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语录1

吴仁宝的格言

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

充分显示他廉洁勤政的人生态度

正是这样的领导,带领大华西成为天下第一村

江苏省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有“农民政治家”、“农民企业家”、“农民思想家”、“农民语言大师”之称。笔者曾经听过吴仁宝的一场报告,他思维敏捷,谈笑风生,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这里选择新近见报的吴仁宝的三句名言,试作评点。

第一句:“有福民享,有难官当。”20xx年,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华西新任党委书记吴协恩带领党委委员向先烈宣誓:“有福民享,有难官当,苦战三年,拿下可用资金50亿”。有记者问吴仁宝,人们常说的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你们为什么要提出“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吴仁宝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华西村的体现就是“有福民享,有难官当”,这样才能体现出共 产 党员的先进性。

华西村50年的实践证明,能做到“有福民享,有难官当”,组织就有力量,干部就有权威,经济就能发展,老百姓就能真正得到实惠。

第二句:“既和上级保持一致,也和群众保持一致。”吴仁宝认为,当干部如果能与“两头”保持一致,就是一个不太差的干部。如果只跟上面保持一致,不同老百姓保持一致,就不是好干部;如果只跟老百姓保持一致,不跟组织保持一致,也是不行的。

从理论上说,作为共 产 党的干部,与“两头”保持一致理所应当。因为我们党、政府与人民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除了人民的利益,共 产 党没有自己的私利。但在具体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上级的政策、决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矛盾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发生了,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怎么办呢?吴仁宝的办法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村人多地少,工业已经起步,分还是不分?吴仁宝和华西村选择了不分,将500亩粮田交给30名种粮能手承包,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上。党的十五大以后,苏南乡镇企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有关部门明确提出“抓大放小”,华西人再一次坚持实事求是,一手“抓大放小”,一手“抓大扶小”,有时候还“抓小放大”。

第三句:“我听了老百姓的话,老百姓肯定会听我的话。”无锡市的村支书们在华西村办过一个礼拜的培训班,其间,有支部书记好奇地问吴仁宝:“你们的老百姓这么听话,我那里的老百姓怎么不听话?”群众不听话,是眼下很多干部的共同感受。干部做了错事不听话,情有可原,有时做的是对群众有益的事,群众也不听话,于是他们得出结论:中国老百姓素质太低。可是吴仁宝的回答是:“我是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自己不听群众的话。我听了老百姓的话,老百姓肯定会听我的话”。

群众为什么不听话,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吴仁宝简明扼要,几句话就说得明白通透。群众不听话,原因不是群众素质太低,而是干部素质不高。那位提问的支书,以及有同

样问题的干部,对吴仁宝的这个回答可能难以接受,但是,毫无疑义,吴仁宝是正确的。

华西村的经验非常丰富,吴仁宝的名言可以出一本书。但仅就上述三句,我们已经可以领略“天下第一村”的奥秘所在,可以窥见一位有52年党龄的老党员的赤子情怀。

 

第二篇:吴仁宝的箴言

吴仁宝的“箴言”是面鲜活的镜子

陆志坚

20xx年03月19日13:58 来源:人民网-

3月18日下午6时58分,华西村一位85岁的老人去世了,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眼泪和哭声里。从担西村书记以来,吴仁宝操心得最多的就是华西的村民、华西的发展。一直到生命最后的弥留之际,这位老书记最牵挂的还是他的华西、他的村民。(3月19日 新华网)

被称之为“中国最伟大的农民”吴仁宝与世长辞,这不仅让华西的村民为之悲伤,也让亿万人们感到哀痛。吴仁宝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和新时期优秀共 产 党员的光辉榜样,他为华西人留下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更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吴仁宝的精神财富,集中体现在他的箴言中。“我要始终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只要明富,不要暗富,明的少拿,暗的不拿”、“只要心脏不停,就要脚步不停、脑子不停、事业不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停”??吴仁宝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自己的一生坚守和践行着自己的箴言。

如今的华西,不仅人均存款超百万元,且是我国第一个“汽车村”、“别墅村”。而吴仁宝却一直还住在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近几年,上级政府批准给他的奖金累计有5000多万元,可他分文不取,全部留给了集体。他常说,“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正基于此,吴仁宝用自己毕生的心血,为实现“华西梦”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见到兰考泡桐,想起了焦裕禄;到大亮山林场,想起了杨善洲;看到寿光蔬菜,想起了王伯祥。如今,一提到华西,人们必感念吴仁宝对党对群众的赤胆忠心。吴仁宝逝世后,华西人都是跌跌撞撞地赶来,擦着眼泪依依不舍地离开。这种井喷的民意悲伤,就是对一名共 产 党人无私奉献高尚情怀的最好评价。

无疑,吴仁宝的“箴言”就是一面鲜活的镜子,照出了某些人的“小”来。个别党员干部信奉金钱至上、权力至上,或以权谋私,贪婪无耻,不择手段捞取个人好处;或享乐主义思想膨胀,追求奢侈、豪华生活;或与民争利,处处盘算个人的“小九九”;或在群众面前摆谱显阔,断裂了干群的鱼水情谊??想想吴仁宝的“箴言”,这些人应该感到羞愧和汗颜。

有哲人说过,幸福在于为别人而生活。吴仁宝为华西人的幸福梦想“生命不息,工作不止”,他用自己的心血、责任和情怀,镌刻了一座永不磨灭的历史丰碑。

从吴仁宝身上看到改革的精神

毛建国

20xx年03月20日10:07 来源:法制日报

他是中国最有名的农民,也可能是中国最富有争议的农民。他是吴仁宝,江苏华西村原党委书记。3月18日,吴仁宝罹患肺癌医治无效,在家中逝世,享年85岁(3月19日《新京报》)。

晚清重臣李鸿章曾经感慨自己,“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都尽”。无论喜不喜欢,都不得不承认,吴仁宝的这一生与中国改革开放、与中国新农村的发展紧紧地结合起来。

在历史洪流中,吴仁宝不是设计者、不是理论者,他更多是改革者,是改革的一员“闯将”。正如人们评价苏南的“醒得早、起得早、跑得快”,吴仁宝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吴仁宝虽然也说了一些警世哲言,但更打动人的是他的行动,是他的敢闯敢干。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别人跳忠字舞时,吴仁宝提出“多插一棵秧,多种一亩地”;当全国割资本主义尾巴时,吴仁宝带领村民偷偷建农具加工厂;19xx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包产到户”在全国推开,可在19xx年,吴仁宝就将全村600多亩良田交给30人耕种,开始实行劳动力转移。在没有成为“明星”之前,吴仁宝带领华西村走自己的路,不受外界干扰。成为“明星”后,吴仁宝依然敢想敢试、敢闯敢干,“不怕公有、私有,就怕公也没有、私也没有,要公私双富有”,他坚持走共富的道路。

回望吴仁宝这一生,可以看到,在他身上最可贵的就是“甩开膀子”。吴仁宝不是圣人,不是完人,身上也存在缺点;吴仁宝做的一切,也不是无可非议,甚至有一些还存在极大争议。但不管如何,他是一个有梦想的

人,他的梦想就是让农村好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而且为了实现梦想,他敢想敢试、敢闯敢干。他走的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人们能够看到收获的丰厚,却无法看清前行的艰难。作为一个先行者,作为一个改革闯将,吴仁宝提供了一种启示、一种借鉴以及另外一种可能。

“甩开膀子”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不仅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才识,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更要有夙夜为公、勤勉不止的奉献品质。“甩开膀子”常常通过敢想敢试、敢闯敢干表现出来,也正是因为有着“甩开膀子”的精神,吴仁宝才能始终先人一步、勇立潮头,做成别人不愿为、不敢为、不能为之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纵有千般不是,能够始终“甩开膀子”,就足已写入史册,赢得社会尊重。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现在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革来释放红利,更要强调“甩开膀子”的改革精神。如果说吴仁宝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改革更多是敢不敢走,是要突破意识形态的问题;那现在,还要叠加上如何走,更面临着突破利益格局的问题。“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如果没有“甩开膀子”的精神,不去趟历史三峡,再“喊破嗓子”,改革也难有寸进。

吴仁宝走了,他的贡献人们不会忘记;他的改革精神,人们也不会忘记。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像吴仁宝一样,“甩开膀子”,敢想敢试、敢闯敢干,这是对吴仁宝老人最好的纪念。

马英九女儿租房居住为何让人震惊

据台湾媒体报道,马英九大女儿马唯中,9日晚上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低调喜宴,席开8桌,妈妈周美青与妹妹马元中出席献上祝福,爸爸马英九则因为要处理核四(台湾第四核电厂)大游行相关事宜,所以连女儿的婚礼都没有出席。马唯中的夫婿也是台湾人,目前在香港特区工作。马唯中婚后租屋住在香港特区,昨天晚上是补请喜宴,今(10日)就与夫婿返回香港特区。(3月13日新华网)

马唯中的低调简朴是出了名的。出门坐公车,出境坐经济舱,不靠马英九关系谋职,她所穿的衣服里连像样的品牌都没有。对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中还曾专门回应称,大陆也有很多很朴素、很低调的干部子弟。

不能否认,内地也有很多低调简朴的干部子弟。而马唯中的低调并不是人们不知道其行踪,也不是人们压根就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相反,马唯中也经常出现在媒体前,其低调只是无特权或无特殊而已。 无论其出行或入学等等,都不搞特殊化,和普通百姓一般无二,这种低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低调”。如此次结婚,虽然低调但还是为人们所知。其婚宴,甚至比我们普通人还要简单。正如一些网友所言,在内地就算是一个村主任的孩子结婚,也要大摆宴席闹得人人皆知,何况是马英九的女儿?

更让一些人想不到的是,马唯中结婚后还需租房居住。婚后租房居住,在时下买房热潮下,对于我们普通百姓而言,也有些难以接受,何况是马英九的女儿呢?因为一些人在结婚前,婚房早就有父母给准备好了。

哪怕是一些普通百姓家的孩子,结婚也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婚房。啃老族会去啃老,不能啃老的也会咬紧牙关去银行贷款买房。因为大家都知道,你只有买了房,才能娶得上媳妇,你媳妇才愿意跟你过日子。否则,你就别想娶媳妇了。即使媳妇愿意租房住,丈母娘也不会答应,也会逼着去买房子。

不过,一个不依赖父母的人租房居住其实很是正常。毕竟,你的收入有限,不可能一步到位,在短时间内买上房子。你若不啃老,你就只能租房居住。不依靠父母的马唯中,不租房居住能行么?而马唯中租房居住在我们这里成了新鲜事,或许在他们本人看来却是最为正常不过了。

勤俭是梦想的孵化器

简满屯

20xx年03月21日05:0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从办公电子化到驻地餐厅的“光盘行动”,从“以法治奢”的建议到对文明生活方式的呼吁,今年两会上,“反对浪费、厉行节约”成为代表委员们的普遍关注。一股勤俭之风劲吹,让这个春天格外清新。 反浪费不只在两会。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在进行一场崇尚节俭的全民行动。这固然令人振奋,但是,正如不少代表委员在讨论中指出的,节俭新风不能成为“过巷之风”,关键是从“病象”里找准“病根”,改变浪费行为背后的奢靡习气、浮华心态。

如果说“桌上剩的比嘴里的多”是看得见的浪费,那么从思想观念到社会风气的“看不见的浪费”更

值得警惕。公务接待以高档为标准,社会交往中的面子观念、攀比之风,网上不时出现炫富者,“高富帅”“白富美”的择偶标准被过度放大??透过这些不良现象,可以发现物欲侵蚀、奢风熏染的根子,在于价值观的扭曲。

“过去穷怕了,现在有钱了,又穷大方了。”全国人大代表朱国萍的感慨,道出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物质日益丰盈,国力日趋强盛。大家普遍感到生活比以前好了,胸膛挺高了,腰板也直了。然而,在享受经济富足带来的自信和尊严的同时,倘若没有科学、道德、文化等滋养心灵,就容易生长出浮躁、浅薄、功利等繁芜杂草,让奢侈浮靡之风找到市场。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战国策》载,齐宣王时,首都临淄“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而后风气蔓延全国,“众庶百姓,皆以贪利争夺为俗”,乃至“不修守战之备”,待到秦国攻城之时,军民皆只有束手降敌。古人云“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奢靡之风还不只是浪费金钱和资源,更损害民风政风,危害巨大。

再回过头来看,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国家发展的良好态势,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在于我们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勤俭创业。3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一点一滴地干、一分一毫地攒、一砖一瓦地建、一步一个脚印地改善,这才甩掉了“温饱不足”的帽子,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踏上了建成全面小康的新征程。就连国外观察家们,在分析“中国奇迹”何以可能的时候,也常常在制度因素之外,纷纷感叹“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勤奋的人”。

经验教训表明,大到一个国家、民族,小到一个家庭、个人,如果没有一种长远的眼光,没有一股子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没有一种高尚的追求,仅仅沉迷于追逐财富,满足于感官享受,就很难走得远。勤俭节约不仅是持家宝,也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压舱石”。

19xx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在这里,他看到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毛泽东住在十分简陋的窑洞里,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怀穿着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从共 产 党人极其简朴的生活中,斯诺发现了一种伟大的力量,他称之为“兴国之光”。今天,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到创造更美好生活,都更加需要我们用勤俭的孵化器滋养心神,用实干的“兴国之光”照亮前路。

“瘦身”只是政府机构改革第一步

王石川

20xx年03月10日15:28 人民网-观点频道

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少至25个。改革的重点是,紧紧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

从方案看,足以看出中央有决心啃下硬骨头,改革对象皆是公众最关心、最焦虑的机构,比如食品安全、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以及铁道部政企分开等等。机构改革被称为“自我革命”,难点多、阻力大,牵扯到的利益错综复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但不能因为有难度有止步不前,更不因为有阻力就望而却步。

对改革方案,不少网友表达了诚恳而朴实的厚望,“希望春运时能有一张火车票,饭桌上不再有地沟油,孩子能有一罐放心的奶粉??”这种期望并不过分,以食品安全为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现,与无良企业丧失法律敬畏有关,也与监管不力有关,还与制度缺失有关。著名院士钟南山说过,“多头管理、多龙治水”是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的重要原因,“虽然新修订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但食品安全牵涉到农业、卫生、工商、质检、交通运输等十多个部门,只要有一个环节监管不到位,就有可能给消费者造成损害。”而这次机构改革就是将食品安全办的职责、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职责、质检总局的生产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工商总局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整合,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打破九龙治水的弊端,统一监管,也就更容易监管。

当然,应清醒地意识到,机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很难一步到位。不能天真地认为机构一整合,所有的问题就荡然无存,所有的障碍就土崩瓦解,所有的难点就自动消失。为使机构改革发挥最大效应,还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机构整合后,权责应该更明确。机构整合在一起,部门变得庞大了,人员也多了,有人担心“星

多月不明,官多不太平”,减少这种担心的关键就是确保结构优化、廉洁高效。有多大的权力承担多大的职责,机构大了、人多了,但每个人都守土有责,管好该管的,做好该做的,不越权,更不失职,也才能更有效率。

二是,既要简政,也要放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社会力量能做好的就不要再染指,努力向“小政府,大社会”过度;革除备受诟病的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法定化的弊病,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否则,权力乱伸手,民众必紧张;权力热衷于变现,就会滋生腐败,还会搞乱市场。

何以检验机构改革的成效?就看能不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有学者称,公众关注政府机构的多寡与人员数量,更关心政府所提供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以及服务水平的高低。实际上,中央已经明确强调,“行政体制改革要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经过改革,公共服务更健全、更有质量了,这是公众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死猪漂浮”引发生态反思

李泓冰

20xx年03月20日05:4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来,上海黄浦江上游的死猪漂浮事件引起社会关注,也引来不少担忧。挑战面前,上海市为了化解这场“水危机”殚精竭虑,一方面逐日打捞死猪,并做无害化处理,累积多达上万头;另一方面,则逐日向媒体详细通报相关信息,力求公开透明。从目前来看,经过艰苦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保证了上海市民的饮水安全。

但是,这场危机还难以画上句号。随着记者调查的深入,各种谜团也渐渐浮出水面,带来对这起突发事件更加深刻的反思。

漂浮的死猪暂时捞尽,还会不会卷土重来?毕竟,黄浦江上游河汊众多,面对这种“跨省市污染”,还需追根溯源,加强协同治理。

正是在这一问题上,还有不少疑团待解:为什么在事件发生后,连死猪源头这一望而知的问题,相关方都不愿认账?死猪的病死原因何以欲说还休,至今还是一笔糊涂账?对这些死猪,当地政府有否采取必要措施安全处置?农业部对动物无害化处置的三令五申,是否在当地得到落实?当大量死猪沿江漂流,上下游能否联合行动,而不是只靠上海方面的末端处置?

纵观这场水危机从起源到化解的来龙去脉,再联系此前各地的水污染、雾霾、沙尘暴等诸多环境突发事件,不难发现,仅仅是事发地一方的努力,就算是再尽心再周全再有担当,也会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只能收一时之效,而非正本清源的长久之计。

不管是死猪漂到上海带来水质恐慌,还是雾霾“串门”来到北京引发呼吸焦虑,都在提醒我们,环境安全问题绝不是一个地方单独行动所能解决的。一旦在人群聚集的大城市突发环境污染,影响面巨大。但是,它们毕竟只是一个一个“点”,而水和空气都是流动不居的,我们的关注焦点不能只盯在事发地,而忽略了问题的根源、演化的过程。

比如上海与江浙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也一直在做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努力,沪苏浙环保部门3年前还曾签署过《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保护工作合作协议》。然而,从死猪漂浮事件暴露的问题来看,建立畅通而有效的区域联动机制,依然任重道远。

行政管辖,固然守土有责,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只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尤其在生态环保方面,上游下游、各个地区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哪个环节掉链子都不行。囿于一隅、只顾自己,就会导致“跨界污染”久拖不决、愈演愈烈,最终埋单的还是大家。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正是“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共同责任。兹事体大,谁也不能置身事外,焉能一推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