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及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模式选择

国外及我国发展社区银行的模式选择

社区银行源自美国,它采取了典型的“求异型战略”,在目标客户、服务区域及业务品种的选择上凸现了自身特色,以其经营机制灵活、能有效地解决信贷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社区中小客户和居民的金融需求而获得空前的发展。在我国银行体系结构极不合理、金融服务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发展社区银行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银行及其特征

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是以居民社区为依托,在城乡一定的人群居住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运作并为当地居民或中小企业提供方便快捷、成本较低、个性化较强的金融服务的小型银行类金融机构。这里的“社区”并不是一个严格界定的地理概念,既可以指一个市、县,也可以是城市和乡村居民的聚居区域。与大银行相比,社区银行具有以下特征。

1.资产规模小、经营机制灵活。社区银行以服务社区为宗旨,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资产规模较小。根据常用的划分标准,发达国家的社区银行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下,发展中国家的社区银行资产在1亿美元以下。如美国社区银行平均资产总额仅为1.11亿美元,所有者权益为1111万美元。社区银行资产规模不大是和其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相适应的,由于只服务于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小企业和居民,资产规模过大反而会增加成本,导致规模不经济。由于其资产规模较小,组织层级也相对简单,有利于相关软信息的传递:从金融产品开发、产品投放市场到产品信息反馈,整个过程可以在较短的期限内完成,管理人员可以据此及时做出经营决策,从而灵活应变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2.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有效降低风险。社区银行是以社区为依托设立的小银行,对社区的居民和企业较大银行更为熟悉。社区银行在审批企业和家庭客户贷款时,不仅要看相关客户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而且还会考虑社区内这些作为邻居的借款人的性格特征、家庭历史与家庭构成、日常的开销特征等个性化的因素。也就是说,社区银行克服了大银行与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更易于解决贷款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和了解客户收入变动、支出状况等有一定保密色彩的个人信息,这就大大降低了银行在放贷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因而,可以在更多的情况下为客户办理贷款甚至是信用贷款,却能较好地防范风险。

3.主要从事关系型信贷业务。所谓关系型信贷,是指社区银行主要凭借与中小企业以及社区成员长时期交往中所获取的定性“软”信息来发放贷款。这些“软”信息包括:银行信贷员与中小企业所有者常年直接交往形成的对其人品、可信度的评价;银行过去为中小企业提供存贷款或其他金融服务获得的中小企业收支记录;与中小企业供货商、顾客、邻近商家交流形成的对该中小企业发展前景的预测等,这些信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获取,难以在一个机构庞大、层级繁多的大银行内部有效传递。与社区银行关系型信贷不同,大银行发放贷款主要采用交易型贷款技术,即通过财务报表分析、抵押物借贷、企业信用得分等方式发放贷款,这些信息都是在发放贷款时可被观察、证实的定量“硬数据”。

4.经营资本多元化。社区银行是按市场化原则设立和经营,在设立的过程中社区银行主要吸收社区居民和社区中小企业的资金作为其经营资本。从投资来源上,它可以有法人投资和自然人投资;可以有企业法人投资和事业法人投资;可以有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投资。总之,社区银行不是国有资本垄断的投资或纯粹意义上的民营资本的投资,多元化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这就为社区银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社区银行设立模式选择

(一)将现有的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造为社区银行 当前,各个地区的城市信用社、城乡衔接处的农村信用社以及地方政府控 股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市场变化亟待转型,将他们改造为适应当地需要的社区 银行,这正好与当前中小金融机构改革相统一,易于被金融监管层采纳。这里 关键的问题是:

(1)实现政企分开,能让民营资本在其重组后的产权结构中有 实质性的影响力;

(2)仿照国有银行剥离不良资产的做法,成立地方性资产管 理公司,对既有不良资产进行收购、拍卖,或者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自 行处理不良资产。从发展角度看,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未来位于一 些中心城市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具有内在的扩张动力,有可能通过公开上市 而成为跨越省份的区域性银行,从而脱离社区银行的范畴。

(二)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成社区银行 据统计,在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地下金融的间接融资规模大约相当 于国有银行系统的1/3。与现有银行机构相比,一些地方从事资金交易的非正 规金融的经营效率更高,并且对当地小企业的创业贡献更大。如果能改变以往 只采用“堵”的抑制手段,而辅以“疏”的发展方式,积极引导民间非正规金 融走上正规化、合法化道路,通过组建社区银行的方式将民间闲散资金组织运 营起来,也许将更符合市场化发展规律。这种发展方式虽然短期难以实现,但 从长远来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把部分基层邮政储蓄机构改造为社区银行 邮政储蓄65%的资金来源于农村,而几乎90%以上的资金都通过转存央行 或者以协议存款的方式转存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途径,实现资金从农 村到城市的逆向流动。如果邮政储蓄和以普遍服务为特点的邮政业务不能适度 分离,那么最终邮政储蓄不仅有可能影响到农村金融发展,甚至有可能使得邮 政汇兑业务畸形化。随着组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工作的开展,可以考虑让部分 邮政储蓄机构向社区银行转型。

(四)由民营资本组建新的社区银行 当前民营资本组建民营银行的愿望十分强烈,新组建的银行没有历史包衹, 产权清晰,市场目标明确,易于内部管理。我国现阶段有条件采取这种方式的 地方主要是东南沿海的城市,而且有些城市已经进入“试点”阶段,比如:温 州、台州两市就率先成立了民营社区银行,主要是为当地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 服务。组建民营性质的社区银行在为民便利的同时,要防范民营资本由于趋利 动机导致过度扩张而造成的金融风险,因此对民营社区银行的监管将是亟待研 究的重大课题。

二、发展社区银行的产权模式选择 社区银行产权模式的核心是公司的产权组织形式。其实质就是公司内部权 力的分配和制衡,即明确出资人、经营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关人之间权利和责 任的分配,规定公司治理组织结构、经营管理议事规则和程序,并决定公司的 经营发展目标和措施等问题。从国外非政策性银行体系的构成来看,一般都大 致划分为商业银行和合作金融机构(大多称为合作信用社,也有称作合作银行 的)两大类。而属于商业银行类的社区银行的产权组织形式一般都是股份制, 按照股份制公司“两权分离”的要求进行法人治

理结构的构建,按照利润最大 化的目标实行商业化经营管理。 我国由于区域间历史因素、文化差异及贫富差距较大,社区银行的设立可 采取股份商业银行模式的社区银行和股份合作制模式的社区银行以及合作制的 乡村社区银行三种模式。在广大县域和金融不发达地区应把农村信用社转化为 合作制的乡村社区银行;一些区域中心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县、地级市的中小 银行机构经过重新整合,可以组建成股份合作制模式的社区银行;一些全国中 心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县、地级市的中小金融机构经过重新整合,可以 组建成股份制模式的社区银行。 社区银行要按照股权结构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来调整产权结构, 完善治理机制。对于将改造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社区银行的城市商业银行由 于还存在“所有者缺位”的制度缺陷,要使公司治理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就必 须通过引进外资和国内民营资本对城市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 目前境外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民营资本对参股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表现出了 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向他们出让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股 权。这样,既可以改变地方政府“一股独大”的产权结构,又可以通过这些境 外机构投资者引进国际银行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发挥他们在银行治理机 制中的作用,真正建立董事会、监事会、行长经营班子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

约的治理结构。对于欲改造为合作制社区银行的城乡信用社来说,应以社区居 民和中小企业为投资入股的主体,鼓励引进民间资本和适度引进外资,还可以 通过定向或不定向发行金融债券的方式筹措资本。而乡村社区银行应大力吸收 当地农民、农村工商户、农村经济组织和企业法人入股。对于新建的社区银行 则一开始就要按照产权清晰、管理规范、权责明确的原则建立起现代股份公司 组织形式。

三、社区银行准入退出模式选择

(一)准入模式选择

可按照法制化、市场化、公平竞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为社区服务以

及商业化原则设计准入机制,制定严格、清晰、全面的准入标准,对社区银行

的产权制度、股东人数、资本金、股权结构、章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风险管

理系统和内部控制程序、公司治理结构等各个方面制定严格、明确的标准。从

机构准入管理、区域准入管理、业务准入管理、人员准入管理等四个方面着手

设计方案。从机构准入管理来看,如上所述,既可以对存量进行转型也可以增

量新建。从区域准入来看,只有限定经营区域,适量发展,才能促使社区银行

填补市场漏洞,发挥比较优势,致力于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这一细分市场。另

外,由于社区银行与中小企业发展及社区住户数量高度相关,因此,在一定区

域选择时应注意所在地中小企业发展程度和住户数与社区银行生存发展业务空

间的相容性。在业务准入方面,为了始终贯彻社区银行为社区服务的宗旨,应

仿效国外尤其是美国的管理办法,对社区银行吸收社区外存款的比例、对社区

外的企业发放贷款的比例都要有一定的限制。同时要对社区银行满足所在社区

金融服务需求的程度进行评级,并据此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和其他政策优惠。

社区银行在设立初期,其业务范围应主要集中于存贷款、票据贴现、代理收付

款、代理买卖国债等传统业务方面。如果经营业绩持续走好,可以适当放宽业

务范围。对社区银行管理人员要进行严格考试、测评、审查,这是因为银行业

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又是杠杆比例高、风险较大的行业,所以从业人员素质

至关重要。可以像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一样,采用任职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

考试制度来聘用社区银行从业人员。

(二)退出模式选择

社区银行的有效退出机制必须改变目前以行政为主导的模式,按照法制化

原则进行。一开始就要制定社区银行的退出标准,这样才能使股东和债权人积

极地去监督管理层,股东的激励约束机制也才会形成。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

社区银行达到退出标准后,必须按市场化手段进行退市,即通过兼并或破产程

序来退出,这就需要培育、发展我国的不良资产商业化交易二级市场。坚持有

序、分级退出的原则,就是要根据社区银行问题的严重程度实行分步骤地退出

市场,同时实行一定的监管救助措施,而不是一下子就关闭整个银行。如果社

区银行只是某一方面的业务出现问题、风险管理能力差,则可以限制社区银行

这部分业务的开展。还必须正确区分流动性风险和支付风险。对发生流动性风

险的银行要采取适当的救助措施,而支付风险属实质性风险,一旦出现必须强

制社区银行退出。就退出标准来说,目前比较适宜采用资本充足率标准,为了

防患于未然,还需要制定社区银行的多级预警指标体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