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指南》为依据 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

以《指南》为依据 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

——兼谈《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的修订

主讲:周丛笑

一、何谓幼儿园一日活动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即班级(园所)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

班级(园所)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包括在班级(园所)所发生的与幼儿相关的一切活动,如生活活动、运动、游戏和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

《条例》、《规程》、《纲要》、《国十条》、《指南》等精神要得到充分落实,取决于班级(园所)高水平的一日活动。

一个幼儿在班(园)的每一天的生活质量,取决于一日活动中教师的保教水平。

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质量,直接影响幼儿当前的快乐成长以及终身发展。 民主、平等、宽松的班级氛围,科学、有效的一日活动,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基础。

二、从《指南》等纲领性文件精神看一日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指导思想

(一)《指南》等纲领性文件精神的基本要求

1.《幼儿园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989.8.20国务院批准,1989.9.11国家教委发布,1990.2.1施行)

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

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

2.《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1989.6.5国家教委发布试行,1996.3.9国家教委发布,1996.6.1施行)

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2001.7.2国家教育部发布,2001.9试行)

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

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与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时间、活动、过渡、常规)。

——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4.《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十条》,2010.11.21国务院发布)

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

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5.《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以下简称《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2011.12.28国家教育部发布)

幼儿园(含学前班,下同)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

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 幼儿园要创设多种区域活动空间,配备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

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2012.10.9国家教育部发布)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二)一日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指导思想

1.一日生活皆教育,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全面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

2.一日活动要保教结合

3.一日活动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4.一日活动要关注环境的创设

——这些,都鲜明地体现着国家意志和先进理念,也为着所有儿童的健康发展和快乐成长!

三、依据《指南》等文件精神,全面修订《多元整合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包》,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

◆ 修订目标与价值追求

全面贯彻落实《指南》等纲领性文件的精神——

让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游戏:

让幼儿真正像幼儿那样学习与发展,把幼儿从小学化的教育中解放出来; 让幼儿享受人生唯一的、独特的幼儿期,把幼儿从成人功利主义的教育中解放出来;

让幼儿快乐地游戏,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 修订理念

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条例》《规程》《纲要》精神;

力求全面体现《国十条》《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指南》精神;

力求全面反映近年来我国有关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研究成果,和众多幼儿园教师在使用《资源包》过程中积累的诸多宝贵经验。具体而言强调四点:

——强调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链接:玩具大家玩)和各领域关键经验(链接:小、中、大班上册数学领域纵向统计表)的系统性及其对幼儿发展的特殊价值;

——强调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层次性、递进性和个体差异(链接:纸棒真好玩);

——强调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即在具体的活动设计中,渗透对幼儿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幼儿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坚持性、创造性、任务意识等的培养;

——强调为幼儿创设适宜而丰富的支持性环境,既关注幼儿的集体教学活动,更关注幼儿的游戏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混龄(混班)活动、亲子活动、参观(远足)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 修订内容

第一部分:教师用资源的修订

(一)教师指导用书的修订

1.主题安排的修订

原有主题整体改动不大,但有微调,具体如下。

主题总量由原来各年龄段9个主题调整为10个主题,每册5个。详见下表。

2.各主题设计的修订

各主题由原来的四部分构成改为五部分构成。即:主题设计思路,主题环境创设,主题活动周表,主题教学活动,主题相关活动。

★ 主题设计思路的修订

将原来的“主题价值说明”改为“主题设计思路”。阐述两点:

(1)该主题实施的依据。均系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进行阐述。

(2)该主题实施的教育价值。即通过该主题的实施,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

★ 主题环境创设的修订

理念:体现教育的进程,体现互动性、参与性、多样性、艺术性。

(1)主题墙:兼顾活动室、走廊、寝室、盥洗室等处墙面,按相对固定和随主题及教育内容变化而更换分别设计。

(2)活动区:含区域设计、区域分隔、区域材料投放及操作提示。其中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表演区、建构区为常设区。

(3)空中吊饰:兼顾活动室、走廊的窗台、栏杆、房顶等处。

★ 主题活动周表(新增内容)

除节日主题为2周外,其余主题均为为4周。

(1)每周注意领域均衡,每天上下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外交替。一般第一个活动是静的、动脑较多的活动,第二个活动就是身体得以活动的。

(2)上午活动:一般情况下,中大班第一个教学活动为语言、科学、数学等,第二个活动为健康、美术、音乐等。若第二个活动为运动,则户外活动调整为安静性活动。每周教学活动的安排体现全面、整体的要求,注意领域间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同领域的活动之间保证适当间距,如星期二有音乐活动,第二次音乐活动一般放在星期四。

(3)下午活动:每周大型主题创造性游戏和区域活动一般各不少于1次;其余为各类规则游戏或其他活动。每周两大类游戏交替安排,规则游戏兼顾各种类型。

(4)每周运动内容基本涵盖走、跑、跳、爬、钻、平衡、投掷、攀登、翻滚、悬吊等各类运动,且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 主题教学活动的修订

主题教学活动即集体教学活动,包括全班一起同时进行的和分小组进行的。具体思路如下。

(1)按照幼儿年龄特点和重点领域相对均衡、循序渐进原则,以主题下的周为单位设计。

每个主题设计4周的教学活动,每周活动数量为:小班(3-4岁)6个,中班(4-5岁)、大班(5-6岁)各10个。

累计起来,中大班每个主题40个活动,小班每个主题24个活动,其中,

节日主题中大班20个活动,小班12个活动。全期中大班180个活动,小班108个活动。以供教师选择和参考。

(2)各主题教学活动体例

活动名称:

A.表述尽量儿童化、生活化、游戏化;

B.所有活动名称下写明该活动涉及的重点领域和整合领域;

C.内容选择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和循序渐进,且适合开展集体教学。

活动目标:

A.表述具体、明确、简洁,有概括性,目标间不重复或涵盖;

B.在突出重点领域的同时,兼顾整合领域的发展要求;

C.按照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清晰表述,并在活动过程中一一体现;

D.统一采用“幼儿”作为行为主体,具体表述时主语省略。

活动准备:

A.包括相关经验准备以及物质材料准备,第一条为相关经验准备,第二条为资源包提供的材料准备,第三条为需要教师自行提供的场地、材料准备;

B.活动准备与活动内容相吻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

C.考虑教师准备的便利,力求做到就地取材、生活化、本土化、生态化,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财力、物力,并关注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参与。

活动过程:

A. 一般在3-6个步骤之间;

B.每个步骤写明教师、幼儿分别做什么、怎么做,能有助于哪条目标的达成,表述时从本步骤“干什么,达到什么目的”的角度展开,层次清晰,有逻辑性,真正一步步接近目标。

C.体现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强调情境性、趣味性、探索性、操作性,强调主动、专注、坚持、探究、自主、自控等学习品质的培养,与《指南》精神保持高度统一。

活动建议与提示:

A.写明本集体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B.写明本活动的其他设计思路,或延伸活动、个别教育建议等;

C.写明家长配合事项,如家庭环境的创设及玩具、游戏材料的提供,亲子活动等。

附:

指向与活动有关的背景性资料和参考性资料,有作品的附作品,有图画的配图画,有音乐的附音乐,有游戏的附游戏玩法。

★ 主题相关活动的修订

将原来的“相关各类活动”改为“主题相关活动”。此部分《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指南》精神,进行了大调整。具体如下。

(1)各主题相关活动的类型与数量

A.游戏活动(见案例):

采用我国传统的游戏分类方法,各主题体育游戏不少于4个,音乐游戏不少于4个,智力游戏不少于8个,大型主题建构游戏、大型主题角色游戏、大型主题表演游戏各不少于1个。

各类游戏活动均强调自由和约束、紧放松、想象和真实、过程和结果的统一,体现玩中学。

B.区域活动:

各区活动设计分别不少于2个。

均系根据主题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划分不同的区域(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表演区、建构区为常设区),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如: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由游戏中学习、个人学习、与同伴一起学习等。活动设计均突出自主性(按照自身发展水平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个性化(不同的活动区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指导的间接性(以环境、材料等为媒介)等特点。

C.混龄或混班活动(见案例):各主题不少于1个。是让不同年龄或同龄不同班的幼儿通过交往相互学习,从而促进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有时是混龄或混班生活活动,有时是混龄或混班游戏活动等,能为发展幼儿的互动性提供广阔空间,能促使幼儿向最近发展区靠近。

D.亲子活动(见案例):各主题不少于1个。是父母陪着孩子参加的一些有益于儿童成长的活动。它有利于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E.参观(远足等)活动(见案例):各主题不少于1个。是指组织幼儿外出,实地观看、调查、了解等。它能开阔幼儿眼界,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

(2)主题相关活动体例格式

为促使教师将游戏活动、区域活动、混龄或混班活动、亲子活动、参观活动等主题相关活动放在与主题教学活动同等重要的位置,所有活动均从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几方面认真设计。

(3)主题相关活动设计要求

A.突出活动的自主、自愿、自由,没有高控制、髙结构;

B.有作品的附作品,有图画的配图画,有音乐的附音乐,有游戏的附游戏玩法。

3.全书附录部分的修订

(1)主要活动评估表(一)(二)的修订

将“主要活动评估表(一)”更名为“幼儿学习与发展评估表”,主要评估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状况;将“主要活动评估表(二)”更名为“教师主题教育工作评估表”,主要评估教师的主题教育工作情况。

(2)幼儿操作材料3玩法参考的修订

将此部分并入本修订说明的第二部分的第三点“幼儿用资源的修订”,不再出现在附录中。

(3)出版说明的修订

将此部分前移至教师指导用书的“修订说明”后,不再出现在附录中。

(4)一日活动计划参考样例(新增内容)

此部分系为了规范一日活动计划而设计,突出了一日活动设计的全面性,凸显了动静交替、室内外交替原则。

(二)教师配套资源的修订

1.教学课件的修订

根据各主题教学活动及相关活动的设计,在原有动漫形式课件的基础上,新

增了以PPT形式呈现的教学课件2,大量动态、直观的课件,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更为目标的达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教学挂图的修订

根据各主题教学活动及相关活动的设计,在原有挂图的基础上进行了增删,总体以挂图、课件1、课件2组成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资源体系,物化并诠释着目标和内容,为教师、幼儿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3.教学CD的修订

根据各主题教学活动及相关活动的设计,凡教学活动和相关活动中有音乐、歌曲、儿歌、故事的基本录制了CD。

文学作品讲述生动,或有趣、或抒情、或紧张??扣人心扉,动人心弦,堪称美语,能使人领略到语言的艺术魅力,给幼儿和教师提供很好的语言学习的范式。

音乐作品悦耳动听,或舒缓、或激烈、或活泼、或轻快??能使人徜徉于音乐的殿堂中,给幼儿和教师提供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范本,提升幼儿和教师的审美情趣。

第一部分:幼儿用资源的修订

(一)幼儿阅读材料1、2及幼儿操作材料1、2的修订

1.根据《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精神,将原来的“幼儿阅读材料1、2”更名为“幼儿读物1、2”,呈现方式也由原来的24开改为16开,读物中的所有内容均进行了重新设计。

内容均系配套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涉及语言、社会、科学、健康等多个领域,均贴近幼儿生活,富有儿童情趣,兼有教学与阅读等多重功能,亦可作为亲子阅读的读物,教育提示具体、明确,可为教师、家长指导幼儿阅读提供有益指导。

一方面能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另一方面,幼儿在与同伴、家长和教师共同阅读的过程,能增进人际关系,获得关于“真”、“善”、“美”的体验。

2.将原来的幼儿操作材料1、2并称为“幼儿操作卡”,呈现方式由原来的活页背胶改为单张图卡。

每张图卡一般正面为图画,反面为操作提示,所有内容全部重新设计,在引

导幼儿结合画面观察的同时,鼓励幼儿通过提问、探究、思考等途径,动脑、动手、动口操作,主动学习与探索,形成积极有益的经验。

3.幼儿读物1、2和幼儿操作卡、原有的幼儿VCD(在供教师使用的同时,也让每个幼儿在家中和亲人一起观看、讨论,分享审美的愉悦)统一打包为“幼儿材料1”。

(二)幼儿操作材料3的修订

将幼儿操作材料3统一打包为“幼儿材料2”。修改后的小卡片含数字卡、点子卡、图形卡、拼图卡、图案卡、七巧板等,另外除原有的扭扭棒、绳子、手揉纸、彩胶纸,新增了宣纸、橡塑纸、游戏棒,还自主研制了磁性印章,极大地丰富了区角活动材料,在支持主题实施的同时,也增进幼儿动手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并为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提供了部分素材。

例:3-4岁(小班)、4-5岁(中班)、5-6岁(大班)上学期幼儿材料2玩法参考

结 语

名师看幼儿园一日活动

全国知名特级教师朱静怡老师说过:“幼儿在园的一日就象是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就是一颗珍珠,教师要让每一颗珍珠都闪亮发光。”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获得最大限度发展!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优化组织

浅谈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优化组织

工作单位:金苹果奥林匹克花园幼稚园

作 者:刘再蓉 舒品芬

【摘要】:“过渡环节”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它是非正式的、轻松自由的活动环节,不仅能起到中转、衔接、休息调整、过渡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隐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应优化过渡环节的教育作用,有效的、开放的组织幼儿在过渡环节中愉快度过。笔者将从六个方面对过渡环节的优化组织进行阐述:一、创设丰富的感官环境,充分调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积极性,提升幼儿的各种生活经验。让过渡环节充满乐趣;二、利用区角游戏,让过渡环节更开放、宽松;三、提供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培养幼儿探索的欲望和思维能力,让过渡环节充满挑战性;四、开展有趣的民间小游戏,让过渡环节成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桥梁;五、运用音乐作为过渡环节的信号提示,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过渡环节自然、有序;六、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让过渡环节张弛有度。

【关键词】幼儿园 过渡环节 有效组织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包括生活环节、学习活动环节、户外活动环节、游戏活动环节等,而在这些环节之间用于转换的环节称之为“过渡环节”。“过渡环节”是一日各活动中的“驿站”,它是非正式的、轻松自由的活动环节,不仅能起到中转、衔接、休息调整、过渡的作用,而且还具有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隐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应优化过渡环节的教育作用,有效的、开放的组织幼儿在过渡环节中愉快度过。 我们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幼儿的过渡环节,让它成为师幼之间良好互动的空间和机会,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这一直是我们追寻和思考的问题。评价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看她教学理念是否科学,教学方法是否有创新性,而且还要看她能否抓住一日生活中寻常时刻的教育契机,及时给予幼儿诱导和启发。但是,在一日活动中教师们往往会忽视过渡环节的组织,常常存在这些现象,如:1、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走廊、班级环境的作用,为幼儿营造与环境互动的氛围不够,导致过渡环节无趣;2、有的教师不给予幼儿选择玩具和玩伴的机会,常常让幼儿集体休息,导致消极等待;3、部分教师认为过渡环节就是放松期,应由着孩子们自由发挥,过渡放任自流,教师指导不到位,导致此环节无教育价值;4、有的教师则怕孩子乱,在过渡环节中总是高控制、不敢放手,如吃饭之前把全体幼儿组织在一起,或是讲故事,或是唱歌等,教师很辛苦,孩子

也没有自由,天性被压抑。

基于以上现象,我园在优化一日活动中,重点对过渡环节的优化组织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创设丰富的感官环境,充分调动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积极性,提升幼儿的各种生活经验。让过渡环节充满乐趣。

有研究表明,0—5岁是幼儿感官敏感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特点是直觉行动思维,也就是说孩子们认识世界的万事万物都必须通过看、听、摸、闻、想来获取经验和智慧。《纲要》又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的、丰富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助幼儿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认为过渡环节就是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的最佳时机。如,在婴、小班教室的四周墙面(幼儿视线基本平行的高度)、走廊上、材料架上布置一些听觉类、触摸类、动手操作类材料(喂食、拼拼乐、打击乐、粘粘乐等),使幼儿在过渡环节中能自由、自主、自发的进行探究和摆弄,这不仅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丰富幼儿的各种生活经验,而且能让幼儿在自由探索中愉快度过,身心得到很好的调节。

二、充分利用区角游戏,让过渡环节更加开放和宽松。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儿童将来一切活动的幼芽,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如果教师能将其与过渡环节有机结合,就更能体现半日活动的开放性和宽松性。在过渡环节开放区角活动,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游戏。如在晨间餐后环节,婴小班先吃完饭的幼儿有的可以进入娃娃家继续喂宝宝吃饭,有的进入图书区随意地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又如中大班幼儿可以进入益智区下跳棋、走迷宫,在短时间内进行智力大比拼;又如在喝水环节,先喝完或在等待中的幼儿可以自由结伴在种植角观察一下自己饲养的动物及种植的植物,了解动物的外表形态及植物的生长情况。在生活区进行系鞋带、打蝴蝶结、编辫子、扣扣子等锻炼手指灵活性的操作活动。孩子们在这种既宽敞又开放的区交游戏中,津津有味地玩耍,一方面身心得到了放松,另一方面自主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秩序感。

三、注重提供操作性强的游戏材料,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思维能力,让过渡环节充满挑战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是产生在手指尖上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应注重为幼儿创设动手的机会,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在每个过渡环节中教师如果善于利用操作性强的材料,促进幼儿探索的欲望和思维的发展,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在过渡环节中安置一个过渡材料架,里面投放一些编织类、

串珠类、魔方类、迷宫类、#9@k牌等易于幼儿操作和收放的材料,孩子们可以自愿选择材料,也可以自由结伴玩耍,通过这些材料与幼儿相互作用,使孩子们每天都能创造出许多新的玩法。从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时他们还能保持浓厚的探索欲望。

四、开展有趣的民间小游戏,让过渡环节成为幼儿与同伴合作的桥梁。

学会合作是幼儿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从小加强幼儿群体性和社会性的教育,培养他们主动交往和团结合作的团体意识和与人沟通、和睦相处的社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民间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内容丰富而有趣;游戏随机性强,正适合在低结构、低密度,宽松、自主的短时间过渡环节中有效地开展。我们将过渡环节组织内容与民间游戏相互渗透,隐形地为孩子们搭建了合作机会,孩子们可以三三两两自发组织,也可以是教师集体组织,如拍大麦、金锁银锁、点兵点将、抓子、拍烟盒、东西南北中、翻线等。这些小游戏不仅能让幼儿在过渡环节活而不乱,而且还能通过游戏让每个幼儿都互动起来,同时还让孩子们学会了分享、谦让、协商、轮流,从而促进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五、运用音乐作为过渡环节的信号提示,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过渡环节自然、有序。

优美的音乐能为幼儿带来美的享受,陶冶幼儿的情操。我们发现利用音乐这一载体渗透在过渡环节中,替代教师的指令和要求,既能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自主游戏和学习,又能使幼儿在音乐中愉快的结束活动。因此在一个环节开始或结束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如钢琴曲《雨的痕迹》、《蓝色的爱》、《春天的梦想》、《秋日私语》等世界钢琴名曲。音乐的播放使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更加自然、流畅。如各班在每天的游戏活动结束时,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提示幼儿迅速收玩具),孩子们在轻松、舒缓的音乐声中愉快自主的收拾玩具。这样的过渡没有强行要求、没有指令、没有等待,一切都是那么的默契、自然有序,教师的隐形教育又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六、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让过渡环节张弛有度。

在过渡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但是教师的指导一定要适时和适度,既不能“放羊”,又不能干预过多,才能让此环节有张有弛。一方面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中游戏,又能观察孩子的表现,适时提供帮助与引导。如给部分顽皮的幼儿以手势、眼神的暗示;及时处理幼儿之间发生的小矛盾;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帮助幼儿玩出新的花样等。同时抓住教育契机,营造温馨、轻松的交流氛围,让环节过渡成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桥梁,充分发挥主导和主题的交互作用。。

“一日生活皆教育”,过渡环节蕴藏着无数的教育契机。如果教师能够深入挖掘一

日活动中过渡环节的教育功能,优化组织形式,同时利用各种资源,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机会,就能使每个幼儿在每一个空间??,每一个寻常时刻??,每一个角度??去体会、感受和获得,从而使他们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