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说园》有感

读《说园》有感

风园09-1 洪方圆 080344127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巧妙组合成的综合艺术,是“寸草有致,片石生情”,虽“半亩方糖”,仍追求“天光云影”之意境,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气息。而读陈从周先生的《说园》,亦如神游林泉花木,书页间领略山水亭台之美。初翻开这本并不厚的书就被书中隽雅的文词以及秀美的书法所倾倒。通篇读下来,它给我的感觉像是一篇婉约清丽的文学小品,但细细品味,陈先生对于叠山理水.栽花植木.造亭借景等品园、游园、构园的各种深刻见解从那隽永的文字中汩汩流出,引人思考。

惊异与陈先生的文学功底,查阅了他的生平,才知道他毕业于之江大学文学系中国语文学科,后又师承张大千,可谓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文史修养深厚。这也是为什么《说园》能从运用传统文化的视角来审视、论述中国园林。虽然现在风景园林被划为工科专业,但学科其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确实有目共睹的。如果作为未来的设计师仅仅满足于“雕链是巧,排架是精”,图面漂亮,或许也只能停留在“画图匠”的层次。真正提升我们的其实是凌驾于专业技能之上的对于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说园》对于非专业人士是一本文辞清丽的文学小品,但对于园林行业的人来说绝对一本不可多得的造园理论著作。

首先,陈从周认为造园有法而无式。造园之法就是计成所说的“因借而体宜”,即因地制宜,就势造景,适宜得体。但由于园有大小,有动观与静观的区别,周围环境也各不相同,不能用一个定式来建造。书中说道“中国画的兰竹看来极简单,画家能各具一格,古典折子戏,亦复喜者,每个演员来不同,就各有独到之处。”造园的道理与这个道理是相通的,造园如果确定一个定式死守之,奉为经典,那么就像八股文一样没有好结果。

其次,书中提到了许多的造园之法。如“园林中求色, 不能以实求之。北国园林, 以翠松朱廊衬以蓝天白云, 以有色胜。江南园林, 小阁临流, 粉墙低亚, 得万千形象之变。白非本色, 而色自生; 池水无色, 而色最丰。色中求色, 不如无色中求色。故园林当于无景处求景, 无声处求声, 动中求动, 不如静中求动。景中有景, 园林之大镜、大池也, 皆于无景中得之。”说的就是虚实之理,虚实结合也正是中国园林艺术所反映的辩证思想。另外,书中两次提到动静之理。在书的开篇就提到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要考虑到园有动观、静观之分。动与静的不同于园林的性质与尺度大小有关。在《说园五》一张中,又着重写了动静的关系:“动静二字,本想对而言,有动必有静,有静必有动。”陈从周认为止水静,游鱼动,静动交织,自成佳趣。

《说园》书成于1978-19xx年,这正是中国开始开放国门的时代。国外的造园理念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中国。陈从周在《说园三》中说:“今不能证古,洋不能证中,故中外园林自成体系,决不能容借尸还魂,不明当时建筑之功能,与设计者之主导细想,以今人之见强与古人相合,谬矣。”在《说园五》中又提到:“造园可以遵古为法,亦可以洋为师,两者皆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中用,亦势所必然。”这看似矛盾的观点,实际上是相通的。它告诉我们妄加拼凑古典园林或西方园林,而不深究其园林境界是不可取的。我国现代园林能否取得更大的进展,关键在于对古今中外园林的历史、技术及思想进行讨论研究,然后再灵活应用到实践当中。

 

第二篇:读《人生》有感

——善待失意,选择坚强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柳青

特别喜欢看关于人生的书,特别喜欢读关于人生的诗。因为我热爱生活,感受生命,人生是我一直探索和感悟的。拿到《人生》这本书时,我首先关注的是作者——路遥。他是从农村出来的,然后到城市工作,是处在交叉地带的人。他所写的这本书是属于农村题材的,主人公高加林也是有这样背景的人。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就像高加林在公社小学当民办教师并梦想着熬成正式的国家教师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被同村的大队书记高明楼儿子三星(刚高中毕业)所取代;当他好不容易说服了自己的心,准备在农村扎根并与刘巧珍生活一辈子时,又迎来将要在他们地区当劳动局局长的二叔。(二叔不肯走后门帮他)。最后被马占胜安排到了县委当通讯干事。就在他干得红红火火,准备和黄亚萍(放弃了巧珍),一家去南京,追逐梦想时,竟被与黄亚萍分手的张克南母亲揭发走后门,不得不回农村,老老实实当一名社员,又得知巧珍与马栓结婚了。

路遥的《人生》,不但给我们展现主人公高加林曲折、起伏的人生经历,更让我们有了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更透彻的认识,更明确的方

向。人生事事都难料,人生难免不如意。我们要事事努力,以一种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未来。不能因一时的飞黄腾达而沾沾自喜、如痴如醉,忘却人生道路中的荆棘。也不能因一时的挫折而失败,而放弃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事实上失意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所以,人生得意,可歌可贺;人生失意,亦需善待!我们要时刻怀有一颗平常之心,消除浮燥。

人生的未知性,人生的美好爱情,人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同无数细流汇成一条奇妙的人生海洋,让无数人如同风雨中的船只,经历摇摇摆摆,起起落落。

人生中自然也充满了无数的选择,我们要慎重地考虑每一次抉择,执着追求,不退缩,不逃避,不后悔。路遥写《人生》,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探索人生;而我们读《人生》,也是在感受人生。这本书的主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因为生活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原初一(5)班

郭 宇 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