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的发展

绿色能源发展

一、 绿色能源的概述

绿色能源也称清洁能源,是环境保护和良好生态系统的象征和代名词。它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狭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绿色能源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

“绿色”能源有两层含义:一是利用现代技术开发干净、无污染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二是化害为利,同改善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城市垃圾淤泥等废物中所蕴藏的能源。与此同时,大量普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不断提高设备能源利用率。19xx年以来,工业化国家利用太阳能、水力、风力和植物能源获得的电力相当于900万吨标准煤的能量,而且这种增幅在本世纪内将以平均每年15%~19%的速度增长。从1981~19xx年工业化国家仅在风力和太阳能两种发电设备方面的成交额就达120亿美元,其中,美国、德国、日本、瑞典、中国和荷兰等国家进展最快。

绿色能源不仅包括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还包括应用科技变废为宝的:秸秆,垃圾等新型能源。人们常常提到的绿色能源,如太阳能、氢能、风能等,但另一类绿色能源,就是绿色植物提供的燃料,叫做绿色能源,又叫生物能源或物质能源。其实,绿色能源是一种古老的能源,千万年来,人类的祖先都是伐树、砍柴烧饭、取暖、生息繁衍。这样生存的后果是给自然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沉痛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利用生物能源,维持人类的生存,甚至造福于人类,必须按照它的自然规律办事,既要利用它,又要保护它,发展它,使自然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

但在绿色能源中,另一种资源是草类。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世界上的草场面积有26亿公顷,绝大部分是天然草场。它既能放牧,又是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乐园。还有一部分草场专为牲畜越冬提供饲料,极少部分的草场才是为人们生活提供燃料的。由于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气化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大多数农民们的燃料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许多农民朋友,冬季取暖不再用柴

火烧炕,而是电热毯一插温暖如春,做饭也不再烧柴、烧秸秆了,而是用上了蜂窝煤炉、液化气灶以及沼气。即使烧秸秆,也是边远山区极少一部分,或个别农家。而大量的秸秆堆放在田间,成堆成山,有的甚至侵占了农田。因此,有的农民在田间大量焚烧秸秆,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影响高速路行车和飞机起降。

二、绿色能源的发展

1、绿色能源发展的首要原因

可再生能源,是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矿物能源,主要指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由于它来自自然,在使用过程中又很少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被称之为绿色能源。也称之为可再生能源。

煤炭短缺、石油短缺??当前,能源短缺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是中国大力发展能够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可再生能源直接动因。

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中国能源需求和能源生产增长迅猛。过去一年,中国一次能源供应不容乐观:煤炭供应呈现局部紧张局面,特别是部分电厂发电用煤告急;一些地方出现柴油等成品油短缺现象;全国还有部分省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中国一次能源的资源情况也不乐观,人均剩余可采储量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矿物能源终有耗尽之时,人类要持续发展,必须开发新的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

2、绿色能源的潜力

中国绿色能源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很大。据测算,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具备开发利用条件的可再生能源预计每年可达8亿吨标准煤。

在绿色能源中,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清洁安全,是最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目前,国际上对太阳能的开发十分重视。到20xx年底,全国已安装光伏电池约5万千瓦,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和生产量均居世界前列,20xx年使用量为5200万平方米,约占世界40%,年产量达1200万平方米。据测算,中国拥有可开发太阳能达1700亿吨标准煤。

风能是地球“与生俱来”的丰富资源,加快开发利用风能已成为全球能源界

的共识。风能的利用主要是发电,目前风电在全球已发展为年产值超过50亿美元的大产业,50多个国家正积极促进风能事业的发展。中国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国家气象局提供资料显示,我国陆地上10米高度可供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53亿千瓦,陆上5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力资源为5亿多千瓦。世界公认,海上的风力资源是陆地上的3-5倍,即使按1倍计算,我国海上风力资源也超过5亿千瓦。我国20xx年已建成并网风力发电装机容量57万千瓦。风电设备制造技术已形成了批量生产能力,全国各地正在建设一批风力发电场。

此外,中国生物质能利用也已起步。目前,中国农村地区拥有户用沼气池1300多万口、年产沼气约33亿立方米,大型沼气场200多处,年产沼气约12亿立方米。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200多万千瓦,主要以蔗渣、稻壳等农业、林业废物和沼气、垃圾等发电。中国正进行从生物质能制取固体、液体燃料的研究和试验。

3、绿色能源在各国的发展历程

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鼓励可再生能源进入能源市场,已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盟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高度重视能源战略。按照欧盟的要求,到20xx年,其成员国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例要达到12%,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提高到发电总量的22.1%。目前,可再生能源已分别占北欧国家挪威和瑞典能源供应的45%和25%。法国政府多年来一直重视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法国农业部的公告显示,按照目前的生物能源发展的态势,到20xx年,法国可再生能源消费能够增加50%,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达到21%。

日本在19xx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开始推行摆脱对石油依赖的政策,引进天然气和核能。在多样化方面,除了依靠大量采用核能发电取得成效外,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20xx年以后在日本被加快普及。

对于能源极度匮乏、所有原油都需要进口的韩国来说,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更显得重要。韩国能源部此前宣布,在未来3年里,韩国公用事业部门将在可再生能源开发领域投入11亿美元,用于对抗不断飙升的石油价格和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

美国的能源政策一直都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充分合理利用现

有资源作为核心内容。为了扩大可再生能源市场,美国已经要求其联邦机构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在20xx年达到总能耗的7.5%。

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虽有进展,但在发展速度和水平上还远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战略和政策上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激励性举措。

专家指出,利用可再生能源,初期成本高,风险大,其低排放与可循环等优势暂时不能体现在价格上,因此与传统能源竞争一开始会处于劣势。这一特性,也决定了政府必然要成为绿色能源发展的主导因素。《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规范了政府和社会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确立了包括中长期总量目标与发展规划,鼓励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开发,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优惠上网电价和全社会分摊费用,设立可再生能源财政专项资金等。它的正式实施,被看作中国绿色能源发展的风向标。

[1]

三、绿色能源的种类及应用

太阳能

太阳是一个巨大、久远、无尽的能源,同时也是许多能源的来源。尽管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层的能量仅为其总辐射能量(约?3.75×1026W)的22亿分之一,但已高达173,000TW,也就是说太阳每秒钟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就相当於500万吨煤。 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是来源於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所以广义的太阳能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大,狭义的太阳能则限於太阳辐射能的光热、光电和光化学的直接转换。 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的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但太阳能也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能流密度低;二是其强度受各种因素(季节、地点、气候等)的影响不能维持常量。这两大缺点大大限制了太阳能的有效利用。

地热能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它起源於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其利用可分成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 地热能的储量比目前人

们所利用的总量多很多倍,而且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如果热量提取的速度不超过补充的速度,那么地热能便是可再生的。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应用相当广泛,据估计,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面的热能相当于100PW·h。 不过,地热能的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开发难度较大。 风能

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各处受热不同,生温差,

风能

从而引起大气的对流运动形成风。据估计到达地球的太阳能中虽然只有大约2%转化为风能,但其总量仍是十分可观的。全球的风能约为2.74X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X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 风能是一种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无污染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对沿海岛屿、边远山区,地广人稀的草原牧场,以及远离电网和近期内电网还难以达到的农村、边疆,作为解决生产和生活能源的一种可靠途径,有著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使在已开发国家,高效洁净的风能也日益受到重视。

海洋能

大海,不仅为人类提供航运、水源和丰富的矿藏,而且还蕴藏著巨大的能量,它将太阳能以及派生的风能等以热能、机械能等形式蓄在海水裏,不像在陆地和空中那样容易散失。

海洋能指依附在海水中的可再生能源,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盐度梯度、海流等形式存在於海洋之中,分述如下:

潮汐与潮流能来源於月球、太阳引力,其他海洋能均来源于太阳辐射,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太阳到达地球的能量,大部分落在海洋上空和海水中,部分转化成各种形式的海洋能。

海水温差能是热能,低纬度的海面水温较高,与深层冷水存在温度差,而储存著温差热能,其能量与温差的大小和水量成正比。

潮汐、潮流,海流、波浪能都是机械能,潮汐能是地球旋转所产生的能量通过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而传递给海洋的,并由长周期波储存的能量,潮汐的能

量与潮差大小和潮量成正比;潮流、海流的能量与流速平方和通流量成正比;波浪能是一种在风的作用下产生的,并以位能和动能的形式由短周期波储存的机械能,波浪的能量与波高的平方和波动水域面积成正比。

河口水域的海水盐度差能是化学能,入海径流的淡水与海洋盐水间有盐度差,若隔以半透膜,淡水向海水一侧渗透可生渗透压力,其能量与压力差和渗透流量成正比。因此各种能量涉及的物理过程开发技术及开发利用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生物能

生物质是指由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生物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一种能量形式,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於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独特的,它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据估计地球上每年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达2x1011t,含能量达3x1021J,因此每年通过光合作用贮存在植物的枝、茎、叶中的太阳能,相当於全世界每年耗能量的10倍。生物能是第四大能源,生物质遍布世界各地,其蕴藏量极大。世界上生物质资源数量庞大,形式繁多,其中包括薪柴,农林作物,尤其是为了生产能源而种植的能源作物,农业和林业残剩物,食品加工和林农业品加工的下脚料,城市固体废弃物,生活污水和水生植物等等。

磁能

泛指与磁相联系的能量,严格地说应指磁场能。在线圈中建立电流,要反抗线圈的自感电动势而做功,与这部分功相联系的能量叫做自感磁能。两个线圈之间存在互感作用,在两个线圈中分别建立电流,除了反抗线圈的自感电动势而做功外,还将反抗线圈的互感电动势而做功,与后者相联系的能量叫做互感磁能。

在静磁情形,电流与磁场总是相伴存在的,因此,将磁能看成与电流联系起来还是储存在磁场中,效果完全相同。然而科学实践证明磁场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它可以脱离电流而存在。变化的电场也能产生磁场,这种变化电场产生的磁场亦具有能量,其场能密度与静磁相同。在一般情形下,变化的电磁场以波的形

式传播,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递。

氢能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因为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可以直接从地下开采,这种能源总有枯竭的一天,而氢能若能从中生产,则可望能抒解能源危机的警戒。

在自然界中,氢已和氧结合成水,必须用热分解或电分解的方法把氢从水中分离出来。燃料电池即是将氢与氧直接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电与水,一个步骤就可发电,发电较传统方式有效率。商品化后,这样的发电系统不但适合一般家庭使用,其副产品所产生的热水,大约在摄氏40到60度间,相当适合家庭洗澡与厨房利用,一举两得。

如果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烧所产生的热或所转换成的电支分解水制氢,那显然是划不来的。现在看来,高效率的制氢的基本途径,是利用太阳能。如果能用太阳能来制氢,那就等於把无穷无尽的、分散的太阳能转变成了高度集中的干净能源了,其意义十分重大。

热泵

工质是将低品位热能吸收后经压缩机转为高品位热能的一种工作介质,它在压缩机里也常以这5种基本形态存在。也是热力学研究的基础。

四、中国绿色能源的发展前景

未来几十年可转换能源的发展可以产生2000万个工作机会,只要政府采取措施减少资源损耗。 全球已有大约230万人从事可转换能源工作,其中一半人从事生物燃料工作。快速增加工作机会靠的是国家执行和扩大政策,包括阻止温室气体排放,把石油和天然气方面的补助转移到新能源,如风电、太阳能和地热。 如果不转换为低碳经济,人们将错失快速增加就业机会的良机。即使20xx年年底全世界在稳定然后削减温室气体方面没有达成新协议,绿色能源业产生工作机会也会发生。如果世界再等10年采取有效行动,那么发展绿色经济的代价就太高了。自次贷危机震撼华尔街、全世界再次担心经济危机之前,许多行业包括新能源业发展速度可能放慢。

在目前全球经济危机期间放弃绿色政策是错误的,因为从长远看,绿色新工

作将使经济更加强大,制造产品需要石油和天然气更少。

由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研究院、亚洲金融研究院等主办的世界能源金融大会,于20xx年11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各国在本届大会上就加强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国际合作、研究开发、技术转让、资金援助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使“绿色能源”在人类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的‘绿色能源’已开始在中国的能源供应中发挥作用,在未来能源构成中更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绿色能源’领域发展前景广阔,投资潜力巨大。同时更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利在当代业在千秋,因此也必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篇:清洁能源的发展现状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现状

学 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 级: 高分子 081 班 姓 名: 高东春 学 号: 2008016006

[摘要] 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用汽车的保有量逐步增多,化石燃料的消耗和环境污染日益

加剧,气候的极端变化频繁发生。开发清洁能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清洁能源天然

气、二甲醚、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的开发和利用以及节能减排技术对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缓解能源压力、保护环境、实现低碳

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清洁能源;化石燃料;环境污染;低碳经济

引言: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情况的制约,我国目前能源仍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天然化石能源为主。我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 年。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1],在2010 年和2020 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1.0%和76.9%,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的迅速攀升给中国石油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压力可想而知。若不开发新型能源,很可能在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 年,就是石油供给丧失平衡的“拐点年”[2]。因此,清洁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对我国的化石燃料的消耗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5]。近年来,开发的清洁能源有天然气、氢气、二甲醚、太阳能、风能、核能、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新型能源。本文主要以天然气、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为例,简述我国新型能源的发展情况。

1 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由于燃烧后不产生二氧化硫和粉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有助于减少酸雨形成,延缓温室效应,改善环境质量,因此,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天然气作为一种新型高效能源,其储量巨大、分布广泛、热值高、污染少而被广泛用于工业和民用燃料。据估计,20.7%的陆地和大洋底90%的地区,具有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有利条件[6]。预计2020 年后,天然气将作为首席能源,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数据显示,从总量上来看我国堪称天然气资源大国[7]。但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中天然气的比例仅占3.8%,远低于24%的世界水平。因此,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天然气的设备投入,促进洁净能源的利用,西气东输等骨干管道的建成为天然气的使用提供了有力条件。我国的天然气正在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据估计,到2020 年需求量达到2 100 亿m3/a,20xx年达到2 380 亿m3/a,届时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有望超过10%。 2 二甲醚

二甲醚(DME)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液化,无毒、无腐蚀性和致癌性,燃烧性能好、热效率高、储运安全,燃烧过程中无残渣、无黑烟,CO、NO 排量低,具有较高的十六烷值[8],良好的可压缩性,生产原料来源丰富,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含量高于95%的二甲醚可替代液化气作为民用燃料,也是理想的柴油替代品。二甲醚作为清洁的替代燃料已经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特别是其替代城市燃气和柴油方面所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生产二甲醚工艺是国内外工艺技术开发的热点之一。目前工业上制取二甲醚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以下3 种:(1)甲醇脱水法;(2)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3)甲酸甲酯催化分解。气相甲醇脱水法是将甲醇蒸气通过固体催化剂发生非均相反应,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此法操作简便、污染少、可连续生产。液相甲醇脱水法是将甲醇与H2SO4 的混合物加热至140 ℃,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该反应的特点是反应温度低、选择性好、转化率高,但设备腐蚀严重,废水对环境污染严重,产品后处理比较困难。目前,国内只有武汉硫酸厂用此法生产二甲醚。直接合成法

是将反应混合气体(CO+H2)在220 ℃,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直接合成二甲醚。杭州大学催化剂研究所已成功开发了直接合成二甲醚所用的催化剂,选择性几乎达100%,CO 转化率在85%以上[9]。但生产过程中有1/3 的CO 转化为CO2,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增加环境温室气体的浓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致力开发CO2 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10],这一技术的应用将缓解温室气体CO2 浓度的升高。目前对CO2 加氢合成二甲醚的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二甲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二甲醚工业将为我国合理地利用煤炭和天然气资源、改善环境开辟一条新路。

3 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能是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在地球上的一种能源,是惟一可运输并储存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产生NOx 和SOx 等污染物少,并且来源丰富,地球上每年生长的生物质总量为1 400~1 800亿t 干物质,相当于目前世界总能耗的10 倍。但生物质作为能源利用的只有1%[11],热利用率低,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秸秆等生物质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显突出。因此,开发生物质能源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12]。目前,开发的生物质液体燃料主要是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

3. 1 生物乙醇

生物乙醇即燃料酒精主要通过植物发酵获得。目前可用来生产燃料酒精的原料有很多,如谷类、薯类、甘蔗、甜菜及藻类外,还有生产乳酪及多种饮料的废液、资源丰富的农作物秸秆、植物纤维、林业的废料及城市垃圾等[13]。巴西是生产生物乙醇最早的国家,主要原料是甘蔗。美国是生物乙醇产量最大的国家,主要原料是玉米。2006 年美国消耗玉米8 100 万t,生产乙醇199 亿L,占世界生物乙醇产量的38.7%。我国燃料乙醇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主要是利用粮食发酵,不具有经济效益。研究表明,用生物质材料的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工业有机垃圾等来制造燃料乙醇更具有环境意义和社会价值。近年来开发研制的以秸秆为原料生产乙醇的成本低于用粮食发酵法生产乙醇的成本[13]。乙醇燃料成本的降低为替代石油燃料开辟更好的前景,预计2015 年燃料乙醇的成本比现在降低36%,达到与石油

竞争水平。

3. 2 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也称为再生燃料,它具有十六烷值高、安全性能好、能耗低,运输、储存、使用方面安全,燃烧性能好于柴油等优点;无毒,能生物降解,基本无硫和氮的氧化物生成。作为石油柴油代用品,使用时柴油机不需作任何改动。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是废食用油、甘蔗、油菜(欧洲)、大豆等。我国成功地利用菜籽油、大豆油、米糠油脚、工业猪油、牛油及野生植物小桐籽油等原料经预酯化和再酯化生产生物柴油。据专家估算,我国麻疯树、黄连木等油料植物可满足年产上千万吨生物柴油的原料需要,废弃动、植物油回收可年产500万t 生物柴油[1]。从理论上讲,我国生物燃料的发展潜力很大。但由于我国生物燃料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规模和技术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4 风能、水能、太阳能和海洋能

风能、水能、太阳能、海洋能和核能也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世界上很多国家利用水力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

4. 1 水能发电

世界上已经有20 多个国家水电能源占国家总能源的90%以上,如巴西和挪威;50 多个国家水电能源占50%以上,如加拿大、瑞典、瑞士等。我国水电在2008 年底装机1.72 亿kW,发电量可以满足大约7%的一次能源需求,预计在2020 年装机达到3~3.5亿kW。

4. 2 太阳能

太阳能的发展主要是光伏发电、热发电和热利用。目前光伏发电技术较为成熟。德国在光伏发电总量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意大利、日本也是光伏使用大国。2008 年全球新装机660 多万kW,超过了核电新增装机。西班牙在2008 年新装机总量超过德国,占当年总装机量的40%。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量在20xx年达到260 万kW,居世界第一位。2008 年开始启动屋顶和大型地面并网光伏发电示范建设工作,2009 年初完成了甘肃敦煌1 万kW 级大型项目招标工作,标志着我国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已经正式启动[14]。

4. 3 海洋能[15]

海洋能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在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中,潮汐发电技术最为成熟。国外潮汐能发电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第一个商业性电站20 世纪60 年代建于法国。现在全球最大的法国朗斯潮汐电站装机容量24 万kW,年均发电5.44 亿kW·h。英国在20xx年建成一座装机容量为20 MW 的海浪能发电站,其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能发电站。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能,大陆海岸线长达1.8 万km,岛屿海岸线1.4 万km,海洋能资源总量可达近30亿kW,开发利用潜力极大,开发海洋能对沿海地区及海域的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5 节能技术

节能技术也是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在建筑、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部门开展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巨大的潜力。在许多国家新建节能型建筑物和老式建筑物相比可以提高能效70%以上,新型节能空调和10 年前旧空调相比可以节约能耗30%~40%,新型节能灯可以节能30%~60%。在工业部门,可以通过提高电动机、锅炉以及供热系统的效率来降低能源消耗,并以此降低CO2 的排放。交通运输部门也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来降低对石油的消耗和不断增加的排放。根据IEA 分析,到2050 年可以通过在建筑、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部门开展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与基准值相比降低17%~33%的总能源需求。无疑节能技术对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6 结语

总之,清洁能源利用和开发能够缓解能源危机、减少CO2 排放、实现低碳经济,是当前保护环境迫切需要的,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 参考文献]

[1]肖勤.我国生物液体燃料发展现状及建议[J].河北农业科学,

2009,13(4):136-138.

[2]规划新能源未来15年三步走生物质能源将占15%[J].广西电

力建设科技信息,2006,115(2):20-21.

[3]郑博福,邓红兵,严岩,等.我国未来能源消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分析[J].环境科学,2005,26(3):1-6.

[4]郑洪弢,倪维斗,李政.中国城市能源利用现状和政策分析[J].中

国能源,2003,(4):13-17.

[5]张世坤,许晓光.我国当前的能源问题及未来能源发展战略[J].能

源研究与信息,2004,20(4):211-219.

[6]金翔龙.二十一世纪海洋开发利用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展望[J].科学

中国人,2006,(11):13-17.

[7]中国产业研究院.我国天然气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EB/OL]. http://www. ciedr.com,2009-9-25.

[8]杨效益,王安邦,晋高波.二甲醚的最新技术进展[J].山西化工, 2006,26(4):53-56.

[9]刘征宇.二甲醚的工业生产及开发[J].化学工程师,2006,129(6): 32-33.

[10]杨燕,夏代宽,唐文龙.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的研究

[J].工业催化,2002, 10(3): 43-46.

[11]Simon J.,M tiller H.P,Koch R,et a1.The rmoplastic and biodegradable polymers of cellulose [J].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1998,59:107-115.

[12]邓可蕴.21 世纪我国生物质能发展战略[J].中国电力,2007,33

(9): 82-84.

[13]王爱香.清洁能源———生物质秸秆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 2009,38(2):289-292.

[14]韩文科.我国可再生资源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J/OL].http:// www..2009-10-30.

[15]尤艳馨. 潜力巨大、前景看好的清洁能源:海洋能[J].节能减排, 2007,382(10):18-20.

步工艺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2,23(6);246.247-2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