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技能考试考生心得

教师技能考试都是这样安排的:前一天早上八点到九点审核准考证和身份证,八点五十在备课考场抽题,九点开始写教案,两小时内写出一千字左右的教案,占25分。第二天在安排好的时间段去根据自己的教案来讲课,讲课时间为20分钟(占65分),答辩5分钟(占10分)。身份证和准考证是非常重要的两样东西,进门前要审核,进去了交费时要看身份证,进考场要审核,还要放在桌子上供巡考审核。第二天讲课的时候,进门时要审核,点到名字时要审核,进去试讲时还需要把这两样东西交给三位专家,总之,很重要,缺一不可~

针对写教案这一项,犹豫规定的是只可以带课本进考场,我们采取的策略是,上网找现成的教案用笔抄到书上,比较开心的是找到了粤教版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的教师用书(我考信息技术),它前两章教案提供的案例还是不错的,可以直接拿来用,但是第三、四章由于课时数比较多,没有提供案例,只是做了教材分析、重难点分析和各个练习题的使用方法等,所以这两章内容需要自己上网搜其他的教案,第五六章也提供了案例,还不错,可以借鉴。但存在的问题是,不管是教师用书还是搜到的零碎教案,基本都是按照一个大节来编写教案,但实际抽到的题目往往是只讲一小节。例如,我抽到的是4.3.1 合乎规范地发布信息,还有同学抽到的是5.3.2 数据库及其建立过程。所以有些教案不能直接拿来用,只能借鉴,或者将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过程进行删减,但要保证其完整性。另外,如果抽到讲VB

和数据库的章节,算是运气比较差,因为讲起来难度比较大,如果对这两样东西不熟,容易被老师问住。所以祈祷自己不要遇到这两部分内容吧~

讲课的时间是20分钟,一定不要超时,哪怕早结束一点也是可以的。各个组情况不同,有的组老师不怎么问问题,有的组问的问题就比较有难度,看自己平时的积累还有运气了。重点还是在讲课上,如果是考信息技术,是需要课件的,据说会占10分,如果是其他科目,则不需要课件。至于板书,听说板书很重要,会占分数,所以我做了简单的板书,但是评委老师说有课件就不用板书了,而且板书的是重点内容,不只是大标题,于是信息技术科目的板书是否重要我就不清楚了,但其他科目的板书是很重要的。实际上,对于信息技术科目来说,投影幕布挡了半块黑板,能用的黑板只有半块,大概写五行,每行十个字就满了,所以板书设计着实令人头大,其他科目应该还好。讲课时间是分节的,比如我是下午第七个,也就是第七节,四点半开始讲课,每一节是半小时。提前半小时会叫名字,然后上到教室门口等待,前一个考生出来会叫你进去或者等老师出来喊。

总体来说,抽完题写完教案之后的那个下午和晚上是相当重要的,这时候需要撇开所有的事情专心想自己的讲课流程、内容以及做

课件,任务量还是很大的,最好能找个同伴帮忙参谋下,找找资料、做做课件。准备好之后,试讲、估计时间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技能简答

1、教学训练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分解原则; 3、示范原则; 4、反馈原则;

5、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 2、教学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2、书面作业法; 3、对镜练习法; 4、录音训练法; 5、角色扮演法; 6、模拟教学; 7、介入教学; 8、教育教学实习; 9、微格教学。

3、微格教学的特点:

1、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技能训练针对性强; 3、信息反馈及时有效。 4、备课的类型:

1、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

2、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 3、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 5、备课的内容:

1、备课程标准; 2、备教材; 3、备学生; 4 备教法; 5、备学法

6、钻研教材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 2、有助于教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3、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实新课程标准。 7、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

1、通览教材,全面理解(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多渠道搜集教学资源); 2、精读教材,深层领会 1)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 A 分析学科的基本结构; B 领会教材的知识结构; C 分析教学的具体要求。

2)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A 突破重点B 突破难点C 抓住关键 3、精细加工,再创教材 1)教材语言的转换; 2)教材内容的取舍; 3)、教材内容的增补; 4)、教材内容的调整; 5)、教材内容的再加工。 8、了解学生的方法: 1、观察法和谈话法; 2、调查研究法; 3、教学反馈法; 4、摸底测验法; 5、资料分析法; 6、阶段判别法。

9、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1、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五性:即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

2、要优先教法,精设课型; 3 要重视“正本”,关注“附件”; 4、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 5、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10、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1、导入要有针对性; 2、导入要有启发性; 3、导入要有趣味性;

4、要恰当把握导入的 “度”; 5、导入要有艺术性。 11、课堂导入的作用:

1、集中注意;2、引发兴趣;3、进入课题。

12、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1、语言要规范、简明、生动; 2、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 3、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

4、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13、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1、合理地设计问题; 2、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 3、提问目的要明确; 4、提问的语言要准确; 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 6、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14、课堂倾听的内容: 1、学生的回答与讨论; 2、学生的提问和质疑; 3、学生的需要和情感; 4、学生的思想和心声。 15、课堂倾听的基本要求: 1、创设平等的师生对话情境; 2、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3、欣赏学生的独特性; 4、要倾听不同学生的声音; 5、倾听后要进行及时反馈。 16、课堂对话的特点:

1、民主性; 2、生成性; 3、多边性; 4、开放性; 5、倾听性。

17、课堂对话的作用:

1、课堂对话使教学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2、课堂对话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3、课堂对话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18、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 1. 营造对话的气氛;

2、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 1. 真诚地学生言说;

4、要及时指导和修正对话。 19、课堂板书的内容:

1、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结构;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4、教学内容的补充知识。 20、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 1、要精选内容,突出重点; 2、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 4、文字要恰当; 5、书写要规范; 6、时机要恰恰当。

21、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

1、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 2、要多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 3、反馈必须及时; 4、反馈必须准确;

5、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22、教学强化的基本要求: 1、强化目标要明确; 2、强化态度要诚恳; 3、强化时机要恰当; 4、强化方式要灵活;

5、强化要与反馈有机结合。

23、结课在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 1、结课有助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使之系统化;

2、结课有助于检查教与学的效果; 3、结课有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4、结课有助于学生巩固所新知识; 5、强课具有教学过渡的作用。 24、结课的方法: 1、归纳结课; 2、比较结课; 3、活动结课; 4、悬念结课; 5、拓展延伸结课。

25、结课的基本要求 : 1、结课要有针对性;

2、结课要有全面性和深刻性; 3、结课要简洁明快; 4、结课要有趣味性。 26、批改作业的方法: 1、全批全改; 2、抽查批改; 3、当面批改;

4、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批或互批。 27、布置和批改作业的作用 : 1、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4、有效地调控教学。

28、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1、内容要精心选择; 2、难易要适度; 3、数量要适当; 4、题目要有启发性; 5、形式要灵活。

29、批改作业的基本要求: 1、批改作业要及时; 2、批改方式要灵活; 3、要尊重学生; 4、批改态度要认真; 5、批改符号要统一;

6、批改要与讲评紧密结合。 30、课堂观察的影响因素: 1. 学习成绩; 2. 光环效应; 3. 期望效应; 4. 刻板效应。

31、课堂观察的基本要求: 1、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2、将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结合起来; 3、要保持观察的自然状态;

4、要尽可能排除各种主观倾向。 32、随堂测验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随堂测验可使学生形成必要的学习张力,激发其学习动机;

其次,有助于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指导,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 第三,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 33、随堂测验的策略: 在测验组织上,一是形式化,二是试题设计要有层次性,三是教师要及时进行评阅和讲评,将测验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其明确学习上的优缺点。四是测验时间不宜过长,难度不宜过大。 在测验内容上,一是要注意知识之间的贯通;二是要注意知识的比较;三是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在测验题的设计上,一是要有新意;二是要抓要害;三是要精心设置问题;四是要注意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34、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教育性、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口头性、启发性、可接受性。

35、教学口语的功能: 传递信息;调控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谐师生关系;提供语言示范;美育教学。

36、教学口语的构成要素: 1. 语音和吐字; 2. 音量和响度; 3. 语速; 4. 语调和节奏; 5. 词汇; 6. 、语法。

37、教学口语技能提高的途径: 1、提高内在修养水平; 2、强化语言外化能力; 3、在实践中进行训练。

38、课堂教学口语的基本要求:

1、符合规范,内容科学,合科逻辑; 2、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于启发; 3、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4、要富于创造性,有独特的风格。 39、教态语言的特征:

1、辅助性;2、连续性;3、表情性;4、动作性;5、情境性。

40、教态语言的功能:

1、教育功能 2、传递信息功能;3、激励功能;4、调控功能;5、强化功能。

(((((((

41、教态语言的基本要求:

1、身姿要稳重端庄;2、表情要真实自然;3 衣着要朴实整洁。 42、学法指导的途径:

1、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2、开设专门的学习方法指导课; 3、开设学习方法专题讲座; 4、召开学习方法研讨会。 43、学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1、要明确目的; 2、要遵循学习规律;

3、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要与学情相结合;

5、促进具体操作向内在学习素养的转化。

44、常规学法指导技能:

、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45、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后复习指导: 1、复习要及时; 2、复习要全面、系统; 3、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4、尝试回忆与阅读相结合。 46、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1、指导学生审题; 2、指导学生做题; 3、指导学生检查作业; 4、指导学生自我提高。

47、自主学习的特征概括为: 第一,学生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第二,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三,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在做中学;

第四,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策略; 第五,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 48、自主学习能力指导的要求: 1、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 2、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

3、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4、提供适当的练习机会; 5、采取多种指导方式。 49、合作学习指导的要求:

1、选择适宜的学习内容; 2、分组要合理;

3、选择恰当的合作方法; 4、全班共享合作成果。 50、探究学习:

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51、探究学习的特点: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

52、探究学习能力指导的要求: 1、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 2、为学习探究提供“支架”; 3、做好总结交流。 53、说课:教师在授课之前将教案转化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实践演习,是教师面对专家和同行,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将自己对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课程程序的设计和安排、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践等一系列教学元素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进行阐述的一种研究活动。 简言之,说课就是教师在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

54、说课的性质:1、说理性;2、科研性;3、工具性;4、交流性。 55、说课的意义:

1、说课有利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对话交流;

2、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56、说课与备课的区别:

1、说课与备课的形式不同; 2、说课与备课的内容不同;

3、说课与备课的目的不同; 4、说课与备课的目的不同。 57、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1、说课与上课的目的不同; 2、说课与上课的内容不同;

3、说课与上课的对象不同; 4、说课上课的形式不同。 58、说课的类型: 1、研讨性说课; 2、示范性说课; 3、评比性说课; 4、检查性说课。

59、说课的基本内容: 1. 说教学目标; 2、说教学内容;

1. 说学生情况; 2. 说教学方法;

3. 说教学程序设计; 4. 说练习的内容与方法。 60、说课的基本过程:

1、说课准备;2、说课实施;3、说课评说;4、说课反思 61、说课的基本要求: 1、语言简明、重点突出; 2、关注教学创新,突出自身特色; 3、说理透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 62、听课:

是指教师带有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促进对教学的认识及自身成长的一种教学活动。 63、听课前的准备: 1、制订听课计划;

2、了解教材结构和学科教改信息; 3、了解上课教师的有关情况; 4、了解学生的现状; 5、反思自己的教学观。 64、听课的内容: 1、“听”教师的教(任课教师的基本素质;任课教师的施教行为;); 2、“听”学生的学; 3、听教学过程;

4、听对教材的分析处理。 5、“听”教学细节。 65、听课的基本要求:

要认真记录(记教学环节;记衔接过渡;记细节特写;记板书提纲;记点评批语;记备注信息);

要善于思考(善思善疑;对听课内容作模拟设计)

听课后要及时总结交流评价。 66、评课的基本要求:

(一) 评课标准要多元化; (二) 要坚持评课之道; (三) 评课要有提高性; (四) 评课要有激励性。 67、教学反思:

指教师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并寻求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68、教学反思特点:超越性、实践性、

过程性、主体性、发展性。 69、教学反思的作用:

1、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2、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老师的职业幸福感;

3、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体系。

70、教学反思的内容: (一) 观念与情感; 1、教育教学观念;

2、专业情感(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自我)

(二) 教学行为过程 1、 教学目标 2、教学计划; 3、教学结构; 4、教学内容; 5、学习过程; 6、课堂组织管理; 7、教学策略;

8、媒体的配置与使用; 9、教学评价。

71、教学反思的途径: 1、阅读理论文献,在理论解读中反思; 2、撰写教学日志,通过写作进行反思; 3、寻求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在对话讨论中反思。

72、教学反思的方法: 第一章 教学日志; 2、教学案例;

(一) 行动研究; (二) 教师成长档案袋; 73、优秀教学案例的标准: 1、应讲述一个故事;

2、论题要集中,主题要突出;

3、描述真实故事发生的教学事件,反映近期发生的教学现象;

4、需要提出探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需要对已解决的方法给予一定的评价。

74、教学案例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引言; 3、北景; 4、问题;

5、问题的解决; 6、反思与讨论。

75、行动研究的过程: 1、发现问题和界定问题; 2、制定行动计划;

3、积极验证,具体实施; 4、反思和评价;

5、撰写行动研究报告

(一)指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二)指导学生科学运筹时间;(三)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四)(五)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六)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七)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一)(二)(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