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答案)

《鸿门宴》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②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早些。

5.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 接纳,进入。

6.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7.坐,通“座”,座位。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②因击沛公于坐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1. 旦日飨土卒(飨;犒劳)

2. 夜驰之沛公军(之:到,往)

3. 财物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4. 从沛公(从:跟从)

5. 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6.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7. 与臣游(游:交往)

8. 籍吏民(籍:登记)

9.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10. 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具:详细,完备)

11.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

12.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13.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14. 坐须臾(须臾:片刻)

15.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16. 督过之(督过:责备)

17.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1. 固不如也(固:当然)

2.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3.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4.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5. 因言曰(因:趁机)

6.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7.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8. 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

9.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10. 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

11.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 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省略句:

1.沛公军(于)霸上。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为(吾)击破沛公军。

4.具告(之)以事。

5.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

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7.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

8.还军(于)霸上。

9.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

10.竖子不足与(之)谋。

11.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12.加彘肩(于其)上

(三)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吾属今为之虏矣

(四)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大王来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五)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长于臣。”

5.得复见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多义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 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 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军中无以为乐动词,做

谁为大王为此计 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 动词,对付,

何辞为 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 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 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七、成语集锦:

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八、重点翻译句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第二篇:六国论文言知识整理(教师版)

《六国论》文言知识整理(教师版)

重点词语 非兵不利 武器;锋利 破灭之道也 原因 六国互丧 交互,相继;灭亡 率赂秦耶 全都,一概 暴秦之欲无厌 满足 奉之弥繁 更加;多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确定 以地事秦 侍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亲近

理固宜然 道理本来应该这样 此言得之 适宜,得当 (整句:这话对了) 终继五国迁灭 随着 五国既丧 已经 始有远略 起初 始速祸也 才;招致 后秦击赵者再 两次 洎牧以谗诛 等到 可谓智力孤危 智谋和力量;势孤力微 诚不得已 确实;能够;停止 六国迁灭 灭亡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天数,命运(互文手法) 当与秦相较 抗衡 或未易量 轻易 而为秦人积威所劫 胁迫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既然这样,那么 然后得一夕安寝 这样以后

古今异义

1、其实..百倍:古义: 那实际上 今义: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古义:以至于。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

4、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 或能够(表示许可)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旧事,前例 今义:文学体裁的一种

6、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与力量 今义:指人类思考能力与认知水平

7、然后..得一夕之安寝: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8、刺客不行:古义;到```地方去 今义:不可以 ..

特殊句式

赵尝五战于秦 介词结构后置

其势弱于秦 介词结构后置

苟以天下之大 定语后置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判断句

斯用兵之效也 判断句

是又在六国下矣 判断句

暴(于)霜露 省略句

较秦(贿赂)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省略句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 省略句

(诸侯)奉之弥繁,(秦)侵之愈急 省略句

至丹以荆卿(刺秦)为计 省略句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被动句

洎牧以谗诛 被动句

一词多义

以:

1.秦以攻取之外 ( 用,凭 )

2、以有尺寸之地 (相当于而,表顺承或因果)

3、举以予人 (来)

4、以地事秦 (用)

5、苟以天下之大;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凭借)

而:

1、与战胜而得者;赂秦而力亏(因果承接)

2、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而为秦人积威所劫(可是,表示转折)

3、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就,承接关系)

4、二败而三胜(递进)

之:

1、较秦之所得(结构助词,的)

2、秦之所大欲(结构助词,的)

3、以有尺寸之地(的 )

4、子孙视之不甚惜 (代词,土地)

5、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的 )

6、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前一个“之”指秦,后一个“之”指六国。都是代词。 )

7、此言得之 (代词,指代上面的道理)

词类活用

义不赂秦,坚持正义。名词作动词

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译为打退。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待。名为动。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下:吞下。名词作动词。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月:每天 、每月。名作状语。 不能独完:完,完好保全;形容词作动词.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理:名作状语,按理来说。

始速祸焉。速:形容词作动词,招致。

重点翻译句

1.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

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

那么秦国最想要的,与六国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3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

因此燕虽然是个小国,却后来才灭亡,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

4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

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咽喉去。

6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

积威之所劫哉. 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

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在六国之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