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

《建筑艺术赏析》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课程学分:3学分

教学组织:

先修课程:

课程部门:

制 订 人: 课程名称:建筑艺术赏析 课程属类:艺术类 计划课时:40 适用范围:全院学生 教 研 室: 批 准 人:

第一部分 前言

建筑,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和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艺术语言造成的意境、气氛,或庄严,或活泼,或华美,或朴实,或凝重,或轻快,引起人们的共鸣与联想。

本课程期望学生通过学习,能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职业能力。了解建筑艺术就是了解历史,了解建筑艺术就是了解世界,本课程期望学生通过建筑艺术这个窗口,站在历史巨人的肩上, 汲取灵感,创新未来。

一、课程的性质

《建筑艺术赏析》是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一门院定选修课,它是一门将艺术性、实用性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建筑艺术自身的发展历史与风格嬗变,对大学生进行优秀文化教育、建筑艺术审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建筑艺术审美情趣,提升大学生的建筑艺术赏析能力,补充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大学生的人文品位、艺术修养和情感的陶冶等,具有重要价值。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与建筑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理论联系赏析实际。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建筑艺术赏析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4、倡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总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建筑艺术的赏析能力。

根据建筑艺术赏析项目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构建知识体系。

根据建筑艺术赏析项目要求确定能力模块。

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建筑艺术与人类文化史、建筑艺术的风格特征、建筑文明的交流融合、世界建筑文化、世界建筑艺术作品的赏析等。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了解或掌握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建筑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赏析方法等,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和赏析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分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建筑艺术发展的历史,了解建筑艺术与人类文化史的关系。

2、掌握主要风格特征建筑艺术的特点、成就及其影响,具有一定的赏析建筑艺术作品的能力。

3、运用建筑艺术审美经验迁移,提高学生对生活、艺术的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认识建筑艺术赏析的基本过程、方法和技巧,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建筑艺术作品,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审美层次。

2、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建筑艺术的学习,积极探索建筑艺术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3、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诠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建筑艺术赏析学习,感受不同建筑艺术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感受建筑艺术的辉煌灿烂,领略建筑艺术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风格,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通过对建筑艺术赏析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努力追求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人生境界,确定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必讲内容

项目一:建筑文明的滥觞:史前建筑(约2学时)

1、西亚的早期人类聚居地遗址

2、地中海与西欧的史前巨石建筑

3、巨石阵

项目二:西亚的曙光:古代两河流域与波斯建筑(约2学时)

1、从苏美尔到古巴比伦

2、亚述

3、新巴比伦

4、波斯

项目三:永恒的法则:古埃及建筑(约2学时)

1、古王国时期

2、中王国时期

3、新王国时期

4、后期

项目四:佛陀的伟力:古代印度佛教建筑(约2学时)

1、早期印度河流域的建筑遗址

2、佛教与佛教建筑的兴起与繁荣

3、贵霜王朝:犍陀罗艺术

4、笈多王朝:建筑与艺术的黄金时代

项目五:早逝的文明:古代美洲建筑(约2学时)

1、印加文明

2、特奥蒂瓦坎的建筑与城市规划

3、玛雅文明

4、托尔特克与阿兹特克建筑

项目六:西方古典传统之源:古希腊建筑(约2学时)

1、爱琴文明

2、希腊古典柱式及早期神庙建筑

3、雅典卫城:古典建筑的黄金时代

4、希腊化建筑

项目七:权力与荣耀:古罗筑(约2学时)

1、传统与革新

2、共和国时期

3、帝国时期

4、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项目八:传统的融合:古代晚期与早期中世纪建筑(约2学时)

1、早期基督教建筑

2、拜占庭建筑

3、早期伊斯兰建筑

4、西欧早期中世纪建筑

项目九:上帝之城:欧洲罗马式建筑(约2学时)

1、罗马式的特征及早期发展

2、法国与西班牙罗马式

3、诺曼底与英格兰罗马式

4、意大利罗马式

5、德国与斯堪的纳维亚罗马式

项目十:圣灵之光:欧洲哥特式建筑(约2学时)

1、哥特式的起源与法国哥特式

2、英国哥特式

3、德国与中欧哥特式

4、意大利哥特式

5、西班牙与葡萄牙哥特式

项目十一:东方景观:印度、东南亚及东亚建筑(约4学时)

1、印度中古建筑

2、印度建筑艺术的传播

3、朝鲜建筑

4、日本建筑

项目十二:伊斯兰建筑的繁荣(约2学时)

1、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

2、中亚与伊朗

3、奥斯曼帝国

4、莫卧儿帝国

项目十三:秩序与和谐:文艺复兴建筑(约2学时)

1、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

2、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

3、文艺复兴在欧洲的传播

项目十四:巴罗克的修辞(约2学时)

1、罗马巴罗克

2、意大利其他地区的巴罗克

3、意大利以外的欧洲巴罗克

项目十五:自然与理性:新古典主义建筑(约4学时)

1、新古典主义的起源与英国新古典主义

2、法国如画式园林与新古典主义

3、德国新古典主义

4、俄国新古典主义

5、美国新古典主义

项目十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世纪欧美建筑(约2学时)

1、浪漫主义传统与哥特式复兴

2、法国的“帝国风格”与多彩论争

3、后期新古典主义与希腊复兴

4、世纪下半叶:历史主义的最后阶段

项目十七:古文明与现代:中国建筑(约4学时)

1、中国古代建筑

2、中国近代建筑

3、中国现代建筑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建筑艺术赏析》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为创设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可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需要,灵活设计和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

2、课堂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在内容上突出重点,深入浅出。

3、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适当要求学生在课外欣赏建筑艺术作品。

4、采用边讲边看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视听感受。

二、评价建议

(一)对学生的评价

采用课程考核和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出勤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1.评论:60%

2.出席率:旷课一次,扣总分2分(10%)

3.平时表现: 30%

(二)对教师的评价

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

(三)对课程体系的评价

按照《课程建设工作条例》评价。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根据课程目标、课程要求、学生实际掌握的能力为需要,以及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指导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建设由课程教材、图片实例、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材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配套教材,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支持与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建议

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的性质、价值、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内容标准。

主要参考资料:

《建筑艺术赏析》,聂洪达 赵淑红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年。

《永恒的辉煌--外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王其钧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年。

《奇妙的大千世界丛书:人类建筑史上伟大的奇迹》,《人类建筑史上伟大的奇迹》编写组 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xx年。

 

第二篇:建筑艺术赏析

古埃及建筑——古埃及金字塔

建筑艺术赏析

是古埃及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由于原始的宗教不能满足皇帝专制制度的需要,必须制造出对皇帝本人的崇拜来。这就必须把他们的陵墓发展为纪念性的建筑物,而不仅仅是死后的住所。于是,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在萨卡拉的陵墓,就在祭祀厅堂之上造了九层砖砌的台基,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萌芽了。

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三角洲的吉萨,造了三座大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大金字塔,在今开罗近郊,主要由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及大狮身人面像组成。周围还有许多“玛斯塔巴”与小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其中最大者。形体呈立方锥形,四面正向方位。塔原高149米,现为137米,底边各长230米,占地5.3公顷,用230余万块平均需约2.5吨的石块干砌而成。塔身斜度呈51°52′,表面原有一层磨光的石灰岩贴面,今已剥落,入口在北面地17米高处,通过长甬道与上、中、下三墓室相连,处于皇后墓室与法老墓室之间的甬道高8.5米,宽2.1米,法老墓室有二条通向塔外的管道,室内摆放着盛有木乃伊的石棺,地下墓室可能是存放殉葬品之处。这座灰白色的人工大山,以蔚蓝天空为背景,屹立在一望无际的黄色沙漠上,是千百万奴隶在极其原始的条件下的劳动与智慧结晶。据希罗多德《历史》记载,为建造该座规模巨大的陵墓,法老胡夫征召了三直余万民工和军工,先后用了33年才完成。

吉萨金字塔群中的狮身人面像,人们称它为斯芬克斯,第四王朝法老哈夫拉命令工匠仿照自己的面目琢造了这座长45.7米,高19.8米,仅面部就宽4.1米,口大2.6米的巨型狮身人面像。该巨型石像建成后,被埃及人尊为神,历代都进行维修。

古希腊建筑——克里特岛米诺斯王宫

建筑艺术赏析

克里特岛位于希腊本土以南130公里的地中海上,爱琴海以南,面积8236平方公里,是希腊最大的岛屿,在克里特岛上,距海边4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面积为1800×1500米的城市克诺索斯。

克里特文化属于爱琴海文化,这里的居民早在公元前3000 年就已经懂得使用青铜器,而米诺斯的文化正是从那时候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500 年。就在该文化的中期,岛上建立了国家,修建了王宫。在公元前1700 年左右,当地曾遭受一次大地震,岛上建筑受到了很大的损害,但重建后的王宫比之以前的显得更加雄伟壮丽。被伊文思挖掘出来的这座庞大宫殿正是地震后的修复之作。只是人们感到奇怪, 早期克里特人能将自己受损的宫殿修复, 但到了晚期, 大约公元前1500 年的时候, 他们却弃自己的宫殿于不顾,撒手而去。米诺斯文化也从此戛然而止。后来从这里出土的泥板文字证明, 接着统治这里的已经换成了迈锡尼人。

米诺斯王宫曾多次改建和扩建,最后建成的一座殿长150米、宽100米。殿的主院的东西两侧都建有厢房,厢房的台阶向上延伸了有四层楼高,厢房还建了采光孔、小内院、走廊、大厅和起居室。 发掘出来的王宫建筑中,最有名的是“御座之室”和“大阶梯”。“御座之室”位于中心庭院西面,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室面向中心庭院,内有一个长方形地穴;后室较大,里面放着一个石制的宝座。宝座高高的靠背用雪花石膏制成,放在一个正方形的基脚上,座位下有奇异的卷叶式凸雕。地板染成红色,一面墙上画着两只躺着的鹰头狮身蛇尾的怪兽。伊文思刚开始认为这是一个浴室,但没有找到排水的地方。后来他又认为这里是3000多年前米诺斯王的议事厅,最后又从其浓厚的宗教意味联想到它是“地下世界的恐怖法庭”(米诺斯是传说中的冥界判官之一)。它的真正用途是什么,恐怕无人得知也无从得知。 另一个重要的建筑是“大阶梯”,它不仅是通向东面王室居所的唯一通道,而且在建筑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与附近好几堵墙相联,墙上绘有壁画。阶梯的另一面安置有低矮的栏杆,栏杆上竖着上粗下细的柱子,支撑阶梯上的数个平台。伊文思为了不让“大阶梯”塌垮,用钢筋水泥予以加固,虽然这种“复原”遭到批评,但使“大阶梯”得以保存至今。

古罗筑——罗马斗兽场

建筑艺术赏析

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时期最大的圆形角斗场,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造起来的,现仅存遗迹。 斗兽场专为野蛮的奴隶主和流氓们看角斗而造。

斗兽场平面式长圆形的,相当于两个古罗马剧场的观众席相对合一。斗兽场长轴188m,短轴156m,中央的“表演区”长轴86m,短轴54m。观众席大约有60排座位,逐排升起,分为五区。前面一区是荣誉席,最后两区是下层群众的席位,中间是骑士等地位比较高的公民坐的。荣誉席比“表演区”高5m多,下层观众席位和骑士席位之间也有6m多的高差,社会上层的安全措施很严密。最上一层观众席背靠着外立面的墙。观众席总的升起坡度接近62℅,观览条件很好。

从外部看,这座罗马斗兽场由一系列3层的环形拱廊组成,最高的第4层是顶阁。这3层拱廊中的石柱根据经典的标准分别设计(由地面开始,多利安式样,爱奥尼亚式样和科林斯式样)。在第4层的房檐下面排列着240个中空的突出部分,它们是用来安插木棍以支撑“Velarium”的,Velarium是露天剧场的遮阳帆布,皇家舰队的水兵们负责把它撑起以帮助观众避暑,避雨和防寒,这样一来大斗兽场便成为一座1世纪的透明园顶竞技场。 斗兽场的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层80个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即拱券支撑起来的走廊),最上层则是50米高的实墙。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每层的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最上面两层则有80个窗洞,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整个斗兽场最多可容纳9万人,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

斗兽场表演区地底下隐藏着很多洞口和管道,这里可以储存道具和牲畜,以及角斗士,表演开始时再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斗兽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引水。公元248年在斗兽场就曾这样将水引入表演区,形成一个湖,表演海战的场面,来庆祝罗成1000年。

哥特式建筑——德国科隆大教堂

建筑艺术赏析

坐落在德国科隆市中心的科隆大教堂是德国最大的教堂,它的全名是“查格特 ·彼得·玛丽亚大教堂”,它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是中世纪欧洲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它与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和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并称为欧洲三大宗教建筑。另有资料说“科隆大教堂位于德国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是在希尔德博尔德遗址上修建的”。

大教堂的兴建是天主教和中世纪文化在欧洲勃兴的象征。1164年,德意志帝国皇帝、科隆大主教莱纳德征战意大利米兰时,夺得一件珍贵的战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东方三圣王的遗骸。于是,科隆成为继西班牙的圣地亚图、意大利的罗马和德国的亚琛之后最有名的朝圣地。1238 年,法国国王从拜占庭皇帝手中购得耶稣受难时戴的荆冠,于是巴黎成为科隆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为保住圣地的地位,科隆主教团决定修建一座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大教堂,来供奉这份遗骸,建筑风格选取当时新兴的哥特式。

科隆大教堂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米。主体部分就有135米高,大门两边的两座尖塔高达157.38米(有资料说是161米),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云霄(见图)。大教堂的四周还有许多小尖塔。科隆大教堂至今也依然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整座大教堂全部由磨光的石块建成,整个工程共用去40万吨石材,加工后的构件总重16万吨,并且每个构件都十分精确,时至今日,专家学者们也没有找到当时的建筑计算公式。大教堂内分为5个礼拜堂(有资料说是10座),中央大礼拜堂穹顶高达43.35米,中厅跨度为15.5米,各堂排有整齐的木制席位,圣职人员的座位有104个。教堂内部装饰也很讲究。玻璃窗上都用彩色玻璃镶嵌出图画,图画上是圣经故事。在阳光反射下,这些玻璃金光闪烁,绚丽多彩。堂内还有好几幅石刻浮雕,描绘出圣母玛丽亚和耶稣的故事。大教堂四壁上方的玻璃窗用彩色玻璃嵌出《圣经》故事,这些玻璃镶嵌总计有1万平方米。是教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教堂的钟楼上装有5座吊钟(响钟),最重的圣彼得钟,有24吨。每逢祈祷时,钟声洪亮,传播得很远。登上钟楼,可眺望莱茵河的美丽风光和整个科隆市容。 科隆大教堂是科隆的骄傲,也是科隆的标志。德国科隆(Cologne)市早在公元前五十年,已是罗马帝国的重要殖民地,其市名就是由Colonial(殖民地的)演变而来。如今,它是莱茵区最大的国际商业中心,经常举行各类国际博览会。阳光明媚的日子,来到这座位于莱茵河中游的历史古城,可感受到浓烈的宗教气氛。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圣彼得大教堂

建筑艺术赏析

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梵蒂冈,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

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西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于西元326年落成,为巴西利卡式建筑。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是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1870年以来的重要宗教仪式均在此举行。为文艺复兴式和巴罗克式建筑风格,属世界最大的教堂。登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多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的壁画、雕塑艺术。

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希腊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 教堂最早是建于西元324年,原始的构想只是一座小会堂,建於圣彼得墓穴的正上方,在十五世纪时开始改建,其中历经不少位顶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参与修改,终于在1626年完成了现在的模样。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参观这座教堂的几个重要特色一定要把握,因其占地广阔,进入之后会不知从何看起。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希腊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 教堂最早是建于西元324年,原始的构想只是一座小会堂,建於圣彼得墓穴的正上方,在十五世纪时开始改建,其中历经不少位顶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参与修改,终于在1626年完成了现在的模样。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

拜占庭建筑——圣马可教堂

建筑艺术赏析

圣马可教堂位于意大利威尼斯市圣马可广场东面。它是中世纪欧洲最大的教堂同时也是集拜占庭式建筑、伊斯兰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式各种风格于一体的综合建筑艺术的杰作。

圣马可教堂现存的教堂平面呈希腊十字形,上覆5 座半球形圆顶,正面宽达51.8米,有5 座棱拱形的罗马式建筑的大门。顶部建有东方式与哥特式尖塔和各种大理石塑像、浮雕与花饰。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高高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塑像,6 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塑像之下。此外,还有著名的4 匹古代鎏金铜马和3 根悬旗的青铜塔柱,其装饰之繁富,如缨珞缤纷,不胜枚举,因此使圣马可教堂有了“世界上最美的教堂”之美誉。

教堂的中心部位有高廓的正厅和隆起的内殿,两侧翼廊另建有小礼拜堂,以及由壁柱与圆柱支撑而成、供妇女专用的廊台。内殿正中有一块巨大的希腊大理石,因其呈波浪状纹理,被威尼斯人称之为“海石”。主祭坛之下是圣马可墓。祭坛后方高处,置有宽3.4 米,高1.4 米的金色围屏,它包括80 幅描绘耶稣和圣母、门徒马可行事的瓷片,瓷片上用约2500 块钻石、翡翠、宝玉和水晶等堆叠成有立体感的天使、先知、福音书作者和东方帝王像,这些都是中世纪金匠的不朽之作。浸礼所建筑辉煌华美,中心是大圣水盆,上面站着施洗者圣约翰的青铜塑象。

教堂内外,还布满了描绘着圣经故事与宗教圣迹的镶嵌画,总面积达4000 平方米,它们以黄金颜色为主调,把整座大教堂装点得金光灿烂,四壁生辉。

圣马可教堂教堂外还有一座高99 米的方形红砖塔,即圣马可钟塔,它是用来鸣钟召集教徒至教堂举行弥撒。该钟塔建于888~912 年,16 世纪曾改建。塔内有梯形盘道直通钟楼,塔尖顶端有镀金带翅天使。

大教堂有五个圆圆的大屋顶,这是典型的东方拜占庭艺术,但供奉的却是一个西方的圣人。大教堂内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内外有4000平米面积的马赛克镶嵌画。每天从世界各地来瞻仰和欣赏大教堂的人成千上万。

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雕像下。入口处的上部有4座青铜马像(复制品),真品现在收藏在教堂内,这是公元前四世纪的青铜驷马,威尼斯人在 1204年掠夺自君士坦丁堡,虽然曾被做拿破仑带回巴黎,但后来又回到了威尼斯,在圣马可教堂的博物馆内可见到它们的踪迹。圆形天花板上的镶嵌画是从圣经旧约全书中取题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