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践行强军目标做新一代革命军人第四讲

学习践行强军目标做新一代革命军人第四讲

有本事是强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核心能力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把握新形势下铸魂育人的特点和规律,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内在统一,从不同维度构建了新一代革命军人应有的样子。其中的“有本事”是强军进程中官兵必备的核心能力。

一、 有本事就是要素质过硬、能打胜仗

习主席在视察广州战区时强调指出:“能打胜仗是强军之基。”实现“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要求,必须切实提高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所谓素质,是包括知识、经验、智慧、能力、意志、品德和其他生理、心理特征综合形成的素养和品质,它是一个整体协调的系统。“有本事”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是:适应变革挑战的知识素养、胜任实战需求的军事技能、破解矛盾瓶颈的攻关能力和经受压力考验的身心素质,即“智-技-能-力”有机统一的素质体系。

(一) 适应变革挑战的知识素养是基础

信息化战争是知识较量,正如一些军事分析家所说,现代军事几乎是一部最新的科学文化百科全书。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军事人才开展工作的基础,军事人才应该具备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广博的军事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即通俗意义上的一专多能。

一是要具备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素质,是人们探求新知识和开辟新的实践领域的基础,对人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信息化战争是由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军队使用信息化装备进行的战争,知识人是战斗力主 1

体。正如托夫勒在《战争与反战争》一书中所说:“知识贫乏的部队能在第一次浪潮战争的白刃肉搏中英勇作战,在第二次浪潮战争中也能打败敌人,但在第三次浪潮战争中,他们将像没有文化的工人无法从事第三次浪潮工业生产一样,不知何去何从,犹如一堆废铁。”上世纪几乎现代化局部战争表明,知识已成为战斗力主导因素。海湾战争中,美军高级指挥官大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中下级军官受过大学本科教育的占98%。而伊拉克军队虽然也有一些先进装备,但官兵素质差,有相当一部分是文盲。双方这种“知识代差”,从一开战几乎就近乎强制性地决出了胜负。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不仅投入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更是运用了训练有素的数字化部队。美英联军在对伊作战中占绝对优势,说到底就是拥有能掌握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高素质的人。

二是要具备广博的军事基础知识。当代世界战备格局正处在深刻复杂变动之中,军事斗争同经济、政治、外交、文化等联系更加紧密,作战行动受各种因素制约更加明显,战争作为政治延续的特点更加鲜明。这就要求新型军事人才必须拓展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视野,不仅要维护国家生存利益,还要维护国家发展利益;不仅要维护领土、领海、领空安全,还要维护海洋、太空、电磁空间安全以及其他方面的国家安全;军事人才不仅要懂军事,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和人民、对国家民族利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忠诚。新型军事人才必须站在国家利益安全和民族振兴的高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军事斗争,使军事斗争自觉服从政治和全局的需要;必须具有深厚的战略素养、掌握战略基本理论和研究战略问题的一般方法,具有科学的战略思维和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必须妥善处理战争中的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和民族问题等。同时,还特别要经受处理战争中的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和民族问题等。同时,还特别要经受得住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复杂考验,勇于并善于独立处置各类突发事 2

件,特别是在分散作战或指挥不畅的情况下,仍能自如处置和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三是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军人专业知识要满足基于信息化条件下岗位任职能力的需求。早在工业革命以后,人们就发现了军队技术构成在不断复杂化和专业化。学者认为,军人专业知识,主要指对军事力量的组织、装备、训练和军事行动的指挥,这些必须通过长期的专业教育和实践才能获得。

(二) 胜任实践需求的军事技能是核心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广泛应用,使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成为衡量军事人才作战能力的重要尺度。军事人才作为军事斗争的直接参与者,只有对本专业战术技术性能高度精通,能够熟练掌握、运用并结合战场条件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作战性能,才能确保信息化条件下打赢现代战争。

一要有适应岗位的军事技能。军队人才建设始终紧跟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步伐,积极适应转型建设需要,坚持战斗力标准,以能力建设为根本,提高各类人才的专业技术能力。战斗力是军队履行使命的基本能力,是军队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军事人才在围绕强军目标履行职责使命过程中,必须着力提高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精湛专业技能。

由于军事人才有类别层次之分,不同岗位的军人,对其专业素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主要体现在“五支队伍”的军事技能素质上:指挥军官要有战略眼光,能够把握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懂得信息化战争指挥和信息化军队建设;参谋人员要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和全面军事素质,善于对军队建设和作战问题出谋划策;军队科学家要能够站在科学前沿,组织谋划武器装备创新发展和关键技术攻关;军队技术专家要精通高新武器装备性能,能够迅速排除各种故障、 3

解决复杂难题;各级士官要具备专业技术基础,能够熟练掌握手中武器装备。

二要有适应武器的军事技能。实践证明,高技术的武器装备必须要由高素质的军人使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除了依靠精良的高技术武器外,其较高的训练水平、高质量的官兵素质是战胜伊军的重要因素;而伊军手中也不乏高技术武器装备,但由于官兵素质太低无法正确使用,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三要有适应战场的军事技能。上世纪几乎局部表明,高技术化已成为现代战争越来越鲜明的特征,使用精确制导武器进行中远程打击,成为重要的作战样式。战区导弹攻防对抗将成为作战中新的重要内容,战场空间扩大到陆、海、空、天、电、网,战争同时在整个战区纵深进行。基于网络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对联合作战实施快捷高效的指挥,信息战、电子战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从发展趋势看,信息化战争将逐步取代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未来战争的高科技性,改变了传统军事人才的标准,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军事人才技能素质要求的内涵。

(三) 破解矛盾瓶颈的攻关能力是关键

破解矛盾矛盾瓶颈的攻关能力,表现为能够及时应用和更新与履行职责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顺利解决各种新矛盾、新问题,以便顺利完成信息化条件各项工作任务的能力,还包括研究创新能力,即能够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善于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适应新特点。

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战场上,军事人才用兵打仗,施谋定计,研究战略战术,制订行动方案是一种最具创造性的实践活动。高技术武器效能的最大限度发挥需要军事人才具有攻关能力,先进的战法需要军事人才的攻关能力,对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一方就更是如此。“硬件”不如人,只有在“软件”上下工 4

夫,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低技术武器的效能发挥到极致,创造了战胜高技术装备的战法。

首先,对战场情况要有敏锐的觉察力。建立在多维、多态、多觉复合式信息感知力基础上的军事洞察力,是军事创造力的智力的基础。军事洞察力,是指在观察、分析、思考的基础上,从看似普遍的现象或信息中洞察出其潜藏的巨大军事价值的能力。要求军事人才对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作战环境的变化和出现的新事物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特别是对新的军事科学技术、军事学术的发展动向有很高的觉察力,见微知著,能够察人所不能察,察人所察不到的东西。对战场态势要有很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要善于从纷纭繁杂的信息中,去伪存真,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思考,并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对战场变化要有丰富的想象力。设计、构思、预测下一场战争必须依靠科学丰富的想象力,对抗双方无不竭力在想象性设计中战胜对方。军事演习中想象的拟制、计算机作战模拟中战斗规模的设计等,无不需要卓越的想象力,只有想象力高度发达才能使计算机作战模拟具有贴近实战的逼真度;而想象力的贫乏会导致作战模拟失真,使模拟失去价值。

第三,对战场发展要有科学的预测力。要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预测军事发展趋向,提出新的军事学术观点、新的作战样式和新的战略战术。对学习和掌握新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对探求现代战争、战役、战斗的理论和方法有着巨大的热情,善于学习和掌握军内外、国内外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新观念等,自觉用“两个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四) 经受压力考验的身心素质是保障

“身体理革命的本钱。”军人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才能承受 5

艰苦、复杂、多变作战条件的负荷,使军事技术和指挥艺术发挥最大的功效。尤其是信息化高技术战争,战争的突然性增大,毁伤破坏程度空前增大;且作战样式的频繁转换等,将大大提高作战激烈性和战争环境的艰苦程度。战场空间范围的空前扩大,作战及生活物资的消耗急剧增加,又很可能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有效保障,也可能要在无法休整、恢复体力的情况下连续作战,而在作战中又可能遭受敌人不间断的立体攻击。因此,未来高技术战争的突然性、迅速性、残酷性和复杂性,使军人处在更加艰苦、更加危险的战场环境中,军人能否承受各种极其强烈的刺激,调节和控制消极的心理反应,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和高昂的战斗士气,将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败。为此,军事人才不可缺少“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过硬的素质。

有本事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备过硬的身体素质。身体是军事人才其他构成要素的载体。是军人从事军事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军事人才成长和成功的内在因素之一。军事人才只有健康、强壮、精力充沛,才能在平时超负荷工作,战时能排难履险,战胜对手。

有本事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即: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人际关系和谐、情绪积极稳定、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环境适应良好。军事人才心理素质过硬,必须具备“坚毅、沉着、勇敢、果断”品质,具体地说,就是有较高的智力发展水平和较强的认知、学习能力;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有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有良好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具备勇敢顽强、临危不惧、机智果断、准时守纪等心理素质。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必须锻造指战员过硬的心理素质。

二、 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做到素质过硬、能打胜仗

一部人类军事发展史表明,不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方式怎样变化, 6

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新世纪新阶段,我军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人才是兴军强军之本的客观规律不仅没有改变,而且越来越呈现明显的强势。

(一)这是生成巩固提高战斗力、实现强军目标的客观要求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再次强调:“要把战斗力标准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战斗力标准作为军队建设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把战斗力作为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是对我军建设规律的深刻认知,是对我军建设发展的深邃思考。

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恩格斯早就指出:“赢得战争胜利的是人而不是枪”,“枪自己是不会动的,需要有勇敢的心和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论证了人与武器的关系,进一步肯定了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军人素质的高低和军事人才的多寡,始终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在今天,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革,但人的因素在战斗力生成中的作用,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更加突出: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要靠人研制和使用,科学的编制体制要靠人来制定和执行,先进的军事理论要靠人创造和运用,高技术的局部战争要靠人指挥和驾驭。时代越是发展,技术越是复杂,对人的素质要求就越高,人的作用也就显得更加突出和重要。

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切军事实践活动中,人是最活跃、最富于创造力的因素,也是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不管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性能如何先进,它总是一个限量,而人的因素却是最为活跃的变量,具有至今尚未被完全发现和使用的巨大潜在力。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科索沃战争邓是经典例证。

7

(二)这是适应新军事变革、打赢信息化现代战争的客观要求

近年的世界军事斗争现实告诉我们,应对传统安全威胁,完成传统军事任务,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作战空间更大,参战兵种更多,作战节奏更快,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协调控制更为复杂,作战指挥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制约因素,新型军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在克敌制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信息化现代战争由“多兵必胜”转为“精兵必胜”,有本事是制胜前提。工业化以前的时代,战争胜负通常遵循“兵多之旅必胜”定律。进入信息时代,“兵多之旅必胜”已由“精兵之旅必胜”所取代,这是因为,人作为战争的决定因素,其作用发挥主要是通过对高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靠的是高素质而不是高数量,所以军队的数量、质量和战斗力之间的关系了生了根本性变化,质量上升为主导地位,数量退居次要地位。质量可以弥补数量的不足,数量则难以抵消质量上的差距。因此,争夺质量优势,成为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军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其次,信息化现代战争由“斗力斗技”转为“全面抗争”,有本事是制胜基础。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对军人素质本事有不同要求。冷兵器战争中,敌我双方干戈交手,主要是体能和武艺的较量;热兵器和机械化战争时代,枪炮、坦克和导弹交火,技能和谋略的较量作用不断加大;信息化战争年代,人的因素将极大地向高新技术延伸和扩张,战争的较量是综合素质的较量,不仅体现在体能、心理、技能、智慧、韬略的较量,而且更多地表现为人的知识、智能和技术的抗争。

再次,信息化现代战争由“规模作战”转为“首战制敌”,有本事是制胜关键。历史上任何指战员都希望实现首战见分晓、一战定乾坤的作战意图,但受制于科技落后而终难遂愿。直到信息化战争出现,“首战即决战”改变了战争样 8

式。其基本特征是,进程快、节奏快、烈度高、消耗大,作战目的有限,战场外延拓展,打击精度提高,毁伤程度可控等。这改写了以往打“持久战”、“消耗战”、“大规模作战”等传统战争样式。

美军新的联合作战理论就突出强调:“在空中、地面、海上和太空实施全维的作战行动,以占压倒优势的力量从每一个可以想象的方面和方向对敌发起攻击,以震撼、击溃和迅速打败敌军。”俄军认为:“通过实施大规模电子战和海陆空导弹突袭就可以达成战略目的。这种突南一旦成功就决定了地面进攻的必胜结局。”美、俄两军殊途同归的作战思想核心就是首战决胜,战争进入发现即摧毁的“秒杀”时代。对于部队和军人来说,时空高度压缩、压力高度集中,更加需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冷静求胜的气质和熟练运用信息化装备的本领。

(三)这是应对多种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客观要求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和颠覆人们多年恪守的古训。过去人们讲“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其实今天“用兵”内涵已发生巨大变化。出兵交战是“用兵”,执行非军事作战任务、发挥强大军事实力所产生的威慑作用,同样是一种“用兵”。从这个意义上说,“养兵千日”也是“用兵千日”。

尤其是近几年来,自然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对国家安全造成重大威胁。这就要求我们从国家安全战略范畴,正视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将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纳入国家安全战略范畴,把军队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在加强和提升对传统安全威胁、谋求打赢信息化战争优势与能力的同时,关注、研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把地震、台风、洪水、雨雪冰冻以及其他重大灾害的抢险救灾,作为我军经常性的多样化军事任务之一。

三、 聚集能打胜仗全面提升军人素质能力

9

习主席深刻指出,“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大规模培养新型军事人才,是实现强军目标的战略性要求。”当前,在波澜壮阔的强军实践中,应全面贯彻落实习主席这一重大战略思想,适应履行军队职责使命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加紧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军人的素质能力。

(一) 瞄准前沿夯基础

随着我军技术构成变化、知识密集程度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将成为主要样式,我军武器装备、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都发生着重大变化,这对军事人才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一要牢牢把握前沿。未来作战是高技术条件下空地海天高度一体化的联合作战。这样全新的作战样式,无论是我军还是外军,以前都未实践过,既无成型的经验可供参考,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资借鉴。打前人未打过的仗,走前人未走过的路,干前人所未干过的事,要求有本事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必须具有探索与创新精神,瞄准最前沿,敢为天下先。

瞄准前沿就是“入眼世界、敢超一流”,要在全军大兴研究战争、研究作战问题之风,盯着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演变、盯着使命任务、盯着未来战场,深刻研究战争,揭示制胜机理。要关注科技发展、研究军事革命,创造出更多站在时代前沿、拨开战争迷雾、引领建设发展、指导明天战争的成果。要开阔视野、更新理念,面向战场、面积部队、面向未来,培养更多对党和人民大忠大爱,深谙现代战争,能驾驭信息化装备、指挥信息化作战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二要营造学习氛围。未来社会是学习型社会,知识经济是学习型经济,未来战争是知识型战争。明天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人类生 10

存的基本技能。不会学习,就不会生存;不会学习,就不会打仗。这是因为,知识创新速度的加快,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迅速倍增,知识更新的周期随之缩短,科技革命与军事革命几乎同步发生,武器装备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作战样式、指挥方式等不断变化,如若不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就无法掌握,原有的知识优势也将很快消失。

三要发挥院校作用。军事院校是军事人才的摇篮,依靠军事院校主渠道培养军事人才,是军队人才建设的一条普遍规律,因此军队院校应当优先发展。当前,无论是军校的教育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还是学员的适应性创新性,都与强军目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军队院校改革,推动军队院校在内涵式发展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二)瞄准实战抓组训

习主席强调:“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能打仗、打胜仗是军队使命职责和根本价值所在,也是军事训练的根本标准。我们要坚持用打仗的标准推进军事人才培养,不断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全面提高部队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确保部队能打仗、打胜仗。

组训思想聚集实战。对军人来说,最大的本事就是会打仗、打硬仗。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职能使命对我军人才队伍特别是指挥军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我军人才培养的重心和抓手,应把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培养,作为军事斗争人才准备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带动各级各类人才培养整体推进。无论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还是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无论是超常规培养,还是跨越式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 11

以及培养政治、技术、后勤、装备军官及士官人才队伍,其终极培养目标都是一样,都是要突出实战化培养。

组训方法贴近实战。努力在实战化训练中历练成才。部队训练实战是和平时期提高人才能力、检验人才水平的基本方式。要发挥岗位练兵育才功能,引导官兵把岗位作为强军实践的最好舞台,立足本职岗位,在运用新装备、研究新战法、解决新问题上下工夫、创新路,在解决难题、破解难题中求成才。要在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人才,积极创造条件,让一些干部在担当重任中成长,在应对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情中提高;把一些有培养潜力的干部放到条件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锻炼,在军事斗争一线练本领、长才干,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经风雨、见世面。要坚持多领域、多层次、多岗位磨砺人才,拓宽干部交流的路子,使部队、机关、院校干部良性流动,使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瞄准一流育精英

瞄准一流是指军事人才的培养应当具有开放性,借鉴各方面经验,运用多种力量,不拘一格地培养和选拔人才。要放眼军内外,利用全国全社会教育力量,提高我军人才培养效益;放眼全世界,有选择地借鉴各主要国家关于优秀军事人才的标准及选拔、培养模式,使我军在军事人才培养上有更高的参照系。

军事人才的培养有特殊规律,也有普遍规律。当代世界军事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大趋势,即各国都在相互借鉴中寻求适合本国发展的最佳模式,寻求与世界军事发展的接轨。外军把学习别国军队的长处叫开发“第二资源”,以获取“无形财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军队来说,善于借鉴是非常必要的。把自己置身于世界的大坐标系中去,找到自己的定位,对照发达国家的情况,在寻求缩小差距的过程中建构自身军事发展的创新体系。毛泽东同志说过,把别人的经验变 12

成自己的,你的本领就大了。邓小平同志也说过,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要实现军队建设跨越性发展,必须重视借鉴外军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在较高的历史上推进我军的现代化建设。

瞄准一流,要有开阔的视野。高技术战争的广阔空间和广阔领域,给军事人才创造了大显身手的极好条件,同时也要求军事人才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创新性行动。这就必须重视培养开放型军事人才,其关键就是转变原来培养军事人才的思维模式,使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军事人才的思维更趋开放化。需要注重培养军事人才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并能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领域去研究和把握自己所从事的军事活动,大胆开拓进取,抓住有利时机,能在吞吐大量信息的同时,善于果断处事,并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有时甚至可以做出“破天荒”的创举。只有培养出一大批这种开放型的高技术军事人才,军队才能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有所发展、有所作为。

瞄准一流,要有前瞻性思维。在面向未来中吸收借鉴,摆脱低层次的赶超;要突出重点,有明确的阶段性主攻方向;要立足我们的国情和军情,不能照搬照套,跟在人家后面跑。借鉴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只有坚持自己的优势,又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军事人才的培养才能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