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学习态度 培养学习兴趣

端正学习态度 培养学习兴趣

“态度决定一切。”学习也是这样。只有端正了学习态度,我们才能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态度端正,就有毅力克制自己的惰性,产生催促自己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们不妨来一次面壁思过,反思一下自己有无懈怠之时,及时矫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为学习提供必要的保证。

有时,你翻开两个不同同学的作业本,会发现字迹和篇幅长短有很大差别,一个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而另一个则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这就是学习态度不同,也正是因为如此,造成了学习成绩上的差别。再比如,有两个学生上课听讲,遇到一道题没有听懂,一个学生会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另一个不管不问,长年累月,也就积攒下了很多没有听懂的问题,成绩差异也就产生了。因此实事求是就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端正学习态度,首先要认真听讲,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不要把作业当成负担;其次,要从心底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自觉的去学习,而不是在老师、家长的督促下学习。高尔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所以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知道了学习态度的重要性,还需要对学习有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林肯也曾回答过别人关于他的学习问题,“我之所以好学,只是兴趣罢了。”可见兴趣也是学习的动力,它在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如果没有兴趣,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信心和毅力得不到热情的支持,便很难转化为学习的能力。相反的,如果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动力,那再大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因此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鼓起知难而进的勇气,一旦难题被克服,我们也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长期坚持下去,学习效率便会大大提高。

端正学习态度可以使我们对各门功课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可以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效率而事半功倍,若两者兼得,成功就一定会属于你!

 

第二篇:优化科学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科学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十一校 王 君

所谓课堂教学结构,就是指上课的具体形式,即教学程序的具体安排。兴趣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创造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创设良好的情境,恰当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妙趣横生的游戏,引人入胜的故事,设有悬念的实验,促人思考的发问等都可作为创设情境的方法。如讲《水的浮力》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的:将一个小铁块扔入水槽中,提问:“小铁块为什么下沉?”(因为铁块重,所以下沉。)又问:“大轮船也是铁制成的,比小铁块重得多,为什么能浮在水面呢?”为新授课及知识的扩展留下悬念。

二、探讨研究,传授新课,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实验中

传授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应开篇明宗,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指明研究的方向、方法,将各种研究材料有目的、有层次地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地支配材料,动手、动脑进行实验、观察,自行探索出材料所揭示的有关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甚至可以争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其思维的广度。这样,学生对自己研究得出的结论或规律(也正是教师要传授的)记忆深刻,不易忘记。如《大气压力》一课,在讲完大气有压力且来自四面八方两个知识点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在讲桌上放一瓶矿泉水,让一个学生用吸管来吸水喝。提问:“用吸管吸水是什么道理?”有的学生说是自己的力吸出来的,有的学生说是大气压力的作用。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这时,我没有当“裁判”,而是在吸管上扎了一个孔,再让学生来吸,结果吸不上来了。此刻,这个实验的正确结论便自然得出:是大气压力将水压入吸管,水才能被吸入口中。

三、验证归纳,总结新课,让学生思维深化完成探究过程

总结新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准确理解新知识并形成较高层次认识的重要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认识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属性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结论是否正确无误,进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在《磁铁性质》一课讲完“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的性质后,我增加了这样的实验:将两块标有磁极的环形磁铁同极接触,套在竖起的橡胶棒上,用手向下按,结果上面的磁铁高高弹起并上下颤动,像变魔术一样;再将一块磁铁变换磁极,异极接触,“啪”的一声,两块磁铁吸引到一起。从而使学生对“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结论确信不疑。

四、巩固实践,应用新知,让学生爱学延伸探究能力

巩固应用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课内外一齐抓。课内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进行举例、分析、实验等活动,以达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目的;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使所学知识得以扩展和应用。如教学《电路》一课后,我布置给学生课外作业(实验):用自选材料制作一个并联电路。两天后,一名男同学将自己的“得意之作”送来了。原来他用的灯座和电池夹都是用健力宝盒拧成的,而开关竟是用破旧的门插销和橡皮筋儿做成的弹性开关。一名女同学受到电路组装的启发,将一开即响的音乐卡改装到自己的日记本和文具盒上,给它们安上了“报警”装置。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只要遵循自然教学规律,优化教学结构中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无形为有形、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具体、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