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听课感想

广告策划创意的前沿讲座听课感想

先生的到来,给原本闷热的天气多少增添了几许激情,或许对于所有设计的学生,他已并不陌生,至今犹记得讲座结束那天有很多同学积极发言求解释。对于他,也都积极热情地帮助同学解答问题。

今天下午参加先生讲座的学生比预期的来的多,一个并不明亮的阶梯教室,眼前充斥的是由投影仪投射出的微弱灯光。讲台上晃动的是一张时时微笑的面庞,时而手舞足蹈,时而倚靠桌椅,而台下承载的则是无数不笃定的心灵以及渴望答案和共鸣的心情。先生自嘲是香蕉人,因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其黃皮肤下实质是白皮肤人的思维和皮性。并自言专长是发呆。坚持认为思想如不能脱离肉身,创意就只会在現有水平上打圈。

工作多年后的他说现在花三分之一时间当老师,三分之一写文字,最后三分之一做设计,他信奉人生有三个时期:合群,沙漠和创造,同时反映了他多年的设计生活,从渴望无限知识力量的第一阶段到对设计工作的犹豫不前的第二阶段再到现在的随性调整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开始跟随设计出来的生活。有人问他为何时时挂着笑容,他则笑言,一个快乐的设计师才能做出充满无限创意的作品,同时应该保持一个未饱和的大脑,及时吸收。

先生在签名簿上的寥寥数笔,勾勒出他对设计生活的思考和认识,他每一刻呈现的都是一种生活的姿态,有人说我没有他的出生背景和成长环境,有人说,我天生悲观,习惯逃避挫折,我们今天看到的他,闪耀着设计带来的灵性光辉,但是这种成就背后的辛酸和迷茫也许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

设计生涯是一条漫长的不归路,干的时间越久,越发现很多事情会渐渐离你而去。人的成长是理想渐行渐远的历史痕迹,天真,单纯,慢慢被复杂和现实的情景覆盖。但无论如何,人生最珍贵的就是当初陪你一路走来的那一颗心,这颗心,绝对不能让它变质。我想先生教会我们的是在设计生涯中对一颗单纯真心的保鲜。

有同学问道,设计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人,但很多设计师在自我、在公司都显得自由散漫,您认为设计企业需要系统的经营管理吗?为什么?先生说,我们公司的设计师并不存在自由散漫的情况,因为在我们的眼中这是一家“公司”,一个企业是一定需要系统管理的。没有纪律性的部队,怎么打仗?设计师通常都比较强调自我和个性,这是这个职业带来的一些特点。有个性是好事,但是要区分场合,在大家出去旅游的时候能够放得开,玩的High,回到工作中又必须能迅速的进入工作状态,这是我们所要求的。作为一个职业设计师,包括仪表在内都是要有规范的。因为那常常是你对职业、对业主尊重的体现。在我们公司会拒绝所

谓的艺术家装束,留长发可以,但请保持整洁(这一点对短发的要求是一样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有同学很精辟地问道,对设计公司而言,你是否认为设计师的个人品牌非常重要?设计师的个人品牌塑造和经营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先生说道,他自己的观点一直认为设计师行业也是一个明星制的行业,设计师个人品牌的逐步建立将是每个设计师一生的财富。关于品牌的建立,他个人也在学习和探索。坦白说没有经验,如果说体会:他觉得所谓个人品牌,“人”最重要。现在是媒体时代,炒作是容易的,当聚光灯没有照过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灯光快来。当所有的聚光灯和视线都集中到你的身上,你希望让别人看到什么?那灯光下不会只显露你想展示的部分,会把你所有的缺点也一并显露出来。设计行业是一个马拉松行业,耐力要好,设计行业每年大概会评出几百位中国十大设计师,评奖者不亦乐乎,获奖者欢天喜地,这大概也是我们设计界浮躁的一个小缩影吧?在我看来,永远不要耽心灯光不会照过来,努力完善自己的个人修养和专业能力最重要。下面是他前两天发的一条微博:“设计师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平时的积累,工作的态度,系统的思考,带有自己印记的设计语言。都会在你的作品中一一体现。这些都不是炒作就能达成的,把自己炒的火热,关注度提高是很容易的。但是,当聚光灯都照在自己身上,你让别人看什么?看拼贴,山寨吗?潜下心,戒浮躁。”有时候,灯光来的太早不见得是好事。

还有同学问:老师的博客、微博在业内有很大影响力,您是否有意通过媒体来传达您的声音?还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他认可博客和微博在现在网络时代的作用。因此,可能他算是设计师同行中比较认真对待的博主之一吧。他把博客看作一个开向社会的窗口,尽力在里面作真的自我;同时尊重每一位读者,希望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在自己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详细的介绍他们的工作和想法。他想每一位读者应该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吧。很开心他的新浪博客有五千多位关注,新浪微博有一万多粉丝,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同行朋友们。他们时常可以在网上作或长或短的交流。久而久之,他们公司的很多业主也通过这个渠道增进对我们的了解。在新浪开博其实只有一年多时间,结交了很多朋友,我想我会一直写下去,和朋友们分享。很多年青的朋友总是抱怨缺少媒体的关注,为什么不用好这个自己的媒体呢?

同学们踊跃发言,为先生这次来感到非常不容易。同学们问:他们除了在媒体上看到先生外,还经常见先生参加一些活动、甚至任教。这对先生来说,是否是一种入世之道?您如何看待这些事情对于个人的作用?先生说,在工作之外他在可能的时候,会参加一些学会和协会组织的论坛、讲座,我把这些活动看作一些机会,其一是公司的形象,业务推广;其二

是与年青的同行们交流,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介绍给他们,也许会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教书要备课,备课要看书,特别是新兴专业没有成套教材,需要自己总结归纳。多看书总是好的,前些日子课程比较近,索性住酒店不回家了。每天看书,编课件,忙起来,就不用想那么多了。

最后一个问题:能否分享一下您在设计经营管理、营销推广的经验?先生说,他在经营思路上的一贯原则是:作好自己的专业是对业主最好的回报,做好的设计是他们的主要关注点,设计公司吸引客户要靠自己的设计而不能是其它。对自己的业务一定要专注。对内我们严于律已,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不收取上下流单位、厂家的任何顾问费、返点、回扣;对外我们也不搞关系,不送礼、不请客吃饭、应酬。只有这样才能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全神贯注,保证自己的业务领先。设计是没有办法出去推销的,只有靠自己的专业能力把业主吸引过来。不断的推出满意的设计作品就是设计公司最好的推广手段。

这次讲座谈论了很多,让我明白艺术设计的强大魅力。

首先,艺术设计的广阔市场前景。

科技的进步与市场经济的繁荣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艺术设计同时也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在我们周围,几乎每一件人造物品都是设计的结果,随着文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对产品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期待有更多个性鲜明、视觉美观的产品出现。比如年轻人要买房结婚,在选楼盘的时候,首先是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得到楼盘的信息,然后考虑小区的绿化环境和房子的造型。买好房子后要装修,选择中式风格还是欧式风格,古典的还是现代的。然后是购置家具,在购置的过程中喜欢什么风格的家具,然后又计划穿什么款式的婚纱或西服等等。

其次,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设计,实际上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

现代社会一方面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带来科技巨大进步,另一方面却展现给人类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陌生的生活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介于艺术与科技之间的新学科和职业,不仅要实现各种以肉体为对象的实用功能,而且,在这种压力和陌生的生活环境面前还应该尽量体现对人类精神进行抚慰的功能。

最后,艺术设计是一项具有审美要求和功利目的的造物活动,具有审美性和功利性,所以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设计是伴随着生活而产生的,因为地域的界限,形成地域性的生活习俗和审美倾向,这种地域性的审美反过来又熏陶和影响着该地域新设计的风格。

 

第二篇:工业设计前沿知识讲座感想

学科前沿知识讲座报告

班级:工业设计12-1_

学号:

姓名:黄志程________

通过了这近四年的学习和这十几周学科前沿讲座的深入学习,我们对工业设计这个专业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自己的认识,也明白了作为工业设计的毕业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这四年,我们的专业学习始终围绕着一个词,那就是“设计”,根据课程不同,设计的定义也有所不同,但所表达的意义都是相同的。设计对人类社会十分重要。当人类第一次把石头当作做工具时,第一次装饰洞穴设计就开始了。现在我对工业设计的理解就是在满足人们对功能的需求的同时进行的一系列改良或创新就是工业设计。而这些改良或创新可以是功能上的创新,也可以是纯粹上的外观的好看,还可以是一些虚拟的东西,如用户体验,人机交互等。反正工业设计可以设计的东西有很多。正是因为工业设计的这种特性,我们容易学得透彻,什么都是半桶水。前沿知识讲座我觉得就是为我们指定一个方向的课。我们是半桶水,但我们有设计的基础,或许我们四年下来也没弄明白自己到底要从事工业设计的哪个方向,学习了前沿知识讲座我明确的以后我的方向。

前沿知识讲座几位老师讲的都很好。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老师讲的UI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和交互设计相关的知识。我是一位找工作的学生,在我看的公司招聘简章当中,招UI设计师,用户体验师,交互设计师是最多的,在很多公司的招聘简章当中罗列的要求几乎是要求了所有的技能,有时我觉得他们有时也不懂这些,现在中国的情况就是这样,各种设计师之间的界限相对模糊,特别是UI设计师、用户体验师、交互设计师。在一些公司当中,UI设计师做着UI,兼着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的活,平时还要修个图,做着平面设计师的活,还一直被叫做美工。

经过老师的前沿知识讲座,我明白了这些设计师是干什么的。

平面设计师,也就是最早被人叫做美工的那些人,更多的是做些海报、宣传册、标志、文字、包装,书籍等方面的设计。他们的作用在于提升品牌的形象。其实平面设计师也是可以做UI设计师的。UI设计中的扁平化风格就是专门为平面设计师准备的,平面设计师对文字排版,颜色造型等很敏感,这是他们的看家本领。但是如果让他们进行有质感、立体感的UI设计就略显不足。

UI设计师最普遍做的就是两件事图标(ICon)界面(GUI)。图标举例来说,应用的图标,手机主题的图标,软件删除关闭的图标,天气中的太阳云彩,这些都可以算的上是图标。它是界面中很小的一部分,需要一定的美感和创意。这个对于我们工业设计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优势的。我们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四年的学习让我们有了一定的创意思想。界面的范围就相对广泛些,举列来说,手机里的整个操作系统,电视机顶盒选台的界面,公司的HR 系统,医院里的电脑操作界面,互联网防火墙产品,各种浏览器,甚至我们使用的Photoshop软件这些都是界面(而钢笔工具,笔刷,画笔等则是小图标。)最常见的手机拨号的那一页也是界面。GUI设计师,现在一般归结在UI设计师得下面,它介于UI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之间,设计出精美的视觉以后,如何更好的进行人机交互,什么样的配色,什么样的比例,按钮放在哪里,图标的大小等等都是要考虑的,不是简简单单画个矩形,上面写上按钮两字就是GUI。比如说音乐播放器,整体的设计就是界面,播放,下一页按钮就是图标,看似简单,但是按钮的大小如何控制?颜色是否要和播放条一致?播放按钮和下一页按钮哪个操作更为频繁?使用频率不同是否要用颜色加以区分?进度条什么颜色?播放的时候什么颜色等等这些问题,都是要考虑的。

交互设计师,这个比较特异。从字面上的意思,相信大家可以理解他们属于动词,他们不需要多么强大的设计能力,但是他们要有绝对敏锐的观察和清晰的头脑。他们需要对产品的信息进行设计,研究分析用户的交互行为路径,需要会创造和了解元素之间的动态联系。需要通过一些草图工具在产品研究前期进行一些线稿设计。从而让UI设计师更好进行视觉化设计。他们就是要不断的动脑,研究分析,发现新事物,了解市场的波动和国内外的情况。

用户体验设计师,这个在国内不是很成熟,在一些大公司有些还行。这个也是要不断地的思考,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乔布斯,他就是一个用户体验设计师。他研究用户,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揣摩用户。但是他不需要撸图标撸界面。国情不同,国内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就没有这么轻松了。有时候他们独自做完所有的事情,有时候是UI设计师,有时候是交互设计师,有时候是心理学家,有时候是产品经理,有时是推销的,有时是用户。他们扮演了很多角色,但同是在为产品提升尽力。用户体验设计师,这条路很长,有些人可能做着做着就成了用户体验设计师,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在前沿知识讲座的学习中,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通过进一步的查阅,我现在至少知道了各种设计师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对于我是很重要的,毕竟我是即将步入社会,这些知识让我明确了我以后的职业方向,以及自己的提升路线。从UI设计师到交互设计师,最后往用户体验师这方面转。或许时间漫长,但我依旧前行。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业设计人员。最后我想说我们都是“美工”——人类最伟大的美术工程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