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对能源互联网的理解

东南大学讲座论文

谈谈我对能源互联网的理解

院系

学号

作者

【摘要】 如今能源资源浪费严重,如何有效地利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能源成为世界一大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介绍了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并作了简要分析,同时对能源互联网的实现和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 全球 电力发展 环境

(一)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性

最近几年我国各地区污染严重,就北京雾霾来讲,其六大主要贡献源为燃煤、生物质燃烧、土壤尘、二次无机气溶胶、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等,粉尘之中,粗粒子来源为工业粉尘,土壤颗粒等,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几小时,传输距离为小于100公里;细粒子来源为煤,柴油等的燃烧,持续时间为数天至数周,传输距离为几百至几千公里。

我们可以考虑用电力提高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特高压输电实现西电东送,提高电力占终端能源比重,区域能源优化及能效提升。智慧城市更强的能源供应、更好的环境兼容和智能电网能源结构的优化、能源效率的提升的需求驱动着大能源观。国家能源禀赋决定能源变革。从能源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资源环境的约束更为迫切。自20xx年四季度开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20xx年对外依存度达到58%。如不加控制,20xx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超过70%。由此国家电网总经理提出“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能源发展将实现大跨越、大互联、全球电力互联网。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和能源互联网的提法最近引起广泛关注。杰里米·里夫金认为:“在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将需要创建一个能源互联 1

东南大学讲座论文

网,让亿万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里和工厂里生产绿色可再生能源。多余的能源则可以与他人分享,就像我们现在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

(二)能源互联网的概念

能源互联网是以互联网理念构建的新型信息能源融合“广域网”,它以大电网为“主干网”,以微网为“局域网”,以开放对等的信息能源一体化架构真正实现能源的双向按需传输和动态平衡使用,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适应新能源的接入。微网是能源互联网中的基本组成元素,通过新能源发电、微能源的采集、汇聚与分享以及微网内的储能或用电消纳形成“局域网”。能源互联网是微网的广域连接形式,是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形式,是从分布式能源的大型、中型发展到了任意的小型、微型的“广域网”实现。大电网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在传输效率等方面仍然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将来仍然是能源互联网中的“主干网”。电能源仅仅是能源的一种,但电能在能源传输效率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未来能源基础设施在传输方面的主体必然还是电网,因此未来能源互联网基本上是互联网式的电网。能源互联网把一个集中式的、单向的、生产者控制的电网,转变成大量分布式辅助较少集中式的和与更多的消费者互动的电网。

能源互联网打个简单的比方,就是地球上的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等都可以加以利用。但是如果这些新能源仍延续石油和天然气的传统集中化分配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整个世界的需要。而每座大楼、每座房屋都将变成能源生产的微型能源站。互联网的本质是合作,可以为这一可能性提供支持。处理海量信息的大数据决策支持技术。电网是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载体。 能源互联网中的电力可以实现全球的“时空互补”天然的绝配。中国、欧洲及北美是全球三大区域电网,目前总装机容量接近20亿千瓦,由于各自所处地区时差的差异,负荷在同一时间框架内具有互补性,可以说是空间上的分布形成了天然上的峰谷互补。

(三)对能源互联网的研究

2

东南大学讲座论文

事实上,能源互联网从技术的层面早就提出了,美国和欧洲早就有相关的研究计划。20xx年美国NSF在北卡州立大学建立了FREEDM系统中心,有17个科研院所和30余个工业伙伴共同参与,希望将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引入电力系统,在未来配电网层面实现能源互联网理念。效仿网络技术的核心路由器,他们提出了能源路由器的概念并且进行了原型实现,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对变压器的控制,路由器之间利用通信技术实现对等交互。FREEDM基本上是从电力电子技术的角度出发,希望以分布对等的系统控制与交互,实现能源互联网的理念。再有最近MIT的科技创业(Technology Review)报导了一个位于加州的叫做Stem的新兴能源公司,开发了一款用于商业建筑的智能电池,将精简型的汽车锂离子电池和电力电子设备相连接,这些电力电子设备在向楼宇供电和从电网中充电这两种状态间快速切换,而大量的智能分析是通过云计算来完成。这样的智能电池稍加拓展实现相互间的通信与控制,就完全符合里夫金描述的以建筑楼宇为单元的能源互联网原型,这是从储能的角度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典型例子。另外德国BDI也提出了E-Energy理念和能源互联网计划,并早在20xx年年底开始投资实施该计划。德国是借此打造一个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能源供应系统,并在六个区域实现示范应用形成能源需求和供给的互动,在能源互联网基础上实现一个连接能源供应链各个环节业务流程的互动系统。

能源互联网包括冷热电的互联。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电能替代战略的推进,电力系统和热力系统的耦合度不断增强,形成电力-热力综合能源系统。冷热电混合能源综合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综合提升,促进区域电网能源高效利用。不过也不能忽视多种能源联合问题的复杂性,基本上有以热定电、以电定热、以电定热冷。其模型和分析方法上也存在复杂性。电的光速传播特性决定了其数学模型的特性。稳态特性用纯代数方程来描述(潮流计算),暂态(包括机械暂态与电磁暂态)特性用微分方程来描述。热系统是截然不同的建模方法和分析控制理论,可以在两者的耦合处以互为边界条件的形式体现两者之间的作用和影响。但从综合能源系统的整体来考虑,无法保证综合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达到最优。仿真与模拟过程中的时间尺度问题。

(四)能源互联网的效益和要求

能源互联网在经济上可以减少系统运行费用,提高年经济效益(一般认为如果能够 3

东南大学讲座论文

实现100万千瓦的负荷削峰填谷后,就可以减少百亿元左右的电源及电网方面的经济投入);能效上提高以天然气为主的一次能源的利用率,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对于环境能够平衡气体排放的局限性(污染气体)和全球性(温室气体)。

能源互联网对现有技术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首先,能源互联网系统体系架构和其中的信息能源融合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能源路由器是能源互联网实现的核心,但能源的路由比信息要复得多,主要体现在存储和控制的难度上。储能相当于能源互联网中的缓存,经济可行的大规模储能仍然是技术难点,效率、充放电次数、成本、容量等问题还有待解决。电力电子技术是实现能源互联网控制的主要手段,按照用户的需要以指定电压和频率控制电力的传输仍然是技术难点,电力电子变压器和传统变压器相比仍然有效率、容量和可靠性等方面的瓶颈问题。最后是分散协同式的能量管理,传统的能量管理系统需要在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一个能源信息实时采集、处理、分析与决策的能量管理系统。总之,要彻底实现能源互联网关键性技术的产业化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从我们已掌握的技术看,从简单到复杂,逐步集成创新来实现能源互联网的原型系统和示范工程,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的。

能源技术本身所面临的瓶颈,需要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思路的指导,能源互联网不仅仅是电网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也是互联网理念引导下的能源基础设施变革,可以最终实现信息能源基础设施的一体化。

而全世界范围内,能源互联网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但随着“无处不互联”时代的到来,与互联网相融合或者结合将成为能源领域的一个“必修课”,这是大势所趋。 像分布式、智能电网就是当前能源互联网很好的代表,它本质上是要改变传统电网为双向互动、有自愈能力的开放型体系,以开放对等的信息能源一体化架构,真正实现能源的双向按需传输和动态平衡使用,最大限度地适应新能源的接入,提高资源的利益效率。

【参考文献】

[1] 杰里米.里夫金著,张体伟,孙毅宁译. 第三次工业革命[M]. 中信出版社,2012,第1版

[2] Alex Q. Huang, Mariesa L. Crow, Gerald Thomas Heydt, Jim P. Zheng and Steiner J. Dale.The Future Renewa 4

东南大学讲座论文

ble Electric Energy Delivery and Management (FREEDM) System: The Energy Internet[J].Proceedings of the IEEE, 2011,99(1)

5

 

第二篇: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

分类:投资理财

20xx年4月24日 08:24

能源互联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柱,是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应用到能源领域,从而实现能源分布式供应的一种有效模式。能源互联网的主要特征为可再生、分布式、联起来、开放性和融进去。近年来,各国都在积极推进能源互联网战略,中国也试验性地提出了“智能能源网”,其使用预计使我国能源效率提升将在15%以上。

信息通信技术是能源互联网载体,在互联网概念引导下,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将产生深刻变革。能源互联网和智能化应用广泛,但在能源互联网“广域网”实现之前,垂直应用领域的“局域网”是主要应用场景。

以互联网理念构建能源网络

能源互联网是采用分布式能源收集系统,充分收集分散的可再生能源,再通过存储技术将间歇式能源存储,利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技术,使能量和信息能够双向流动的智能能源网络,实现能源在全网络内的分配、交换和共享。能源互联网把集中式、单向、生产者控制的能源系统,转变成大量分布式辅助、较少集中式以及更多消费者互动的能源网络。

类似于信息互联网的局域网和广域网架构,能源互联网以互联网理念构建新型信息能源“广域网”,其中包括大电网的“主干网”和微网的“局域网”,双向按需传输以及动态平衡使用。

1

“微网”是能源互联网的基本组成元素,通过新能源发电、微能源收集、汇聚与分享以及微网内的储能或用电消纳形成“局域网”。大电网在传输效率等方面仍然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将来仍然是能源互联网中的“主干网”。

能源互联网通过储能技术、能源收集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将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供应不持续、品质不稳定和难以接入电力主干网等问题,让可再生能源逐步成为主要能源,以减少污染物排放。能源互联网一旦实现,人类将获得充足的能源供应,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能源收集技术、储能技术、动力技术等相关技术也将飞速发展,新能源、动力设备、智能产品、生产设备、新材料等领域将不断取得新进展。

尽管国家电网公司已提出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但坚强智能电网只是现有电网架构上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解决设备利用率,安全可靠性、供电质量、新能源接入等基本问题;而能源互联网的不同在于采用互联网理念、方法和技术实现能源基础设施架构本身的重大变革,构建新型的信息能源融合网络。我们认为,能源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将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的生产和利用方式,从而形成能源供应向分散生产和网络共享的方式转变的大趋势。

能源互联网具有可再生、分布式、联起来、开放性以及融进去特征。

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互联网的主要能量供应来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征,其大规模接入会对电网的稳定性产生冲击,从而促使传统的能源 2

网络转型为能源互联网。由于可再生能源的分散特性,为了最大效率地收集和使用可再生能源,需要建立就地收集、存储和使用能源的网络,这些能源网络单个规模小、分布范围广,每个微型能源网络构成能源互联网的一个节点。

大范围分布式的微型能源网络并不能全部保证自给自足,需要联网进行能量交换才能平衡能量的供给与需求。能源互联网将分布式发电装置储能装置和负载组成的微型能源网络互联起来,而传统电网更关注如何将这些要素接进来。

能源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完全摒弃已有的传统电网。特别是传统电网中已有的骨干网络投资大,在能源互联网的结构中,应该考虑对传统电网的基础网络设施进行改造,并将微型能源网络融入到改造后的大电网中,形成新型的大范围分布式能源共享互联网络。

各国积极推进

美国最早提出了能源互联网概念。20xx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在北卡州立大学建立了未来可再生电力能源传输与管理系统(The Future Renewable

Electric Delivery and Management system, FREEDM),提出能源互联网概念,希望将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引入电力系统,在未来配电网层面实现能源互联网理念。

20xx年2月,美国能源部发起Sunshot计划,拟在20xx年前将太阳能光伏系统总成本降低75%,达到6美分/kWh.Sunshot计划若成功实现将使能源互联网的实现成本极大降低。

3

欧洲等国也在能源互联网领域积极探索。从20xx年起,欧盟就开始大规模推进碳减排计划和政策,加速未来新经济和能源模式朝可再生能源的循环清洁模式转换。欧洲各国制定了目标和基准,形成了主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20xx年,欧盟发布“能源基础设备”战略报告,提出将欧盟各个国家的电网、气网等能源网络连起来,建成跨欧洲的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英国政府也积极对以能源互联网为核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进行政策支持,将能源互联网落实到电动汽车和电网基础设备等建设项目上。

德国通过信息化积极构建能源互联网。20xx年,德国联邦经济技术部与环境部在智能电网基础上推出为期4年的技术创新促进计划E-Energy,提出打造新型能源网络,实现综合数字化互联以及计算机控制和监测的目标。20xx年8月,德国第六能源研究计划决定2011-20xx年拨款34亿欧元,重点资助与能源互联网相关的关键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能源储存系统、电网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整合等。

我国也试验性地推出了智能能源网,通过将不同能源品种网络有机整合,形成跨能源品种的能源生产、流通(交易)、消费网络。据测算,智能能源网将使我国能源效率提高15%以上。国家电网在《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中指出,特高压电网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能输送载体,还能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等相融合,成为我国未来的能源互联网平台。

近年来,新奥集团提出泛能网概念,利用智能协同技术,将能源网、物质网和互联网耦合形成“能源互联网”。泛能网由基础能源网、传感控制网和智慧互联 4

网组成,将燃气分布式能源、浅层地水源热能、太阳能、风能、工业余能、温差能等各种新能源高效集成形成泛能站,按照终端用户的需求将区域多种类的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高效转换为冷、热、电等不同种类和品位的适用能量,形成清洁能源循环生产、多种能源有序配置的能源网。

核心技术有待突破

能源互联网对现有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能源路由器是能源互联网实现的核心,但能源的路由器比信息路由器要复杂得多,主要体现在存储和控制的难度上。储能相当于能源互联网中的缓存,经济可行的大规模储能仍然是技术难点,效率、充放电次数、成本、容量等问题还有待解决。电力电子技术是实现能源互联网控制的主要手段,按照用户的需要以指定电压和频率控制电力的传输技术仍有等攻克。 能源互联网可分为五层,分别为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 支撑层构建完备的技术支持体系,包括物联网协同感知技术、样本库共性技术、自治组网技术、传输模块仿真技术和TD网融合技术。在感知层,信息采集方式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各种类型传感器(声、光、电、热、压、温、湿、振动、化学、生物等类型)和光纤探头等。传输层涵盖了网络通信全产业链,包括网络通信芯片设计与制造、网络通信模块/终端制造、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制造、网络通信运营、网络通信软件/中间件设计、网络安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网络系统解决方案提供等。平台层主要承载各类应用并推动其成果的转化。应用层主要包括智能安防、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医疗等。

5

据CCID-MRD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传感器与敏感元件年均市场需求增长率将达31%,市场规模有望由20xx年的600亿元提高至20xx年的1000亿元以上。此外,变频空调等产品推广对传感器的需求较传统产品多增加3-4个/每台,预计该领域仍将实现较快增长。

在各类传感器中,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近几年来一直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三者占据了各类传感器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分别为21%、19%、和14%。其中,温度传感器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传感器之一,在20xx年达到78亿元的市场规模。未来,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和可穿戴设备等应用将是驱动传感器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高工产研预测,到20xx年,温度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到156亿元。

智能仪表作为传感器下游应用,正向智能化发展。智能仪器仪表计量系统通过采用传感技术进行计量,采用现代CPU技术和嵌入式程序技术进行计算,采用智能IC卡技术或者有/无线远传技术进行记录和传输。信息管理系统与之配合,可实现仪表数据自动抄录及程序控制,进而可实现水、气、热、电等的自动计价、自动缴费和远程控制。此外,基于智能仪器仪表的自动化和可编程特性,其发展可大大助力水、气、热价格改革的推进,为阶梯计价提供智能化、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储能领域,中国储能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引起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早在20xx年9月,国家电网旗下的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与河北张家口就签订了协议,在张北、尚义县风电场建设国内首个风光储能示范项目,总投资200亿元以上,建设500MW风电场,100MW光伏发电站,110MW储能装置。其中一期 6

工程投资32.2亿元,于20xx年12月25日建成投产,包括风电98.5MW、光伏40MW和储能20MW。随着国家示范项目展开,大容量储能系统有望在未来几年开始大规模建设,抢先布局的企业有望获得丰厚收益。

目前主要的储能方式分为物理储能、化学储能和超导储能等。其中物理储能方式主要有抽水蓄能、压缩空气蓄能和飞轮储能。化学储能技术主要有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超级电容器、金属空气电池、二次电池(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等。我们认为,在100MW级以上的主网级别储能市场中,抽水蓄能在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毋庸置疑的王者,其已经证明了在该领域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在100kW-10MW级别的储能应用领域中,我们更看好化学储能技术,特别是钠硫储能电池和液流储能电池。其中,液流技术包括多硫化钠溴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等。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是锌溴液流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而钠硫电池目前只有日本的NGK实现了商业化。上海硅酸盐所是目前国内唯一从事钠硫电池研究的机构,但离商业化还有一定距离。储能钠硫电池已被列为国家和上海市的重点发展方向。

液流电池不受地域等条件限制,只要有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地方就能安装,而且占地面积相对较小。相比于传统的铅酸电池等常规电池而言,液流电池的理论循环寿命更长,安全可靠性高,能量密度高,一次性投入低。

传统电力变压器不能对电压和电流进行连续调节和综合控制,电力电子变压器对能量转换与控制极具意义。电力电子变压器主要由电力电子变换器高频变压器 7

和控制器等组成,其中由IGBT或IGCT等高频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电力电子变换器是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核心。我国从事电子变压器研究、开发生产的单位已超过2000家。从事电力电子变压器业务的公司主要有荣信股份、许继电气 、国电南瑞 、国电南自 、天威保变、特变电工 、中国西电等。

信息通信技术作为能源互联网的技术发展载体,能够解决能源技术本身面临的瓶颈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我们认为,能源互联网不仅是电网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更是互联网概念引导下的能源基础设施变革,最终实现信息能源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进程。

垂直“局域网”开始应用

在能源互联网“广域网”实现之前,垂直应用领域的“局域网”是主要应用场景。

坚强智能电网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国网计划2009-20xx年投入3.45亿元分阶段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其中智能化投资3841亿元。2009-20xx年为规划试点阶段,2011-20xx年为全面建设阶段,2016-20xx年为引领提升阶段。

其中,厦门岛将建设的主动配电网,具有能源互联网示范意义。20xx年3月,由国网福建电力公司、国网福建电科院为主承担的“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及示 8

范”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重大项目之一。项目将以厦门岛作为示范对象之一,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集冷热电联供、生物质、光伏、风电、储能和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等单元的主动配电网应用集成示范系统。 油气井信息化建设前景广阔。我国内陆油气资源丰富,地域分布较广,中石油、中石化及地方石油公司管理的大小油田20余个。目前全国内陆油田的油、气、水井总量约30万口,每年增量近2万口。受地质条件影响,油气田呈现单井产量低,井口数量多的特点。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智慧油田,可持续提高产量和采收率,减少操作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中国石油 “十二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明确将“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A11)”作为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规模12.72亿元。其主要是通过传感、射频、通讯等技术,对油气水井、计量间、油气站库等生产对象进行全面感知,实现生产数据、设备状态信息在生产指挥中心及生产控制中心集中管理和控制,进一步提高油气田生产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全国范围看,不考虑每年新建井,未来几年存量井的数字化建设需求每年就有4-5万口规模。

智慧矿山是矿山信息化发展高级阶段,其与移动互联网、光纤网络、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从而实现矿山企业管控智能、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目标。根据测算,智慧矿山系统实现初步智慧化,可大大减少直接作业人员5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安全效率提升80-90%以上。 分各产品来看,保守测算未来三年煤与非煤矿山用安监系统市场达50亿元,人员定位管理系统达50亿元,煤矿瓦斯抽放及综合利用系统市场达15亿元,煤与瓦 9

斯突出实时诊断系统市场达40-50亿元,煤矿顶板安全监控系统市场达30亿元以上,上述相关产品的市场容量合计达200亿元以上。同时,如果矿用紧急避险系统市场启动,移动式救生舱和紧急避难硐室的市场容量预计在300-400亿元以上。

根据安监总局等相关政府网站提供数据测算,中国仅露天矿、尾库矿、非金属金属地下矿、水库大坝、加油站、危险品码头、铁路道口、液化气换气站、渡口和锅炉等十大类的数量约达86万处。假设监测点终端数据处理器均价6.8万元,年均服务费1.2万元,则该十大类危险源对应的数据处理器采购规模将达560亿元,带来的年均服务市场容量达100亿元。如果将除煤矿外的其他30大类全部纳入考虑,那么市场容量或将达千亿元。

在燃料智能化领域,燃煤成本占火电企业发电总成本的70%左右,在影响火电企业经营效益的众多因素中,燃料管理居于首位。传统燃料管理,采、制、化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三个环节,通常都依靠人工完成,劳动效率不高。提高燃料管控全过程自动化程度,达到堵塞管理漏洞,是燃料管理的一个发展方向。随着近几年电力企业对煤质管理力度的加强,火力发电厂在快速推行煤炭燃料管理信息化建设。

目前全国规模以上(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企业约1000余家,其中主要发电集团旗下火电企业数量占比约55%。根据发电装机容量和自动化程度等不同,单个电厂燃料智能化改造投资在1000万-1500万元之间,整个已投运火电企业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改造的投资规模将达到100亿-150亿元。从燃料智能化资本支出结构看,采、制样环节整体投资占比最大(40%-50%),主要包括自动采样设备、自动制样设 10

备及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他如计量环节和数字化煤场建设投资分别占比约8%,信息化建设环节投资占比约15%,其他费用支出占比20%左右。

目前参与电厂项目试运行的供应商主要有:软件产品方面主要有远光软件和武汉博晟信息科技公司;采、制样自动化设备主要供应商包括北京智和卓源科技公司、南昌光明化验设备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国电南京电科院和长沙开元仪器公司等。

此外,随着近年来网络众筹融资兴起,能源众筹领域也不乏案例。被美国《快公司》杂志评选为能源领域十大最创新公司之一的马赛克,自20xx年5月成立以来,主要通过网络众筹方式募集超过600万美元,为超过18兆瓦的个人屋顶光伏项目提供融资服务。20xx年6月,马赛克还获得过美国能源部200万美元的支持。

分布式光伏众筹也在国内破冰。20xx年2月,联合光伏携手国电光伏和网信金融(众筹网)等合作伙伴共同启动光伏互联金融战略合作,通过互联网众筹模式在深圳前海新区联合开发全球第一个兆瓦级的分布式太阳能电站项目。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