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书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总结报告书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项目组

一、立项的背景及意义

1.《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我校开设该课程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授课对象广、学生层次各异。该课程不仅面向经济、金融、管理类专业学生授课,而且还是经法类和外语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2)作为经济学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形成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分析方法至关重要。

(3)本课程作为经济类、金融类、管理类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预修课程,该课程的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

因此,不难看出,本课程的教学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校总体教学质量。

2.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虽然通过《西方经济学》教学组老师的多年实践和不懈的努力,已经克服了人手少、课时量大等矛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在国际化教学的大背景下,双语教学尚未真正体现在经济学的教学中。

(2)受总课时的限制,在教学内容上不够全面系统透彻,影响了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为解决这些问题,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于20xx年x月立项,进行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建设。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思路及目标

为将我校外语强的传统特色更好地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同时更好地使我校教学同国际接轨,本次课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

1.引进原版教材,实行双语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原版教材的啃读,使学

生习惯用英文来进行专业理论的思考和表达,同时能熟练掌握经济学术语的英文表达方式,为其他课程的双语教学奠定基础。

2.开设《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一门。为使学生更系统、全面地掌握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尤其是满足要求考研深造的学生的要求,特开设此课程,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拓展学生的理论视角,一定程度上改变我校学生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的弱点,提升学生的发展后劲。

三、课程建设的实施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后,项目组成员进行了多次讨论,确定了建设的计划,并逐步得到了实施。

1.双语教学方面

通过讨论,项目组成员确定采用原版教材“Paul A.Samuelson & William

D.Nordhaus, ECONOMICS,16th Edition”;确定了授课具体内容;制定了与本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辅助材料。

由于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强调学生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并结合学生和教师的现有英文程度,因此,在双语教学的方式上我们采用英文的PPT、中英文讲解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学生以英文完成PRESENTATION、ASSIGNMENT、期中测试、期终考试等环节测试,以促使学生更好的啃读原版教材,汲取原版教材中的精华。

(1)MICROECONOMICS具体内容的确定

①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②Topic1: Demand, Supply and Market Equilibrium

③Topic2: Applications of Supply and demand: Elasticity and Application

④Topic3: Supply, Demand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⑤Topic4: Demand and Consumer Behavior

⑥Topic5: Production Theory

⑦Topic6: Cost Theory

⑧Topic7: Perfect Competition

⑨Topic8: Monopoly

⑩Topic9: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 Oligopoly

⑾Topic10: the Economics of Labor Markets

(2)MACROECONOMICS具体内容的确定

①Introduction to Macroeconomics

②Topic1: Measuring the Size of the Economy

③Topic2: Business Cycle and Economic Growth

④Topic3: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⑤Topic4: Income-Expenditure Model:2-Sector,3-Sector And 4-Sector

⑥Topic5: AD-AS Model

⑦Topic6: The Monetary System

⑧Topic7: Macroeconomic Policy I: Monetary Policy

⑨Topic8: Macroeconomic Policy II: Fiscal Policy

⑩Topic9: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

⑾Topic10: Phillips Curve

2.《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方面

为使《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的开设起到效果,项目组成员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课程内容:

(1)外国经济学说史

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经济学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经济理论的发展轨迹。主要内容包括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等。

(2)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在现有的经济学必修课中,我们的微观经济学部分主要介绍了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这些理论实证分析了市场机制的过程,而没有对市场机制的作用作出评价,使得学生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不够全面、辨证。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引入将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生建立科学的市场观,并对现实市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地理解和分析。

(3)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内容 现有的宏观经济学教学中,我们主要介绍传统的凯恩斯理论,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问题与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但是由于时间的有限,我们发现单纯讨论这些内容的话,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不够完整,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对动态的(长期的经济增长)问题没有任何理解;第二,学生对xx年代后的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毫无了解。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介绍就显得非常必要。

(4)开放条件下的宏观均衡

我校绝大部分专业是涉外经济类专业,对国际经济活动的研究对培养国际视野有直接的影响,其中开放条件下的宏观均衡问题是作为涉外经济专业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5)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把制度作为研究变量,其对指导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制度经济学对我国的很多现实问题有很好的解释作用,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介绍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理论视野,掌握理论分析工具。

3.计划分工编写《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教学用书。

四、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

1.双语教学方面

通过《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我们在对20xx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专业

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使用原版教材的同时,完满完成了与原版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PPT、学生学习辅助材料、各章配套练习等教学基础资料。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已能较好地通读原版教材和理解双语教学授课内容,能较流利地运用英文分析和表述现实经济问题。从教学效果看,学生已能基本适应原版教材双语教学,与使用中文教材相比,学生满意率已有所提高。

2.《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方面

目前,我们已完成了《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课程辅导材料一套,共计完成30余万字。如能顺利通过答辩,我们将再进一步全面修改后印刷成册,运用于《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程的教学。

五、特色与创新

《西方经济学》原版教材的采用为实现高校经济学双语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和载体。同时,《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的开设将使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学习更为系统和全面。通过《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我们既能实现理论内容的拓展,又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实现理论与现实的融合。综合而言,可以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与新意:

1.双语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实际出发,既做到与国际接轨,引进使用了原版教材,要求学生啃读原版教材,并通过英文考试等手段来保证经济学知识与英文运用能力的结合。同时,在授课过程中,考虑到中国学生的传统思维习惯,还是用比较“中国化”的方式讲解,不完全拘泥于教材,做到尽可能使理论系统,避免原版教材中逻辑线索不明显的问题。

2.在《西方经济学专题研究》选修课的开设上,主要强调理论的深化,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考虑到经济学完整理论框架建立的需要,同时也考虑到了我校涉外专业培养的需要和中国经济现实的需要,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对经济学理论感兴趣的学生的需求。而且,本课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开放的,可根据需要进行不断调整,能比较贴切地反映经济理论发展的脉络。

六、需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随着学校内涵建设任务的提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要求都提高了,《西方经济学》作为商科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我们要在这一次建设的基础上面,进一步抱着改革创新的精神,从以下各方面做好工作:

1.急需进一步建立经济学原版教材题库和中文教材题库,加强对学生考查的规范化程度。

2.进行经济学网络化课程建设。

3.争取尽快将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精品课程以及上海市市级精品课程。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国际经贸学院

《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项目组 20xx.12.26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课程总结

学西方经济学后的体会

——姚斐 0807011022

开始以为既然西方经济学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还有必要学习吗,特别是数理系的我更没有必要学习!

但当学完这本书,我树立的正确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客观的判断西方经济学,目前在现实环境中,应当少一些主义之争,多一些务实态度。经济学是经济学家提供给社会大众的一种改进生活,认识世界的武器。或许你并不像要做一名经济学家,但即便如此,我认为仍然应该学点经济学。

首先,学习经济学有助于做出更好的个人决策,在人的一生中,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经济决策。为什么决策是重要的呢?因为人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必须在各种竞争性的需求之间分配有限的资源。为了避免决策的失误,人们需要一些理论的指导。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作出更好的决策。要知道,经济学是西方大学里听众最多的选修课。

其次,学习经济学有助于大家理解生活于其间的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不仅取决于你自己的决策,而且依赖于其他人的的决策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经济学是有关人们之间的决策如何相互作用的科学。学完了经济学,会明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如何使自利的个人为大家服务。也能明白,为什么今年合肥的出租车提价了,司机反而不高兴;为什么利率一上升股票就下跌;为什么中国经济增长这么快而下岗工人却越来越多;为什么那么多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一生勤勤恳恳,一到59岁就贪污犯罪??

再次,学习经济学有助于理解政府决策的优和劣,会让人们明白为什么你需要政府,也让人们明白不要过度迷信政府。

最后,学习经济学可以改进思考方式。经济学是一门学科,而学科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经济学有自己的语言,如需求、供给、弹性、消费者剩余、机会成本、比较优势、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均衡等。掌握了这些经济学术语, 你就可以更好的思考你周围的世界是如何运行的。经济学就像一张指路图,它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你更加清晰的知道你自己要去的地方。你知道了经济学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后,就不会被蹩脚的经济学家和夸夸其谈的政治家所蒙蔽。

现在,稍微叙述下西方经济学的背景及其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发挥的重要作

用。

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被称为“社会学科之王”。

西方经济学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xx年代以后一直到目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雏形。18xx年代以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分化为两支,即马克思、恩格斯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为主要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者一般称之为“庸俗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辩护”,认为:市场完美有效,能够自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分配理论等。该学派没有明确研究宏观经济现象,一般认为其宏观经济学观点是:市场经济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不需要政府干预。

19xx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进入新发展阶段,帕金称之为“新凯恩斯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蒂格利茨,哈佛大学的曼昆和萨墨斯,麻省理工学院的布兰查德和罗泰姆伯格,哥伦比亚大学的费尔普斯,伯克利加州大学的阿克洛夫和耶伦,威斯康辛大学的格特勒,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伯南克等。主要特点:(1)强调政府有用;(2)强调用微观经济学原理解释宏观经济现象;

(3)加强了对市场垄断势力、价格歧视、信息不对称、外在经济、博弈论、委托-代理关系、公共物品等现象的研究;(4)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取代IS-LM模型;(5)各流派融合发展。

可以说,西方经济学是为了帮助资本主义解决它们自身问题的存在。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是:

第一、 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

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

第二、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它的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和缺陷,而这些

矛盾和缺陷往往造成它必须加以解决的经济问题。作为资本主义制度

的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也必须为这一制度所面临的经济问题提供政

策建议,即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

最后,介绍下我们学习的西方经济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该书围绕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和故事展开基本理论的叙述,淡化过分强调概念和原理的陈旧模式,使深奥的经济学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从而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本书在介绍完西方经济学的背景后直接进入微观经济学的特点分析。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是现代经济学的分支,它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 -- 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稀缺性假设、利己主义假设、理性假设。本书包含了所有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均衡价格理论:也称为均衡价值理论,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之一。最早由英国资产阶级学的杰出代表马歇尔所提倡,并在20世纪初期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们所广泛采用。该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决定于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相等指点,即所谓需求与供给的均衡点;供给价格决定于商品的生产费,需求价格则决定于这一商品对购买者的“边际效用”。这一理论把市场价格与商品价格混为一谈,把“生产消费”、“边际效应论”和“供求论”混为一体,集庸俗价值论的大成。

消费者行为理论:又称效用理论,研究消费者如何在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分配他们的收入,以达到满足程度的最大化。这一理论将要解释为什么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考察消费者行为,可以采用两种分析工具或分析方法:一是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的边际效用分析;一是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的无差异曲线分析。现代西方经济学界,比较流行歌是无差异曲线分析。

生产者行为理论:

分配理论:为了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社会各阶级中分配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各阶级作为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以他们在生产中所提供的要素做出了贡献,并根据贡献的大小而获得收入。这种收入

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问题。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策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