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

之所以选择《复活》这本书,因几个个月前我恰好读过这本书,翻开书,扉页上“购于2012-3-2,光谷书城,原价“的墨迹仍似未干。记得在此之前,大概初中,我曾试着读这本书,缘起我爷爷,爷爷年轻时好读书,在我很小的时候常耳边唠叨,而托尔斯泰的《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是他强烈推荐的,不过我当初只看了几十页便弃置一旁了,因觉得十分无味,远不如当时所喜好的悬疑推理以及中国武侠小说来的带劲,时隔几年再次拿起,心境有所不同,少了些浮躁多了些安定,借着老师留作业的契机,便简要写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对于托尔斯泰,不需多做介绍,列宁称其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图画,而且创造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托尔斯泰生于1828年9月9日,而《复活》写于1889年,完成于1899年,托翁在八十高龄的时候沥血十余年完成了这一巨著。抛开作品本身,但就这种精神便值得人敬佩。

写书讲究开篇定调,《复活》第一部正文开始之前以《马太福音》为引,“那时候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等四句话。不难看出,此刻的托翁心中充满了宽容与饶恕之情,这种情感源于自省,他认为人人都有罪,这种罪不一定是触犯法律造成他人财产生命损失的罪,有时我们会沉湎于某种生活模式中,被权钱色以及一些无关紧要的俗物遮住双眼因而不去思考生活真正的意义,将我们原本富有仁爱之心的心之本源掩埋,这也是一种犯罪,而且是一种更广泛的犯罪,为此,我们必须学会自我救赎,“救赎”这两个字也贯穿了书的方方面面。

当然,一味的悲天悯人也不是托翁的风格,在本书中,他对贵族上流社会豪华奢侈的生活,沙皇司法制度的腐败以及各色官员的昏庸无能进行了赤裸裸的揭露,令人大感痛快,就好像在漫漫黑暗中,一切善良同情都不可见,后来突然出现了一束光线射出,细却坚强,这便是希望。

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内心心态的变化,从最初在法庭上见到玛丝洛娃的震惊,到会议,再到自省,从幡然悔悟到动摇再到坚定信念,涅赫柳多夫的内心描写在文中有多处。在他的身上有两个人,一个是精神上的人,这个人追求的是给别人带来幸福的那种幸福,还有一个是动物的人,这个人追求的只是自己个人的幸福,为了这种习惯他可以牺牲天下人的幸福。青年时的涅赫柳多夫本是积极向上充满正义感的,后来彼得堡生活与军队生活唤起了他心中的极端利己主义,使动物的人占据了统治地位,完全压倒了精神的人,但是见到卡秋莎之后,精神的人抬起头来,声明自己的权利,这种无声却激烈的斗争是贯穿于这部分的,当然,最终精神的人取得了胜利,用书中的话说就是“在整个这段时间,在整整十二年中,一块可怕的幕布以神奇的方式一直遮掩着他的眼睛,是他看不见自己的这一罪行,看不见自己后来的全部生活,现在这块幕布已经掀动,他间或已经看见了幕布后面的景象”

第二部分写的是涅赫柳多夫到乡下处理地产的事,当然,也兼帮助玛丝洛娃而继续奔走。在乡下,他有着一大片地产,他最主要的收入均从那来,而他此行的目的却是要放弃或是说放弃大部分土地。因在当时田产是建立在奴役的基础上的,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受大地主们的共同奴役。涅早在大学时代就知道这一点,

并且认为这是不公正,不合理的,这是种罪恶,土地应该属于农民,当然,这种想法随着后来“精神的人”被打倒便消失了,如今又逐渐显露出来且愈发坚定了,这归功于充斥于小说各处的自省精神,这种自省,被主人公自己称为“清扫灵魂”。

在乡下,他目睹了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他无法想象在这个世界的某些地方竟有如此多的人过着这种日子,他们勤劳能干却得不到应得的,而那些卑劣的狡诈的上层人士却能够无条件的享受着一切,这使他更加认定了自己的罪恶,不但是认定他自己,此前他的生活方式,他的朋友,他的女友,甚至于他的父母,他都认定是可耻的,他要打破它!无论这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描写他与各色贵族打交道,贵族阶层的腐败无能被刻画的淋漓尽致,而这亦使他感到痛苦,一方面,他越发的鄙视这些人以及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又有求于这些人,不得不再次将从前的自己挖掘出来巧言令色,而且,他的身体已经早已习惯于佣人打点一切的锦衣玉食的生活,他不确定一旦他”散尽家私“之后自己还能不能继续生存,这种精神的高贵与身体的卑微使他矛盾。

第三部分写的是涅赫柳多夫陪同玛丝洛娃在流放途中,期间描写了众多政治犯人的善良与正义。此刻无论是涅赫柳多夫还是玛丝洛娃,都是一个崭新的人,涅已经处理好家产,准备将自己全部剩余的力量投身于他青年时认为是正确的后来消失了而现在又找到了的正义的事业,开始了新的旅途,至于这种新的旅途将会在什么时候结束,书中最后一句话给出了答案——那只有到将来才会知道;玛丝洛娃也早已不是往日那个精神萎靡,愁眉不展的人,而是一个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的玛丝洛娃,“汗水涔涔,红彤彤的脸蛋上绽开了爽朗的笑??”。

.二人最终成功复活。

从全篇来说,这部小说描写的很明显不仅仅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恨情仇故事,而是作者基于整个社会层面对现实进行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并不激烈的针对某一阶层,自然,那些贵族值得抨击,但书中所要表达的是以这些贵族为代表的整个人类之间的勾心斗角与互相欺骗,可以说,八十岁高龄的托翁考虑的是处理全人类之间关系的方法,而非仅仅出于义愤对社会进行揭露。,在这一点上与我们通常所见的社会上的一些所谓“愤青”有很大区别。

在小说的最后一节,作者再次引用了福音书中的许多内容,这里就不列举了,这些话均表达了同一种思考——爱,对自己要有爱,对亲戚家人要有爱,对敌人也要有爱。我们的社会不会因为法律的完善或刑法的苛刻而消除犯罪,却会因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而消除,只要人们心中有爱,就会建立起天堂,就会得到至高无上的幸福。这是托尔斯泰思考一生得出的结论,暂不论其合理性与科学性,他对人类的反思,对劳苦大众的同情,都使其无愧于列宁对他的评价。

愿人类最终真的能够建立天堂,爱的天堂。

最后,再次用小说中的开篇作为本文的结尾:

“那时候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

 

第二篇:读后感怎么写

读后感

读后感的意思就说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的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这就称之为读后感

读后感的格式:

第一段直抒胸臆,写你读这篇文章的感受(感动、伤心、愤怒、等等)

第二段把书里面的一些主要的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些什么,想表达些什么。

第三段选择一个其中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一些地方,把它表达出来,切记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最好不要摘抄。比如说我觉得那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蕴含什么意思,那些地方最令我感动,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四段联系实际的生活,把书里的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真情实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怎么样,我学到了些什么。

第五段根据文章所体现的中心,谈感想,如XX怎么怎么样,我要怎么怎么样等。 题目可以用:《×××》读后感 读《×××》有感

首先事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