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九要论——太极高手的练功心得

太极九要论——闫朋

九要论一解读

无论是从表还是从里看起来杂乱无章的一切,其实都可以理出眉目,还原事情的真相,很多不同方向的行为,往往栖身于同一个归宿。所以说天地之间错综复杂的事情,初看仿佛混乱不堪,实际各个归宿,千丝万缕的事情似乎无法理顺,事实上都可以追本溯源。因为从事物的本质上讲,万是一的分化,一是万的聚拢,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没有人能违背。

武术方面的事情,谈起来看似很复杂。但是它不管纵然如何变幻,也离不开势态,也离不开气力。尽管林林总总的门派招法不尽相同,但是对功力的要求却是惊人的一致。所谓一致,就是从百会到涌泉穴,从五脏六腑筋骨,到全身肌肉五官百骸,都是上下内外相互联贯成为一个整体。具体要求是拆之不开,撞之不散,上节动下节响应,下节动上节支援,上下齐动中节来补充,中节动上下自会配合,内外相互连贯,前后互相拥护,所谓一贯状态,就是这样的情形。 究其该状态的来势,一不是刻意造出来的,二不是模仿他人的形象装出来的,而是自身踏踏实实的修养而来的。当他不动的时候,他就是一轮明月,一池照人的清水,稳如泰山。当他动起来的时候,就是如天上打雷,地动山摇,动作之快快似闪电,一切都出乎人们的预料。当他安静的时候,他浑身无处不平静。当他动的时候,他的浑身上下左右前后内外没有一处不随之动,上下前后左右没有一处离开大部队或者什么不合作的行为发生。动以来就犹如江河之水一泻千里,没有任何物体可以阻拦一样。又好像裹紧的爆竹一下子炸开,发作之声让人来不及做任何反应。想到不想,有感即应,有感即发,事情没有想就做完

了,还没有计划怎么干就应经成功了。难道这种现象没有道理可以解释么?不,一定是有原因的。因为一个人的气力大小是长时间练功积累而成的,,什么叫做功夫,功夫就是时间,功夫是长期修正的结果。所以才有前人谈到一贯状态时说,想做好做扎实学问必须多体会,才能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收到洞察事物微妙的效果。由此可以知道,不管事情是困难还是容易,功夫都是要自己去下的。不可以跳级,更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功夫下到之后浑身上下自然就会贯通,上下表里自然而然形成一贯状态,于是散乱无章的得到了很好的整理,有分歧的也得到了联合,这样一来浑身上下左右就一气相连形成一贯状态了。

九要论二解读

和练武术尤其是练太极拳的朋友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练气的问题。其实练功上气是一个过程,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就是一个呼一个吸,呼吸就是阴阳。武功不能没有动也不能没有静,就像气不能没有呼,也不能没有吸一样。吸就是阴,呼就是阳,以静为主的功法为阴,以动为主的功法即为阳,气上升的动态就是阳,下降的动态就是阴。阴气上升就是阳,阳气下降就是阴,中气下降就是阴,中气上升就是阳,这就是阴阳的划分。那么什么叫做清浊呢?上升高扬的就为清,下降低沉的就为浊,像春风舞柳般的轻柔飘逸的就是清,像笨重粗野的就叫做浊,清者就是阳的形象,浊者就是阴的形象。阴阳从来都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所以阳气要下行来滋阴,阴气要上行来助阳。阴阳和合叫做气,气一旦分开就是阴阳了。之所以说气不能没有阴阳,就是告诉我们说人不能不运动也不能不休息,鼻子不能只吸气不出气,嘴巴不能不说话不吃饭,事物不能只有阳的一面,也必需要有阴的一面,因为万事万

物都是既相互统一又既相互矛盾存在的。这样的解说就是用阴阳概括事物变化的规律,来使人们明白事物是对立统一,相生相克循环不已的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应该明白气虽然分阴阳,事实上还是一回事 。所以奉劝朋友们想在武术上有所建树的话,千万不要在气和阴阳的问题上纠缠不清,一味地钻牛角尖。谁钻都是死路一条。

九要论三解读

人的气力是在体内节节传导的,而人身体节段的划分却是没有一定的界限。我们习惯把身体分为三节,既上中下三节。如果把整个身体分为三节的话,头就是上节,胸腹就是中节,腿就是下节。把上节再分三节的话,额头就是上节,鼻子就是中节,下巴就是下节。把中节再分的话,胸就是上节,腹部就是中节,小腹就是下节了。把下节再分为三节的话,脚就是梢节,膝就是中节,胯就是根节。把手臂分三节的话,那么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如果把手再细分的话,手指就是梢节,手掌就是中节,掌根就是根节。手分三节大家知道了,脚就不用再说了吧。足可以见从头到脚每一个部位都还可以再细分。所以说要是没有三节,就根本无法解释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因为上节失控,中节下节必然失控,中节要是失控,人身主要的要害部位就会一览无余,下节失控,不要对方打你就自身难保了。所以师傅常告诫我们练拳一定要明三节啊。关于力气的出动和传导,一定是梢节动,中节随,根节催的行为模式。可是要从根本上讲的话,这些支节的说法其实还是一个整体,哪里有什么三节之分啊,既然没有三节之分,怎么还会有三节之中还有三节呢/

九要论四解读

论身论气以后,就该轮到解释末梢了。其实所谓的末梢,就是梢节的梢节,

就像是今天我们说的客户端。很多人以前讲三节都没有提到过这个概念,更不用说讲一元二气的问题了。拳脚都是从圈内打向圈外,所有气力都是从身体内部传导给末梢的,看起来像是沉甸甸的,其实还是虚浮的。所以末梢一定要讲。然而这也只是形体的末梢,还没有过度到气血的末梢。四梢是什么?我们的毛发就是其一。毛发内不牵连五脏六腑,外不妨碍四肢的运动行为,似乎不值得一说。然而毛发为血脉之梢,血是气的源泉,即使不从毛发上讲述气的运行走势,但是也不能离开血去解释气的来源吧。既然讲气就不能不讲毛发。毛发竖立就是气血饱满的结果。我们知道舌头为肌肉之末梢,肉是鼓气的大风箱。风箱阀门开的不足,鼓出的气就不足,所以说舌头一定要抵住牙齿。我们的肉梢才能饱满。另外骨头的末梢在牙齿,筋的末梢在指甲,内气生于骨髓,而骨架靠筋键联络,如果气力没有达到牙齿,就是说明没有达到筋的末梢。要想骨梢筋梢充足,牙齿必须达到咬断牛筋的程度。指甲要劲射而出,否则就很难做到。如果真正做到了怒发冲冠,舌于催齿,齿欲筋断,甲欲穿骨,那么四梢九一定是充实了,四梢充实了,内气就充足了,内气充足了,自然就不会虚而不实,实而不虚的现象发生了。

九要论五解读

常听一些大师们讲,不要整天求招势要求感觉的话,想来挺可笑。讲拳法不能不讲招势,不讲势就无法讲气。人靠五脏六腑来生存,而五脏六腑就是气的根源啊。拳谱上说,五行百体,总为一元,四体三心,合为一气。既然如此,我们又和必把拳法和经络,卦辞等等一一对号入座呢。

九要论六解读

内三外三为之六和。那么左手和右脚等等,难道就不叫做外合么?再者

头于手合等等难道不叫外合么?还有心与眼合等等难道不叫内合么?这样一算究竟有多少外三合和内三和了。所以就没有必要分别罗列了。总的来说拳法无定式,对身体的要求都是一动全身无处不动,一合全身无处不合,身体的所有模式都包含在了一贯状态中了。

九要论八解读

拳法习练中的身法都有哪些呢?不就是这八法么。纵就是气势放大勇往直前,横就是保持攘力,直捣目标,身架高之时有顶天的磅礴气势,身架低的时候要有遁地的气势。该进的时候思进不思退,该退得时候及时抽身待利再战,不拖泥带水。敌人在其后,一个脱身幻影就把敌人调到前面,敌人在左右时,身体稍加偏移就消除了死角。这样不论前后左右敌人都不能占到我们的便宜。何时用什么方法都是在一直变化的。必须依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待不同的对手要采取不同的手段。或者忽纵忽横,忽高忽底,身法总要因时局形式而变化,万万不可对什么人都用同样的方法,也不能在什么时候都用惯用的方法。时机该进时当机立断,否则机会就瞬间流失。形势该退之时,也要当机立断,及时后退为下一步进攻打下好的基础。要知道进攻是为了把敌人消灭,后退是为了保持实力更好地消灭敌人。身体四面转动是为了消除敌人给我们造出的死角。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消灭敌人而准备的。总而言之,对局势的观察是眼睛的事情,对形势的判断分析是心里面的事情,对局势的有效控制是手脚的事情,而手脚的根本都是身体的事情。身体前进脚手同时前进,身体后退脚手随之,集法度于一身,身法难道可以掉以轻心么/

九要论九解读

拳言到:“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足见身体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靠变幻莫测的步伐来决定的。身体要想站立就必需讲步形,步形的移动离不开步法。在擂台上,靠的就是身体手脚,而让身体保持平衡靠的就是步法。身体运动靠步法驱动,身形的变化靠步形来调整。所以说:审时度势靠的是眼,随机应变靠的是心。而身体始终保持主动权,难道靠的不是步法?但是步法和身体的配合不是机械配套而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抬腿不用去想,驱驰不自觉,身体想动的时候,步法早已准备好了。

人只要站立,脚就会有前后,人只要走动,腿脚就会变动位置。后脚不超过前脚叫做步,后脚超过前脚还叫做步。总的来说谈到武术,不能不提到步法,步法是进攻和退守的灵魂。

注:暂缺七以后补齐。

 

第二篇:太极的感悟

太极的感悟

我们学校一直推广着全校师生学打太极拳,并且作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把太极精神太极文化作为人文修养贯穿于学校的素质教育之中。使我们有机会去好好感悟太极文化。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 ,我也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一节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表演的太极拳。虽然看起来有点儿慢,但是却打得虎虎生风,给人一种气势如虹的感觉。在他的表演中,我仿佛对太极拳有了一点点模糊的认识:太极拳是一种快慢相间、刚柔并济、松紧有度、变化无穷的一种拳术,里面蕴涵了深奥人生哲理。

我渐渐地感悟到其实每一个动作和下一个动作都是连贯的,就好像行云流水那样!老师说,学太极拳不能操之过急,俗语说,欲速则不达。从练习太极中感受自然意境,从自然意境中品味太极的含义。每天的晨练,我总是用心地去打,在一招一式中品味太极的轻松柔和、平稳舒展。在练习中,去体会太极化柔为刚,练刚为柔,最后达到刚柔相济。每天的练习是我深深地感受到,太极它不仅仅是身体的简单运动,使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更重要的是可使人改变气质、处事祥和、遇事冷静,提高生命的质量。我们在练拳中放下琐碎和不快,感悟天地的融合,自我的升华。

从太极中感悟禅意,绵绵不绝,如梵音萦绕唤醒心灵,会使我们趋向更智慧的人生。

五(2)班 胡慧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