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

——《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 近段时间,我阅读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一书,该书中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模式——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很有可能化解人类面临的资源困境,甚至改变世界经济模式。

读完这本书后感到振奋、倍受鼓舞的同时,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所肩负的责任与压力,对于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好乡镇经济,如何走好科学发展观之路,如何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有了更深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

一、要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积极引导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加大思想解放深度与广度

我乡地处XXX但距离城区较远,再加上交通不便利,人们思想过于保守,长期以来严重影响经济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日益完善,信息共享越来越多,互联网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并一步步深入到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思想解放程度决定改革深度、开放力度、崛起速度。目前,XX全市上下正在全面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活动,先进的思想观念是潜在而巨大的“生产力”,谁抢占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制高点,谁就能把握发展主动权,谁就能快人一步、先期发展。对于XX来讲,全乡干部群众要依托互联网进一步解放思想,敢想敢做,

二、要以杰里米·里夫金为我们描绘的蓝图为指引,推动全 1

乡实现跨越发展

书中指出我们已经进入后碳时代,化石能源已经不可持续,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的主要能源。XX乡属于典型的传统农业大乡,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我们以此为机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能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以三项重点工作为依托,努力实现全乡跨越发展。一是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要注重无污染、低排放的项目;积极引进数字化、高效化、智能化等朝阳产业,做好各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帮助项目做大做强。二是抓全乡和谐稳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稳定是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广大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通过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烟花爆竹行为,认真排查处理各类农村矛盾、隐患,力保XX乡的和谐、稳定,抓好稳定促发展。三是抓民生事业。书中提到幸福衡量标准改变开始对衡量经济财富的关键性指标产生重要影响,生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共同体之中每个人的积极参与,所以要求每个成员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确保在追求过程中不让一个人掉队,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抓好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三、紧跟时代潮流,提高党员意识,全面推进我乡党建迈上新台阶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 2

会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推进社会稳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了服务于经济发展,更是要坚持把党委班子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齐心协力共谋发展。一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广大党员干部更要以思想凝聚力量,用旗帜引领方向,提高干部素质、转变干部作风,建立一套科学、理性的XX乡工作机制。二是强化目标责任考核。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双承诺、双述职、双评议、双公开”制度。推行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落实、细化年度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三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针对经济发展终于到的新问题、新矛盾以健全村民议事会制度为突破,实行定期例会制和急事召会制,坚决做到 “村民主村事”、“村事民作主”,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来。

3

 

第二篇:第三次工业革命和智能电网读书心得

《智能电网与第三次工业革命》读后感

近年来,全球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与日俱增,但能源短缺等风险也随之提高。既有能源消费模式已难以为继,取而代之的是,以“可再生能源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日渐兴起。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在《智能电网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基于工业革命的历史观,以全局、整体、开放、普遍联系的视角,阐述了“智能电网如何承载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一命题。未来,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将不断创新突破,而智能电网具备超远距离超大规模输电技术,可让能源配置范围更广、能力更强,实现能源从就地平衡向大范围优化配置、更大范围统筹平衡转变。

因此,建立智能电网,不仅是构建“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能源互联网,更是打造承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平台。

第一,智能互动化是能源开发和消费方式变革的基础。 传统电网主要是面向远端集中式发电,这是一种单向的能源消费方式。随着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断提高,能源用户的服务需求日益多元,供需互动必将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的新型模式。

正如刘董在新作中所述:“传统电网的电力流只能从供应侧向需求侧单向传输,难以适应这些新的需求。只有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的智能电网,才能适应能源消费的新变

化,推动能源消费从单向接收、模式单一的用电方式,向互动、灵活的智能化用电方式转变。”

在智能电网包含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中,互动化最为重要,因为它可以使得电源、电网与用户之间在信息与能量上发生紧密联系与多向交互,在新能源不断接入和电力市场逐步改变的背景,互动将在提高电网安全、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20xx年,在营销部组织协调下,国网客户服务中心及 27个省公司均结合实际需求,选择适宜服务渠道探索性开展互动服务业务,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第二,分布式电源是实现能源配置方式变革的载体。 从最新出台的分布式能源政策来看,国家对发展分布式电源的导向逐渐明确,相关部委在技术、政策、投资环境的多项措施,旨在改善分布式电源的发展环境,促进应用市场逐渐打开。然而,分布式电源范围广,使部分通讯联系薄弱,电压受昼夜负荷、季节负荷变化影响较大等特点,因此不易采集。

智能电网的功能之一,即是为各种分布式电源提供自由接入的动态平台。它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更是分布式电源实现优化配置的一种体现。刘董在文章中也阐述上述观点:“智能电网基于超远距离超大规模输电技术,能源配置范围更广、能力更强,只有通过智能电网才能实现这些能源基地的大规模开发,实现能源从就地平衡向大范围优化配置、更大范围统筹平衡转变。”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20xx年,营销部大力配合分布式电

源接入工作,开展分布式电源业务规则完善和营销业务系统适应性调整,积极支持和服务于新能源发展。

第三、电能替代是促进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前提。

随着雾霾等空气问题日益加重,珍惜能源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因此近年来,电能替代不仅被视作治理大气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还是实现低碳生活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大力推广“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不仅可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更有助于推动减少城市污染物排放、尽快破解城市雾霾难题,最终实现刘总在本文中提到的“基于智能电网的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将推动生产生活的低碳化”。

为落实公司在“城市供暖、电动汽车和居民用能”这三大领域实施电能替代的要求,20xx年,营销部积极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建立健全电能替代长效机制,累计完成替代电量79亿千瓦时。全年组织能效服务活动1970次,签订节能服务项目合同840个,全面总结中德能效项目合作工作,并指导北京公司做好“煤改电”项目实施。

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展开,智能电网的建设也时不我待。刘总在文中提到:“我国新能源、智能电网发展均走在世界前列,在新一轮能源变革中处于有利地位,具备了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勇立潮头、引领发展的条件。”因此,需要巩固和扩大既有优势,从以下三方面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和配套设施的完善: 第一,大力推广智能互动平台建设

目前,公司在支持企业、一般工商业、居民等各类客户的服务差异化、多样化互动诉求,以及支持多种形态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动汽车充放电、用户能效需求响应等互动新需求方面仍有差距。

智能电表

下一步,营销部将进一步研究能量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双向交互,借鉴国内外服务型企业先进实践经验,利用公司庞大的电力客户资源、业务数据资源、服务渠道资源以及品牌优势,充分融合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等新技术,构造立体化智能服务平台。

按照“充电为主、主导快充、引导换电、兼顾慢充、按需建设、经济实用”的总体思路,加快布局建设快充网络和高端充换电设施,研制智能一体化快慢充充电桩,搭建电动汽车与分布式电源、用户用电的互动化试验系统,满足自动双向计量计费、有序充电、能量信息双向互动、增值服务等多样化需求。

第二,因地制宜实施电能替代工程

国务院于20xx年9月份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0月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不仅凸现了中央治理大力污染问题的决心,也体现了我国对环境与生态文明的关注。

因此,营销部将在20xx年继续认真贯彻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实施电能替代工程,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因地制宜开展集中电锅炉替代燃煤锅炉、“家庭电气化”等专项活动,加强电能替代宣传推广活动,总

结推广电能替代典型案例。建立电能替代工作考核制度,将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同业对标考核。26个省级电能服务管理平台上线运行,实现节能服务管理、企业用能服务等核心模块的深化应用,进一步完善能效管理及节能服务标准体系,完善节能公司考核制度。

第三,配合公司完成分布式电源接入

当前,大量分布式电源的快速发展,给电源接入对电网运营管理和供电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动汽车与电网的双向互动也将考验电网配置能力。

未来,营销部将强化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接纳能力,构建“网、源、荷”智能互动体系,实现分布式电源的柔性接入。同时加强并网接入、技术检测、计量结算、安全运行等关键环节管控,最大限度消纳新能源;结合国家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有关政策规定,研究分布式电源规模化发展后营销服务模式、安全责任界定及相关配套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