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观后感

编导1010班 田甜啸

201018241028

以国为重 ——观电影《钱学森》有感 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完《钱学森》这部电影,我对这位著名科学家的事迹有了进一步了解。电影讲述了建国初期,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优厚生活待遇,冲破美国当局百般阻挠,毅然决然踏上回归祖国的道路。钱学森这位科学巨匠在艰难的条件和恶劣的环境下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一生为国家航天事业和国防事业,为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的历史。

一部电影,记录了一个人的传奇,掀开了一个国家的历史。钱学森是我国导弹、火箭以

及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是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圣人”,是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科学家。他的一生充满神秘和传奇,虽然历史已经尘封了一些记忆,但看完了《钱学森》这部电影后,钱学森崇高的爱国之心、坚定的信念以及淡泊名利的大家风范一次又一次触动着我的心弦。 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始终心系祖国,密切关注国内局势变化,决心早日学成报

效祖国。当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正当钱学森一家准备回国之际,却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阻挠,美国政府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他们长达五年之久。但是尽管如此,他却从未忘记报效祖国,时刻盼望着回到祖国,参加祖国的建设。他不屈不挠、顽强斗争,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和执着。美国人的迫害没有摧毁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他坚持斗争了5年,终于冲破重重阻力,海外的拳拳赤子终于如愿回到了祖国,并立即投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

在刚刚建立的新中国,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当时新中国非常缺乏人才和科学技术,钱学森回国后带领着科研人员团结奋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短短的十年中,他成功地引爆了两颗核弹,并发射了“东方红”,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授予“导弹之父”和“航天之父”的称号,使当时落后的中国在这两个领域中突飞猛进,最终使中国有了自己的导弹,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又提升了一个台阶,开创了崭新的局面!就像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导弹、原子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整个电影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个场景是:钱学森想回中国,杜比里奇教授和金博尔将军却想挽留钱学森,杜比里奇教授对钱学深说:“中国没有航空技术,一点都没有,一个杰出的航空科学家回到农耕的社会,能做什么呢?”钱学森的回答是:“在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看似一句气话,其实反应出钱学森的爱国情结,爱国,就是要把祖国放在心间,以祖国利益至上;爱国,就是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为我们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爱国主义典范的钱学森,爱国主义是贯穿他整个生命的主旋律,这位享有国际威望

的大科学家,以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的姿态,穿行在风沙弥漫的西北荒漠,成功研发了“两弹一星”,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钱学森在美国生活二十年,由于他对美国高科技军事的贡献,和他本身的学术地位,钱学森一家有着非常优越的生活。一流的实验设备,别墅、汽车,交往的社会名流,甚至有美军高层领导的赏识。可他放弃了金钱、地位和名誉。回国后的他,除了一身军装和御寒的大衣,就是一身朴素的蓝色中山装。在漫漫黄沙的戈壁滩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为祖国建设,创造了两弹一星令世人震撼于中国的崛起。他的一生贡献巨大,却拒绝了写传奇、名留千古的机会,视名利如粪土,淡泊处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钱学森的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的事迹振奋人心,他的精神永不泯灭,他的品质永垂千古,他使我们感受到,爱国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一路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有余地给后面的攀登者。他这种不为名利,一心报效祖国,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奉献一生的爱国热情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为了祖国奋不顾身,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在那种物欲的诱惑下,他迈出的重大一步决定了他的一生,为他的祖国奋斗。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被他的执着、坚持所震撼!钱学森,一个令全中国骄傲的名字;一个让世界震撼的名字;更是一个令我们一辈子难忘的名字!

 

第二篇:钱学森影评

《钱学森》影评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科学人物,两弹一星元勋,20xx年10月31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8岁。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我们对他该怀有多大的敬意呢!

他说:“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他说:“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个东二么,今天掉下来,明天我们把它给射上去!”他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他说:“不要服我,要服科学!”他就是在美国人眼里“一个人抵五个师的人!”

也许到了这个年代我们对于钱学森这位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并不熟悉。看了《钱学森》这部影片之后,内心充满了各种感动,各种鼓舞,心情澎湃。同时也让我对钱学森肃然起敬。 《钱学森》这部电影演绎了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传奇的一生,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加州理工学院出身的教授钱学森,在美国拥有优越的研究环境和资源,但他却心系祖国,归心似箭,一心想利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而意识到钱学森有着巨大价值的美方又对其归国设置了重重障碍,甚至以间谍罪逮捕钱学森。最终,回国愿望强烈的钱学森几经辗转回到了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从仿制入手,根据现有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

19xx年,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接着,他带领科研人员克服

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靶场成功试射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

在观影的过程中,一些情节的设计让我看了不仅身感振奋,而且还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比如钱学森被指控是共 产 党,被关进监狱,蒋英去探监那一段,看守的人说你们只有五分钟的时间,蒋英见到丈夫之后一直问“你还好吗?”“他们打你了吗?”钱学森却一句话都没说。旁边的人说“请讲英语!”而蒋英回应的却很犀利,“难道你没看出来吗?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像外国人问我们一句:“Where are you from?”我们能昂首挺胸,理直气壮地提高声音,的分贝告诉他们:“I’m Chinese,I’m from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就像钱学森要离开的时候,杜布里奇校长很不解地问他:“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钱学森回答:“回到我的祖国,我总是能做些什么,也许,我还可以种苹果。”就像登机的时候,一个中国的记者问钱学森:“你为什么不回台湾而选择去大陆呢?”钱学森不回答,中国记者追问,钱学森说:“中国人对中国人提问要用中文而不是英语,我不想回答你的问题。”

新中国建立之初,各方面都很落后,依然随时面临被外国侵略的危险。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的提升,也为了证明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钱学森出国时的志向是:把最先进的外国东西给学会,然后带入中国,为国建设作出贡献。这种高尚的情怀,是作为学子的我们所应该学习的,我想起了周恩来总理说过的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

觉得读书人是应该有这样的一种气魄和理想的吧。如果说这次观影使我学到了什么,就是志向、进取、钻研、拼搏、奉献!为了祖国! 一个人为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倾尽毕生心血,最后做成了,这个人叫钱学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