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1-4)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一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人民日报 》( 20xx年12月16日 01 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这是中央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部署,对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确保“稳中求进”,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发展,内需为重。“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成绩来之不易。但也应当看到,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扩大内需是推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根本保证。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发展机会多,回旋余地大,消费水平快速成长,市场空间广阔,内需潜力巨大。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贸易增速回落,外需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必须更多依靠内需拉动。只有把扩大内需作为稳增长的立足点,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稳固的内需基础上,才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持久活力,才能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内需不足一直制约着国民经济走向新的平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亟需把重心移向扩大内需,稳定投资,拉动消费,使经济发展更趋协调更显 1

均衡更可持续。要从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需要出发,积极增加生产,扩大有效供给,合理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众收入,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同时,保持适度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扩大内需是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内需紧连着民生,我国众多产业产能已经很大,有的领域甚至严重过剩,必须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既让人们“有活干,有钱挣”,也让人们“愿花钱,敢花钱”。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重大民生工程,有利于不断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充分释放潜在消费需求。服务业是内需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加快发展服务业,不仅可以带动就业,也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为扩大内需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扩大内需,还要继续稳定外需。要正确处理好内需与外需的关系,高度重视现阶段外需对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作用,保持外贸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大力巩固传统优势,加快培育新优势,保持出口平稳增长,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实现内外需的良性互动。

稳中求进,是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稳”才有基础,“进”才有动力。扩大内需,要做长期努力,但必须抓紧创造条件大力加以推进。

2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二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人民日报 》( 20xx年12月19日 01 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应对外部冲击、巍然屹立的关键。

与虚拟经济相比,实体经济往往投入成本较高、产出周期偏长、利润空间有限,更需要得到重视和支持。实践证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资产不仅会影响经济发展、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而且会增加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这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提供了深刻的警示。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运行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中国经济要做到“稳中求进”,就必须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只有壮大实体经济,筑牢经济的根基,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总水平稳定和大局稳定这一系列“稳”的目标。只有不断做强实体经济,提升经济质量,才有可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为“进”创造条件。

发展实体经济,要让各类市场要素,特别是人才和资金更多地向实体领域聚集。政策措施要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不断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 3

拓宽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增强实体经济的吸引力,让人们对做实业有兴趣、有信心。

发展实体经济,要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收入分配要更多地向劳动倾斜,充分利用财政、税收等调节手段,让做实业的人感到有奔头、能致富,促进社会公平。同时,要改变个别领域一段时期以来非理性暴涨、轻易获取暴利的状况,为经济发展及时化解风险,遏制投机炒作。

当前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和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产业出现萎缩不可避免。壮大实体经济,不能走老路,必须同步调结构、上水平,加快转型升级,下大力气发展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以提升竞争力,保持实体经济的长久活力。

强调发展实体经济不是弱化虚拟经济,而是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把握住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地位,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扩张。现代市场经济中,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要发挥好金融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增加金融业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提高金融监管水平,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实业体系,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只要我们牢牢把握住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就一定能够巩固和延续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4

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

——三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人民日报 》( 20xx年12月19日 01 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这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巩固和发展“十二五”开局良好势头的重要保障。

改革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引擎。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深化改革,才能逐步解决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锐意创新,才能夯实经济内生增长基础,由主要依靠成本优势转向主要依靠效率优势来拉动增长,使发展跃升到更高水平。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突出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长期矛盾和短期困难相互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经济金融等领域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产生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还在于体制机制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推进创新。

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要靠改革创新扫除体制机制障碍。体制改革滞后、技术创新薄弱,带来要素资源的低效率配臵,在市场竞争条件下难以形成有效需求,导致经济发展失衡。扩内需、稳增长,就要通过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使经济增长基于效率提升而不是要素投入扩张,拓宽内需增长空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前行;通过推进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改善投入产出结构,消除扩大内需的瓶颈制约,让创新成为可持续增长的源泉,使经济发展更多建立于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5

增强自主增长能力,要靠改革创新释放出强劲活力。推动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让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真正起基础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尽快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包括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投资、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等,为经济自主增长注入新的动力。要坚持创新驱动,紧跟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新动向,准确把握国际需求变动新趋势,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经济自主增长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发展实体经济,要靠改革创新营造一个好环境。今年以来,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企业亏损面扩大,特别是有些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加剧。打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必须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力争做优做强;完善促进民间投资体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成长,打破各种“玻璃门”、“弹簧门”,让更多的人想干实业、干成实业;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助推实体经济在创新中发展壮大。

改革未有穷期,创新正当其时。我们要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的姿态抓住发展机遇,同时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推动明年经济工作“稳中求进”。

6

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

——四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人民日报 》( 20xx年12月23日 01 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这不仅是当前也是今后保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原则。 发展为要,民生为本。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给力,投入大幅增加,今年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背景下,民生成绩单仍然亮眼:新增就业较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明显加大。成绩来之不易,但是应当看到,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在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领域,仍有不少待解难题。明年我国经济增长存在下行压力,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多,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这将给进一步改善民生带来新挑战。越是环境复杂、形势严峻,我们越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臵不动摇。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的必然要求。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我们曾经过多依赖投资和外需,消费历来偏弱,但同时也最有潜力。我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改善生活有巨大的空间。只有把发展经济、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才能加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7

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针对当前民生领域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重点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帮扶,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把促进社会公平特别是机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创造使人人享有平等发展机会的条件。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公平性、透明度、可持续性,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民生连着民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稳中求进,努力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让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对未来充满信心,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8

 

第二篇:五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才能抓住发展机遇

—— 一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日期:2010-12-17 10:30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员 来源:人民日报

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替点,我们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的现实要求。

机遇难得,机遇稍纵即逝。能不能抓住发展的机遇,不仅在于能不能正确认识机遇,更在于能不能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机遇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只有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才能乘势而上,把发展的可能变成发展的现实。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处于经济上升长周期但又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时,只有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大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资源利用能力,才能紧紧抓住和切实利用好发展机遇,实现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各种有利条件依然存在。工业化、城镇化继续加快,经济发展动力仍然强劲,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物质技术基础比较雄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二五”的发展方向。但也有不少难题和矛盾,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任务艰巨。从全球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主要国家纷纷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这既给我们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有利条件,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就要根据国内外发展条件变化和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把资源更好配置到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的领域和环节,努力实现以人为本、 1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通过创新来抓住机遇,甚至危中寻机、转危为机,是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这5年特别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实际上正是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着力化解突出矛盾的过程。明年经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这对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我们要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努力在更长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创新推开机遇的大门,以转变夯实发展的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奋发有为,创新不止, 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实现“十二五”的开门红。

二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市场作用和政府调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 20xx年12月15日 01 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深刻认识和 准确把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期指导性。

经济发展过程,实际上是经济资源的配置过程。不同的经济体制有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也有不同的配置效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也是30多年改革开放最重大的成果。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我国经济迅速告别短缺,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我 们正从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

2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有利于发挥微观主体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从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也要看到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缺陷,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必须发挥政府应有的宏观调控作用,克服市场缺陷,解决市场失灵,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在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更显重要。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普遍越来越重视宏观调控的作用。特别是在这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无不采用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以减少危机的冲击,促进经济复苏。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用好市场机制无形之手和宏观调控有形之手,是题中应 有之义。两个优势都要强,两只手都要硬。

市场作用和政府调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市场作用多一些还是政府作用多一些,需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相机抉择。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及时出台全面实施“一揽子计划”,提振信心,扩大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迅速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实践证明,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是完全必要、非常及时、积极有效的,在紧急关头用好政府这 只“看得见的手”,其乘数效应不可替代。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维护市场有序运转职能,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需要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有清醒的认识,有准确的把握。发挥好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就能既增强企业活力和经济活力,又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 性稳定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

三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0-12-17 10:13:31 来源:人民网

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

——三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当前,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明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最紧要的就是立足扩大内需,积极扩大内需,扎扎实实办好 我们自己的事情。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严重影响许多国家经济增长。作为全球经济的一部分,我国经济不可避免受到冲击。外需不振,出口下滑,会减弱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面对外需萎缩的新变化,进一步扩大内需尤为必要和迫切,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有效的手段。我们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拓展自身需求,在本轮国际经济结构调整中,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切实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党中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争分夺秒,狠抓落实,一抓到底,抓出 成效。

扩大内需既是战胜当前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力抓手,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带来严峻挑战,但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国内市场广阔,发展机会多,回旋余地大,需求潜力尤其是农村市场需求巨大。30年改革开放打下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和体制基础,国民储蓄率高,金融体系总体稳健,资金供给较充裕,宏观政策调整空间较大。只要坚定信心,措施得当,抓紧落实,扩大内需必将大有作为。

我们面临的保增长任务繁重艰巨,保增长的关键是解决市场需求不足,要着力调整内需外需结构、投资消费比例,一方面努力保持对 4

外贸易稳定增长,适当扩大投资规模,切实优化投资结构,一方面积极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把扩大消费与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结合起来,解除群众后顾之忧,让人们“有钱可花,有钱敢花”,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通过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有效吸收和消化国内产能,形 成新优势,提高竞争力,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扩大内需归根到底要靠激发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抓住时机推出更多有利于发展的改革措施,以深化改革消除制约扩大社会需求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相互促进来扩大内需,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发 展的活力和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维护中央权威发挥地方积极性

——四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 人民日报 》( 20xx年12月20日 01 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把维护中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 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政策执行力和发展活力。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党和政府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解决复杂问题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世所罕见。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既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和政令统一,又要充分发挥各地各方面积极性。国家大,人口多,矛盾纷繁复杂,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总揽全局、统筹协调、加强宏观调控。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和政令统一,才能集中力量办成大事,处置难事,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需要从实际出发,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发展才有源源不竭 5

的动力和活力。把维护中央权威与发挥地方积极性统一起来,上下一 条心,全国一盘棋,大局下行动,实际中开拓,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

越是危急关头,越能体现解决复杂问题的“国家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党中央科学判断,果断决策,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的政策措施,各地迎难而上,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全国上下形成了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才使我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发展势头良好。实践证明,把维护中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统一起来,就 能牢牢把握战胜困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动权。

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挑战和风险也无处不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叠加。我们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当更加强调维护中央权威,增强政策执行力,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胸中有大局,眼光放长远,才能把握发展趋势,用好发展机遇。同时,要坚持科学决策、区 别对待、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地的积极性、创造性。

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各地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事求是确定发展目标,防止借“十二五”开局搞指标层层加码、盲目攀比速度,要多发挥比较优势,用创造性的工作实现“十二五”开门红。

人民日报: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五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xx年12月24日08: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 6

实现互利共赢。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对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世界潮流之外独立发展,任何发展机遇都是从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中产生出来的。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人口多,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压力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发挥国内资源优势,也要借助国际资源。30多年改革开放和近两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实践证明,只有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抓住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和丰富发展条件,使本国发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赢得更大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依存和互动日益明显。我国经济政策对外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反过来外部环境对国内发展的作用也在加大。对外经济关系既有深化合作的有利条件,又面临摩擦增加的挑战。因此,必须进一步树立国际视野,善于进行双向思维,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以我为主,内外兼顾,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壮大自己。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内外需关系。内需与外需共同构成国民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各种资源要素,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也要看到,现阶段外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仍十分重要,对扩大就业、促进增长、调整结构、提升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推动扩内需与稳外需协调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资源配置,为国内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外部支撑。

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对外开放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互联。这就要求我们主动适应新形势,紧紧抓住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期、经济治理机制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上升期,准确把握我国在全球经济 7

分工的新定位,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促进国际收支在更高水平上基本平衡。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和改善多双边经贸关系,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增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事关发展全局,我们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其重要性、紧迫性,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影响,有效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