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乡村(农家乐)旅游工作的情况汇报11.6

乡村旅游工作的情况汇报

我县的乡村旅游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按照正确、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倾力打造xx、xx、xx等精品苗寨,以期达到推动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和旅游扶贫的目的。现将我县的旅游资源和开展“乡村旅游”工作的情况作如下介绍:

一、我县基本概况

xx县位于xx省xx西南部,有国土面积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1.4%,其中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4.2%。xx地处苗岭主峰雷公山山麓,处于国家旅游局划定的国际旅游黄金线路核心区域的中段,是黔东南州委、州政府确定的“xx原生态旅游经济圈”的核心地带。作为中国苗族历史上历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和中国苗族文化的中心,中国最大的xx、国保单位xx、xx构筑了集民族风情与原始生态于一体的旅游资源。

凭借民族文化和生态资源这个平台,我县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随着xx、国保单位xx的开发和贵州省乡村旅游示范项目——xx乡村旅游项目的全面启动以及xx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的改善,“一山两寨一线一中心”的旅游格局基本形成,各地到xx的游客呈几何级数上升。

以“旅游强县”为首要任务的xx,我们不仅要为我省创建“生态旅游大省”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要为xx创建“自然生态与民

族文化旅游大州”和“xx原生态旅游经济圈”的进一步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我县严格按照省、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把景点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把“旅游强县”与旅游富民紧密结合起来,把看在景点、吃在农家、住在农家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景点就有农家接待。到目前为止,我县的农家乐从20xx年的23户发展到现在的316户,增长了13.7倍,农家接待床位从20xx年的83个发展到现在的2029个,增长了24.5倍,旅游带动了3.2万贫困人口脱贫,旅游景区(点)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489元还多1311元 。

二、乡村旅游开发情况

第一,加强领导,整和资源。

为确保乡村旅游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乡村旅游示范项工作指导小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协调小组,从县到乡镇都有专人负责,为乡村旅游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另一方面,针对乡村旅游开发以村寨为主可能带来的资源浪费以及存在的问题,确保旅游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与积极有效的保护,同时又能达到整合资源,提高乡村旅游组织化程度的目的,分别在xx、xx、成立了旅游管理协会。在省、州旅游部门的指导下,与xx一道,成立了xx乡村旅游示范村总协会,以村民自治的方式,切实加强了对xx旅游示范村寨的管理,为旅游的良性发展创造了积极有利的条件。

第二,将乡村旅游纳入规划,严格执行规划。

在20xx年修编的《xx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就明确了乡村旅游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这个规划的指导下 ,

我县先后编制了《xx旅游详规》、《xx旅游详规》、《xx旅游详规》等。为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我县要求所编制的县城发展、建设、环境保护等规划都要与旅游规划衍接;建设旅游星级饭店、旅游景区及大中型旅游专项设施,也要符合旅游发展规划要求;旅游项目安排、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也要按照旅游规划实施。对区域和单项项目的改造及建设,要按规划突出重点,分期进行。另外,我县还加大了对规划的宣传,以提高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自觉执行规划的意识,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管理和监督。旅游规划依照法定程序通过后,还实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在旅游规划区内,凡不符合规划的建筑或其他设施,都要限期整改或拆除。对拒不执行规划和不通过审批就实施开发的单位和个人,要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因为我们认识到,规划执行的好坏,关系到xx旅游发展的质量与投资效益,关系到民族文化保护的根本,不允许因人因事随意更改。

第三,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

多年来,我县始终注重完善乡村旅游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特别是借助20xx年北京奥运火炬在xx的成功传递和xx苗寨乡村旅游二次开发为契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寨容寨貌和环境整治得到了较大改善。20xx年,围绕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xx主会场实施的项目达26个,涉及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完成了公路沿线村寨的环境整治、主会场、苗族博物馆、河滨道房屋景观、水上景观、风雨桥、寨内饮水及消防系统工程、寨内 “三线下埋”工程、河滨步道、灯光系统、旅游公厕、农业观光带、绿化工程、西江环线公路、鼓藏头和活路头景观点、农家陈列室、西江观景台、

西江寨内的标识系统建设等项目。20xx至20xx年为提升西江乡村旅游,还实施了西江西、北服务区等项目。按照旅游“六要素”的要求,我县乡村旅游景区(点)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整体功能不断增强,接待能力、服务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四、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乡村旅游是以村民为主体,为了让他们了解身边资源,充分展示苗族习俗和优秀的民族文化特征,掌握相关旅游知识,提升乡村旅游整体对外形象,在省、州旅游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从20xx年开始,我县先后对村民进行了旅游知识、接待礼仪培训,并组织乡村旅游示范项目村寨的负责人到我省的其它地州学习考察。围绕贵州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我县召开的机遇,为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县委、县人民政府从县直机关、乡镇、企事业单位抽调120多人,采取“一帮一”的方式,对西江一千多户村民进行培训,从家庭室内外卫生、迎宾送客、被子衣物整理到餐具摆放、消毒等等方面进行手把手帮教。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村民拓宽了视野,接受了新思想、新观念,为我县乡村旅游的上档升位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和人才基础。

第五,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乡村旅游刚起步的时候,村民并不知道乡村旅游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也没有意识到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寻找增加收入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我县由县旅游部门牵头,于20xx年开始,围绕重点旅游乡镇和巴拉河沿线,选择那些条件较好的农户开展动员工作,在重点景区、景点沿线进行帮扶,并由县人民政府行文,安排县内的20个部门采取一帮一的办法,按照农家接待的基本要求配置

相关设施,投资额由扶持的部门和农户均摊。意想不到的是,有的示范户经营不到一年就收回了成本。通过这些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景区、景点沿线的农家接待户激增,规模越来越大,设施越来越齐全,服务越来越规范,而且在不要国家一分钱的情况下,就尝到了开展乡村旅游的甜头。目前,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农户越来越多,通过旅游脱贫的村民也不断增加。

第六、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建立奖励制度。

为加快旅游发展步伐,县委、县政府于20xx年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县的若干意见》。从20xx年起,将抓乡村旅游工作纳入了我县重点旅游乡镇、重点旅游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目标和任期目标;并制定奖励制度,对发展乡村旅游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村民实行年度奖励。开创了人人关心旅游,选择项目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旅游的新局面。

三、今后的打算

(一)加大农家宾馆建设。由于我县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难以留住游客。因此,在下一步乡村旅游的开发中,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加大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在xx、xx、xx等精品苗寨改造200户左右的“农家乐”;并修建具有一定接待水准的农家旅馆,力求让客人进得来,住得下,玩得开心,吃得舒心,使乡村旅游充分发挥其富民强县的作用。

(二)加强人才培养。乡村旅游要想取得快速、持续、健康发

展,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从今年开始,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乡村旅游的标准化管理,定期对从事乡村旅游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文化素质、技能和服务水平。

同时,我们将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一批乡村旅游导游骨干、景点建设和管理带头人,特别要重视对既懂乡村又懂旅游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三)强化宣传促销。旅游宣传促销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的推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将进一步重视乡村旅游形象和乡村旅游产品的策划包装,制定促销计划,增强促销实效。要充分借助各类宣传媒体,广泛宣传造势,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提高乡村旅游的附加值。

(四)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规范完善我县旅游商品市场和旅游购物硬件设施。开发出具有纪念性、民族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旅游商品。倾力打造县城银饰刺绣创意中心一条街,并在二星级以上的酒店设置商品销售专柜,全方位推荐、宣传、销售旅游商品,促进旅游经济的增收。

二O20xx年x月x日

 

第二篇:20xx年全市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全市旅游工作情况汇报

德州市旅游局

(20xx年x月x日)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接待国内游客949.1万人次,同比增长24.1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4.54亿元,同比增长29.98%。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政府主导力度加大,旅游业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把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列入全市十大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成立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推进小组,旅游局为牵头部门。全面落实加快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对7个旅游项目奖励资金460万元。高规格召开全市旅游工作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先运致信,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出席会议。人大、政协先后视察旅游工作。

各级党委、政府把旅游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想旅游、抓旅游、宣传旅游,政府分管同志靠前指挥,亲力亲为。市直各部门以促进旅游业发展为己任,普遍加大支持力度。全社会对发展旅游业的认同程度越来越高,大抓旅游、抓大旅游氛围初步形成。

(二)积极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抢抓机遇,制定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发展规划和推进计

划,对三年任务目标分解细化。谋划大型文体旅游项目,招商效果显著。目前,已有德州旅游商业文化城市综合体、华嬉园高科技体验园、中国(德州)航天城三个项目在谈。

全市重点旅游项目迅速推进。目前,全市在建或即将开工重点旅游项目49个,计划总投资659.4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84.23亿,目前已到位资金86.6亿元。黄河国际生态城、东盟国际生态城、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四女寺风景区、庆云县庆云宫、祥云欢乐世界项目、运河开发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较快。其中,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温泉度假村项目于9月17号正式签约,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世界最大的室内海洋馆--泉城海洋极地世界项目7月x日盛大开业,截止10月x日,共接待游客110.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

(三)宣传促销创新升级,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连续第三年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投放“中国太阳城”城市形象片,印制精致宣传折页,推介德州低碳旅游,助推德州城市品牌由“德州扒鸡”向“中国太阳城”的历史性转变。

成功举办第二届“好客山东(德州)贺年会”,借助平台,有效宣传我市丰富历史文化资源、良好区位交通优势以及旅游业发展良好前景,叫响三大旅游品牌。5月x日,在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启动德州“中国旅游日”活动,各旅游企业踊跃参加,推出一系列惠民活动。成功举办首届“国

民休闲汇”活动,整合资源、营造氛围、促进消费,推出四大板块,九大系列活动,实现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高潮,全民大休闲”的目标,有效助推了幸福德州建设。

请进来、走出去,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联谊会。注重海外市场的开发,赴马来西亚、印尼、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大力宣传、推介德州。举办环渤海十市地旅游论坛,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四)完善旅游产业要素,基础设施不断健全

加强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大要素功能配套联动,协调发展。目前,全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27处,其中4A级景区4家。国家级、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1处。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成为全市首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市旅行社64家,出境旅游组团社实现零突破。星级饭店20家,星级餐馆17家。持有导游IC卡人员411人。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员达到5000多人。省级旅游强乡镇2个,旅游特色村达到4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6家。山东省旅游休闲购物街区1家,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2家。继庆云县之后,夏津县今年有望成为我市第二家省级旅游强县。

扶持三家旅行社成功申报出境旅游业务资质。引导德州公路局、德百集团等大企业集团介入旅行社行业。提高富豪康博、外海瑞廷、凯元温泉度假村、太阳谷微排国际酒店运营规格。狠抓旅游安全、旅游市场秩序和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联合工商、地税、安监、交通运输、消防等部门开

展旅游市场整顿检查。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创新旅游统计工作,全市13个县(市、区)及各旅游企业均纳入统计范围,成为继北京之后全国第二个全面建立县级旅游统计制度的城市。

推进德州东站旅游交通零换乘;协调通往主要旅游景区道路完善指示牌;积极筹建高铁客运站、火车站、汽车站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加快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紧急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五)抢抓京沪高铁开通机遇,做实做深高铁旅游文章 积极做好高铁重点旅游宣传活动。以“高铁自由风—魅力太阳城”为宣传主题,开发20余条旅游线路,力争把游客留在德州。参加“中国首届行进中的高铁旅游营销大会”,宣传德州旅游。参加“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到山东不可不吃的100种美食”、“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特色商品”评选活动,全市14项旅游景区及产品入选。与济南、泰安、曲阜、枣庄等京沪高铁沿线旅游城市建立“旅游联盟”,探索客源互换,联手打造“高铁城市游”品牌。在新华网旅游频道开办“京沪高铁旅游体验活动—体验高铁旅行 畅游好客山东”德州网页进行宣传。

(六)加强旅游系统行风建设,努力塑造拼搏奋进形象 严格遵守德州市机关作风建设“八条禁令”。启动实施廉政效能管理工程,加强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办

事效率。探索星级党支部创建工作,提升党建工作水平。高质量召开以党风廉政建设和严肃换届纪律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及时组织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举行首次全市旅游产业体系建设现场观摩活动。充分利用德州旅游政务网、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旅游,发挥行业管理及引导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县市区对旅游工作重视程度不平衡,旅游项目建设层次较低,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管理部门机构建设亟需加强,旅游管理体制机制相对滞后,城市公共旅游服务设施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集散中心亟待建立健全等。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为契机,以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为主线,以实施“旅游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持续加大投入为依托,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坚持旅游项目建设与产业配套建设两手抓,完善旅游产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推进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力争到20xx年全市累计完成旅游总投入500亿元。旅游收入200亿元,年均增长62.5%;国内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390万人,年均增长35.2%。

(二)工作措施

一是加快旅游产业体系构建及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增强

旅游发展后劲。重点做好南部生态片区旅游大项目招商落地工作。继续推动各县市区旅游规划落实、旅游项目建设、旅游景区提升,增强全市旅游发展后劲。

二是实施行业品质提升工程,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一手硬,抓好景区点建设工作,一手紧,加快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完善。积极筹建旅游咨询中心、集散中心,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旅游核心竞争力。高标准配置旅游要素,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扩大旅游产业规模,积极打造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环境优美、旅游者向往的幸福家园,树立“中国太阳城-德州”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

三是开展多元营销,进一步打响德州旅游品牌。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强力打造“齐鲁燕赵文化融合之都、田园牧歌休闲胜地、北方会议会展名城”三大品牌,扎实推进客源市场拓展工作,采取激励措施促进旅游地接工作开展,打响德州旅游品牌,做旺德州旅游市场。

四是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优化旅游市场环境。以“游客满意度测评”为抓手,加强对旅游质监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旅游暗访制度,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企业从业行为,加强旅游安全监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