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 西游记》(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

《名著推荐与阅读 西游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体会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

3、情感目标:培养阅读兴趣。

二、课前预习:

1、预习的内容与时间:(P144--165 ,大约 30 分钟)

2、预习目标:理解《西游记》的主要人物。

3、温故知新:(与旧知识的联系)

4、预习检测:

谈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人物。

三、预习了解:

1、小组活动:(检查、对答案、纠错、质疑)

2、学况点评答疑

四、开始新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西游记》人物繁多,不能一一细数,我们就只来看师徒四人吧。(显示四人剧照。)

(二)人物分析:

这师徒四人中除了唐僧之外,他们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那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他赞成的你也可以反对。不过你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

明确:孙悟空

(1)、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武艺高强,有神通。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 教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 (括号内文字学生说出)

(2)、 他还聪明机智。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救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3)、 我喜欢他,还因为他很有人情味。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师父”。我读的时候就非常感动。 教师补充:在此时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

过去。有时还管不住自己。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约束。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

猪八戒:

(1) 我喜欢猪八戒。因为他能吃苦。比如: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2) 他强硬。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

(3) 勇敢、单纯。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

(4) 我反对!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让他寻山他却睡了。

(5) 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教师总结: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缺点其实也是我们人性的一些弱点,在这四个人当中他就是一位丑角,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幽默感和作品的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唐僧

(1)、我喜欢唐僧的正派、有同情心。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要嫁女儿给他时,他“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一心向佛。 (对。我同意,在第五十四、五十五回中也体现了这一点)

(2)、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在第二十七回国误信坏话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教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哪位同学举个例子?(3)、在第三十回中他被妖怪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悟空笑他:“师父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等个恶模样来也?

教师点拨: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

沙僧呢?有没有喜欢的?

(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 2)、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

教师总结:这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性格最为鲜明,充分体现了个性美。那么你从中有何体会呢?

明确: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一偏概全。

(三)揣摩语言:

在小说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宵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接下来我们该欣赏什么了?(环境)

教师提问:(1)、那么你认为最美的段落是什么?可以读,可以背,可以谈。

学生明确:例如:第一回作者在写寻访菩提祖师时,写到了他的住处,我认为这段很美。

教师点拨:这哪里是小说中的句子,这简直就是一首诗。你认为它美在哪里?它是先总写,再分写的,句式也很整齐,对偶排比用得好。小说中还有很多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如说第五回中,对蟠桃园内景色描写。他把把熟的桃子说成是“簇胭脂”“酒醉”非常形象。

(2)、揣摩句子,不仅要看它用了什么修辞,什么句式等表面特征,还要发现其内在的技巧。比如:(师出示“大闹五庄观”中孙悟空寻找人参树一段,标出以下三句:“推开两扇门,呀!却是一座花园”;“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却是一座菜园”;“走过菜园,又见一层门”。)参照标出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有一种悬念,把主要的写在后面,层层推进,能吸引读者。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

教师总结:景物的描写,一般有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景物我们先品到这里。当然还有很多美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读这样的句子真的是一种享受!

(四)作品意义:

好了,我们刚才一起来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相关的情节和景物描写,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我们通过刚才的探讨,结合我们的实践来看一下,阅读《西游记》后,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明确:作品意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的目标。

学生之间互相切磋,讨论。学生可以列举在阅读时遇到的难题。(如:如果没有唐僧,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让孙悟空一个人去取经就好了!)

老师:这大概是很多人的一个困惑吧,谁能帮他解释?

生:不行,孙悟空他有时管不住自己,一会儿不知跑哪儿去了!

生:不行,这么写又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不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人物的性格也得不到展示。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孙悟空可是三性统一的形象,他的“猴性”需要一点约束。没有唐僧不太好吧?同时,就象西方小说《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一样,《西游记》是一部人类战胜困难的战斗史,也是一曲战胜自然的凯歌,这么写也在于为这一主旨服务吧? 当堂训练:

1.《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______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____________ 。

2.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___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_____,又唤______ ,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______ 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___。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____ 。

3.猪八戒又叫______,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______,获罪下凡,误投猪胎, 曾占______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___ 。

归纳小结及点拨: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心灵的滋养,。今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领略了名著的魅力,汲取了智慧,净化了心灵,丰富了精神,愉悦了人生。

这部作品人美、景美、情节美,正因如此它成为了世界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广泛的杰作之

一。今天我们只欣赏了它最生动的几个情节,最主要的四个人物,最美的几处景致,它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修养的提高,再过半年,一年,五年,再读这部书,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的!

(1.浪漫主义;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2.菩提老祖;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五行山;行者;斗战胜佛3.悟能;天蓬元帅;云栈洞;净坛使者)

 

第二篇: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比较 探究 游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 比较 探究 游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展示 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我们已经学了哪几篇与岳阳楼、洞庭湖相关的诗文?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杜甫的《登岳阳楼》、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袁中道《游岳阳楼记》)这节课我们重点比较《游岳阳楼记》与前面几篇课文的异同。 二、对比阅读,交流研讨

快速浏览与岳阳楼、洞庭湖相关的五篇诗文,比较其异同。

自学提示:学生四人小组围绕以下几个话题就五篇诗文的内容、写法、思想境界的异同进行研读课文,先自己思考质疑并在书中作批注,然后小组展开讨论,交流收获。

(教师巡回指导。上课时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和时间多少灵活处理预设的话题): 话题一:袁中道的思想与滕子京的思想有何不同?

(学生分析比较,思考回答)

滕子京:虽遭贬谪,但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能笑对人生。 袁中道:官场不顺利,加上胞兄病故,内心抑郁难以排遣,流露消极倾向。

不论学生回答怎样,教师都可抛出如下预设的问题:你觉得袁中道应划归为范仲淹文章中的哪类人物里?你能否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话概括袁中道的此种情况?(迁客骚人 、“以物喜,以己悲”。)

话题二: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诗歌和散文,你能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来谈谈诗歌的想像与散文的写实吗?

(师生共同讨论探究)

明确:诗歌是想像的、变异的,而散文则比较写实。在李白、杜甫和孟浩然笔下,洞庭湖永远是烟波浩渺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在李白笔下,这样的波澜还嫌不够过瘾,还要让它变成酒:“巴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想像,忽略不同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可是在袁中道的笔下,就没有这么浪漫。想像,是诗的优长;而散文则相反,以写实为优长。写实就是把具体的差异强调出来。

话题三:对比所学内容(本课《诗两首》、杜甫《登岳阳楼记》与本课《游岳阳楼记》、范文《岳阳楼记》),归纳概括诗歌与散文的异同。

(学生浏览相关课文思考、讨论、交流)

提示:

1.诗言志,“志”是独特的情感世界、个人的感情,甚至儿女私情。而文以载道,文章的社会功能,比诗歌严肃得多,也沉重得多。“道”则不是个人的,而是主流的,是道德化的,甚至是政治化、规范化的意识形态,它渗透着作者对情感理想的追求。所以在散文中,人格往往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2.诗歌与散文的“意”,也就是内容,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就是形式不同而已。如果内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饭,诗歌就是把米酿成酒。饭没有改变米的形状,而酒把米的形状和质地都改变了。诗歌是想象的,变异的,而散文则比较写实。

话题四:孟浩然、袁中道表达的思想境界与杜甫、范仲淹有什么不同?

提示:杜甫.、范仲淹总是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亲朋离散、老病异乡和远在视线之外的战乱(戎马关山)、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表达出了宏大的思想境界。而孟浩然、袁中道的诗文只限于自己个人的政治命运,思想境界很狭小。

孟浩然、袁中道两人的思想境界显然无法和杜甫、范仲淹相提并论。

话题五:阅读下列材料,比较袁中道描写的洞庭湖和岳阳楼的景观和范仲淹笔下的景观,哪一个更为细致具体?

从袁文中看,袁中道实地游历了岳阳楼,而据考证,范仲淹当年并未到岳阳,只是参照家乡太湖和有关诗文资料,调动想象,写成了这篇散文(汪曾褀《蒲桥集·湘行二记》) 明确:相比之下,袁的文章是更为具体,不过诗意性不强,客观性很强,如文章中明确点出在枯水季节,洞庭湖并不怎么宏伟,不过像一匹绸缎而已,这表现出了散文的写实性、知识性趣味;而范的文章想象很丰富,已经尽可能强化了诗意,诗化的抒情风格很明显。 话题六:范文的借景抒情、借景言志是否胜过了袁文,为什么?

提示:是的,范文大大胜过了袁文。在范文中,因为丰富的想象,意境也十分开阔(它立足于国家命运,而非个人沉浮),再加上其文中人格具有理想化的色彩,所以范文极大地表现了散文感情化、抒情化的特点,自然其文章借景抒情、借景言志就胜过了袁文。 话题七:袁文关于岳阳楼、洞庭湖景观的介绍,哪些方面胜过范文?

描写更为细致具体,许多内容有着使事物的本质豁然洞见的新颖性、知识的趣味性。不是一般地谈烟波浩渺,而是指出它有“匹练”之状,描述了其季节、长江倒灌、洞庭为低洼之地等奔腾浩渺的成因,描述了岳阳楼立于江湖交会处,“得水而壮,得山而妍”的奇观。 话题八:比较袁中道与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的异同。 袁文描述更为细致,且许多内容有着使事物的本质豁然洞见的新颖性,知识的趣味性,与实地游历考察有重要的关系。

1.一般诗文多谈其烟波号渺,袁文有两点不同:一是它有匹练之状;二是解释,描述了它何以奔腾浩渺的成因。(一因季节,二因长江倒灌,三因其为低洼之地,受水为湖。在这里,吞长江一说也可得到具体细致的描绘,给予读者以知识性)

2袁文写出了岳阳楼景观具体奇在哪里,妙在哪里。

3.袁文具体描绘了当日游历的景观。

范文的景观描写不仅没有那么具体细致,而且许多描写,特别是悲、喜两段的描写,缺乏个性,放到别的地方也一样,这与作者未到实地有关,更与作者的写作目的、重点和运用的技巧不同有关,而这也恰恰是范文的成功之处。

4.范文抒情言志胜过袁文,与并未到实地考察有一定关系同有关,而这也恰恰是范文的成功之处。

文学的特点就是要把客观对象(如洞庭湖景观)的特点与作者主体情志的特点很好结合起来,最关键的是以作者的情志去同化取舍重塑前者。范文抓住洞庭湖的一个主要特征,进行的是概括性的描写,而概括性的描写是诗歌描写的基本方式;同时,从具体描写中超脱出来,也方便议论言志的展开。

袁文是写实性为主的游记,描写具体生动,但中间过渡生硬,有有意为文的感觉。

三.检测点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屏息敛衽 妖蒨 泫然 玄鬓已皤 增堞籍兵

愀然以悲 坎窦 投箸而起 小舫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 第以束发登朝

故直以千里一壑 粘天沃日为奇

为毛锥子所窘 政须君山妖蒨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②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

③第以束发登朝。

答案及点拨:

1. bǐnɡ liǎnrèn qiàn xuàn pó dié qiǎo dòu zhù fǎng

2.汇积 但是 特,只 荡涤 困住 通“正”,正好

3. ①所以岳阳楼的景色,因有水而显得雄伟壮阔,因有君山而显得美丽。

②后来执掌法律的官员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奏弹劾。

③但是他年纪轻轻的就做了大官

四.反思总结

反思:学了几篇描写岳阳楼、洞庭湖的诗文后,你有何感悟?

示例:

①我们只有笑对人生的心态,那么就一定能克服更多的困苦,就能更有能力掌控好自己的命运。

②学了几篇描写岳阳楼、洞庭湖的诗文,瑰丽优美、各具千秋。我感到:写文章只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就是好文章,就是佳作。

总结:本节课通过比较阅读,我们感受到了古代诗歌与散文不同的思想境界和文化魅力,体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这些诗文将吸引我们不断地去探究祖国灿烂的文化瑰宝。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应汲取这些文化精髓,拿起手中的笔,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借景言志的写法,以“我手写我心”,创作出有独特感受的佳作来。

五.作业布置

1.阅读其他与岳阳楼和洞庭湖相关的诗文,如滕子京《临江仙》、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写一篇对比阅读感悟。

2. 写一篇有自己感悟的游记。

请以《游××山记》《登××楼记》为题写一篇感悟性游记或散文。

要求:⑴游览过程要交代清楚。 ⑵要写出景色的特色,重点描写最能吸引游人的景物。⑶在描写景物时,要融入自己的感情,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⑷可借鉴运用文中的写法,从游山玩水中写出获得人生哲理的感悟。

板书设计:

游岳阳楼记

袁中道

触景————思古————伤己

洞庭湖水奇 追溯古人 怀才不遇

描写游之景 引用典故 手足相失之痛

(写景) (议论) (抒情)

写法: 借 景 言 志

教学反思:

本文与李白、孟浩然的诗构成同主题或同题材的互相借鉴,呼应比较的关系。李、孟的诗歌与袁文都是以描写岳阳楼洞庭湖的景观为主要内容。其中的比较点很多,如孟诗、袁文的思想境界与杜诗、范文的不同。这节课的重点任务就是比较这几篇与岳阳楼、洞庭湖相关诗文的思想境界和写法、格调的高下。本课从理解性阅读到创造性阅读,从课内阅读到课外延伸阅读,都围绕着比较阅读这一主要目的开展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准确理解各篇的思

想境界和写法,并在与前面几篇诗文的对照解读中,发现它们的相同之点和独异之处,效果明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