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心得体会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它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看”到银河里的星星,“看”到中华瑰丽的五千年,“看”到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人人拥有一好书,人人读一本好书的读书工程的号召下,我买了一本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当书到手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读这本书。读完后不禁觉得神清气爽,以前也曾读过一些书,读后似乎感觉都是一些空话,仅仅留给我一些无谓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与众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时候,大家都在审评对方,研究对手,却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实的语言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心门。他告诉人们:做人不是只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时的自省却能让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简单的树立理想就可以轻松实现,但是没有理想的人却一定无所适从;做人一定要有广阔的胸怀,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气度;做人要有勇气,真正敢于追逐自己梦想的人才能让更多的机会停留在自己身边??他不仅提出了浅显易懂的“成功同心圆”说,而且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来阐述成功的秘诀。这些故事很值得我学习和品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我走向成

功之路。

其次,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或许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样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现在看了李老师的“成功”学后,体会到: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与名望的高与低,拥有富的多与少,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和他人有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抉择,但不需要为压力过重而苦恼,更不需要为了失败而哭泣,也不要让事情来主宰我们,而是要用积极的态度来主导、推动事情往更好的方向进展。

最后李开复博士认为: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对此我的理解就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形式不同,成功的意义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实现理想,并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标准并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无论是令人瞩目还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我们的理想和现实永远存在着差距。而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

是改变心态,调节情绪,改变思考方式,不断超越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做最好的自己。

读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实做好自己并不难。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工作经常陷入一种疲劳的状态,经常会被学生的问题搞得自己觉得很累,我知道这不应该是年轻老师应有的心态,但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会被学生不如意的表现所影响,开始经常抱怨这,抱怨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刚参加工作时的热情减少了,这种心情影响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师的影响,“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

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可是,每天出现的让人头疼的事情,让人头疼的学生,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我经常想: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儿,这样孩子们就会越来越爱自己,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多么简单多么朴素的道理,为什么我当初就没想到呢,想想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难免会与人产生摩擦,如果我们只盯着别人的错误,那么只能让矛盾越来越激化,但是我们如果想别人的优点,就会使我们很快的冰释前嫌,问什么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学生与老师的身上就这么不可调和呢?其实还是缘于“爱”,如果我们给学生多点,再多点的爱,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责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们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师生关系会不会更和谐一点呢?

在众多的压力与竞争下,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论遇上什么困难都不要气馁,积极心态战胜一切困难,一样可以做到优秀。

事实证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优秀。我们更不必为自己赶不上别人而太过自责,也不必因为境遇不好而太过感伤,怨天忧人。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追随自己心灵的选择,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就会变成一个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王榛

 

第二篇:《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修

美好自己遐思

——读《做最好的自己》后感

刚刚拿到这本书名为《做最好的自己》时,我就想什么样的表现或者心理和身体上的状态才是最好的自己呢?或者说是不是有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我是否已经做到了最好的自己?现在的我为什么不是最好的自己?假如现在的我不是最好的自己,那么我是否还有理由开心呢?假如现在的我不是最好的自己,那么我如何用合适的态度来面对自己?我带着这些问题开始阅读《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希望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从书中不难看出李开复博士是一个自我认知非常深刻的人,是一个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人,是一个非常有见识的人。一个人成功是不容易的,是值得庆贺的,但一个人成功之后愿意帮助别人成功的人是可敬可佩的。在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走上了成功道路之后,也正如他所说的,人生最重要的事不是在特定企业,而是向青年一代传承知识和经验,他开始向青年学子传授知识和经验,为青年一代提供最真挚的帮助和最有效的指导,引导青年人走出困惑,走向卓越。也许这就是本书诞生的原因。

当代的青年人充满着活力,同时也掩藏不住浮躁和迷茫。因为这个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若不懂得辨别,极可能淹没在别人的眼光中,就像许多的人小的时候就有许多的梦想,后来上学了,开始谈论理想,再到后来,就开始为生活而努力,渐渐的梦想消失了,理想不停的在变,变得模糊了,最后剩下的只是为生活挣扎,在挣扎中消磨掉了为理想奋斗的勇气,剩下的勇气只能用于抱怨,好像我落得今天如此光景全是社会的原因,全是别人的不好,实在无奈,只得说,是天注定。不能理解的人看到后可能会给这样一群人贴上“愤青”或者是“屌丝”的标签。可是世界却不会因为我们的抱怨而改变,荀子曾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外界的环境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也不会照着我们的想法运转,也许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我们是不是哪里出了错误?

发现自己迷失了是件好的事情,好像是我们活在黑暗里,没有见过光的时候,不知道有光,也不知道黑暗。直到有一天光照在黑暗里,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活在黑暗里。也许那个时候我们会看清楚自己的真实面目,是自信过度,而显得桀骜不驯?是谦卑过头而自卑,没有勇气?还是我们一开始的价值观就错了?是自省的时候了。《做最好的自己》可以是一面镜子,从书上看到别人的时候,也

可以反照自己。书中提到仁爱、诚实、自信和自省、积极和同理心、勇气和胸怀等等,这些好的素养或是品格是来自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我想这不会有人反对。价值观决定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态度,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他的生活行为。但是如何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呢?作者讲到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培养,比如诚信,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作者的观点很对,透过这种方式确实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只是我觉得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应该是由一个正确的信仰决定的。一个正确的信仰,决定一个人的世界观,世界观决定人的人生观,人生观决定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许多的时候我们的行为错了,不正是我们内心所坚持的错了吗?也许正是我们没有坚持什么,才会迷失自己。也许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我们身处何处?

也许我们不需要去思考诸如:我为什么活着?难道只为一日三餐,到世界来的时候没有带什么来,走的时候也不能带什么走,最后归入尘土?这个世界是从哪里来的?我是从哪里来的?我与这个世界有什么关系?这个世界要走向哪里?我的过去去了哪里,我的将来又在何方?生命的意义是我自己定的吗?还是外在力量赋予的使命?之类古老的问题。我们只要努力的更好的活着。假如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每个人就都能在这里找到生活的意义,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非常的丰富多彩。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这么想,但他们依然活的很精彩,活出人性的光辉,如本书的作者,有宽广的胸怀、乐于助人的美德、坚强乐观的精神等等。靠着我们天生的优良资质和后天的努力加上好的机遇,我们就可以成功,达成理想。我们说我一生实现了我的理想,我不枉此生,没有虚度人生。

何谓不虚度此生?也许是当我们躺在床榻上呻吟的时候说,我一生做成了自己想做的,在给别人带去益处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可以安然的离世,这样可以说我没有虚度此生吗?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才叫不虚度此生,也许对于成功的困惑莫过于对成功的定义。正如作者所说的我们中国的青年陷入一元成功的误区,我也曾陷入这个误区中,被别人牵着走,越走越累,后来我发现我不过是要成为别人,却找不到自己。在中国大的背景下,大的国策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追求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极大丰富,这就是我们崇尚的。可是我们都在追求金钱的时候,丢掉了精神,失去了自我。因为金钱和物质本身并不能给人带来意义感、价值感、幸福感,这些东西只是我们在努力走向成功或者是获得成功时的副产品。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眼中,相互比较,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战战兢兢地将自己

套入各种的桎梏当中,像《装在套子里的人》,连自己也看不清自己的面目。这本书可以成为很多人的帮助,帮助我们从那些面具下和心理的捆锁中走出来,重新的来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人格,不过分自信,也不自卑,而是谦卑;积极生活却不是自我为中心,而是可以拥有同理心,与人为善;有勇气追逐理想,也有勇气坦然的面对自己的失败,更是有胸怀接纳自己的错误,也可以接纳别人的不完美,看自己不过于自己所是所能,而是合乎中道。

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最吸引我的内容莫过于“人际交流”,因为在这方面,我很欠缺。我试着努力的发现这其中的原因,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我的信仰已经使我具备与人交流时应有的品格,欠缺的是交流技巧,读完本书后才发现,从理论学习到实践,那些人格我很难平衡,我的积极性不够,就是乐于去了解别人的心还不够,我的同理心还不足以使我能对别人的处境产生的情感而感同身受,我的自省太过,使我很容易陷入自卑中,缺乏勇气。这些都是限制我的人际交流人际关系发展的拦阻,我要鼓足勇气来改变那可以改变的,但我也要有胸怀接纳不可改变的事情,而这一切对我来说需要我重新回到信仰里找到力量,调整自己的眼光。

对于我而言,做最好的自己,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不断把自己放小,使我的内心可以容纳更多的人事物,如此我内心世界会变的很丰富多彩;做最好的自己,不是没有自己,更不是成为别人;做最好的自己,是要先成为正确的人,这是最大的成功;做最好的自己,活出人性的光辉,就可以驱走阴霾,生命就充满阳光。最好的自己不是在过去,不只是在明天,因为明天也会变成今天。今天的我向往美好的自己,而且在朝着那个方向努力,这样就是最好的自己,要为自己今天的努力庆贺,为自己的进步欢喜。因为不知道明天自己会在哪里,珍惜每一个今天,在今天里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么在我站在生命的尽头时,我想我可以满心欢喜甚至激动的说,我做到了,我活出了美好的自己,我拥有美好的人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