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全体党员干部交流学习十八大体会

和全体党员干部交流学习十八大体会

程俊杰

同志们:

刚才贾校长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新的党章,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十八大报告。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这份报告是我党的政治宣言,也是行动纲领。那几天,我正在省里参加校长培训,每天晚上,我们锁定中央十三台,反复听取十八大报告和专家的解读,仔细品味报告中每句话,每个词,真是意味深长。近几天我把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内容放在一起反复比对,用这种方法去感受中央精神。下面我就把我的研究和感受和同志们进行交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教育问题在报告中的位置。

十六大教育问题放在文化建设这个内容的第四部分,十七大和十八大教育问题放在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的第一部分。我们知道,衣食住行是民生问题,教育怎么能成为民生问题呢?首先说这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因为衣食已经不成问题,不存在住没住出的问题,子女受教育的问题就成了人们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是政治课上讲的,当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精神生活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可以看出,我们党审时度势,把教育放在民生问题中,

并放在民生问题的第一位。说明国家对民生的重视,对教育的重视。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教育一直是锦上添花的事,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段话,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说明当时的教育只是在行有余力的情况下再进行的一种活动。而今天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教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

说明教育已经成为关系人民群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公共事业。一段时间里,教育曾经被当作一种产业,自生自灭,自由发展。上学难和上好学校更难,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所以十七大以来提出注重优先发展教育,这是有战略意义的选择。当然这也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没有经济建设的作后盾,教育是不可能提高到这个位置来的。

2、对教育地位描述:

十六大报告中对教育是什么做了这样的描述:“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十七大报告中变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十八大报告又变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从这一点看,教育不仅仅是生产力要素,而且是生产关系要素,不仅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生产力提高,而且通过教化民众,促进民风。通过提供教育机会促进社会公平。

3、对教育目标和任务的描述:

十六大教育内容的小标题是:“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十七大教育内容的小标题变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十八大教育内容的小标题变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可以看到十六大以前,教育还是一种“奢侈品”,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由一部分人所有,还需要在数量上大力增加,质里上大力提高,十七大党和国家已经把教育当成生产必须品,成为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变化的主要力量。十八大把教育当成生产必须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到人民满意为止。

当然这里还涉及一个评价标准的变化。大力发展教育时期,教育评价看数量,学校数量越多越好,学校规模越大越好。教育的目标是把普通学生培养成好学生和差学生,为了区分好差学生。当然那样的教育一定是少数人满意,多数人不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说明以后教育的好坏不再是升学率、指标完成情况,而是人民满意程度,不再是只为部分学生成才的精英教育,而是把每个学生都教好的素质教育。评价者也不是教育主管和督导单位,而是学生家长为代表的民众。

4、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

1)优先发展:从十六大提出:“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到十七大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标题,到十八大成为共识:“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关于教育优先发展,《教育部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工作方案》讲的很具体。“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

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可以这样认为,优先发展是给各级政府的政治任务,作为学校教师,不要认为这一点对我们来说只是支持,支持背后还有约束,还有任务,国家支持越多,我们的担子就越重。荣誉背后还有责任,国家支持会进一步提高教师政治和经济地位,担这种支持必须依靠学校教师转化成教育质量,这就需要教师的付出。甚至是教不好学生饿死教师的风险,也就是一些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低下的教师下岗的可能。

2)素质教育:从十六大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到十七大的“实施素质教育”和十八大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建议性到到强制性,从部分到全面,层层递进。

我要提醒大家的是,素质教育不是唱歌、跳舞、做游戏。教育首先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让一少部分人的素质提高,而让大部分人的素质下降的教育必将导致“拉车的少坐车的多”的局面,也可能导致“少数人蛮干,多数人捣乱”局面。所有的学校都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把到我们学校的每个学生都教好”,而不是只重视能增加升学率的学生。另外,教育还必然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仅仅一个近视问题就是教育无法挽回的痛。

3)德育:从以前的“德育为首”,到十七大的“德育为先”,到十八大的“德育为本”。十八大的提法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十七大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德育,大学叫政治思想工作,中小学叫德育,大学生通过说服教育可以达到思想认识的提高,中小学靠潜移默化。德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性格要“直”率,二是“行”为习惯要好,三是“心”理架构要多样灵活。“立德树人”这就构成智体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本。

4)学前教育:十六大没有提及,十七大提出“重视学前教育”, 十八大变成“办好学前教育”。

《教育部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工作方案》对中小学部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指导纲要》,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继续组织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联合中央电视台上好全国开学第一课。”

5)义务教育:十六大时“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十七大:“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十八大:“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从普及到均衡,从进行时到完成时。

义务教育从普及到均衡,要求提高了很多,难度也很大,因为经前的政策一直是向地市倾斜,均衡发展要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国家一定有政策和经济多方面的支持。这一点对高中学校是有影响的,主要是指标到校,会影响招生结构,对普通中学影响会更大,因为这些任务都会下到县级以下高中,省城的高中仍是受益者,好的他要,差的他不管。

6)高中阶段教育:十六大没有提及,十七大:“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十八大:“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国家开始关注高中教育,是普及不是义务,是“基本普及”而不是“普及”。

从普及到基本普及,我们到感受到国家有意放慢普及高中教育的速度,事实上普及高中教育本来提的就太早,日本等发达国家还达不到普及高中教育的水平,中国不能太急,财力达不到,你又以规范高中办学的名义限制高中,只能是“高标准难要求”。《教育部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工作方案》,对于高中这一块讲的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提出“加快推进办学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形成充满活力、各具特色的普通高中发展新局面。”意味着什么?义务教育要收,高中教育要放。

7)职业教育:十六大:“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十七大“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八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中国的职业教育没有办出自己的特色,仍是上课老师讲教案,下课学生背笔记,是较低级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主要是技能教育,就业培训,主要的是让学生“会”,不是“懂”。主要是“熟习”和“灵巧”。中国人不喜欢成为“劳力者”的,因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可是忘记了“缺者为贵”这个道理,当人们都成为劳心者的时候,劳心者就治于人了。记住焚书坑儒的教训,那是书和儒过剩造成的结局。职业教育是最大的市场,最好的选择。不过目前还是最难做的。不是职业教育不好,而是好学生还没有选择职业教育。

8)教师队伍建设:十六大,十八大重点在“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

能力,”十七大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十八大伸出“重点是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和职业教育相同,这一点是教育改革有难点。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关系到教育的均衡和教学质量。不应该认为现在的教师不好,而是我们的教育进入了“指责时代”。或者说进入了超现实的“理想时代”、“标准时代”。一些教育者们拿“杆秤”当“天平”,而不是斤斤计较,是克克计较。

现在的教师比解放初教师好了多少倍,但是我们不珍惜,不爱护。重教不尊师,成了社会的普遍氛围。当然有些教师也不自重,所以国家提出“重点是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正中要害。

 

第二篇:学习十八大心的体会

学习体会:十八大报告开启“务实”新风

中国共 产 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于11月8日9:00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胡锦涛在报告之前,开宗明义地表示,不念全文,只集中讲要点,传递出“务实”新风。

党的十八大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开好党的十八大,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在报告中,不念全文,只集中将要点,有利于与会同志以及会场外的听众观众集中注意力把握和了解报告的主题、主体和核心内容,是一次思想和精神的集中和汇聚。

会风,连着文风,体现作风。在举世瞩目的十八大开幕式上,胡锦涛一改过去党代会上通读报告全文的做法,不念报告全文,只集中讲要点,体现了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传统,是我党“务实”、“高效”的自信心的展示和彰显,同时也为全党转变会风、文风、作风作了很好的表率。 纵观十八大报告要点,语言朴实、论述精辟、主题鲜明、重点突

出、观点深刻,是党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的系统总结和全面部署,是全党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成功典范。并且,报告在起草的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多次召开各个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建议,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充分说明了创新永无止境、实践永无止境。

思路决定出路。不念全文,只集中讲要点,是一种抓重点、谋全局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全党同志,全体干部,都要有抓重点、谋全局的能力和本领,始终做到目标明确、方向准确,将主要精力用在联系群众、狠抓落实上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助推剂。不念报告全文,只集中讲要点,是一种报告形式的创新,同时是一种工作方法的创新。与以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要点阐述的时间尽管短了将近一个小时,但是分量更厚重、任务也更艰巨。这是我党不断改革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现,同时也是对今后工作创新的一种启示和引领。有了这种创新的思想和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大报告传递出的“务实”新风,其实也是在要求和告诫全党同志,务必要始终保持“务实”的作风,务必要始终具备“实干”的精神,在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不空谈,不浮夸、不务虚,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开拓创新,脚踏实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