为如果这些压力不被清除,就会给各方面的增长带来阻碍。

第一,化解产能过剩问题。首先,特别强调的是要依靠法律、依靠市场。提出“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其次,在政策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提出和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处置时,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因此,一定要有配套政策的支持,以防止产生社会的不稳定。尤其是资本市场要配合企业兼并重组,资本市场的战略性作用就在于它可以化解产能过剩,并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上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一定要稳定资本市场,让资本市场发挥资产重组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一个基本要求“尽可能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相对来讲,破产是最痛苦的事。所以,我认为在20xx年和20xx年的这两年,是问题集中暴露的两年,也是兼并重组最关键的两年。

第二,降低企业成本。近些年,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多,从财税政策结构性的减税,到金融的降息降准,再到其他的具体性措施等,可以看出,降低企业成

本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只有企业成本降低,才能帮助它渡过难关、提高资产回报率,从而使经济增长动力得到提升。由于在“十三五”时期的头两年,各项任务调整的压力、各种风险释放的压力都会增大,所以说企业要更加系统的降低成本。那么如何实现系统的降低成本?一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特别是要全面的降费。三是降低社会保险费。四是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主要是降息、提高竞争、提高企业财务本身的管理水平以及提高资产负债表管理水平等。五是降低电力价格,现在的电力还是以垄断为主,没有形成市场化。所以,在整个需求都下降的同时,电价却没有下降。而电价如果不下降,就会使工业对电的消耗量的压力增大,从而使成本增高,尤其是给重工业带来更大的压力。所以我们要降低电价,并且加快电力垄断行业的价格改革,降低投入成本、降低物流成本。对于这方面,我想在明年的两会期间,可能会有相关的政策出台。

第三,化解房地产的库存。这个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很多人都在议论,我们房地产到底怎么了?事实上,我们的房地产库存特别大,而且房地产的库存和工业库存、农业库存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你买了房子也有可能变成库存,但是工业的库存、农业的库存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如果你买了10套房子,其中9套房子没有租出去,那就都属于库存,所以它是一个存量加增量的概念。房地产的库存问题实际上是我们现在非常突出的问题。我认为,把这个作为一个库存的关键点加以重视,是很有必要的。有人看好明年的房地产,但是许多人却认为房地产的压力非常大,这里指的就是库存大。那么,怎么去“消化”这个库存,就成为20xx年,甚至整个“十三五”期间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现在提出了一个思路,我认为这个思路很好。一个是落实户籍制度的改革,就地落户新市民,由他们来“消化”这些库存。第二个是把公租房扩大到非户籍人

口。虽然公租房现在有可能是过剩的,但是从长远来讲,它是不过剩的,因为非户籍人口有了房子以后就会更多地消费。另外就是鼓励房地产的降价促销。房子像其他商品一样,都是通过竞争形成价格。那么,它过剩了就要降价,降价就会促销。我认为中央这个解决房地产库存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合理的。这是第三个方面。

第四,扩大有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就是“补短板”。那么,是谁扩大有效供给?我认为主要的还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企业也需要通过创新来扩大供给,但这里主要还是政府的责任,即通过扩大有效供给来“补短板”。首先是扶贫攻坚战。扶贫是政府要负的责任。还有一个就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就是要提高企业的效率,提高设备的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最终提高潜在增长率。这就是供给的政策。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这也是供给经济学、人类资源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是突出人在教育上、生活上、医疗上的投入,这些都是增加对人的投入。那么,当人的投入增加了、人力资本的含量增加了,技术创新当然也会提高,供给也就会随之增加。这些都是从长期的角度来解决我们的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然后抓好农业生产,促使我们长期对农业十分重视,所以我们的农业从来没有出过问题。

最后一点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是非常突出的问题。20xx年,金融上的风险包括:一些担保的机构和企业出了问题、股市剧烈的波动甚至崩盘等状况。很多的金融风险开始显山露水,怎么办?第一,要依法处理。出现了信用风险、信用问题,要依法处置,不能赖帐。第二,在政府债务化解方面,要全方位地监管,包括预警。

关于股市的风险,我要给大家做一个重要的解释,就是中国金融的风险不是没有,还是有的,甚至有可能在某一个点上放大,形成连锁反应,所以必须要在监管上加大力度、加大整合,在预警方面下功夫。

这就是我们讲的五大任务。五大任务的方向是比较清楚的。所以,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些年累积下的问题、有可能集中爆发的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化解这些问题来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结构性改革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动全面的、深化的改革。到“十三五”结束的时候,要把我们中国的新动力培育起来,要让新动力带领旧动力,要把我们的短板补齐,那么,我们中国的经济就会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