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红高梁家族读后感

《红高梁家族》读后感

一、作品简介

《红高粱家族》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作者莫言,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本书主要记叙了于土匪与英雄集一身的余占鳌司令在胶东公路伏击日军所引出的一系列故事。书中情节曲折、生动,使人看了回味无究。该书于20xx年获得第二届“冯牧文学奖.军旅文学创作奖”,其中的《红高粱》获得19xx年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得第三十八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二、我与此书的渊源

当年电影《红高粱》在国际上获奖,于中国人来说,算是一件非常轰动的事。那时我还在念大学,校园喇叭里传出的破锣般的声音演唱的电影插曲,激起了我的兴趣。竟然能这样来唱歌儿,让我感到很新奇,如此“拽”的歌词,也觉得很逗趣。虽说如此,其实迄今为止我都没看过这部电影,倒是听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的常常发出这样的感言:“乱七八糟的,不知演了一些什么玩意儿”,当然也捎带着将某些电影情节对我做了一番简单的介绍。后来同学买来了一本《红高粱家族》的小说,出于自己对电影的诸多疑问使然,也顺便借来读了一下。我的感受,小说的描述会比电影更深刻、精细,也就觉得没有再去看电影的必要了。说句实话,对于现代作家的写出的一些东西,我大都不慎“感冒”,包括所谓的“伤痕文学”,总觉得相对于解放前的一些文学作品而言,它们不是显得过于肤浅,就是过于情绪化。而这部小说算是少见的几部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现代小说之一。当初很想买下一本作收藏,可从经济上考虑,却又实在舍不得做这样“一大笔”花费——当年我常常省下饭钱来买书,其实不看那部电影也主要是从“我不该如此奢侈”的角度来考虑。其实在花销上,父母并未对我过多限制,也正因为如此,我就越发担心自己一不留神作出对不起父母的事情。

暑假,为完成学校布置的这份作业,我在书店游逛了许久,反复筛选,犹豫不绝。其实我很早就不屑于在购几本书上再去作什么经济上的衡量,更何况我所购的书还有单位报销的保障,只是为写一份什么样的作业而犯愁。不感兴趣的东西我不会考虑,感兴趣却不得已在诸多人眼里一定要通篇扯淡才算正常的滥玩意儿,于我来说更为“痛苦”。在书店书架最底层一个让人不经意的位置,眼前一亮,很奇怪的,居然能搜到这样一本如此老旧的书。我是那种很怀旧的人,为弥补当年的缺憾,我毫不犹豫的将她买下了,也作为——对一个已逝去的一个时代、自己曾经的人生经历——的一种特别的怀念吧。

三、感悟

若以一种极端认真的态度就这本书比较全面的写一份读后感,怕是五千字都拦不住。仅谈一谈当年感悟最深的,也是本书所倡导的观点:敢爱敢恨。爱就爱得轰轰烈烈,不择手段,不计后果;恨就恨得淋漓尽致,以残忍对残忍(虽说主要是针对日本鬼子),可以以命索命,看淡一切生命,乃至自己的。

记得当年在我的同龄人中,这样的观点还是很有感召力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常常莫名其妙的生出诸多的不平,我的很多同龄人都感到很压抑,愤懑于自己就处在一种“不敢爱不敢恨”的状态中,乃至常常不得已去逃避爱与恨的选择。个别人也难免不会在这种情绪的感召之下做出些荒唐事。我个人的体会,当年的有这种情绪的很多人只怕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爱什么、恨什么,有些茫然吧。我可以很得意的说,在思想深处本人就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于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国人来说,主要的表现于不敢表达自己爱恨的情感,更不敢为此真正的去做什么。我是一个有理智的人,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想法也颇多。比如我会想:即便自己敢爱敢恨了,自己会不会一无所得,或者损失得更多?后果会如何?从道德与法律的层面讲,我的敢爱敢恨,会不会因此给他人带来太多的麻烦?我们人人这样做的结果只怕是相互间更深的怨恨,所造就的就是一个无序的、任由强者强取豪夺的社会??

从某种角度说,我是一个很“没劲”的人,生活中的很多问题我都勉强自己去做一个理性的分析,仿佛是在攻克一道道的数学题。另一方面,我虽外表冷漠,内心却又偏偏是一个激情似火的人。我心里明确,这不好,搞不好会过早的燃尽了自己,毁灭了自己,于是我强压那如火的激情,将它们强化成坚硬、冰冷的煤块儿。这样安全多了,我无需过多的克制自己,不去点燃煤块不会自己燃烧,即便燃烧起来,也是温暖而持久,烧多烧少我可以根据需要加以控制。

四、价值

通过对这两种极端化情感的研究,作为教师,我可以很容易搞懂学生的、在成人眼里简直不可理喻甚至大逆不道的思想情感,也正因为如此,在学生面前,我所表现出的不仅是更多的温情,必要时也更为残忍。学生常常感动于此,也痛恨于此。爱恨交织。是爱是恨,我明白,他们就未见得明白。当然,如果他们有能力搞懂这些,我还是很高兴的,绝无隐瞒。

 

第二篇:心得体会读后感

个 人 心 得

—读《人生应把握的十个“度”》有感

近日,我认真阅读了《人生应把握的十个“度”》一文,受益匪浅、感触颇深,文中的十“度”既是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也是优秀管理者的评判标准。正如文中提到的那样:生活就象游戏如走钢丝绳,关键在把握好平衡的度,否则不是掉在左边,就是掉在右边,能走到终点的,都是适度平衡的优胜者。人生旅途中会遇见各种各样问题或人群,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平衡适度原则就能避实就虚,平稳度过。现把书中精要内容加入自己的体会,给予大家分享:

一、宽广的胸怀是一种包容,也是一种心态,是一颗平常心,也是一份洒脱,是自信的人生,更是一种境界和美德。

记得之前游历南京多宝寺,其中有这样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初时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不深刻,读完《人生应把握的十个“度”》后,重新品味这幅对联,感慨万千。管理者必须要以宽广的胸怀包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的确,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如果个人有很多缺点、错误和怪癖,他人还能谅解和宽容,将心比心,位置调换,那么这个人必定也可以包容他人。同时胸怀的宽广也不是不讲原则是非,包容一切无理的行为,那是在不出大原则前提下的理解与宽容,是一种真诚的厚道。

胸怀的大度是利人利己的根基,不错,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人民,包容万千百姓才能拥有当今的丰功伟业。我们要时刻怀以平常心,凡事只为无愧于心,以大胸怀包容万千大世界,必定可以波澜不惊,平稳向前。

二、常言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因为言语不得体或是不得当而引发的矛盾很多,有时候一句无意间的话语很有可能伤他人之心或者引起对方的反感,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想要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个人认为:首先言谈举止要讲究场合,电视屏幕上的管理者讲话非常庄重,没有半点虚假和浮夸;其次以尊重他人的态度进行谈话,时刻保持正确的个人位置;最后就是语速、方式和方法,同样的内容以不同形式方法所表述的效果完全不同,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语速调整,确保轻重缓急适度得当,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进行说话交谈,才能进行真正的心灵沟通。

作为管理者,说话表态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观点,很可能代表企业或者高层领导的意见,不能因为个人的说话不准确或者不适度造成员工的抵触、悲观情绪。总而言之,说话水平的高低能够反映个人的修养,也能体现个人的素质。表态、说话或者发言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说”,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作为管理者一定要做言而有信之人。

借此机会,我真诚地向曾被我的言语伤害过亲人和朋友说声:对不起。

三、狠抓工作落实,注重工作时效。超前组织、超前准备,加紧时效的同时切实加强工作落实。

在当前实际中,有些工作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执行不下去,在员工心目中造成不好的影响,为此,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转变工作观念,要把工作的意义和利益提升到新的高度,切实实施各种举措并落实各项工作。有些时候感觉自己的能力很渺小,或者说是无能为力,对此要坚定不移的进行压力投入,自我加压,自我挑战,自我提升,时刻以“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来告诫自己,牢固树立时间观念,确保按时按质按要求完成预期目标。要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长庆精神驱动自己奋力向前,协调各方力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实现最好目标。

另外,在注重工作实效的同时要以实事求是的作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勤跑、勤问、勤动手积极了解一线实际,尽早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和办法,以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作风,坚持任务目标不动摇,狠抓工作落实,注重工作实效,全力以赴迈向既定目标。

四、“为人一世要有成就感。做事要有理想目标,有了高度才能为之奋斗终身。勤业铸政绩,成就铸辉煌,把口碑留给群众,把名声留给子女,把功绩留给历史。”每读此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有长远的人生目标。的确,只有为自己制定了高不可攀的目标,个人才会奋发向上,拼命想尽一切办法实现目标。作为优秀的管理者,只有每天都保持“积极的心态+饱满的工作热情+十足的干劲”,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创造佳绩。

理想目标的实现是一条艰辛曲折的道路,但是我相信,目标一旦确定,就会激发上进心,就会拥有百倍的精神和旺盛的工作热情,一步一步迈向目标,最终必定能有所作为。此刻起,我要为自己的人生制定一个明确的理想目标,甚至是

极高的目标,让自己拥有积极的心态、高昂的斗志奋进前行。

五、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已成为这个社会最为鲜明的特征,也已成为管理者最为紧迫的课题。

学习的含义在于:学会求知—掌握终身的学习方法;学会做事—内化于心的认知和外化于行的实践两者有机结合;学会共处—掌握和遵照共同行为准则。同时,新的学习观念呈现“三变”:一是在目的上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转变。二是在时间上由“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三是在效果上由“学了什么”向“学会什么”转变。学习既讲知识增量,更讲知识质量。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要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把所学知识科学转化为实际能力。

端正学习态度。对于管理者,要通过学习坚定信念,通过学习解放思想,通过学习破解难题,通过学习大胆创新。通过学习能学以立德,能学以培智,能学以陶情,能学以修身,时刻要选择学习。

讲究学习方法。第一,书中学。书本知识是前人的知识成果,是人们学习基本的途径和步骤。第二,干中学。只有将学中干、干中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才能真正推动学习型班组的快速形成。第三,思中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就没有学习的进步;没有思,就不能将学到的东西转化为能力;没有思,就深化不了学习的质量。通过不懈的思考和总结,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素质。通过以上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知识能力的过程,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工作创新的过程,把学习的过程转化为提升精神境界的过程。

六、许多人被思维定势所困扰,看问题比较片面,只有在思维培养上养成一种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才能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多角度”比一个角度更容易接近客观,俗话说:将心比心,能够从自己和别人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就更接近客观,能让人信服。

多角度多视野,也要保持个人立场。例如一个中国人,一个美国人,美国人称当年日本人入侵你们,但是他客观上也让你们东北有了较好的工业基础,也刺激了你们民族的团结,你们客观上还要感谢日本人。但是如果中国人也这样说,就不叫做客观,叫做没有民族大义,所有的话说出来,一定要有立场。每个人的经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所以常常犯一个人性的弱点,就是常常以自己对经历过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看法来对所有的事和人.我们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和最好的准

备.凡是多往好的方面、多角度的去想去做。

七、俗话说:“活着干,死了算”。现在想想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说法,生命是脆弱的,不善待生命的人早晚会被生命所遗弃。假如一个人的生命因为积劳成疾而离开人世,还能怎样多作贡献呢?

在美国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别看这个小镇没法与华盛顿和纽约等大城市相提并论,但这个小镇有一条自己的法令却让其他大城市望其项背,无法比及。这条法令是每逢星期天为“安静日”。这天这个小镇的每条街道都有铁链隔开并上了锁,除邮差的自行车外,禁止一切交通工具通行。就是这条独有的法令,让小镇居民在忙碌了第六天后,享受一个安静的星期日好好地休息一天。休养生息是正常人不可缺少的。个人深有体会,如果哪个休息日因为工作而放弃,第二天甚至一连几天缓不过劲来,工作起来也无精打采。如果可以按时休息,那样工作起来真是精力充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人是需要休养生息的动物,倘若没有必要的休息时光,一味地在工作的重轭之下,是不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与家人和同事融洽相处,也不可能有放飞心灵空间和时间,更不可能创造性进行工作。

《人生应把握的十个“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要以此作为处人处事的根本原则,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要保持客观、公正、适度的工作方法,真心做人,精心做事,为作业区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