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商务前沿讲座感受

国际商务前沿讲座感受

学科前沿是指某一学科中最难代表该学科发展趋势制约该学科当前发展的关键性科学问题、难题及相应的学说。作为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本学期有幸选了国际商务前沿讲座的课,在这里由衷地感谢老师为我们邀请很多位有名的学者给我们进行讲座。下面针对本学期听过的讲座总结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谈一谈钟新征前辈吧,他是郭老师的学生,也是我们的学长,现在经过自己多年的努力,已成为巴基斯坦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在钟新征前辈的讲座中,我被他清晰地思路和表达、严密的逻辑和证据而折服。他用数据说话,带我们走进了巴基斯坦的项目中去,首先他对中国纺织业和世界纺织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对印度重点区域纺织业政策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它的优势和劣势,并对世界各地的劳动力优势劣势进行数据的对比,依据这些,对巴基斯坦的项目进行了更深的探索,巴基斯坦的政治环境动荡和政策不稳定是制约其建立纺织业基地的一大瓶颈。但是朱前辈的团队会继续在这里进行考察,相信他一定能将此项目完成的很好。

虽然仅仅是一下午的讲座,但是从钟前辈的讲话中我能感受出他是一个十分认真并懂得为他人考虑的人,现在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在公司小有成就,但是他还是那么谦虚,真心希望以后跟着钟前辈多多学习。

爱慕的讲师孙薇给我们做的关于爱慕国际化战略解析也十分精彩,带我们走进一个我们新的爱慕。爱慕采用的是小投入大产出的国际化战略,澳门市场是爱慕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典范。自20xx年底进驻澳门市场以来,目前已有6家销售网点总零售额从20xx年的40万人民币增长至20xx年的2600多万人民币。20xx年,爱慕入驻新加坡市场,目前已有6家销售网点,经过4年的努力,爱慕在新加坡的发展已获得一席之地,品牌形象逐渐形成,更加增强了爱慕国际化战略的信心。但是孙老师也给大家讲到爱慕在国际化战略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第一是人才缺乏的挑战,比如说外派中国员工时#b@2难,国外对外来员工有限制,并且外派人数有限制,适应性差,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不了解国外消费者需求,同时聘用外籍员工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如成本

高,发达国家劳动保护力度强,用工成本高且有风险,发达国家就业环境较好,中国企业缺乏竞争力;第二是商业管理的挑战,因国际市场的差异性需求,产品实现成本高,海外市场产品配发和分市场间调货往来均涉及到进出口贸易、手续复杂,产品流转缺乏灵活性,因税收政策、消费习惯、定价规则等的差异,产品难管理。但是孙老师给我们讲到这些困难在未来爱慕都会慢慢克服,今天我们又去参观了爱慕学院和爱慕工厂,感觉爱慕的品牌文化十分有内涵,希望可以在爱慕这个好的平台上学习到更多。 接下来再谈一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杨峻给我们做的讲座,讲座的内容是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考,他带我们回顾了纺织产业的历史,并对产业链做了一系列解析,在他的讲座中我们真正看到了纺织服装的这个过程,包括纺纱、织造、印染,然后最后是服装,以前从未想到过服装的这个过程,感谢杨老师的细心,最后他还给我们介绍了品牌服装的变迁的例子,宁波杉杉集团的广告效应,七匹狼服装股份公司的连锁经营,海澜之家的外包经营,青岛红领集团的互联网C2M。

其次还感谢杨老师赠与我们的书,他给我们分析了当前纺织行业的一些最新情况。当前纺织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矛盾,既有宏观环境外部环境影响逐步显现的问题,也有行业自身在发展中积累而形成的问题。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下,靠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必须发生重大转变。这首先需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系列的管理创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前提,立足长远创新经营模式,真正建立其适应自身长远发展的生产经营模式,从根本上说,经营模式变化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既是战略问题,就要把战略的目的、步骤,尤其是出了问题如何应对,都要想清楚;要把自己凭什么去竞争这一问题思考得更加周到;要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根据市场需要及特点,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产业链上下游贯通的开发机制。

二是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大成本费用控制,增强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近几年来,统计数据表明,纺织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不断下降,反映了成本费用提高而产品价格难以消化的情况。

三是积极探索和推进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资源配置,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目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同时处于高技术和知名品牌垄断以及调整产业政策,寻求实体经济回归的阶段,而新兴市场经济体以及周边东南亚国家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与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势必激烈。因此,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跨国资源优化配置战略的实施。

四是加强社会责任建设,建立企业间公平竞争格局,建立必要的和谐共荣关系。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建设,是中国纺织工业品牌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

当前纺织行业正面临着由大变强的转变的历史机遇,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将继续加强和推荐信息统计工作,围绕着稳增长、调结构和纺织强国建设刚要,扎实推进纺织科技、品牌、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建设。同时继续推广企业管理先进案例,加大国际市场分析调研,为企业拓展市场和走出去提供更有效的信息服务。

11月6号,我们国际商务的同学们还一起去国家博物馆听了中国互联网+时尚创新论坛的讲座,这个讲座的主题是互相网+时尚创新 智慧城市生活。从没有一个领域能像时尚一样:把创意、想法、财富、欲望等。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元素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没有一个领域能够像时尚一样,把灵感与激情、青春与欲望、优雅与动感如此自如地融汇在一起。身处无处不连接、无视不连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什么支撑时尚未来?

科技的进步,人与世界交互方式的创新改变,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与此同时,互联网对企业对竞争的影响愈发深远,新时代互联网互通跨界融合,众联、众包、众创、众筹为人们越来越熟知,平等思维、共享思维、跨界思维、扁平化思维、场景思维被越来越多地掌握和运用。

“互联网+”引擎的启动,为时尚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从产品设计到商业零售,推动着时尚产业思考方式和增长动力的转换。2015中国互联网+时尚创新论坛,旨于推动北京的时尚市场化与互联网化,通过产业创新的思路与视角来创新商业模式,提成城市竞争力。

讲座中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中国恒天集团董事长张杰谈到的内容,他说:“中华民族五千年形成的深厚文化积累,尚未得到有效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尚未完全融入主流形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结合我国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创造出中国当代的时尚文化和物质文明;如何有效地资源整合,引领时尚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华民族品牌的提升,挖掘国内外优秀设计人才,提升本土设计能力,就成为中国时尚文化产业发展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服装和文化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央企业,恒天集团在资金、技术、社会资源等方面,拥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恒天集团希望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把时尚产业和传统产业有效融合,把发展时尚产业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正在和即将对传统行业带来变革,“+”并非虚指,而是对于各个行业每一位从业者来说,都是巨大的商机。

时尚行业归根到底是实业,很多企业家认为再便捷的技术终究是为了产品更加人性化、贴近市场服务,应该让互联网+的概念更多地落到实处,成为中国时尚产业生态结构完善的重要手段,而非噱头。时尚行业的各个环节是非常精细的,涉及到非常多的创意成分和流行趋势的把握,所以互联网+不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和工艺流程,更多的涉及到解决方案以及人员创意的调动,以及效益最大化。除此之外,时尚行业作为一项实实在在的实业,也需要利用互联网+去改善传统工业流程,如何真正设定固有工业流程的背景下的设计解决方案。

每周这些不同的讲座,让我们都学到一些最新的、不同的知识,同时我发现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欠缺很多东西,不管是专业知识储备还是相关职业素质和能力都需要提高自己。在意识到自己不足的同时我也看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我会坚持自己给自己的各个阶段定目标,不断努力地去完成,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和能力。

赵婧宇

201520001304

 

第二篇:学科前沿讲座[1]

对计算机技术创新发展的思考

听了各位老师所讲的学科先沿讲座---计算机技术创新发展的思考,我的感想颇多. 下面我谈谈自己通过听讲,查资料,经过思考后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当今的信息新技术主要包括这么几类,即新息安全新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入侵检测系统、信息隐藏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 网络容灾和灾难恢复、网络安全设计等。信息化新技术:信息化新技术主要涉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服务业信息化等。软件新技术:软件新技术主要关注嵌入式计算与嵌入式软件、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中间件技术、数据中心的建设、可信网络计算平台、软件架构设计、SOA与RIA技术、软件产品线技术等。网络新技术:网络新技术包括宽带无线与移动通信、光通信与智能光网络、家庭网络与智能终端、宽带多媒体网络、IPv6与下一代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计算机新技术:计算机新技术主要关注网格计算、人机接口、高性能计算和高性能服务器、智能计算、磁存储技术、光存储技术、中文信息处理与智能人机交互、数字媒体与内容管理、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等。

我想探讨有三个问题,即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中能接收什么教训,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以及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计算机已经发展很长的时间,在这过程当中,有的技术常盛不衰,有的技术昙花一现,于是我们要问为什么?为什么有些事一下子就过去了,我想要从根上思考,我们干的是信息技术,构造信息社会,什么叫信息社会,通俗来讲芯片好像是细胞,计算机好像大脑,网络好像神经,信息安全确保好像免疫系统,这四部分构成了基础设施。而真正把营养运输到各方面去靠的是血液,而信息资源才是信息社会的血液,也就是开发应用。因此什么叫信息化?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把信息资源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的建设过程,因为归根结底,资源就是我们血液,这是我们信息化的过程,或者发挥信息增值作用,提升综合国力的过程就是信息化的过程,这个认识如果基本有道理,凡是有助于信息资源开发和应用的技术就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如果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这种技术很可能昙花一现。

简单回顾一下以往4、50年,哪四方面技术有真正的生命力,我指应用、产品和开发。第一个是N、网络技术,因为增强了对信息资源,获取的应用能力。第二个M是多媒体,第三个是O面向对象技术,缩小对信息资源的认知和处理间的隔阂,第四个是E所谓嵌入技术,因为扩展信息资源应用和渗透的范围。这方面互联网发展了信息资源环境的协同化。面向对象技术发展成为智能化,嵌入技术发展为普适化。M发展为信息资源环境的沉浸化。所以如果按照这个理念再往前推,才有可能构成大家所盼望的人机和谐的环境。

从技术角度来说,看这几十年来妨碍信息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是什么?上世纪70年代问题是处理器速度,我们关心CPU每秒多少次,实际上过几年以后,发现真正的瓶颈是存储器的容量,再过10年以后发现瓶颈的问题是网络带宽,在世纪之交的时候人们发现,妨碍我们进步的问题是网络上海量信息处理究竟该怎么进行,因此我们要看,从以往的经验来推广未来,我们要看一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所谓需求牵引,技术推动,有哪方面的技术需求。

第一个需求是信息资源的建设,上个世纪数据库发展非常快,而且在上世纪过程中,数据库支撑着一个最有活力的产业,造就三位图灵奖的获得者。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说,现在人类知识翻一番,从过去50年,现在只要3年,我们国家大家关心的是经济上的贫富差距,很少有人关心对知识和信息掌握的差距,也就是数字鸿沟比较大的。在这样的问题下,我们必然要想到信息技术要跟上需求。

第二个需求是系统科学界的需求。现在系统越来越复杂,世界上有一个比较有名搞系统工程的研究所,Santa Fe研究所,他们最近开了几次会,认为关键问题要面对复杂系统的信息技术该怎么做。在他们会上提出来应该做复杂可自适应的计算,而且要进行自组织的系统设计,要三维交互式的可视化。在去年9月7号开会的时候,很多科学家认为应该做网络软件,做面向知识的经济发展。

第三个需求来自多网互联的需求。目前关心互联网,真正往前看若干年,有人说小心传感器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能它的量会大大的大于计算机之间,和一般互联网之间的信息传输。也就是机器和机器之间的传送量将大于人之间的传送量。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也发现了互联网中间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和必须改革的问题,所以美国NSF无提出一个非常有名的计划GENI,这方面不详细讲了,希望在座的能够下午仔细听赵伟先生的报告,我说一下他们制定的技术,包括Sensors、无线、光电互联技术等。从今年20##年开始有比较明确的概念设计出笼,然后一步步的做,进程以及现在遇到问题的情况请大家听赵教授的报告。

做了一个包裹,提出要研究ULS的专项,复杂巨系统软件,应该做一个协同工作的网络,才有可能面对复杂的问题,要开展关于网络式软件的研究。在最近不久,由于军方召开软件工程进展的会上,有一个结论,要对现在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有一个比较大的创新、对需求怎么样形式化的描述,如何正确聚合所需要的资源,而且要培养合格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让他们少学工具,多学规律。

在以上的情况下,大胆的预测一下计算机技术往下怎么发展,因为形势明白了,历史规律搞清楚了,需求也明白了,该怎么做呢?我大胆做这么一个发言,中国计算机界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看一下处理器方面该怎么做,上个世纪我们关心的是每秒种可以完成多少指令,处理的速度。后来发现不对,应该做高性能的处理器,每花掉一块钱可以处理多少能力,重要的是功耗要低,然后是无线,是互联,我们更关心消耗每瓦功率处理能力是多少,大家关心的点开始转移,从每秒处理能力,关心到每块买到多少处理能力,到最后消耗每瓦功耗有多少能力。在处理结构上面有什么变化,从上世纪70年代左右,人围着计算机转,每个单位只要很好就有一个漂亮的机房,大家围着机房转,算题是通过一个小窗口把题递进去,过一段时间里面算好,把题递出来。那时候一切围绕CPU转,所以那时候CPU当之无愧,我的处理器是中心所以叫CPU。再往下可以看到计算机围着人转,我们口袋里的手表等一切一切,人走到哪里,计算装备围着我来转,在机器内部不是围着CPU转,而是围着存储期,I/O,通道转,因此不能光搞CPU,比如出现PIM等新的名称,所以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从CPU,C要改成无处不在的处理单元。

网络将怎么发展,我们在上个世纪70年代所关心的就是互联互通互操作,在这儿不是讲互联互通互操作不重要,它是一个基础绝对重要,关心这个是数据和控制信号的传递,数据和控制信号可以传过去。做了一些日子以后发现,需求不仅仅是这个,我们要提高网络的带宽,我们关心是信息沟通和处理能力的增强,光把信号传过去是不是可以处理好呢?再往下又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关心网上有这些信息,有这么多人用,是动态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关心信息融合、信息确认等。要把消息传给该给的人,该给的时间,该给的地方,该给的人,传正确的东西,这个变化不承认不行的,以往包括我个人在内,我和我同事们宣扬,看我家里环境,办公室环境,我计算机有多少能力联网,这已经过去了。下面关心的是这个网络具有多少计算个算计的能力,算计要做推理更难,再往下要面对什么问题?我的网络环境怎么样有非常强的资源按需聚合,人机协同工作的协调能力,体系结构将怎么发展,70年代的时候,大家做体系结构设计,费劲脑筋是在计算机内挖掘可能的潜力,处理可能的矛盾,搞体系结构的人,什么是好的所长,厂长,它的学问是处理轻重缓急,这件事应该放得下,哪件事应该要处理,所以好的应该处理删、增、减、抑、扬,在这种情况下发现,我们设计在机群中挖掘和平衡,我们要在网络环境下怎么做挖掘和平衡,因为系统给人用的,机器的环境,是给销售人员,管理者用的,所以把协同工作做好,就要验证,所以从HPCS变成HPCE,我们需要的不是高性能,需要的是生产力可用性,中国科学家预感比较早,因此1997年再一次会上,就决定当前做ClieitServer,之后做Cluster,之后做Networking,之后是VSE,基于网络的虚拟服务含量是未来体系结构的发展方向。这是1997年8月25号,到1998年的时候,世界有名的计算机科学家Isea发表了GRID专著,我们要把GRID定位了,而是要考虑你究竟想干什么?我们做一个好的系统,必须要看到定位准确,你在这个坐标上关于服务,你是要做计算服务,还是数据服务,还是应用服务,还是信息服务,还是知识服务,还是实用的服务。如果明确了你的目标,你的技术就明确,你的评价指标就明确了。如果要做信息服务,你就要了解你处的信息是多大一块,这件事很重要,不能杀鸡用牛刀,也不能杀牛用鸡刀,如果系统力度大小这么大,最后生产的问题,究竟打算怎么交帐,是向投钱的单位交一个概念的设计,不是不可以的,还是交一个机理的设计,还是规则的设计,还是方法的设计,如果明确了,你的技术方案就明确了,你的机理就明确了,如果选定的方法层,你系统就要定位在这里,位置定对就满足正确的需求。

软件该怎么发展?上世纪70年代,大家关心的是编程,工具集这么东西,我们进行了程序设计,后来发现要解决问题,要做面向对象的中间件等,而且软件工程是很重要的,由于网络的发展,再往前走一步,发现面向对象还不够,我们要发展高效,智能体的,我们要做验证技术,要做需求工程。也就是由于关注点变了,过去软件做几十年做Know how,今后要做Knog what,为什么而做。恩你要关心资源是面向个人,还是网络,还是人机协同,由于需求不一样,技术变化整个50年进步比较快,从面向对象做消息传递,发展到面向构建,发展到面向Web服务做HML,后来发展到面向语义网络的语义服务。再往下发展什么?我们大家应该关注怎么做描写需求和行为的描述语言,根据这种描述语言做更高档的编译系统,所以我归纳四句话,对于软件工作,最核心是提炼出与需求相应的抽象,开发面向应用需求和系统行为描述语言是关键,层次越高的抽象需要功能越全的编译技术,所以编译的同志要加把劲,抽象层次和编译质量直接决定系统的效率。

信息安全和可信,问题更加严峻,上世纪7、80年代,我们关心密码和纠错,数据存储和交换的正确性,现在这已经成为很大的产业,往下怎么走,不能仅仅关心这个,因为更大的隐患是网络的协议和网关上,要关心网络通信的安全性,再往下,因为系统的安全,信息系统的安全必须系统性解决,要关心系统维护,内容验证,应急拯救长效机制。

以上就是我对计算机技术创新发展的思考。

                                                                                                    呼德

                                                                                                    07500124

                                                                                                    20##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