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一次老师与学生的反转体验,请纪录过程和感受。

姓名:

所在班级:

所在学校:

作业5:激发“内在父母”解决方案(一)

题目: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一次老师与学生的反转体验,请纪录过程和感

受。

为了与学生来一次反转体验,我随意选了一位学生来上一节数学课,我坐在班级的后面,脑袋中回忆起自己小学那时坐在班级后面的感觉,上课时我积极听讲,什么问题都积极举手,想要表达心中的答案,但是小老师总是不让我起来回答问题,这时候我就干脆不举手了,有问题直接就回答出去了或者干脆就不回答了做自己的事情去了。感受:其实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特别是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但是现在的课堂

的提问题中很多老师提问的目光更多的放在学习基础较差或一般的学生上,通过这次

反转给自己以后教学设计上应该要全面的设计问题,关注班上的所有学生。 提示:本作业为开放式问题,请您学习本节课程后,结合工作、生活中的实际体验与

练习予以作答,不得抄袭。

 

第二篇:小学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四会市青云小学   肖桥

【摘要】数学即生活。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一些刻板的知识的传授,而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使用教材,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的沟通,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放手让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乐趣,从中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字】以人为本,贴近生活;以趣激情,走近生活;以学致用,感受生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切身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灵活使用教材,实现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的沟通,把无声的“数学文本”演绎成鲜活的生活文本。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放手让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乐趣,从中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平时听课,就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浅谈我个人的下几点认识。

—、以人为本,贴近生活。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让学生学得自然,感受学之乐趣。例如:某教师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将原教材中的内容变成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先让写出自己的学号和学号所含的因数,然后,让1----20号的学生分别说出学号和学号所含的因数,教师板书,并给出思考提纲,让学生根据思考提纲,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了这些数中所含因数的个数分成三类:并整理如下表

       学生们通过上述的活动,从身边的生活知识,亲身体验了数学的乐趣,学生更易于接受,学习数学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二、以趣激情,走近生活。

从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观给学生。一张发票,一份电话交费单,超市购物小票……都可以成为研究数学的素材。超市购物小票可以研究商品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某教师在教学四年级下册98页第一题时,这位老师设计了一个以趣激情,走近生活的引入方案:“学校组织同学们游览美丽的肇庆七星岩,我市三家旅行社都亮出了自己的底价:A、市旅行社承诺:每4人只需428元。 B、通联旅行社广告:2人全包210元。 C、美丽华旅行社促销:3人团体318元。请同学们帮我算一算,选择哪家旅行社最便宜。”这样的引入既从实际生活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通过具体的计算,使学生加深对“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为解决教材中的习题铺路搭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可为一举两得。

又如某教师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猴子骑车"的动画,从中让他们体会到骑那种装有圆形做的轮子比较安全,也不会颠簸得厉害。然后,问为什么要把车轮设计成圆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紧接着再引出学习的内容,这样引入新知学习,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血有肉,生动有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数学利于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三、以学致用,感受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教师就要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某教师在教学“利息”一课后,老师设计了实践练习题:1、帮助妈妈算一张存折到期取回多少钱,看看利息与银行给的是否一样;2、如果妈妈想把10000元钱存银行2年,你准备怎样帮妈妈选择储蓄方式,说出你的理由。通过这种活动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切身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实践证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综上所述,我认为数学教师的任务归根究底就是把枯燥抽象的知识变成更趣味化、生活化的设计走进课堂。正如,数学巨匠康托儿所说:“数学的精髓在于自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老师应敞开胸襟,放手让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乐趣,从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参考文献《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