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开发区吕爱国:京津冀协同发展“科学家+企业家”模式释放产业潜能

秦皇岛开发区吕爱国:京津冀协同发展“科学家+企业家”模式释放产业潜能

一、立足科技人才,实现新兴产业集聚突破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北省承接首都功能疏解、京津产业功能外溢步伐的加快,促使秦皇岛开发区进一步深入思考产业承接路径,重点是思考如何“转型”传统产业、“优化”新兴产业。在这一过程中京津项目的引进对于开发区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开发区以“转移一批,淘汰一批,提升一批”为总体思路,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加速促进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助推产业结构有序调整。

按照“科学家+企业家”的招商引智新模式,在与京津的密集对接中,成功吸引了一批京津高校与开发区企业合作,有效实现了科技成果稼接。

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等京津高校决定在开发区建分支机构,打造开放的科技研发与应用区域创新中心。其中,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和智能装备研究院已与中信戴卡、康泰医学达成合作意向;北京化工大学依托国家能源生物炼制研发中心,为我市生物化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筹备建立大学孵化器;天津大学将建立秦皇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音乐学院在秦皇岛开发区合作建设附属中学;秦皇岛开发区领先生物、思泰意达等企业均与京津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联系。“科研机构技术支持、院士专家指引创新、先进成果批量转化、企业主导推进”的创新格局,成为引领秦皇岛开发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此外,中信戴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铝车轮制造行业专用机器人、特种铸造机、车轮平衡测量机等产品的研发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并探索设立中信戴卡院士工作站,共同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大学(秦皇岛)科技产业园成功落地,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围绕“健康医疗、高新科技、创新教育”三大产业板块,有效利用北京大学优质的医疗、科技、教育资源,打造国际型高端综合产业园区。目前,园区首批项目已经完成修建性详规,北大医疗健康基地、人体干细胞组织库等12个单体项目将于今年9月前开工建设。

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对于立足人才支撑,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开 1

拓市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二、把握独特优势,优化传统产业结构布局

开发区的优势总体上可归纳为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产业集聚的功能优势、科技领衔的人才优势、亲商安商的服务优势、绿色环保的环境优势。

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城际高铁建设将推动京津冀区域之间“串联经济”的加速发展,进一步诠释和提升同城发展理念,也使得开发区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秦皇岛开发区是国内少有的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省级软件产业基地等政策优势和载体服务于一体的经济强区。早在20xx年始就致力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规模和集聚效应。

秦皇岛人才密度为13.84%,在河北省排名第一位。拥有高等院校13所,中等专业学校等各类职业教育学校25所。可以满足企业在电子信息、数据通信、机电一体化、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专业人力需求。

为入驻企业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指定专门机构为入驻企业制定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体系跟踪服务。同时,将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结合区内现有政策,制定专项产业发展政策,对入驻企业在土地购置、厂房租金、财政奖励、政府采购等方面给予特别支持。

秦皇岛开发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是河北唯一的零距离滨海城市,环境优美、生态优良、资源丰富。

联彩储油成品油交易中心正式注册,该项目是开发区建区以来体量最大的项目,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中兴恒和卫星应用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开发区并投入运营。围绕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等14个项目展开合作,共同建设“北斗数谷〃数字城市”秦皇岛科技示范项目。以及恒业科技、华安保等项目,也正是看重秦皇岛开发区的这些优势,有意向开展有效合作,释放更大的产业效能和经济发展潜能。

2

 

第二篇:中国首个数据产业园区在秦皇岛开发区开工

中国首个数据产业园区在秦皇岛开发区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