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之我见

《中国旅游文化》之我见

烟花三月,春色撩人,清明短假却禁锢不住我们放飞的心。相信不少同学都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去寻找自己梦中的诗意江南了。旅游归来,劳累的是身体,快乐的却是内心!看着用相机拍制下来的唯美自然风光,心又一次被大自然的纯净所感染;看着用相机拍制下来的各种风味小吃,嘴儿又馋馋的,心又一次被热情好客的农家人儿所牵动;看着用相机拍制下来的种种欢笑,心儿又飘飘然然,忆起当时的简单小幸福??我是个血液里有着流浪细胞的孩子,走一走看到山水,融入自然就感觉知足快乐。这次本地自助游让我感受到了小家碧玉的江南婉约,还有浓郁厚重的人文底蕴。于是,归来后我就开始关注旅游文化。下面我就分享下《中国旅游文化》带给我的新认知。

旅游文化含义:它是人类创造的与旅游活动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旅游文化的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形式。旅游文化学的核心理论包括旅游主体的文化身份和旅游的跨文化交流。

对于中国的旅游文化,我们要从多个视角来看。大家都知道我们蔚蓝色星球上最辽阔的一块土地被称为欧亚大陆,我们中国就在欧亚大陆东侧。中国国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地形地貌多样,物产繁富,这一恢弘地理环境构成了我国独特自然景观的基础;同时,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唯一一个文明延续下去的国家,我们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又奠定了独特人文景观的基础。也就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得天独厚的东方文明的杰出代表,具有垄断性。世界旅游组织进行专题研讨后形成结论:到20xx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位最大旅游目的地,同时到20xx年中国也将成为世界十大客源输出国之一,居世界第四位。中华文化为世界所仰慕,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延续性和源远流长;系统性和多元一统性;丰富性和博大精深。

中国旅游文化史话:中国旅游文化的孕育期——蒙昧时代;奠基期——过渡时代;成熟期——封建文明时代;转型期——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新时期——新中国成立以来。

旅游文化的分类:对于旅游文化的理解不同,分类就不同,在这我就介绍一种文化三体说。卢云亭先生在19xx年发表的《旅游文化学及其系统结构分析》一文中提出以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作为旅游文化的系统结构的主要组成。这种分类从旅游角度出发,在同一层面上以旅游介体联结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借助文化使三者有机统一,从而体现完整性。

旅游主体文化包括旅游者的政治主张、思想和信仰,旅游者的文化素质,旅游者的职业,旅游者的心理,性格、爱好,旅游者的生活方式等。旅游者是中

国旅游文化的主体,迅速壮大的中产阶级正成长为旅游者的中间力量。在旅游活动中,中华本体同质文化的传承主要表现为览胜、访古、寻根、祭祀等形式。在中华本体文化中也存在着异质交流,在世界范围内也存在着异体文化交流。另外,中国旅游文化主体还有一个跨文化的问题。

旅游介体文化包括旅游文化、旅游商品文化、旅游服务文化、旅游管理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旅游导游文化、旅游政策和法规、其他旅游中介文化。在这里,旅游介体位于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的联结处,又存在于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它是旅游主体的旅游需求与旅游客体这目的物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其构成是一片广阔的中间地带,实际覆盖了整个泛义的旅游业。旅游介体文化中的旅行社:它是旅游文化的重要组织者,是旅游产品的重要策划者,还是旅游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旅游介体文化中的饭店文化:饭店形象彰显文化魅力;饭店宗旨——人性服务,诚字为魂。旅游介体中的“行”文化:各具特色的旅游工具;中国交通设施与线路的文化意蕴。

旅游客体文化,包括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园林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娱乐文化、旅游文学艺术、人文化的自然景观等。它主要是指中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一切与旅游有关的文化现象,是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下面就介绍两种常见的客体文化。

中国山水文化:从现代旅游美学的角度看,山水是具有美学价值的山水,是指具有美学、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景观,是专供人们进行观光、审美、科研、文化教育等精神活动的主要场所。由于山水的文化积淀丰厚,又具有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因而可称为“山水文化”。山水景观带审美形态可有六种,即雄、奇、险、秀、幽、旷。山水景观的审美,不仅看外部形态美,还要看其展示的缤纷色彩美、不断变化的动态美、悦耳的听觉美、以及具有诱人香气的嗅觉美。山水景观可与人文景观达到交融,如古建筑与山水景观的融合。古代中国的山水审美意识影响挺大,如老庄的“天然说”,儒家的“比德说”。

中国饮食文化:所谓饮食文化,系指中华民族的饮食,饮食加工技艺、与饮食有关的美学思想、饮食器具的使用和饮食的习俗风尚等的总称。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夏商周——萌芽时期;秦汉——形成时期;魏晋南北朝——发展时期;隋唐两宋——第一个繁荣时期;元明清——鼎盛时期;中国近现代——完善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理念:以食为天;饮食养生;五味调和;不时不食。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选料广泛的精耕农业食物结构;筷箸进餐的饮食方式;热食熟食与合理膳食;多元统一与中西融合。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分类:中国烹饪文化(鲁菜、苏菜、川菜、粤菜、其他地方菜系、特色菜中国点心流派与风味小吃);中国的茶文化(茶乡寻根溯源、茶叶功能品类、识茶论水

话器、茶道茶艺、茶馆茶俗);中国酒文化(酒的起源与发展、酒的功能、中国名酒)。中国饮食的审美特征(饮食的美学风格、就餐环境美)。

讲到这里,我的分享也就告一段落了。总之,我看完这本书后,学到了许多系统性的关于旅游文化的知识,相信这会对我以后的旅游行为有指导意义。当然,我更需要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实践中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阳春四月,再看江南,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

 

第二篇:中国旅游文化试卷

2015—20xx年上学期中国旅游文化科目期考方案

(A 卷)

适用 班级

班别 姓名 学号

1、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2、中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内蒙古

3、羊肉松的产地为。 内蒙古

4、柳州的市树,柳州的市花

5、有"牧草王国"之称。呼伦贝尔草原

6、 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旅游休闲度假地。 响沙湾

7、宁夏“五宝” 枸杞、甘草、贺兰石、滩羊皮、发菜

8、广西壮族自治区与

9、滩羊皮中的 。 紫羔皮

10、世界三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

11、中国第一高楼,中国第三高楼国大陆第8高楼 。

12、因故称盖碗。 盛水的盖碗由托盘,喇叭口茶碗和碗盖三部分组成,

13、中国第七大沙漠 。 库布齐沙漠

14、骆驼全身都是宝,尤以最名贵。驼掌

15、沙坡头三大特色。滑沙、观赏大沙漠的景色、羊皮

16、是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无出海口。 西藏

17、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省区是。 内蒙古

18、中国黑龙江畔盛产大马哈鱼,是“。大马哈鱼之乡

19、酥油茶,在寒冷的时候可以;饥饿的时候可以;困乏的时候可以 ;瞌睡的时候,还可以 。驱寒去腻充饥解乏清醒头脑

20、藏民常称是“百食不厌”的食物。糌粑

21、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

22、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教堂,拜占庭式建筑

23、。 烤羊腿

24、 “中国四大名菌”菌

25、 是“高原之珍”。 藏香猪

26、呼伦贝尔草原因而得名。呼伦湖、贝尔湖

27、朋必是

28、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布达拉宫广场

29、米。纳木错 120

30、被誉为“南宁市的巨肺”。 青秀山

31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水。羊卓雍错

第 1 页 共 2 页 中国旅游文化 科目期考试卷 (A卷)

32、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方。墨脱

33、黑龙江因

34、重庆的美食以花椒和辣椒为主是因为

35、世界上最大的东北虎种源繁育基地。东北虎林园

36、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

37、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传统著名小吃。 哈达饼

38、东北三宝

39、与琼珍灵芝,东阿阿胶被称为中药国宝。人参

40、鹿茸是指带茸毛,含血液

41、

42、吉林珍贵的皮毛动物43、长白山,素有“

44、是中国最大的火山湖,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积水最深的高山湖泊。长白山天池

45、桂林最美的景点,桂林最美的山

46、龙脊梯田的好处

47、加勒比水上世界位于南宁。南宁动物园

48、世界第一大跨国瀑布是

49、银滩因而得名。

50、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是巴马的长寿村。全屯515人,百岁老人多达7人,是国际上“世界长寿之乡”标准的近 倍。200

51、“天下第一洞” 巴马百魔洞

52、重庆,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

53、中国地下最美丽的地方

54、三峡是

小笼包传统工艺做得最好,质量高、信誉好。古漪园

55、胡杨有“”的说法,被世人称为英雄树。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

56、上海市老城隍庙距今已有近的历史。六百年

57、 巴丹吉林沙漠

58、中国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湖泊,也称五大莲池。由当地14座火山于年两次喷发喷出的玄武岩流堰塞纳谟尔河支流白河河谷所形成。1719和1720?1721

59、发菜因而得名。因其色黑而细长,如人的头发而得名,可以食用。

60、貂皮具有“ ”的三大特点。风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雨落皮毛毛不湿。

61、哥特式教堂特点:,巴洛克式教堂特点:,拜占庭式教堂特点: 。屋顶比较尖和高耸;屋顶较为奇形怪状;屋顶成洋葱状。

62、西藏三大圣湖63、

64、重庆酸辣粉的特点是“。麻、辣、鲜、香、酸且油而不腻

65、被誉为“维C之王”。猕猴桃

第 2 页 共 2 页 中国旅游文化 科目期考试卷 (A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