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有感

读《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有感

之前在考心理咨询师时学了许多枯燥的心理学,什么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等,而且无外乎都是从知、情、意、行等方面来讲述的理论知识,所以,当我看到这本《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时,简直是不屑一顾。但这个题目深深吸引了我: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哪些心理学是老师不可以不知道的呢?《教师不可不知的心理学》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个在心理学、教育学、咨询学都没有知名度的台湾普通老师写的,是一个初中化学老师“半路出家”学心理学的老师写的,就更好奇了:到底是怎么样的心理学?好奇心驱使我拿起书,封面上一句“不懂心理学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是的,学生想认真学习,老师想尽力帮助学生学习,家长永远想给孩子最好的,校长、主任也绝对希望学校的教学能够蒸蒸日上,推动教改的专家学者们更是希望能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制度。我们每天都在做我自己认为对的事,问题是,我们如何确定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是对的呢?往往直觉上,我们都以为我们是对的,但心理学却告诉我们:人们的想法往往埋藏着许多盲点。 打开书,越往下读越觉得这是一本好书。不像其他心理学书那样从知情意行来阐述。每篇都很有规律,题目是心理学的名称,先呈现一个场景,讲发生在当今校园中教师和学生身上的、鲜活的、真实生动的教育教学故事,接着是故事背后的心理学理论分析,联系著名心理学家的实验,引出心理学专业知识,又针对故事中的教育教学进行精辟分析,又总结告诫大家。把理论联系到实际,把高深意难的心理学理

论解析得如此简单易懂,而且生动有趣,很有可读性。感受最深的是,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有些习以为常,甚至有些觉得很成功的做法,都有一些心理学弊端。

如我们平时在教学中,我们希望学生表现更好、进步更快就给学生表扬奖励,开始很有效,但过一段时间效果不大了,学生习以为常,而且不奖励,学生就不愿上进了。斯滕伯格曾做过“田野”实验,把这种现象称作“过度辩证效应”:内在动机的强度有可能会因为外在动机的加入而遭到破坏。一件他原本就喜欢做的事情,可能会因为我们不必要的奖赏,让他误会自己做某件事的原因是为了得到那份奖赏,结果一旦奖赏消失,他也就失去了做某件事情的动机了。我们老师经常使用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时间长了,学生表现好了要求奖励,不懂得感恩,觉得奖励是应该的,不奖励就不认真,当我们要求他们帮忙做点事时,他们就会和我们谈条件。过度的表扬奖励被学生免疫了。虽然,奖赏的效果绝对比惩罚的效果好,但是大家也应该认知,没有什么方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不得不提醒大家奖赏的误用所造成的效果也是很糟糕的,未必不如惩罚。

对于孩子,一定要更多的去给予鼓励,让他们自己品尝更多的成功,体验更多的成功后带来的喜悦。这样孩子才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变成内在的动机,只有有了内在的动机和兴趣,学习才会变得轻松。同时体验了更多的成功之后,孩子才会更有信心,也才会更愿意去尝试困难,面对挑战,战胜自我,才会出现良性的循环和不断的进步。 读着这本书,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我隐约感觉到书中讲得很多事例

就在我身边,我的好多做法、好多尴尬就如同书中说得一样。作为一个教师,真的很有必要学一些有关心理学方法的知识,或许纯理论的东西,学起来会有些累,像《教师不得不知的心理学》就是一本不错的好书,值得每个教师好好品尝。

 

第二篇:读幼儿心理学有感 (1)

幼儿心理学有感

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

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分对发展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读这本书,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说话,把自己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

幼儿多方面的认知发展正如以上提到的这一整个系统的运转是紧密的,完整的,通过了解幼儿学习的规律,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懂。教育是一门关于人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关系与牵动都将充盈着和谐与愉悦。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我觉得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觉得幼儿的心理也是很复杂的。的确,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很多现象其实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

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以更好的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将他们看成小大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发展的机会。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小朋友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状况等都是影响他们心理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心理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过学习,我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作了思考。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修炼,调节自我,保持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教师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他人。教师蕴含于中、形之于外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对幼儿的人格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自我的心理卫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树立科学的幼儿观和教育观。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以宽宏的胸怀爱护全体幼儿,而不只是爱几个孩子。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

2、提高对幼儿理健康的评价能力。

第一,应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在工作中我们可以邀请幼儿教育专家来园讲座、指导,使教师尽量多地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和技巧。为及时发现孩子

的心理健康同题和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打下基础;

第二,为了使孩子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需要具有正确评价幼儿心理健康的能力,学会使用各种方式对幼儿的动作、认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因此,平时可以开展案例分析、研讨学习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阅读,我深深感知到,幼儿期是性格特征和改变显露的最初阶段。环境因素能够影响着他们个性特征的形成和改变。幼儿的个性特征也影响着他们自身在各种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并影响着他们与周围人的交往。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有意识的创设良好,适宜的环境条件,塑造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作为启蒙老师最应该注重的方面,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教育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