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 用数学 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用数学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用数学》是要求学生用所学的2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反思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有以下几点感触:

首先,教材所选择的素材与情境,与学生生活背景息息相关。在教学时,因为没有教学挂图,没有多媒体设备,看书本里的主题图,给出的情境又不能分步出现,没有将教材创设的丰富情境,发挥得淋漓尽致。总觉得,自己在教学中有些牵强,没有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听课,主动参与的孩子不多,讲起课来,可能会觉得索然无味。

其次,教材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例题或练习题插图一般展示了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题目中往往只明显出现一个条件和问题,另一个条件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是如何解决的。这方面虽然是教材设计精彩之处,但往往也是老师最难教的地方,因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缺乏知识的积累,对数学知识中的条件与问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图意及所求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述出来也是教学的关键与重点。许多学生在观察了插图后都能较快地用算式表示出图意,由于是生活中的实景,学生容易理解,所以能较快地列出算式。但学生只能简单地将物体的数量与数字相对应,合起来用加法做,而吃掉、用去、减少几个都用减法表示,对于减法的含义,学生并没有深层次的理解。例如:草地上共有15只鹿,有6只在吃草,跑了几只?学生见到跑了,马上知道用减法,可写算式就用15-9=6,因为图上的情景就是跑了9只,明明告诉你了。形象生动的图画,学生还好,对于纯粹的语言文字,有的根本没法理解。总觉得,一年级教学,最头疼的便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有的学生能提出问题,但不能把问题写下来。因此,一般做提问题的的作业时,我总是带着学生做。偶尔一次让学生独立做提出数学问题,其作业的订正量让我汗颜!

第三,教材中创设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的情境表现了不同的学生想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的情景图中蕴涵着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等等。另外,教材还注意安排了少量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题目,

使学生初步体会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以寻求多个解答的方法和答案,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的意识。这点,我认为自己还是把握和处理较好的地方。不管是教材中设置的情境,还是平时课堂中面对的实际场景,我都大胆地让学生多角度去观察,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学生思维也很活跃。其实对于《用数学》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先请学生说一说这张图提供了什么信息,是文字告诉我们,还是你从图中找的,找到图文中最准确的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然后逐步帮助学生理清图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明确这类问题应用什么方法解决,从而达到学生正确列式计算的目的。因此,课堂上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读题的能力,从“读”中让学生找出信息,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下册 左右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前后》教学反思

“认识前后”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本知识。应该说,每个人,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有一些辨认“前后”的知识。学生在接触“前后”时,他们的生活经验已经为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学好本内容则能把他们原有的经验转化成较规范的数学知识。 教材内容是利用“森林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表述5个小动物赛跑的情境,说一说每两只小动物的前后关系。所以我制作了一个电脑课件辅助教学,把赛跑过程从“赛跑前——赛跑中——赛跑后”分别出示,这样活化了教材内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孩子们通过多次描述小动物之间的前后关系,很快掌握了前后位置关系。

课后,听课老师给我提出了不少意见,对我的帮助很大,收益匪浅。

第一,在制作课件时,由于考虑不够充分,一味的考虑故事情节的完整性,忽视了内容的重点,前面增加了一些在售票处买票排队的情境,反而起到了负面的作用,影响了主题的突出,所以以后在备课时要多思考,既要突出主题,又不能喧宾夺主。

第二,我喜欢重复学生的语言,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过多的重复让学生的声音越来越小,不利于学生的倾听。因为我的重复,回答问题的学生会以为他的回答只要让老师听见就可以了,其余的同学可以听老师的;而听的同学就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反正老师会再说一遍,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我的本意是想强化学生的记忆,结果事倍功半。其实可以让其他的学生来重复,(“谁能再来说一说?”)这样既强化了内容,又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才能事半功倍。

第三,练习指导不能太过细,否则学生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而应该研究一下习题,重点指导,这样既完成了练习,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课堂上要多给学生说的时间,学生不会说时可以先引导,再慢慢让学生说,这样既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又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知识的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