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果禅师传略

来 果 禅 师 传 略

(之一)

来果禅师(1881-1953),俗姓刘,名永理,字福庭。出家后名妙树,字来果,一号净如。湖北省黄岗县

人,父名嘉缜,母方氏,祖上耕读为业。一八八一年(清光绪七年)农历七月初二日寅时出生。来祖生具异

秉,幼能事佛。七岁盟出家志,十二岁出家未遂,十五岁皈依大智老和尚,居家念佛、参禅。一九O五年(

光绪三十一年)六月初一日,至浙江普陀山自剃发易服,行头陀行,刻苦参究。其间流落宝华、投师宝塔、

受戒金山、拟往印度、辗转五台、复归金山。于一九O八年(光绪三十四年)农历九月二十六日,在镇江金

山寺大彻堂中开悟。随之执事金山、高旻,结茅潜修终南。一九一五年九月十五遵高旻月朗祖师命,承高旻

寺明轩长老法,为临济宗第四十六世祖。接法后数年,参常州天宁、宁波天童,于福建雪峰掩生死关。一九

一九年(民国八年)六月初四日接扬州高旻寺住持位,领众三十余年,僧俗辐辏,独蹈大方,中兴高旻宗风

,终成一代高僧。一九五O年移锡沪渎,假上海凤阳路侯在里崇德会内,辟静七茅蓬道场,领众坐香,一开上海禅风。一九五三

年农历十月十七日寅时在上海静七茅蓬安然示寂,世寿七十三岁,僧腊四十九春,戒腊四十九夏,法腊三十九秋,住持三十五冬

。荼毗后,得舍利累累,安奉于扬州高旻寺河东塔院,建亭藏焉。十年浩劫,高旻寺与塔院同遭不幸。一九八六年秋,重建来果

禅师舍利塔于塔院东南隅。遗著有弟子汇编、扬州高旻寺印行之《来果禅师语录》、《来果禅师禅七开示录》、《来果禅师自行

录》,及其亲制之《丈室、禅堂、客堂、库房四寮规约》。

--------------------------------------------------------------------------------

一岁至二十岁

一八八一年·清光绪七年·辛巳 一岁

农历七月初二日寅时诞生于湖北黄岗。来祖将生时,有“金鲤进室”、“黄袍白须老比丘入内”等异征。初名鲤,后改“理”,乳名“小和尚”。于胎、婴儿时即喜食素。

一八八二年·清光绪八年·壬午 二岁

在黄岗家中。喜食盐炒干饭。

一八八三年·清光绪九年·癸未 三岁

在黄岗家中。喜捏泥土佛像,供于田岸土洞中,日往而拜者数次。其它皆非性之所好。自是,土庙供佛、烧香拜佛打坐,无日虚度。

一八八四年·清光绪十年·甲申 四岁

在黄岗家中。

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一年·乙酉 五岁

在黄岗家中。父授其初学书本,不一年,悉能背诵如流。

一八八六年·清光绪十二年·丙戌 六岁

在黄岗家中。

一八八七年·清光绪十三年·丁亥 七岁

在黄岗家之邻庙攻书。始,每日朝暮各诵《心经》七遍,习以为常。时,有外道求来祖,告以《心经》,祖念至“无智亦无得,无人无我相”时,豁然省悟,遂坚萌出家之念。

一八八八年·清光绪十四年·戊子 八岁

在黄岗家中。

一八八九年·清光绪十五年·己丑 九岁

在黄岗家中。求学

一八九О年·清光绪十六年·庚寅 十岁

在黄岗家中。求学。于童真言行中初萌慈悲愿心,醒人愍畜,祈祷度生。

一八九一年·清光绪十七年·辛卯 十一岁

在黄岗家中。

一八九二年·清光绪十八年·壬辰 十二岁

在黄岗家中。感念世态多幻,终非久住之地,立志出家。后往汉阳拟于归元寺出家未果,被逼归家。之后,气绝复苏者数次。某日,父以罚死逼其食荤,来祖誓死不从。

一八九三年·清光绪十九年·癸巳 十三岁

在黄岗家中。劝未婚妻吃素念佛,盟誓永为“兄弟”,世俗男女行事,决不染着,彼此以道为谋,终身无怠。并相约至成婚时,洞房三日中,分坐达旦,三日后,各行其道。

一八九四年·清光绪廿年·甲午 十四岁

在黄岗家中。

一八九五年·清光绪廿一年·乙未 十五岁

在黄岗家中。皈依大智老和尚,受念佛法门,于行住坐卧中勤诵佛号不辍。某日,诣寺省师,夜于梦中念佛出声而不自知,被大智老和尚唤醒问曰:“念佛是哪个,汝可知否?”来祖顿然若呆,无语应答,于参、念间意颇踌躇。

一八九六年·清光绪廿二年·丙申 十六岁

在黄岗家中。世尘之心冰冷,参禅之念益坚。曾于十六至十八岁间,因迫于父母之命,不得不勉经两度文武考试,一度武考入学。

一八九七年·清光绪廿三年·丁酉 十七岁

在黄岗家中。

一八九八年·清光绪廿四年·戊戌 十八岁

在黄岗家中。父病笃,医药无效。来祖遂自割肝疗父。

一八九九年·清光绪廿五年·己亥 十九岁

在黄岗家中。奉父母之命完婚。夫妻如旧约,新婚三日,每夜分坐,虚与同房。其后,与妻各归佛堂修性念佛。全家受其感化,父母、兄弟、妯娌悉皆吃斋念佛。每夜领众修行,除父不能盘膝外,其余皆长夜坐禅不倒单者多年。

一九ОО年·清光绪廿六年·庚子 廿岁

在黄岗家中,于佛堂领众修行。

廿一岁至三十岁

一九O一年·清光绪廿七年·辛丑 廿一岁

在黄岗家中,于佛堂领众修行。

一九О二年·清光绪廿八年·壬寅 廿二岁

叔祖父逼其一同外出任官年余。期间,虽在宦场,佛珠未曾须臾离手,每日佛声不断。

一九О三年·清光绪廿九年·癸卯 廿三岁

于公牍中,因极刑过多,目难忍睹,辞职归里。归里后,某日读《法华经·普门品》至“若人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名字,一心称名,菩萨即观其音声,即时解脱”时,静思猛省,遂念释迦牟尼佛数句,即时观听佛之音声。其时,身心清净,万念潜销,方知此事,最尊最贵,最上第一,要办此事,非出家不可。时自忖:内已举全家信佛,外有皈依者数百。对于世间孝道礼义,略尽少分,惟忧父亲,虽渐信佛,尚未戒口,乃终身之郁闷憾事也。由是思之,出家因缘渐熟矣,遂蓄意赶办行装。

一九О四年·清光绪卅年·甲辰 廿四岁

在黄岗家中。于佛堂领众修行。窃备行装出家。

一九О五年·清光绪卅一年·乙巳 廿五岁

六月初一日,向双亲告假,朝谒南海,预至普陀山出家。将登海岸,见僧人口含纸烟者,身穿绸褂者,手把洋伞者,脚穿白袜者,奇形异色,不一而足。当时心生冷落,急将用款在前后寺打斋供众,作功德毕,即往梵音洞舍身。此时,遇有五位身穿衲袄、科头赤脚苦行禅师,睹面相谈,不禁长叹曰:“还有真修行人在焉!”遂愿出家。自即潜购剪刀一把,私往三圣堂南山麓,将发剪下,团埋泥中,摔弃鞋袜,换破袍服,科头赤脚,了尽平生心愿。

六月廿五日,拟行头陀苦行。遂过海入山,断饮食,打饿七,历十数日下山。如是,家情俗念彻底忘清。七月中,往宝华山受戒。一路艰辛,缺衣无食。七月下,至宝华,已精疲力竭矣。入寺,历一月余,终夜不倒单。因其初入寺时无戒费、号条、衣单,且头上有疤痕,倍受寺僧白眼,疑为歹人。凡遇笨重过秽之事,悉令其做。乃至屙血七日、睡磨盘多天,只余一息。

九月上,某日,无奈溜单。未遂,被抓回毒打,九死一生。次日晨,潜离宝华,直奔金山求住

,预为受戒。才得入寺,知客不问原由,即令众僧连推带拖一拥而出。可怜日暮途穷,渺无去向。直至镇江街心,沿门乞讨,竟三日未得一米。于百般无奈间,偶遇道士指点,投奔棋

盘山顶。至庙,却被当家着道士赶出,于狗窠中度夜。翌日下山,至七里甸金山塔院,跪求当家未准。转拟做佣工挑土,苟延性命,他日再谋寻师受戒之事。却因身无分文,无力购置工具,只得作罢。至是,讨饭无人给,做和尚无人收,做道士无人要,做工无本钱,已山穷水尽矣!遂于小土地庙内与叫花子同宿一夜。次早,立誓云:“此处动脚,直抵大江,无人救我出家,自愿投江而死,转世再来。”自是,于小土地庙至扬子江八十里地中,走一脚,滴一泪,每遇僧人,即跪求救。行至距镇江四十里处,遇一小庙,进跪求食。闻曰:“汝于田挑豆秸回再吃。”即往挑之。岂料挑回豆秸仍未得食,竟饿一天一夜。次早离庙,投往弥陀寺。至寺,遇当家甚善,得饱一餐,留住一夜。翌晨,当家赐衣嘱往句容县宝塔寺挂单。领嘱急往宝塔寺,老当家留当行堂。受行堂执后,道念更坚。二时随众上殿过堂,动静不离“念佛是谁”工夫。自思:前之所行,磨练身心,往日恶习,彻底放下。

一九О六年·清光绪卅二年·丙午 廿六岁

在宝塔寺。任行堂执。春,闻寺中闲居一老修行,禅宗多年,似有道貌。某日往拜之,请师赐号条,为往金山受戒故。师即为取名。数日后,整装拟往金山受戒。

二月廿日外,至茅山朝阳洞打一饿七。二月卅日,赶往金山。三月初二日至金山客堂。因无戒费,受杖五十。后承众师相助,戒费、衣具、被单方得齐备,送堂随众。一路至此,未忘“念佛是谁”工夫。至戒堂,迎面而见“念佛是谁”四字,喜不自胜,纳头便拜,磕四响头。戒期圆满,各人四散,唯其一人,无他去处,勉住学戒堂。不三阅月,即因其昼只一餐、夜不倒单,而屡遭首座举罚曰:破坏清规。遂为不忍犯规,发心出外,往中印度,终身觐佛道场,死而后已。初行,一老戒誓与同往,生死不离,后生退心,背誓他去。如是,来祖孤身行脚,北往南来,普天教化,历半年余。其偈曰: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欲问前途路,究竟是谁走。

从此立行,每日太阳将出,先举“念佛是谁“起身;手拗蒲团,举工夫上肩;至晚太阳将落,即放蒲团为止。但先提工夫,后放蒲团。若一次空放者,即提起重举工夫再放,日为常课。并誓曰:不挂单、不赶斋、不歇店、不化缘、不倒单、不问路、不洗澡,不存一切。如愿而行,未稍违犯。其所止处,桥边路边,屋边沟边,山边水边,坟边粪边。

冬,行至五台,拜文殊塔。朝毕五台,由桂花城出国,拟往中天竺。一路未得素食,以树下烂枣充饥。西行途中,路遇东印度僧人,告其来中国进香后归国受阻,不得已复返中国。闻之深感西行无望,乃回中国。时值隆冬大雪,路途艰难,加之雪水浸身,体重难行。一路与花子野狗同宿者多回。如是,赴印不成,拟返里化父皈佛。

一九О七年·清光绪卅三年·丁未 廿七岁

春,返里。与父邂逅于家庙。随父归家,集众亲属乡邻,示劝皈佛。劝毕各散,即令父上坐,大劝之。父闻大恸,遂皈依三宝。告别双亲,返金山销假。于金山禅堂发愿:以悟为期,不悟不出禅堂,立行不倒单,不告病假、香假、缝补假、经行假、殿假,宁死在禅堂,

不死在外寮,单参“念佛是谁”一法,毫无其他妄念。自是,谨守规矩,安心办道,把住工夫,不待悟期。

一九О八年·清光绪卅四年·戊申 廿八岁

在金山寺,参“念佛是谁”。九月廿六日晚,六支香开静鱼子一下,猛然豁落,如千斤担子顿下,打失娘生鼻孔,大哭不止,悲叹无既。正是:瞒到今天,沉没轮回,枉受苦楚,哀哉痛哉,无限悲思,叹何能及?往日凝滞,迄悉畅通无阻矣。由是,既悟而不失用功,日常行事,益加仔细,公务行单,敏捷精详,为众人冠。

一九О九年·清宣统一年·己酉 廿九岁

在金山寺。

一九一О年·清宣统二年·庚戌 卅岁

在金山寺。春,请堂主执,未允。专心学习内外规则,日无倦怠。初夏,常住复请班首,自思受戒迄今,不过四年,何能担此重任,自愿大寮当饭头。某日,首座和尚强令当班首,无奈应之。

四月卅日,自觉学年太浅,怕当执事,私往扬州高旻寺。入高旻后,安住禅堂,奋发精进,得月朗祖师器重,并受重嘱:万要苦住高旻。后请为班首。推脱不许,义不容辞,勉允之。受班首执后,寺中事务皆一人承担,不劳大众。于行事中,坚守“宁死沟壑,不在禅堂与人交口争斗”之誓言,嫉妒吼骂,一概不理。如是,内外清净,身心潇洒,古风庄严。

卅一岁至四十岁

一九一一年·清宣统三年·辛亥 卅一岁

在高旻寺。任班首执。

一九一二年·民国一年·壬子 卅二岁

在高旻寺。任班首执。四月间,逐闯寺冒名僧。

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癸丑 卅三岁

在高旻寺。任班首执。

一九一四年·民国三年·甲寅 卅四岁

正月,金山请堂主执。三月廿四日,赴终南山,隐居湘子洞。隐居洞中,尝有异事。

一九一五年·民国四年·乙卯 卅五岁

隐居终南山湘子洞。夏,金山高旻,各催回寺。电函纷驰,殊无回意。各茅蓬得讯,力劝之,仍不为动。时,有高鹤年居士,于终南栓龙桩结茅隐居,遵高旻函嘱,劝其回寺,亦未允可。初冬,俗家忽来快函,告母思儿成疾,速其返家。遂商于高。高劝其随缘,先省母病,后回高旻,并助食粮为川资。思之乃归。九月十二日抵高旻。十五日,遵月朗老和尚嘱,接明轩方丈法。十六日晚,于月老病榻前遵命发愿,永不离高旻。十七日早课后,月老圆寂。接法未久,各事完全担负,尤虑工夫未透,预再参方。

一九一六年·民国五年·丙辰 卅六岁

参常州天宁寺,进堂半日,即请班首,未允。高旻来人催回,帮收秋租,及理讼事。

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丁巳 卅七岁

参宁波天童寺,受后堂执。

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戊午 卅八岁

在宁波天童寺。任后堂执。夏,受维那执。秋,至福建雪峰,受后堂执。掩生死关,任死不出关。

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己未 卅九岁

在福建雪峰,掩生死关。夏,高旻来函催回。即归。六月初四日,接高旻住持位。廿四日,造柴火房。九月初,理寺东放生河讼事。十月,勒石立碑,定放生河永为寺产。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二O年·民国九年·庚申 四十岁

六月初,至常州扁担河磬山寺,踏勘高旻寺中兴天慧彻祖塔院,查得天祖语录后之传法语句碑。九月,收回天祖塔院,另得收租田四十余亩。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四十一岁至五十岁

一九二一年·民国十年·辛酉 四十一岁

理高旻寺西行宫讼事,虽未圆满了结,但得暂保寺产。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二二年·民国十一年·壬戌 四十二岁

辞大小一切经忏佛事,兴高旻禅宗风气。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二三年·民国十二年·癸亥 四十三岁

春,理常州天祖塔院修缮事。二月二十二日,天祖塔院修缮工程破土动工。十一月天祖塔院修缮竣工。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二四年·民国十三年·甲子 四十四岁

理一九二一年未了之高旻寺西行宫讼事,终得官方确认,判为寺产,并勒石永志保护。改“万年水陆”为“净七一堂”。 高旻普佛,皆随早晚殿,其他一切佛事,概不应酬。由是,高旻佛事之根蒂,从此永绝。为清净伽蓝,每农田收获竟,田车各件不得入寺进殿收藏,悉包归佃户。约定一九二四年满,再换新车。自此,高旻山门清净,廊路宽宏,大壮瞻观。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二五年·民国十四年·乙丑 四十五岁

取消每年七月放焰口惯例。由是,高旻经忏根子拔尽。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二六年·民国十五年·丙寅 四十六岁

高旻旧制,每年荷花开时,须宴请“由关”上人员赏花吃斋,曰“荷花斋”。此制沿袭三十八年之久,自此革除,一免永免。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二七年·民国十六年·丁卯 四十七岁

改禅堂规制。旧制每于点心后回堂一小时,任人谈心放荡,道念疏散。今念道人用功难,遂改点心后一小时为静坐一支香。由是,高旻上下,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了无开口处,方

符禅宗风范。又,为免道念松懈,旧制每月四次犒劳斋饭等,一律永免。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二八年·民国十七年·戊辰 四十八岁

建四丈高之六角亭于后山,以示高旻气象。增加寺僧每年单银。废除使用小价旧制,各寮事务

,皆用僧人。九月间,有弟子净参入灭之异事。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二九年·民国十八年·己巳 四十九岁

将法堂西乱竹窠,辟为“乐道园“。改订上殿、普佛、送往生及斋堂、禅堂等规制,有规约存焉。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三O年·民国十九年·庚午 五十岁

发起修建高旻五大工程,曰:宝塔、大殿、禅堂、延寿堂、如意寮。塔殿兴工,派人分往南洋劝募,时值不靖,无法进行,改化玉佛。于九月起程。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五十一岁至六十岁

一九三一年·民国廿年·辛未 五十一岁

为建高旻寺柴火基地,特于仪征购地一百八十余亩。又,宝塔破土、大殿堪基,为工程之发起日,远近僧俗,来寺拈香上供,颇集一时之盛。又,免除禅堂七期各种杂事打岔旧习,以利专一用功。三月间,有“仙鹤依人”异事。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三二年·民国廿一年·壬申 五十二岁

依古德所制规约,删繁取要,集成《丈室、禅堂、客堂、库房四寮规约》,照本宣科,以为准绳。又,免除每年正月初一斋堂吃“元宝汤”之旧习。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三三年·民国廿二年·癸酉 五十三岁

自一九三O年派人起程往南洋化玉佛至今,共化大小玉佛七十八尊,铜佛一尊。又,购置大小船只四条,修复水阁凉亭,起建客厅。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三四年·民国廿三年·甲戌 五十四岁

订普供新制。每年腊月卅、年初一,将合寺诸佛神圣名字,各立一牌位,齐集大殿,用大斋设供,住持拈香,大众上供。初二无供,初三四圣供。俾诚心一处上供,免人放逸。又,订普茶新制。每年年初一、初二普茶,改清茶果饼各色为饭面。又,积湖山石于水中成山,以为庄严。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三五年·民国廿四年·乙亥 五十五岁

订禅堂新规:

每年七月期头,有大进堂者,当要律苦其身,策发其志,不负来者,故两单大帐,一齐收洗,如法归藏。如意寮事同一律。

每过年时,除夕、元旦、亚朝,禅堂皆要请散香。大众上单养息,大鱼子止静,不许一人讲话。处二如有公事,可免止静。

每年腊月卅夜,至开大静后,任何人不得出外一步,安心休养,以备全付精神,恭迓新年。是夜大殿各处,概不准燃香、燃灯、烧香、烧臂等。至正月初二午后,准燃香燃灯,拜佛发愿,唯不闯寮。

又,为宝塔工程所需,特安电灯。且塔成之后,拟于塔上安电灯供佛。另,寺内佛灯、蜡烛、洋油等一概代以电灯,以节省开支。又,为工程及日用便利,及节省开支,寺内排设自来水管道。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三六年·民国廿五年·丙子 五十六岁

革除每年十月十五日打禅七“吃禅七包子”旧习,免生是非。又,旧例七期中每晚四支香开静

,到斋堂吃麻油饭,今改为每晚六支香在禅堂吃。养息香开静吃干饭,六支香来静吃麻油饭(均有规约存焉)。冬,高旻寺围墙工程始兴工。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三七年·民国廿六年·丁丑 五十七岁

旧制每年正月十六、七月十六日为期,更换执事,散发单银。今改三年一期,以勉培福、埋头修学。又,改禅堂、斋堂诸细则。七月,高旻寺围墙工程完工。七月间,有入灭弟子净参托梦之异事。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三八年·民国廿七年·戊寅 五十八岁

过冬七,人皆一番辛苦,遂免春七。又,出题数十则,各人自取其一,作文陈见,观其能否达到本分,以选人才。又,立清规曰:每诵戒、表堂或宣规约时,内外首众概须到堂。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三九年·民国廿八年·己卯 五十九岁

重申高旻寺为专门禅宗门庭,只许坐香,其他闭关、般舟行、念佛七、持午、讲经、学社、学戒堂、大小经忏佛事及焰口等,概与专门禅宗相抵触,一禁干净。又,改各寮每月发放佛香、灯油、蜡烛、草纸旧例,免生弊端。自是,历廿年之苦心孤诣,高旻规约既定,不能再易。高旻门庭已俨然专门禅宗矣。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一九四O年·民国廿九年·庚辰 六十岁

六十一岁

一九四一年·民国卅年·辛巳 六十一岁

在高旻寺,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注:《来果禅师语录》载:

民国三十年元旦日,师拈香云:“此一瓣香,非戒非定非慧,供养十方佛祖、诸大菩萨,伏愿慈云满布、和气生财;此一瓣香,即木即烟即火,供养合郡人民、檀那护法,伏愿道高覆载、法被寰区;此一瓣香,棒喝交驰,怀中拈出,供养高旻堂上过去诸祖老和尚及现前两序首领、合院大众,伏愿化日光辉、恩隆学地。”敛衣就座,执如意云:“老僧六十一,宝塔功未毕。世事涌如潮,何时有成绩?”且道:“宗门一法系之人心,心法双非,门墙何立?仰乞诸佛龙天,策励修行禅辈,有道者赐祥,无道者赐吉,可得平等保护,其道自然不退。诸人可会么?”良久,举如意云:“五路财神在如意顶上放光动地,请大众高举眼看。”下座。 解制,师拈拄杖云:“山僧昨在园田见一奇事,今天向诸人道出,大众侧耳静听,不妄想,不杂话,不掉举,澄心静虑,微细正闻。”良久,卓拄杖云:“试问汝等可听清么?如来无上法,无说即真说,无闻即真闻。说法者未开口前,语周十界;闻法者动耳根后,声障当阳。拟得此法离见闻觉知,始有相应分。虽然如是,即今解制一句作么生道?花灯结彩元宵日,天上无云分外青。”下座。

佛诞日,师拈拄杖云:“悉达太子初降皇宫,与兜率天未离一步。既出母胎,与入涅槃未动脚跟。要知生即无生,何众生可有?灭即不灭,何诸佛可名?只为众生多喜空中之花,时爱水中之月,迟留此岸。痛哉!诸佛出兴于世,坐道场,演法化,直待一拳打破太虚,花之不存;一脚踢翻天地,月从何有?至是不但此岸不登,彼岸亦不愿往。试问诸人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指天指地独称尊一语,谅对我苦恼凡夫所示。大概虚空内外,尚难穷边际之天地,独尊无上可也。虽然如是,即今世尊降诞良辰,庆赞一句作么生道?世尊出世了,各人回头看看。”下座。

结夏,师拈拄杖云:“古德云:喂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此语虽善,未免不足。高旻不然,乃曰:有情之鼠蛾,无情之灯饭,皆在安居之列。何以?古有比丘不踏生草及草系比丘

踩路,恐防地疼。此为明证。如是禁足,足亦生灵。如是护生,护亦生灵。试问诸人作么生领会呢?”良久,卓拄杖云:“不如放开脚来,佛也踏,生也踏,虫也踏,蚁也踏。两脚踏翻大地,回头看看,佛之不存,生之焉在?虽然如是,即今结夏护生一句作么生道?步步踏着实地,头头顶戴真空。咄!好大虫!”下座。

民国三十年古五月初一日,老和尚交替法语。师拈拄杖云:“二十三年一大梦,触着无端动地知。绿杨柳岸难留住,青山依旧是今时。今天正我卸仔肩之日,大德同时担大事之时。拨(案:疑作“泼”)天门户,在此一举。我吃高旻几十年粥饭,将来定是变牛变马还去。尚望来哲,为我忧心否?虽然如是,即今交替一句作么生道?由冀高旻,锦上添花,方达我人后先愿望。”下座。

解夏,师拈拄杖云:“飒飒金风过祝融,梧叶初凋满地红。具眼衲僧何处去,好将衣钵挂竿中。”且道:“萸湾岸上,泯圣绝凡。道海堂中,驱佛逐祖。竟有一位无鼻孔汉,出而理楚,谓忉利天来一天人曰:‘高旻好大胆子!连佛祖也不顾,其他何云可救?’言毕即被山僧一棒打向东洋大海,偶被乌龟吞却。试问诸人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会得三十棒,不会亦三十棒。再问何人吃棒?许汝参去。虽然如是,即今解夏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是事若无如是眼,宗门怎得到今时。”掷杖下座。

贴单,师拈单条云:“未生以前,何名何相?既生已后,有佛有生。要知道本无形,执而形立,法本无相,着以相生。形相已成,迷人忘返。至是放去则弥法界,收来在我手中。试问诸人,若这里会得么?”良久,一喝云:“不妨高着眼看。”云:“贴!”

结制,师拈拄杖云:“寒霜肃肃偶逢冬,道海堂内火飞红。炉鞲顿开神鬼哭,直饶法界也销熔。”且道:“会这可有铜头铁额汉子出来,为高旻道个向上禅机看。不然,一任山僧拄杖成龙,草鞋成虎,一手捧住虚空,置放炉中,任烧作炭去也。试问诸人脚跟下如何委悉呢?”良久,卓拄杖云:“昨日山僧由后门归时,遇个三腿汉大声曰:‘佛祖也烧成灰,你在这里逍遥法外!’忽闻之,不禁叹惜,好害怕!虽然如是,即今结制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烈焰通红火内薰,六凡四圣也销魂。参禅一句难溶化,好须深处猛追寻。”掷杖下座。

起七,师执香板云:“动地惊天未足奇,奔雷掣电势尤低。虚空粉碎非关事,大地平沉功少齐。打破上头关棙子,觌体承当莫教迟。”云:“起!”

佛成道日,师拈拄杖云:“道之一字已是落二落三,再加一成,更属无本可据。”且道:“三千年前瞿昙老汉,处大雪山,住深古洞,两膝穿芦芽,群鸟争巢树。望得明星时,置身无处住。虽然,只为苦众生,婆心真且切。灰头土面行,将星作明月。黄叶止儿啼,笑煞粉蝴蝶。试问诸人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识得释迦老子悟在什么处,方可把手共行去也。虽然如是,即今佛成道良辰,庆赞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打失娘生鼻孔后,长空依旧满天星。”掷杖下座。

解七,师拈竹篦云:“四圣六凡、情与无情、山河大地藏在汝等身内。试问诸人身安何处呢?”良久云:“猛力追寻十七终,虚空内外绝行踪。不但生佛无觅处,直饶觅者渺难容。若也不会,上殿过堂,切忌踩着脚跟!”云解。

除夕,师拈拄杖云:“世有成住坏空,空后可以再成;心有生住异灭,灭后可以再生;身有生老病死,死后可以重来。即今生时已过,死时未来,大众作么生打算超过这一关头?不然,今乃腊月三十末日到来,能不似乌龟脱壳去,许是好手。诸人有成见么?”良久,卓拄杖云:“旧岁新年频来去,反覆依然是这个。咄!是哪个?切莫错认好!”掷杖下座。

六十二岁

一九四二年·民国卅一年·壬午 六十二岁

在高旻寺,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冬,结制禅七期。十月十五日起七,至十二月廿七日解七。除起、解二天不计,共十个七。

注:《语录·法语卷四》载:

民国三十一年元旦老和尚升座法语 师拈香云:“此一瓣香,根盘劫外,叶覆寰中,供养十方佛祖、诸大菩萨,伏愿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此一瓣香,三学薰炼,一法淘溶,供养合郡人民、檀那护法,伏愿各家信佛、修大乘因;此一瓣香,怀中拈出,爇在金炉,供养高旻堂上过去诸祖老和尚及现前两序头首、合院大众,伏愿福宏寿永、慧德时增。”敛衣就座,执如意云:“五大工程一未成,何能化土作黄金!值斯时世尤难进,待诸檀越慢施行。山僧因病辞退,借栖林泉,终身谢世。现复代临法座,暂与诸人道个新年句子,高着眼听。”良久,举如意云:“元旦启祚,万象更新。”下座迎喜神去。

解制,师拈拄杖云:“山僧这根拄杖,任是十方法界、四圣六凡,皆在里许。三藏十二部经、一千七百公案、诸子百家亦在里许。砖石瓦块、我与汝等悉在里许。试问这拄杖子还有深浅也无?”良久,卓拄杖云:“猛然奋一着,桶底顿脱落。诸佛与众生,合掌念摩诃。虽然如是,即今解制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日月灯明光灿烂,红梅岭上送风来。”掷杖下座。

佛诞日,师拈拄杖云:“云门痛棒,赵州猛喝,未免婆心太切。否则早成话柄。高旻不然,山僧当时若在,夺却乌藤,反问这一棒落在何处?直教云门口哑三日,骇得赵州远避七舍。幸喜净饭王宫,悉达太子放身金盆,周行七步。即今后代儿孙毕生不解。”且道:“我佛未生时,众生可有么?”良久,卓拄杖云:“细雨金风,尚是如来说法;砖石瓦砾,不背我佛全身。虽然如是,即今佛诞良辰,祝赞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未出母胎,度人已毕。此语且置,如何是各人本分事?”云参,掷杖下座。

结夏,师拈拄杖云:“有情无情,同一佛性。不但巨细诸虫是我过去父母,至尔丛林卉木尽是未来诸佛。孝尚不及,何逆之有?敬不宜缓,岂可稍轻。故佛说戒如渡海浮囊,不舍一线,如草系比丘,不犯秋毫。如是护生,方许不违圣戒。内有不明戒相者,手打蚊虫,齿叮虱蚤,并云无过,实罪越须弥,忏何能灭!试问诸人,虚空未立,大地未成,汝生何处呢?”良久,卓拄杖云:“一念将迷谁是你,觉来尤带愧填胸。虽然如是,即今结夏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满目苍生空自叹,谨遵佛制莫稍疏。”掷杖下座。

解夏,师拈拄杖云:“夏火炎炎,汗滴金乌翅里;薰风飒飒,凉生玉兔角中。一枝梧叶送秋来,大片菱花催暑去。”且道:“禅心衲子遥望宗门,要知念未动前,身非我有。毫厘间问,高超直上后头关。儿孙只做归家事,祖父原来在路中。虽然如是,即今解夏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法堂前是道海堂,会得当人可商量。鼻孔撩地非奇事,脚跟点天也无妨。”掷杖下座。

贴单,师拈单条云:“一堂清净,首众两序各执。诸人同观我手中物,共听我语音声,请大众急将眼睛耳朵将放衣包内,试问红纸黑墨可见么?”良久,震威一咄云:“东名西相,高挂壁上。未了之人,切忌一望。”云:“贴!”

结制,师拈拄杖云:“芙蓉一朵笑阳春,万籁声中映晓云。解得拈花微笑意,红炉点雪悟禅心。”且道:“四方衲子,云集道海堂中。仔细看来,人人无欠,各各无余,未审还有要事者么?”良久,卓拄杖云:“一炉火遍十虚外,大方佛祖尽烧熔。脚跟下事如相委,彻底翻身处处通。虽然如是,即今结制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枯木寒岩尤带过,冷灰发焰迥难同。打破面前关棙子,觌体承当再用功。”掷杖下座。

起七:佛成道日,师拈拄杖云:“老胡躲在雪山洞里,一坐六年,至于屙屎放尿不敢动著。动则乌雏掷下,看来也是一个小乘境界。至腊月八夜,坐时既久,拟欲起身抖擞精神,忽向天空一望,明星换却眼珠。转身俯视人间,直若无处开口。”且道:“迄今还有知恩者么?”良久,卓拄杖云:“将骨头磨成粉子,血水和成圆子,用三千世界微尘劫数供养我佛,报不能尽!虽然如是,即今世尊成道良辰,庆赞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道本无悟复何成,石女泥郎共看经。能识满空皆是佛,有何明月又明星。”掷杖下座。

解七:除夕,师拈拄杖云:“日暮途穷,大似腊月三十晚上,前进无路,后退无门,久站又恐捉去。如斯行处正是到家消息。”且道:“此事苦了三百六十日,成功只少这一时。试问大众是什么呢?”良久,卓拄杖云:“爆竹一声,塞却阎罗耳朵。梅花数片,遮住小鬼眼睛。一任上天下地,管教释迦老子有眼看我不得,冥王有手捉我不得。托牛胎入马腹也可,做砖石变瓦块也可。忽来一个汉子向你要房子钱,直饶骇得躲身无处。末后牢关,大非细事。行人莫作等闲看。虽然如是,即今除夕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年去年来,非关己事。慎终慎始,莫负初心。”掷杖下座。

六十三岁

一九四三年·民国卅二年·癸未 六十三岁

在高旻寺。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注:《语录·法语卷四》载:

民国三十二年元旦老和尚升座法语

师拈香云:“此一瓣香,三学为木,无漏为炉,供养十方佛祖、诸大菩萨,伏愿金轮与法轮并转、杲日与佛日同辉;此一瓣香,根盘劫外,叶覆寰中,供养合郡人民、檀那护法,伏愿福田厚植、佛种深培;此一瓣香,红炉拈出,重棒打开,供养高旻堂上过去诸祖老和尚及现前两序首领、合院大众,伏愿同游道海、共悟心王。”敛衣就座,执如意云:“云臻龙象拥挤一堂,若作佛法商量,有负诸仁愿望。不作佛法商量,亦负诸仁愿望。”以手举如意云:“大众高着眼看。”良久云:“新年头,腊月尾,不问种种现成,只要天天如意。”随问讯下座,迎喜神去。

解制,师拈拄杖云:“元宵解制日,衲子道如何?春风随柳动,妙意露禅那。”且道:“尘沙大教在山僧拄杖头上,四大名山在汝等眉毛尖内。若能会得此意,不动脚跟,四山朝毕。不持经卷,满藏全闻。何不慰快平生!不然,任你倒背如流,皆门外汉。崎岖跋涉,为过路人。试问诸人作恁么委悉呢?”良久,卓拄杖云:“举心错过法身,动念乖违慧命。虽然如是,即今解制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有住将成痴汉,无住又落顽空。毕竟作么生行去?照顾当下。”掷杖下座。

佛诞日,师拈拄杖云:“兜率陀天降皇宫,无忧树下出母胎。寸丝不著全体露,一片光明无挡遮。释迦世尊昔年四月八日降生维卫罗国毗尼园中。一出母胎,周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唱云:‘天上天下,唯吾独尊。’当时九龙吐水,沐浴金身。百万人天,恭敬供养。即今拄杖头上亦现皇宫降,亦示周行七步,唱云:‘天上天下,惟吾独尊。’亦有九龙吐水,沐浴金身。百万人天,恭敬供养。试问诸人还见么?眼里无珠总难见,顶门有眼方许知。虽

然如是,即今世尊降生良辰,庆赞一句又作么生?”良久,卓拄杖云:“人贫德贫道更贫,此葫画瓢依稀行。渺具一念真诚意,也效前人报佛恩。”掷杖下座。

结夏,师拈拄杖云:“蚊虫宣妙谛,臭虱觅归程。各办己躬事,知音者几稀。佛制比丘,檐前青草出,足不下阶行。不拔生草,不履硬地。”且道:“诸仁,禁足后如何行动呢?若要动脚,即违佛制;倘若动手,亦伤仁慈。脚不动,手不动,似同木石。试问还有人透得过此处么?”良久,卓拄杖云:“其或未然,山僧旁通一线道:脚伸开,佛也踏,祖也踏,蠢动含灵悉皆踏;手伸开,草也拔,木也拔,山河大地一齐拔。直至生佛无名,大地无尘,更须大踏大拔。虽然如是,即今结夏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一念不生真禁足,百非不起真护生。”掷杖下座。

解夏,师拈拄杖云:“蟾声高唱送夏去,梧桐叶落秋复来。衲僧个事消息尽,觌面相承在当人。昔日洞山示众云:‘诸兄弟东去西去,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又石霜云:‘出门便是草。’又太阳云:‘直饶不出门,亦是草慢慢地。’此三老太煞慈悲!即今还有知恩报恩者否?”良久,卓拄杖云:“高旻今日解夏,踏遍天涯觅一茎草不可得。试问诸仁,如检点得出,是报恩?是触犯?倘若检点得出,不负安居辛苦。其或未然,不须摸索。虽然如是,即今解夏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道海堂中方寸地,踏着即遍周沙界。寄语禅人休外觅,端的一念万年去。”掷杖下座。

贴单,师拈单条云:“先有相,后有名,因名显相,依相立名。”且道:“名相未具以前是何朕兆?诸人从这里检点得出,方知无相是真相,无名是真名。恐汝等不易承当,今在人天众前特为揭示,大众高着眼看。”云:“贴!”

结制,师拈拄杖云:“万树丛中观叶落,千条路上望归人。莫谓法尔如然,亦是人间本分。”且道:“小阳春至,今是何时?有道衲僧,哽咽泪下!庆遇选佛场开,幸有到家消息。努力奋进,不难打破生前际。此烈焰重重,闻之胆战,见者心惊。任是十八神通,三头六臂,早向穷儿队里藏躲。 生死树, 涅槃根,烧灭无余。直是圆陀陀不在,赤洒洒何留。试问此时是何进取呢?”良久,卓拄杖云:“佛祖亲,非我亲,念佛人是我真亲。咄!切莫错认好。虽然如是,即今结制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火烧十界难回避,直使红炉一块灰。”掷杖下座。

起七,师执香板云:“揭地扬天未足奇,猛威热烈破昏迷。藏身无处难留住,脱体全归本觉齐。紧着力,莫稍松,直待虚空粉碎后,红炉火内觅真容。”云:“起!”

佛成道日,师拈拄杖云:“闲游四门,无风起浪。访师五载,随水逐波。雪山六年,横行逆坐。腊月八日,海底生烟。释迦世尊未成佛前,三十年中,灰头土面,换得一个三叹奇哉。即今妄想执着、智慧德相即不问,如何是夜睹明星成等正觉,诸人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结水成冰,化冰为水。冰无所得,水无所归。虽然如是,即今世尊成道良辰,庆赞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万里长空无片云,一颗明星耀今古。”掷杖下座。

解七,师拈竹篦云:“放下不离空外,提起原在念中。收既难存,解何能有。试问诸人可会么?夜不被梦转云会。日被工夫转为不会。直使会与不会埋在深疑中。因缘时至,上殿过堂,脚跟下领起始得。”以竹篦击地,云:“解!”

除夕,师拈拄杖云:“临末稍头最后一着,有道的人逍遥自在,无道的人手忙脚忙。有道无道不论。今日腊月三十已来,诸人作恁么回避呢?”良久,卓拄杖云:“铜墙门里不可住,铁壁家中更莫藏。空中撒步无踪迹,四圣六凡绝商量。虽然如是,即今除夕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爆竹一声除旧,森罗万象更新。”

六十四岁

一九四四年·民国卅三年·甲申 六十四岁

在高旻寺。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注:《语录·法语卷四》载:

民国三十三年元旦老和尚升座法语

师拈香云:“此一瓣香,能空能色,有木有香,供养十方佛祖、诸大菩萨,伏愿山青月白、草偃风行;此一瓣香,根盘海内,叶覆山中,供养合郡人民、檀那护法,伏愿寿高山永、福共时长;此一瓣香,大冶陶熔,钳椎炼出,供养高旻堂上过去诸祖老和尚及现前两序首领、合院大众,伏愿慧风永扇、常寂添光。”敛衣就座,执如意云:“新岁年初有大由,未生前畔莫同俦。识得话源一着子,长江有水不东流。虽然如是,即今元旦良辰,庆赞一句又作么生?”良久,举如意云:“吉祥不离如意,如意尽是吉祥,出门迎喜神去。”

解制,师拈拄杖云:“以道为人者、以悟为期者尽是掠虚汉事。殊不知道路一走亦多,光阴一过亦少。何肯抚心自问,得稍惭愧而为佛子耶?果是大力量汉,一手把住虚空,掷向牛胎马腹去!尾巴摇摇,能参念佛是谁?有此作略,不妨与山僧相见。试问见个什么呢?”良久,卓拄杖云:“人能坚持无放处,圣凡界外任悠游。今古刹尘缘一念,了知一念不容留。虽然如是,即今解制一句作么生道?”卓拄杖云:“自南自北自西东,脚脚未离苦字中。识得当人无假借,十方佛祖隐江东。”掷杖下座。

佛诞日,师拈拄杖云:“世态炎凉转更歧,黄花翠竹也言迷。幸得瞿昙今出世,免他蝴蝶作莺啼。”且道:“悉达太子未离兜率以前,觅大地山河相不可得。母胎出后,圣凡空色倏尔全彰。试问我佛未成佛之生日与已成佛之生时优劣在什么处呢?”良久,卓拄杖云:“山僧当时若在,将生死涅槃一坑埋却,连坑掷向虚空外边去,看这无鼻孔之黄面老子从哪里找个生处来。虽然如是,即今如来降世良辰,庆赞一句作么生道?”卓拄杖云:“瓦砾砖石,同唱无生之曲;浮尘阳焰,集成相好之佛。咄!大众切莫错认焉为马,恭维世尊降生也。”掷杖下座。 结夏,师拈拄杖云:“九旬禁足莫如一念全收。自既不生,他生何有?优尊者闻之,茫无举措,即大声道:‘我为制戒之首领,向以持犯为赏罚。无私之律范,今被高旻这一瞒天网子,直令我出身无处。’试问诸人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蚊虫是我过去祖父母,跳蚤是我过去先父母,老毛猪是我过去伯伯,小鸡子是我过去叔叔。打骂尚违圣教,敢弄死乎?虽然如是,即今结夏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欲寻过去生父母,畜胎处处产双亲。四生为生我之母,六道为养亲之家。”震威一喝云:“顶礼优波离尊者三拜!”掷杖下座。

解夏,师拈拄杖云:“百二十天禁足圆,自恣依旧体先传。无限风光归何处,寒来暑往妙中玄。”且道:“诸仁可有不被世态循环转者么?”良久,卓拄杖云:“若未荐取,许是世谛流俗汉子。果能会得,高旻共语时不得舌挂壁上,否则山僧独宿孤峰去也!虽然如是,即今解夏一句作么生道?”卓拄杖云:“凉生桐叶天下秋,祝融神返暑将收。衲子怀中向上事,徒劳跋涉枉遨游。咄!切莫撞着我在。”掷杖下座。

贴单,师拈单条云:“无生面目非他非自,绝色绝空。尚无诸佛之名,何有众生之相?高旻今日与诸人贴单,揭示当阳,和盘托出。如工夫用到东西不辨,前后不分,直使舌挂壁上。试道一句,诸仁可会么?”即举单条云:“请大众离开自己眼目,始得看到。”云:“贴!” 结制,师拈拄杖云:“阳春溶霜露,风冷笑芙蓉。得意篱边菊,寒至也低头。”且道:“炉

开大冶,佛祖焦愁。烈火飞红,闻之害怕。满天大地,尽成灰炭。十方凡圣,毛也不留。试问诸人立身何处呢?”良久,卓拄杖云:“有佛之处住难能,无佛之处何容住。虽然如是,即今结制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最上关头,尽是千佛万祖;行人脑后,直容大地虚空。”掷杖下座。

起七,师执香板云:“今天起七,佛祖着急。众生无处安身,法界一尘不立。掀凡圣窠巢,断行人脚迹。直使脑后加椎,不许当前壁立。虚空骇得奔腾,大地忙喊救命。咄!一任逃身物外,难免钳椎妙密。大众猛进,管取大事毕。”云:“起!”

佛成道日,师拈拄杖云:“冰冷雪山,难留人迹。我佛为道,住洞六年。不思忍土六亿众生竟有如斯苦处!奇哉三叹,皆为五浊苍生。现比丘相,成苦行形。劳碌奔波,何止如是。”且道:“不入雪山,何闻法藏。睹星而后鹿苑谈经,是知先悟自心,成利他行。不明非我,岂可度人。试问诸人可委悉么?”良久,卓拄杖云:“如来德相,将非满地黄花。执着妄想,尽是真空妙有。虽然如是,即今如来成道良辰,庆赞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拈来一茎草,尽是我佛心。”掷杖下座。

解七,师执法幢云:“摩群擦裤几经旬,十七将圆道未明。迅速光阴徒虚丧,何时再遇此良辰。切望大众,绵密坚持。顿忘起七之前,莫记解七之后。直待自他不辨,寒暑不分。从大迷始,以大悟为终。有心为道者,置悟迷于度外,绝终始于当人。斯为大解七!虽然如是,即今循例解七一句作么生领会呢?”良久云:“上殿不用脚、过堂莫用口始得。”云:“解!” 除夕,师拈拄杖云:“任你将三藏十二部经、一千七百公案、诸子百家之经史倒背如流,问一答万,敢保难逃今日。有不服气者对曰:‘直使丈六金身之佛、五殿阎罗之恶一口吞下,渣子也不留,何患今晚不能过去!’明眼人看来,大话之大,只许要个空心面子,至是小病违身,将必喊天哭地,岂不笑人世乎?试问诸人可会么?”良久,一喝云:“有念即阎王,无念亦阎王。能参到一口吞不下时,再向汝道。虽然如是,即今除夕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爆竹一声,吓倒小鬼。梅花数片,吹过来年。”掷杖下座。

六十五岁

一九四四年·民国卅四年·乙酉 六十五岁

在高旻寺。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注:《语录·法语卷四》载:

民国三十四年元旦老和尚升座法语

师拈香云:"此一瓣香,照天照地,耀古耀今,供养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伏愿山清海晏、雨顺风调;此一瓣香,微尘不入,大地难存,供养合郡人民、檀施护法,伏愿寿比南山、德高岱岳;此一瓣香,钳椎炼出,性海拈来,供养高旻堂上过去诸祖老和尚及现前两序首领、合院大众,伏愿寂光添彩、慧日高悬。"敛衣就座,执如意云:"新年将届,万象纷呈,有忘岁月者出来,与我通个消息看。"等候多时,尚未有人答复,山僧旁通一线道:"过一年多一岁,过一年少一岁。另有不多不少者诸人谅必会到,恭喜从此所过,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不妨一同到山门外迎喜神去。"

解制,师拈拄杖云:"解制月圆,元宵已过。灯笼露柱,将成剩货。只有各人眼珠,一付光似绿萝。文殊之智虽优,难解行人之闷;普贤之行最普,难测妄者之心。观音大慈,度人无尽,难度有道之人;地藏大愿,救苦无穷,难救无罪之辈。"且道:"衲子分中作恁么领会

呢?"良久,卓拄杖云:"遍地是黄金,无我下脚处。满田皆白米,有我竟难吞。僧人之地是禅床,道人之粮惟法喜。虽然如是,即今解制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万里徒程,莫忘初念。十虚尘刹,不住毫端。"掷杖下座。

佛诞日,师拈拄杖云:"六亿成佛忍土,三祗大劫深修。今虽四八生辰,何似换泥挑土。降生且置,即今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云:'天上天下,惟吾独尊。'此语虽是悉达太子亲口,据山僧看来,似嫌过分谦逊。何以故?我佛世尊,诚为四生慈父、法界导师,何区区为独尊之上下耶?试问诸人作何委悉呢?"良久,卓拄杖云:"难信儿孙无父意,如来痛泪落纷纷。虽然如是,即今佛诞良辰,庆赞一句作么生道?"卓拄杖云:"兜率门前乘白象,摩耶胁下降瞿昙。"掷杖下座。

结夏,师拈柱杖云:"草鞋雄似虎,无情何似有情;柱杖活如龙,有情难比无情。会中有过量的汉子,置情与无情于度外,呈护生与未生于当阳。如此许是大人作略。不然试看老胡与波离尊者,为众生灵,特加爱护,格外提携,竟使比丘不许乱动脚跟,动则有伤虫类。思子,是则近是,非则恐非。何以故?为他一粒米,失却半年粮。诸人可会么?"良久,卓柱杖云:"青草与青蜓同一佛性,黄花与黄鸟共一心知。虽然如是,即今结夏升座一句作么生道?"卓柱杖云:"脚踏草云是伤生,足踩地惟怕土喊。"掷杖下座。

解夏,师拈拄杖云:"两伏下雨一伏晴,太阳触怒祝融神。逐日长空如天鼓,不时震倒可怜人。试问衲子分中事将如何收拾?若仅付言(案:疑作"敷衍")了事,大恐霹雳一声无藏躲处。能仔细究心,必知究心之人面目。回顾思量,诸佛尚有工做,愧我等安身斯处,应在念佛是谁这一句上,直至成佛而后,以此一句为住处。否则佛处不居,生处不居,不居处无处可居。咄!现前大众,听法者谁?诸人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有住莫如无住,无住大须急去。抹着自己鼻孔,眼上有眉恰是。虽然如是,即今解夏一句作么生道?"卓拄杖云:"禅和子们,若想正眼豁开,赶急瞬目藏睛参去,不闻人事始得!"掷杖下座。

贴单,师拈单条云:"未生以前,无名无相。既生以后,有色有空。山僧不惜唇舌,旁通一线道:'此一堆红纸条在我手中把住,任是千佛万祖,难出当阳一步。'咄!各人高举着眼看,切莫错认是我。"云:"贴!"

结制,师拈拄杖云:"道海深藏久困龙,奔腾波浪逞英雄。忽遇金鹏才展翅,饱餐乌(案:疑作"鸟")腹苦何穷。衲子知惭者,衣囊放下,四大非亲,趁在大冶炉开,飞红烈焰,痛炼一番!直将老阎君手中一根铁链子烧断,直使天不能盖我,地不能载我,诸佛有眼不见我,祖师有耳不闻我。一任优游法界,出入圣凡,诸仁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粉骨碎身全不顾,置斯煅炼任陶熔。一旦豁然能醒悟,佛祖呼唤不回头。虽然如是,即今结制一句作么生道?"卓拄杖云:"苦心参透生前事,到此方知我是谁。"掷杖下座。

起七,师执香板云:"各人齐努力,奋勇猛追参。打破娘生面,直透上头关。万劫尘劳今扫尽,大开悟后更加禅。"云:"起!"

佛成道日,师拈拄杖云:"瞿昙居古洞,白雪满山中。冷时冷煞人,热时热煞我。偶遇满空星,骇得无处躲。只好将娘生面目脱下,戴个鬼脸壳子。见人又可说如来智慧,更可说众生妄想。波腾浪涌,揭地扬天,弄得后代儿孙捏目生花,指驴为马,笑煞天下人不少。山僧当时若在,候老胡将出洞门,一手掩住两眼,免得见月见星,疑神疑鬼。试问诸人可委悉么?"良久,卓拄杖云:"只为不了儿女,多劳我佛费手费脚。虽然如是,即今世尊成道良辰,庆赞一句作么生道?"卓拄杖云:"长空月白星河在,辜负如来一片心。"掷杖下座。

解七,师拈竹篦云:"解七起七,事同一律。未开炉前,眉毛横眼上。今解七后,鼻头居脸中。莫谓山僧闲饶舌,只谈生后相多般。若人了得生前事,太平寰宇乐生平。"至嘱:"上殿过堂不可放过。"以竹篦击地,云:"解!"

除夕,师拈拄杖云:"梅花将放,五殿阎罗忙查号簿。爆竹才响,牛头马面鬼铁链急拖。世有不知者以为热闹,谁知今天是大限到时。这家吃花酒,那家哭死人,何惨之甚!举世莫

知。即今以年尽比寿尽,其理一致。试问诸人能逃乎劫外么?"良久,卓拄杖云:"一句发明心上事,快哉日月过新年。虽然如是,即今除夕升座一句作么生道?"卓拄杖云:"一年三百六十日,返复天天是此天。直待今年将尽后,谁知尽后又今年。"掷杖下座。

六十六岁

一九四六年·民国卅五年·丙戌 六十六岁

在高旻寺。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注:《语录·法语卷四》载:

民国三十五年元旦老和尚升座法语

师拈香云:"此一瓣香,有烟有火,无见无闻,供养十方佛祖、诸大菩萨,伏愿普天同庆、大地回春;此一瓣香,福寿变成,人才并具,供养合郡人民、檀那护法,伏愿八节安宁、四时清泰;此一瓣香,大冶炼成,胸中拈出,供养高旻堂上过去诸祖老和尚及现前合寺首领、内外大众,伏愿垂光普照、道念日深。"敛衣就座,执如意云:"带水拖泥廿七年,仔肩未卸复加惭。未法求贤无踵继,不时冷冷哭龙天。"且道:"泼天门户,选佛道场,上继佛祖法身,下续禅人慧命。事关重大,非当等闲。古人云:'见与师齐,灭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此事在各人语默中荐取始得。大众会么?不会,出外迎喜神去。"

解制,师拈拄杖云:"大地清平乐世安,乡间城市尽人欢。腊梅风过香缥远,灯烛通宵照地宽。衲子一冬勤苦,为道奔忙,果能脚跟点地,当知地有多深。再会鼻孔撩天,始识天有多上。若是脚跟未稳的汉子,切急放下身心,就此过夏,仍能经冬。久之,一手抓着自己面目,方知地在脚板上经行,天在鼻孔里睡觉。试问诸人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才有人问山僧:'朝南海走向哪里去?'我答云:'喝!'该僧不会,思之不敢乱动。虽然如是,即今解制一句作么生道?"卓拄杖云:"个中禅意无人识,气到长空一阵风。"掷杖下座。

佛诞日,师拈拄杖云:"四月初七日,大地黑如漆。今天初八日,皇宫降悉达。瞒却天下人,又入摩耶家。可怜苦众生,竟无一识他。只有老云门,一棒拟打杀。好负老婆心,忙个无办法。生则恐遭棒,不生无处放。试问诸人,我佛出世好不出世好?若这里检点得出,应将云老拖来,脑后重打三十棒,为我佛出气在。诸人会么?"良久,卓拄杖云:"大地虚空皆佛体,砖石草木我佛心。虽然如是,即今佛诞良辰,庆赞一句作么生道?"卓拄杖云:"莫将闲学解,辜负佛祖心。"掷杖下座。

结夏,师拈拄杖云:"佛嘱优波离尊者制戒,每年至四月诸虫出户时,规定比丘安居护戒,极至于脚皆不能乱动,动则有伤虫类。据山僧看来,四月以前,难道无虫蚁?七月以后,又难道无生灵?不因是佛亲嘱制戒,我有疑点,请优尊者决:究是先有脚,先有虫?因何动,虫因何生?管教优波老人忙无举措。试问诸人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护生切莫杀,杀即是伤生。虽然如是,即今结夏一句作么生道?"卓拄杖云:"能将心戒持清净,真报佛及尊者恩。"掷杖下座。

解夏,师拈拄杖云:"凉风送暑去,梧叶忽飘来。微尘时盖日,空净拨云开。"且道:"过夏经冬,为衲子常事。披星戴月,许世外遨游。莫若钵囊高挂,悟期竿上,直使当人归向般若堂中。自恣将至,唯忘夏至是秋天。莫谓冬且待,脚跟能点地,须防心外觅真空。试问诸人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道非悟不明,事非办不成。咦,会中有个无智汉子,只知吃饭穿衣,了无他事在。然乎?否乎?各人荐取始得。虽然如是,即今解夏一句作么生道?"

卓拄杖云:"祝融神是火修成,炎暑能烧未了人。一阵清风拂即去,依然日落复东升。"掷杖下座。

贴单,师拈单条云:"贴单一事本非奇,我人知见未稍离。未生那畔前途事,人人脚下莫须移。试问见者是谁?闻者是谁?如不领会,把你挂在壁上,各自荐取看。"云:"贴!" 结制,师拈拄杖云:"这个念佛是谁,无意味的句子,自己道得出,毗卢顶上一任翻筋斗也可,屙屎放尿亦可。道不出,莫谓山僧不同你客气!讲到害怕,赶急收拾腰包,高挂钵囊,死他三二十年,看是什么奇特。诸人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烈焰炉中火,烧却生死我。还他本来人,阎王无处躲。虽然如是,即今结制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小阳春至篱黄菊,无际寒光又是冬。"掷杖下座。

起七,师执香板云:"蹴踏奔驰吼似雷,红炉烈烈再添煤。直待皮肤脱落尽,十方佛祖喜倾眉。参究力莫稍松,两脚踏翻佛祖地,一拳打破太虚空。"云:"起!"

佛成道日,师拈拄杖云:"老瞿昙三选道法,始坐雪崖。冰冷六年,将无暖气。拟抖擞精神,出门外望。举头上看,偶遇明星,幸得枯髅瘦骨,换来丈六金身。三叹奇哉,众生亦有斯事。寂光佳会,延至今晨。回忆往昔八日,算来即是今天。诸仁会么?"良久,卓拄杖云:"莫疑智慧须离妄,执着德相也同修。虽然如是,即今如来成道良辰,庆赞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满天星斗常明夜,遍地群生会也么?"掷杖下座。

解七,师拈竹篦云:"加香打七,十七期毕。有道者乐已忘怀,无道者如焉戚戚。赶紧解七后打七,闹忙处提念。寒枯绝鸟迹,笑看一枝梅。上殿过堂,莫说是我始得。"云:"解!" 除夕,师拈拄杖云:"天上人间,难逃今天此日。六凡四圣,顿忘此日今天。"且道:"此日是如何重要,恐无一人领会。直去阎魔罗界问五殿阎王,始得一个彻底消息。诸仁可委悉么?"良久,卓拄杖云:"悟念佛是谁者,日日是新年。迷念佛是谁者,年年难逃此关。虽然如是,即今除夕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有道者一念万年去,去时并无成住坏空。无道者一门深入去,去时何知年头月尾。好大难!悲乎!"掷杖下座。

六十七岁

一九四七年·民国卅六年·丁亥 六十七岁

在高旻寺。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注:《语录·法语卷四》载:

民国三十六年老和尚升座法语

师拈香云:"此一瓣香,祝天祝地,庆国庆民,供养十方佛祖、诸大菩萨,伏愿光天化日、海晏河清;此一瓣香,福寿修成,道德制就,供养本郡人民、檀那护法,伏愿共享光天、同沾化日;此一瓣香,炉中拈出,大冶陶熔,供养高旻堂上过去诸祖老和尚及现前两序首领、合院大众,伏愿利人利己、日新又新。"敛衣就座,执如意云:"合起狗口,无佛处走。大倡拈花,有佛莫授。穷得满地黄金,富只一只空手。若作佛法商量,笑煞石狮跳吼。不作佛法商量,辜负诸人立久。"良久云:"会么?不会,同到山门外迎喜神去罢。"

解制,师拈拄杖云:"腊梅香后又春梅,物物头头可谓奇。露柱千年无一语,灯笼今日喜倾眉。家家有路通天上,处处无人问古栖。"且道:"吃饭碰着一粒沙子,莫嫌米丑。行路踢着一个瓦块,岂奈脚何?要知大错非他,实属不知自己。诸人研究看。"良久,卓拄杖云:"放去则弥六合,卷之则藏一密。此虽古语,高旻不然,收来放去本同源,隐显终须第二端。

彻底掀扬无一物,玩灯打鼓喜团团。虽然如是,即今解制一句作么生道?元旦元宵忧午夜,春风春日慰朝昏。"掷杖下座。

佛诞日,师拈拄杖云:"四月清和麦浪催,农人歌舞绿杨回。杜鹃叫落天边月,正逢佛诞喜天垂。"且道:"悉达太子久违度生惯伎,或刹帝利种现住皇宫,或婆罗门道应化人天。此番出生净饭王宫,摩耶胁下,至将生时,播(案:疑作"拨")动古德群舌不少。有'佛之一字,吾不喜闻'者,有'念佛一句,漱口三日'者,有'一棒打杀'者,实因我佛心切、祖师悟深。会中有知恩报德者么?"良久,震威一喝云:"三千世界真慈父,砖石草木也儿孙。虽然如是,即今佛诞良辰,庆赞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释迦老子生也!请大众向拄杖子高着眼看。咦,这看不见的就是瞿昙么?各自珍重!"掷杖下座。

结夏,师拈拄杖云:"每日闻啼鸟,谓是鹧鸪飞。错认星为月,黄秧栽能归。莫作闲言会,非地亦非锥。"且道:"此句语言,不但古今善知识尚难会其中小半,一任优波离尊者为持戒上座,恐亦视之茫然。试问诸人可能委悉么?"良久,横持拄杖云:"此一戒字,为十方法界之重大关键!持则升之,犯则沉之。会中能有不持不犯的汉子出来商量看?虽然如是,即今结夏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安居三界外,动脚已成迟。护生犹护戒,结夏正斯时。"掷杖下座。

解夏,师拈拄杖云:"菱花开水面,荷叶减新青。谷浪催黄老,螳螂振远声。"且道:"时被节移,夏将秋就。衲子分中还有事否?直饶飞锡高僧、出尘上士恐亦被其牵动。惟我高旻久住禅人置炎凉于度外,守至道于怀中!虽然,尚须检点始得。诸仁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拾得一个半个,作梁作柱去也!咦,要须放眼高瞻,免得麻雀佯作鹰啼。虽然如是,即今解夏一句又作么生?洋洋青草隐玄机,不识当阳只谓奇。快到祝融峰下问,洪波道海莫稍离。"掷杖下座。

贴单,师拈单条云:"十方虚空,一头顶住。山河大地,一脚踩住。大众诸仁,一手捧住。未生以前,不通一处。既生以后,一处不通。试问诸仁,眼见者谁?耳听者谁?如不领会,山僧旁通一线道:语言道断,心行处灭。再着眼看。"云:"贴!"

结制,师拈拄杖云:"山门石狮子跳舞奔腾,涌身道海,大声道:'佛祖众生,有情无情,尽归高旻一炉煅炼。我本同是千佛一类,岂能逍遥法外?'是故共火陶熔,烧得石头成粉,笑道:'高旻好大本事!佛祖众生,毛尚难存,我石狮子幸落一点灰在。'诸仁可委悉么?"良久,卓拄杖云:"逅尽尘飞未足奇,吼声空外震昏迷。吓得泥牛藏海底,长空杲日也低头。虽然如是,即今结制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小阳月半正开炉,烈焰光红火内求。脱落娘生真面目,未成凡圣也难留。"掷杖下座。

起七,师执香板云:"黑地漫漫已至今,红炉焰耀火飞腾。炼得虚空沉地后,转身尤是镜中痕。猛着力,莫稍疑,涅槃生死且大迷。一旦命根脱落尽,当前打破与佛齐。"云:"起!" 佛成道日,师拈拄杖云:"笑煞老瞿昙用黄叶止儿啼一段故事!瞒却天下古今人不少。尚吃六年无谓辛苦,拖泥带水,直至高旻。一场败阙。山僧当时若在,起阵黑云盖满长空,看这老胡从何处观他星斗!诸仁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六亿娑婆度众生,成佛尤是镜中痕。三叹奇哉为剩语,漫漫星月至今存。虽然如是,即今如来成道良辰,庆赞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虚空大的炉鞲抬到道海堂中大冶腊月,光遍天中。众星朗朗,发展真空。"掷杖下座。

除夕,师拈拄杖云:"大众高着眼看,切莫被这条拄杖瞒却。各人道看,道得出,与你三十拄杖。道不出,与你三十拄杖。不可破口说出,不可默无一言。诸人详加审慎,否则一旦阎王老子追来问道:'你一年三百六十天尽忙我的事业,忙到今天,连这条拄杖还不认识。今日是你腊月三十日已到,汝等若无答案,必着小鬼拖你到冥府算账去!'试问诸人可畏么?"良久,卓拄杖云:"大好光阴空过去,谁知业债有人催。用何面目能逃避,莫若深追我是谁。虽然如是,即今除夕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一声爆竹辞年去,万朵梅花送岁来。"

掷杖下座。

六十八岁

一九四八年·民国卅七年·戊子 六十八岁

在高旻寺。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注:《语录·法语卷四》载:

民国三十七年元旦老和尚升座法语

师拈香云:"此一瓣香,庆天庆地,祝国祝民,供养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伏愿世界安和、中边清泰;此一瓣香,非烟非火,有响有声,供养合郡人民、檀那护法,伏愿共乐清平、同沾化日;此一瓣香,红炉炼出,信手拈来,供养高旻堂上过去诸祖老和尚及现前两序首领、合院大众,伏愿悲智双融、隐显密化。"敛衣就座,执如意云:"万象更新,一元复始。此两句是真言,是俗语,会中有能辨别者么?新年时应用适宜句子祝贺当阳。"且道:"恁么适宜?未是本地风光,请大众高着眼看,如意顶上放光动地,直使人人如意,如意如意。见么?不见,请诸仁同到山门外迎喜神去。"

解制,师拈拄杖云:"草鞋雄似虎,只许上山,不许上树。扁担活如龙,只许行水,未便行火。高旻大却不然:横挑棘栗蓬,千山万水去。潇洒清凉,文殊下座,闷观峨岭,大行谦席。九华山高,踏翻地藏。南溟深广,捉败观音。试问诸仁有此作略么?"良久,卓拄杖云:"只在念佛是谁这个小小句子上,久之啮通。不动脚跟,朝山已毕。不劳口吻,法遍人天。虽然如是,即今解制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梅花片片祝元宵,火烛煌煌迎灯节。"掷杖下座。

佛诞日,师拈拄杖云:"减劫临时人岁百,满空黑障盖当人。不仗我佛来末世,众生怎得悟禅心。"且道:"昔为睹史天众,今降净饭王宫。不惜脱珍著弊,只为不了儿孙。痛念群众无归,至是拖泥带水。满拟一手捉住含灵,置往太空外边去,不料撞着高旻一根拄杖,直使凡圣渣滓也不存留。诸人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优昙花放开难久,满地瞿昙处处生。一脚踏翻娘生地,金盆沐浴复何人?虽然如是,即今佛诞良辰,庆赞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今年四月八,皇宫生悉达。木撅钉虚空,重添眼内花。"掷杖下座。

结夏,师拈拄杖云:"空里飞的蚊子想点血肉充饥,连飞带哭道:'我是你母,你是我子,望你给点小血与我吃。将到头皮,惊骇住下,慢找血吃,不料这忤逆不孝的儿孙就摔起一手,打得我成了泥巴!复将我泥巴置于秽处,世有此理否?'此个送命的习惯,错误太久,忘却又深,谁能了解蠢动含灵皆我过去父母,又是未来诸佛。满大地人恐难真信,不足深怪。我修行人尚不孝敬有情无情,实深怪汝。试问诸仁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古有大孝心人,脚不敢踩地,若踩深恐地疼。此许是行人禁足。虽然如是,即今结夏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识得护生人,必先护住地。"掷杖下座。

解夏,师拈拄杖云:"弥勒布袋,大能装虚空,小能装布袋。有不懂者问曰:'如此,这位大胆罗汉置身何处?'识者答曰:'天不能盖,地不能载,各人脑后安身,眉毛稍中立命。'试问诸仁可委悉么?"良久,卓拄杖云:"落叶梧桐知端的,凉风热去会当机。不识其中真奥义,笑煞大殿老牟尼。虽然如是,即今解夏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金风殿角微凉后,长连床下急如飞。快将家事扬他去,萸湾道海转身归。"掷杖下座。

贴单,师拈单条云:"宗门下事不立语言文字,直指见性成佛。今日山僧双手捧起这包纸条,是文字耶?是名字乎?离言语外试道一句看。道得出,许你榜上提名。道不出,只准舌挂壁上。诸人可会么?举眼细看,切莫说我在这里。"云:"贴!"

结制,师拈拄杖云:"小阳十月正开炉,衲子纷纷午夜愁。红火奔腾全身下,皮肤脱落没来由。"且道:"到此,佛救你不得,祖唤不回头。一任火灭灰飞,未是宗门种草。必在大冶烈火焰中忙参佛是谁念的,久之煅炼,不容间歇。翻过身来,一脚踏倒炉鞲,两手抓住铁椎,虚空打得粉碎,佛祖锤得成灰,始有个入处。试问诸仁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无始窠巢,幸遇今朝。彻底脱落,眼上眉毛。虽然如是,即今结制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万仞峰头直上,绝后顿尔还苏。"掷杖下座。

起七,师执香板云:"电本雷掣未为奇,翻转虚空与地齐。怕得泥牛忙叫吼,山僧努力奋扬眉。擒住佛,捉住祖,山门石狮骇得抖。猛着力,莫稍松,跳出牢关称好手。"云:"起!" 佛成道日,师拈拄杖云:"寒岩古洞一枯僧,大夜冥冥看见星。一睹通身脱落尽,直饶大地也全身。大好释迦老子,也苦了六年。若不是这点小星遮遮面孔,险些黑到今天,打灯笼也找不着一个高旻。诸人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迦叶佛后,古今言悟道者皆以雪山为首创。闷坐多时,只是工夫成片,一开大悟,即云三叹奇哉。"且道:"如不知我,岂认得他。虽然如是,即今世尊成道良辰,庆赞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若人识得心,黄土也黄金。妄想与执着,非假亦非真。"掷杖下座。

解七,师拈竹篦云:"十七将圆道未圆,仍须努力猛精参。用念佛是谁走路,用不明白处吃茶。一旦磕着未生鼻孔,始知悟道不在七中。虽然未离禅堂一步,自此放心,吃饭也得,过堂也得。紧紧照顾脚下!"云:"解!"

除夕,师拈拄杖云:"一人了,一生也了,一世也了,一年也了,还有不了者出来与山僧相见。会中有孟八郎汉大声道:'众生未生以前,诸佛未成以先,了个什么?'大众高着眼看,非细事,试问诸人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今日不会,直到晚上小鬼拖去。不必害怕,等我过了腊月三十夜再向汝道。虽然如是,即今除夕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岭梅花放香难住,长空爆竹响何长。大了道人忘岁月,不妨年去又年来。"掷杖下座。

六十九岁

一九四九年·己丑 六十九岁

在高旻寺。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注:《语录·法语卷四》载:

一九四九年元旦老和尚升座法语

师拈香云:"此一瓣香,栴檀海岸,炉爇名香,供养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伏愿民安国泰、内外和平;此一瓣香,道贯天地,德逾三光,供养合郡人民、檀那护法,伏愿寿算须弥、福如大海;此一瓣香,红炉炼出,信手拈来,供养高旻堂上过去诸祖老和尚及现前两序首领、合院大众,伏愿事理并融、福慧兼备。"敛衣就座,执如意云:"新年面目喜扬扬,尽是当前假闹忙。本分衲僧无一事,笑他春柳也添芳。"且道:"有情有心随情转,无情无意乐清凉。虽然如是,即今元旦良辰,庆赞一句又作么生?"举如意云:"若不于中起分别,是故此处最吉祥。迎喜神去。"

解制,师拈拄杖云:"春梅初放香芳馥,望到元宵月正圆。莫谓韶光无意义,满天融日喜团团。"且道:"衲僧脚下事与时俱进、与道俱增。忽有三家村里老农夫大喊道:'灯笼上天腾空去,露柱在地猛相追。'仔细看来,原来是宗门分内事。试问诸人可委悉么?"良久,卓拄杖云:"横挑棘栗蓬,不用双脚步。直到万山时,头头皆是刺。虽然如是,即今解制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门里之草久未芟,出门一见草成山。从今举足归无处,顿掀浊海永心安。"掷杖下座。

佛诞日,师拈拄杖云:"如来未出世,大地历明明。我佛将生时,人间声唧唧"且道:"悉达太子过在什么处?若云无过,赵州云门递相指责,此一大事,据山僧看来,不但瞿昙有过,直饶赵云诸老过过瞿昙。试问诸人作恁么领会呢?"良久,卓拄杖云:"千佛万祖,过从生有。既不生,祖何曾有?虽然如是,即今佛诞良辰,庆赞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三千世界慈悲父,任扬任抑总慈悲。粉骨碎身难酬尽,儿孙代代续传灯。"掷杖下座。

结夏,师拈拄杖云:"禁足一事,无非爱护生灵。真护生者,唯佛一人。何以故?佛行路时,离地四寸,何伤生之有?波离大德,制戒导者,惜乎只知治标,不能治本。治本者何?当知生由心起,果先治心,生从何有?是真制戒。虽然,也只一半在。试问诸仁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学得乌龟能藏六,谁知又被鸟吞肉。看来何处好安身,打破生前真禁足。虽然如是,即今结夏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踢砖石、拔青草尚是伤生,只有安居,手脚俱禁,犹较些子结夏。"掷杖下座。

解夏,师拈拄杖云:"祝融神是管炎天,一遇清风隐入山。惊动梧桐叶落后,秋蝉处处喊皇天。"且道:"夏去冬来,衲子分内事当有重大检点。一任脚跟点地,尚须鼻孔撩天。倘若石火电光,捕风捉影,以为奇特,终难逃过阎罗手中一根麻绳,一拖就去。好害怕!赶急置身道海苦去。诸仁可委悉么?"良久,卓拄杖云:"苦他三十年不悟,与生死拼命去!始有相应分。虽然如是,即今解夏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工夫用到成佛后,奋勇精进紧加参。"掷杖下座。

贴单,师拈单条云:"十世古今,三千佛祖,有情无情, 悉在里许。 高旻今日拈来举示大众,试问红的是纸,黑的是墨,妙在什么处呢?"一喝云:"虽然和盘掇出,只须北斗面南观始得。诸人高着眼看。"云:"贴!"

结制,师拈拄杖云:"风寒冷小阳,篱边菊萎黄。芙蓉花似锦,愁带一身霜。"且道:"万籁消声,红炉将暖。有志衲子,应向千佛不在之处住,万祖难行之处行,并不可向言句中取,亦不可向无言句中求。果是过量汉子,始有相应分。试问诸仁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大冶炉中,佛祖也须害怕。铜头铁额,霎时顿尔消熔。虽然如是,即今结制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金鸟叫落天边月,木马常嘶岭外风。个中妙意难领会,久沉道海顿忘归。"掷杖下座。

起七,师执香板云:"露地白牛角,入海乌龟毛。独怕石狮吼,闻声空外逃。"且道:"选佛场开,红炉焰烈。不顾危亡参去,自有大转身来"云:"起!"

佛成道日,师拈拄杖云:"人人有个佛,胜比释迦尊。执迷而忘返,错认定盘星。"且道:"古释迦,今释迦,人人释迦,草木释迦,砖头释迦,试问弄这么多释迦,究竟是赞释迦还是谤释迦,诸人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回光返照成余事,参禅一句也嫌多。若不承当如是意,长空皓月奈如何。虽然如是,即今世尊成道良辰,庆赞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瞿昙离冷洞,笑落一天星。三叹奇哉后,酬唱到而今。"掷杖下座。

解七,师拈竹篦云:"十七事圆理未圆,何能放过好时间。一念不存如死汉,悟来早已破三玄。诸仁会则穿衣吃饭,不会上殿过堂大须仔细!"以竹篦击地,云:"解!"

除夕,师拈拄杖云:"此一年字,义意幽深。生活很笨,略曰一时与一劫,皆以年为本位。不过年,不但无年,更可无劫。了者能忘劫,不了者难忘年。达道者流置尘劫于度外,随岁月以蹉跎,诚分内事。试问诸人,阎罗老子主世存亡,任何人难逃他手,人尚不信。且看今

夜,正是腊月三十晚上到来,诸人作恁么商量能免否?"良久,卓拄杖云:"梅花与雪花并舞,旧年与新年共行。怕过年者忧,喜过年者幸。虽然如是,即今除夕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一声爆竹迎新岁,万盏明灯送旧年。"掷杖下座。

七十岁

一九五O年·庚寅 七十岁

春,常住处境维艰,因以成疾,卸住持位,移锡沪渎。病稍瘥,经佛教崇德会诸君再三恳请,于上海凤阳路侯在里辟静七茅蓬道场,领众坐香。自是,缁白向风,信众坌集,一开上海禅风。

注:

(1)《语录·序》载:"??乃者,老人黄发番番,养疴沪上。凤阳路侯在里佛教崇德会诸君,再四恳请领导坐香,开静七茅蓬。人天福地,选佛道场。老人夜夜说法,开导不倦。学人云集,饶益日多。藉使上海佛门四众,从此有缘受持宗门大法。关系诸佛法身慧命,培福消业,莫此为甚。功德甚善,福不唐捐。??"云。另,参见《扬州高旻寺来果禅师塔铭并亭记》、《重修来果老和尚舍利塔记》。

(2)《语录·法语卷四》载:

一九五零年元旦老和尚升座法语

师拈香云:"此一瓣香,水穷其源,木究其根,烟从眼有,香由鼻生,供养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伏愿万象更新、一元复始;此一瓣香,两仪定位,日月长明,供养合郡人民、檀那护法,伏愿风调雨顺、海晏河清;此一瓣香,非心非物,即定即慧,供养高旻堂上过去诸祖老和尚及现前两序首领、合院大众,伏愿道高德重、见正理深。"敛衣就座,执如意云:"我岁整七十,今年三十九。大道本无分,同欢新岁首。大众若作佛法会,诚是圆根顿器。"且道:"不作佛法会如何?"直云:"三千金世界,一道乐忘怀。水深鱼自快,火热暖将来。大众迎喜神去。"

解制,师拈拄杖云:"元宵灯月喜重重,枯岭寒梅片片红。达道者流忘乐境,不明依旧大千同。"且道:"脚跟稳固,志愿深宏。见山不被山迁、观水不被水转的汉子许是宗门种草。不然,从群逐众,大忘我佛遗嘱可乎?试问诸仁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荆棘丛中动脚难,换却娘生旧衣衫。最上法门街热闹,归来尤胜涅槃山。虽然如是,即今解制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谨守陈规莫慢忘,诸佛圣戒作衣裳。土面灰头全不顾,心参疑处悟真常。"掷杖下座。

佛诞日,师拈拄杖云:"世间最苦莫过于众生,最能除苦莫过于诸佛。离苦得乐,只此一生,多则再生。独我佛出世,为众生苦,降生王宫。至少成年,出家悟道。坐大道场,普利法界,人天受度者,不但苦不可得,乐亦不可有。不但生不存,佛亦不存。试问诸人作恁么委悉呢?"良久,卓拄杖云:"我佛生时即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其尊贵若此!虽然如是,即今佛诞良辰,庆赞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苦乐双忘后,佛不奈我何。"掷杖下座。 结夏,师拈拄杖云:"有人手捧一个死虾蟆请我说皈依,山僧即与说之。又一人曰:'救死不如救生。'言未毕,山僧即掩彼口,彼嫌闷,曰:'咄!'我云:'是真救生。'此则公案,

制戒之优波离尊者尚属茫然,汝等诸仁向什么处开口,试问大众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要知佛本非佛,非生莫佛。故云护生即是护佛。虽然如是,即今结夏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能护世间生只是治标,若护心中生方称治本。标本俱治者是真结夏。"掷杖下座。 解夏,师拈拄杖云:"梧叶飞飞已报秋,凉风吹落暑人愁。祝融神已归山去,满空大地一尘收。"且道:"不被炎凉所转的人,会中如有,请出来相见。等候多时,一点语气也没有,莫是闭口真言?能酬唱否?山僧旁通一线道:热时热煞人,冷时冷煞人。试问诸仁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闲挑棘栗蓬,千山万山去。偶遇无口僧人大说无生句。虽然如是,即今解夏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大笑弥勒布袋,十字街头化斋。人喊大肚罗汉,我笑弥勒痴呆。"掷杖下座。

贴单,师捧单条云:"南北东西四望空,各各收归我掌中。撒手一进悬崖处,脱体全真映纸红。试问诸人贴单后作么生行履呢?大众多看脚下。"云:"贴!"

结制,师拈拄杖云:"山僧一日在乱瓦堆中拾得一个无底的炉鞲,举向人天众前,竟无识者,尽皆罔措。山僧抱气不平,即震威大喊曰:'诸佛见之,魂飞天外。列祖闻之,胆落心惊。其他何足道耶!'试问诸仁可委悉么?"良久,卓拄杖云:"超生脱死之功、转凡成圣之德皆从此大冶火光中流出。虽然如是,即今结制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迦叶刹竿,人人责任,共手扶起,辉天鉴地。"掷杖下座。

起七,师执香板云:"雷奔电掣,加助红炉火焰。置身奋勇,豁开空外虚空。执金刚鞭,打开脑后,成无师智。灼破生前,望大众,更进一步!"云起。

佛成道日,师拈拄杖云:"老胡六年睡觉,半夜观天,忽睹长空,星光落地,打失娘生鼻孔,抹着最初面目。大喊道:'吃了妄想执着的苦,再不敢大意!否则智慧德相将无出处。'试问诸人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寸草微尘尽是我佛身相,涕唾掉背无非妙契真如。虽然如是,即今如来成道良辰,庆赞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长空夜静,朗朗明星。瞿昙一见,大地黄金。"掷杖下座。

解七,师拈竹篦云:"十七殊功,超今超古。二时精密,忘我忘人。擒阎老胡须,夺阿傍铁链。举目无亲,生佛不在。只身孤诣,有我皆非。试问诸仁解七后得入处么?上殿过堂,切莫放过。"以竹篦击地,云:"解!"

除夕,师拈拄杖云:"朝既不除,何用除夕?此事大有人疑问,不然赶向阎罗老子殿前讨个消息,可以除疑。山僧急忙解答曰:'一年过到冬天,天天吃饭,可有问题么?如有,快到道海堂中,躲在真疑禅上,久之得个捉阎王本事,许无他过。试问诸人可会么?"良久,卓拄杖云:"有参禅者胆大,无工夫者心虚。虽然如是,即今除夕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红梅白雪同舞,爆竹灯火齐伸。吓得小鬼喊皇天,各人饭债又加年。"掷杖下座。

七十一至七十三岁

一九五一年·辛卯 七十一岁

在上海静七茅蓬。上堂开示,领众参修。

注:《语录·法语卷四》载:

一九五一年元旦老和尚升座法语

师拈香云:"此一瓣香,有体有用,无欠无余,供养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伏愿世界和平、人民乐业;此一瓣香,万象更新,一元复始,供养合郡人民、檀那护法,伏愿福寿绵上、吉

祥如意;此一瓣香,见闻无碍,事理圆融,供养高旻堂上过去诸祖老和尚及现前首领、合院大众,伏愿久沉道海、独办己躬。"敛衣就座,执如意云:"年四十,僧七一,谁大谁小,可能辨别么?有答曰:'移岁月于他方,置我人于度外'。偶遇孟八郎笑曰:'大用葛藤作么?'诸人可会么?不会,大众一同到山门外迎喜神去。"

解制,师拈拄杖云:"万家灯火烛元宵,绿女红男喜欲狂。一视同仁平等地,钵盂何处不分光。"且道:"猛志衲僧有佛处切莫住,无佛处急走过。试问诸仁作恁么委悉呢?"良久,卓拄杖云:"望大众触途成滞处勤劳,往动脚皆非边生产。大作农禅生活,始有安身愿望。虽然如是,即今解制升座一句又作么生?"卓拄杖云:"赶紧高挂衣囊,快办未生前事。不可一人空过,哪能片刻安闲。"掷杖下座。

一九五二年·壬辰 七十二岁

在上海静七茅蓬。领众参修。

一九五三年·癸巳 七十三岁

在上海静七茅蓬,得知高旻寺僧众举炊维艰,病遂危笃。入室弟子禅慧至榻前,述高旻寺常住事,来祖听毕,安然示寂。世寿七十有三,僧腊四十九春,戒腊四十九夏,法腊三十九秋,住持三十五冬。

十二月初一日,由上海运柩回扬州高旻寺。

十二月初八日,荼毗,四众云集,如丧考妣。得舍利累累,莹如琉璃,五色灿然。 翌年,四月初四日辰时入塔,安奉于扬州高旻寺河东塔院,建亭藏焉。

(完)

二、异行篇(来果禅师异行录)

喜塑佛像

余三四岁时,母引我至庙,我指圣像问曰:这是甚麽菩萨?母曰:快走,这是吃小孩子菩萨。我即哭曰:请母抱我到菩萨前望望。母拒不肯,我即卧地哭滚不起。母去,私自爬上顾视,用手扶圣像笑日:咦,身是黄色,好看得很。下佛龛时倒身下拜。母扯住曰:拜过就走罢。众人异而叹曰:此人将来,怕是做和尚。母闻之,心甚忧虑。余回家夜梦圣像,如在目前。由是日惟喜捏佛相。一日佛头未做好,手执一泥团,送人请做佛头。人诧而笑日:去哦,瞎打岔。我扫兴而归。佛相做成,特在田岸边挖一土窟,作一小庙,佛供当中,泥巴烛台,泥做香烛,完全不缺,每曰往拜者数次,至上学时,始稍懈。

居家修行

自是土庙供佛,烧香拜佛打坐,无日虚度。双亲怜我在外拜佛烧香,恐受凉热,特收拾一房,内供佛像,各件具全。我每用净水一盆,内放香灰,供在佛前。每天至晚,喝一杯水曰:求佛慈悲,开我智慧。乃盘膝念金刚经、心经。某次在诵经时一老鼠在余肩上睡觉,其小尾拂及我颈项,我觉痒,用手一抹,鼠不肯去,我即不复理。不多时,掉下来一蜈蚣,约四寸长,藏小鱼口内,首尾挂外。我见老鼠不喜,见蜈蚣不忧,继续诚心念经,鱼声不绝。至是辄以为常,一日,有一邻庙僧来见之,曰:此子有点道理,老鼠俯睡肩上,似伏虎势,蜈蚣藏在鱼内,是降龙势。我时不知,甚麽叫做降龙伏虎。一日父酒醉,不准念经,我恨曰:日行之事,岂能有缺。心闷不乐。至夜父眼陡疼,急喊救命,母呼我曰:汝快去看。我即前去。父曰:我儿诵经有过,令我眼疼。我云:诵经有过,以何为验?若诵经有过,儿眼当疼。如止人诵经无过,父眼当好。如是父疼更倍前。父言:莫是阻止你诵经有过麽?你向後诵经我不过问。我云:父眼欲好否?向後父若不厌念经,并且戒杀止荤,准保立愈。父云:吃花斋罢。我云:也好。即以净水洗父双眼,父即立时不疼,眼光还复如故。

天乐鸣空

一日与外道辩《心经》,外道云:舍利子是佛身之灵骨。我云:是人之名字。我此时,不知舍利子翻何名义,但经义朗然,为人之名。伊又云:远离颠倒为一句,梦想究竟洹槃为一句。我云:远离颠倒梦想是一句,究竟涅槃是一句。争之不已,相持不下,二人闷坐一小时。忽于淡云笼月,树影依稀中,发生锣鼓喧天,细声音乐,外道闻之,惊惧云:泄漏天机,神圣动怒。乃各回家休息。余虽扫兴而归,久怀不决,出家以後,参阅佛经,杂录有云:解道玄微,天人奏乐,闻经得利,天女散花。自此前疑顿释,外道云:天机者,诚外道之外论也。

神人点化

余自幼发心出家未遂,绝而复苏者数次,一日,戚友临门,我正念诵,彼问何人?亲颜面赤,不敢作答。二老尝言:我家门第感受何因?出此庸人,败坏宗族,玷辱祖地,愧对乡邻。一日,余大声念佛,父闻之,止日:你又出丑。百计阻扰,动辄横遮。余惨痛伤心,晕去。恍惚间,忽见云雾中,似有人日:汝到某处,归依某人。惊醒後,知是梦事。次日即至某处,晋见某人,果授归依。方知神人指导,豪不错谬也。

神人疗伤

余十八岁时,父染隔食病月馀,饮食末沾,身体赢瘦,气绝如缕,百医难治,束手无策,衣衾棺椁已为备办,待死而已。每阅前贤多方行孝,挽救亲病,我何人乎,共不愧欤?由是立誓,愿舍身命,赎父病痊,如不能生,誓死替父。即夜避去家人,孤身危坐,取快刀、饭碗、磨刀石,各件俱备,以刀割裂胸囗,不料割开後:刀口二寸宽四寸长,大气直冲,又恐气息不从喉出,乃急解裤带一根,当刀口束住,热气止出,气从喉上,方始放心,否则危急万分。迨至数曰後,复求神佑,刀伤早愈,免使人知,令父不悦。即夜梦中见一老者在前,解我衣襟,用手抹擦数转,无言而去。次早掀胸私看,刀口合缝,还复如故,诚心感召,神必有灵,可谓无妄矣。

化妻归佛

余十三岁时,劝妻吃蔬念佛。晓以人生苦恼,转瞬即换头颅。妻性纯良,深知大义,即

被劝服,立誓永为兄弟,世所行事,决不染著,彼此以道为谋,终身无怠,动辄以礼接之,我称她为小弟,她称我曰二哥,见面合掌,言毕揖逊。如是行之,必恭必敬,各怀礼敬,其他世俗尘缘习惯,毫未染著。可见礼能断淫,其功伟大。妻学佛经,所修行法,皆我所教。尝以婚关难过,互商谈曰,我二人学佛学祖,唯恐上人不能允许,故预先讨论办法,至成婚时,我坐蒲团,妻坐方几,至三日後,各行其道,万不随风尘转动,并在佛前立誓,永无改易。由是至期,未蒙尘扰,因各有决烈志愿也。

长斋娱乐

余吃胎蔬,实由宿世善根,出生以来,见人打犬,我身发抖,听人杀鸡,我牙交战,看人打架,我急躲避,见人拜佛,我陪拜之,闻腥即呕,见荤即吐,每日另洗一双与众不同之碗筷,私藏僻处,至时取用。一日家人不知,误用我碗装肉,我生气痛哭三日,不食不饮,定要另购新碗,方才吃饭,後一老者劝日:长斋素口,不宜如此,可吃肉边饭,不吃饭边肉。余闻之觉颇有理,向後不再固执,心量大开。一日,一手举一青菜,一手举一鸡肉,问人日:那个好吃?他日:鸡肉好吃。我日:鸡肉有债主,终要还他,青菜好吃,无债主,不须还他。众皆无对。以后常以斋事婉转化人,引为娱乐。

喜行头陀

每闻人言:不剃头,不带笠,不穿履,破衲袄,方便铲,掬蒲团,出外行脚,名行头陀行。要知头陀是梵语,此云抖擞,言抖擞尘劳作佛事,非徒具形式而已。忆余居家时,见有朝山者,经过我处,必先供以饭,再与资助,一见掬蒲团、方便铲、赤脚科头来者,较之亲生父母更为亲热。他辞行去,尝遥送之,不肯遽离。故科头赤脚之禅师,我最喜之。一日剃发之时,自将头发剪下,即将鞋袜脱去一摔,口念偈云:久困危尘竟少知,觉来今日几多迟,一脚踏翻离垢地,寸丝难挂末生时。颂毕,即光头赤脚,正如乡村之讨饭和尚一样。有一僧友赐我香袋,余为题一诗云:朝拜南滨立志高,山中风景乐逍遥,进步三参观自在,香烟五分脱尘嚣:嵌朝山进香四字。该僧见曰:咦,你在家是个居士么?你的教典很熟的。欢笑而散。余自是穿一破烂袍子,各处挂单,人见笑日:才换装的俗人,大似老头陀的样子。

三次舍身

余朝南海,将上海岸,见僧人有手把洋伞者,身穿蓝褂者,脚踏粉鞋者,手带银表者,如此名山佛圣道场,僧人竟全无规则,因思我若出家,定成同类,不如转身再世,向有规矩处出家。如是心灰意冷,凄凄惨惨,一人往各处烧香毕,即将所馀川资,在前後寺,打斋供泉,只剩一双空手,拟往梵音洞舍身。将到洞内,见上悬一牌云:禁止舍身。我即跪不起,约四小时,侯人走尽,急忙翻跳出墙外,忽有入在後,将我右脚拖住。我往外奔,他向内拖,直拖不歇,无法跳下,转身回头,见是一沙弥,我气极欲殴,及再掉头则不复见,当时并不知是菩萨拦阻,由是懊丧回寓。次日复去,该洞上之人已知我去专为舍身,即派二价同我齐到洞内,我想舍身,他亦跟上。至晚再来,彼亦同来。於是求死不得,不觉心如火焚,以为等至夜深,候人尽睡,定能满愿。将至深更悄悄下去,乃洞门紧闭,只得坐等天亮。是时人来甚众,更无办法,奄奄回头,偶遇苦行僧人五位,内有一位秀才出家,科头赤脚,纳袄蒲团,方便铲,棕笠子,颇有道貌,我上前细看,正合我意,窃思此山还有这种人,何不早见?因舆他同坐谈心。他云:我先看不起你,原来是个道心菩萨。

我如是依法出家,将舍身事作为罢论。

神人送饭

自披缁後,离开道朋,孤身游化,已二天馀未食,拟持瓢化饭,即赴乡村,到一人家,正在午饭,我立门前曰:阿弥陀佛!我朝山路过,请化碗饭食。屋内大人,急喊小孩赶快关门,曰:讨饭和尚到了。我自思云:我今化饭,将来能得解脱地位,必须耐烦,只可三日不食,工夫不可打失。又到一家,可怜将到门前,又被把门碰统一关,我心冰冷。再赶一家,到门边时,将要开口,又被一顿毒骂。自想行菩萨道,托铢化饭正依佛制,不与我食则已,反言讨饭和尚,实不忍听。化饭不得,腹已饥透,两脚站立发抖,心内慌慌,不知作何主宰?忽猛然醒悟曰:我宁为道死,不为食存。即上山打饿七。此时已有三天末吃,直上山顶,望见另一高山,复奔彼山,至彼一望,还有高山,乃复前进,或棘剌身,或藤绕膝,或岩石滚坠,或无路可上,卒因豉足勇气到达高山,时已四天未食。乃将随身用具置於他处,双膝盘坐,又三昼夜。坐起经行,行毕复坐三次,一天一夜,共有十天,杂念澄清,禅心静极。忽熟睡中见一青衣老妇手提饭篮,碗筷在内,用布盖好,到我边云:汝可吃饱,下山二里许有池水,可饮之。赶急下山,不可多住。言毕不见。我即用碗盛饭食之。将饱,碗筷未放即醒,起身後,精神更倍於前,气清神朗,似稍渴,即下山,至二里许果有一小池,饮水毕,时正夜半耳。次日上架房小圊,窃思十天未沾饮食,竟有大小便利,则梦中老妇赐食,岂真实事耶?为之深疑不解。复坐三天,即负物下山,计算前俊共十三天也。

洞内观天

住宝塔寺时,每闻人言,南茅山有朝阳洞,洞内有喋子大一块天,有入亲往见过。我闻之,疑无此事,久怀不解者三阅月矣。及金山开期传戒,余於二月二十外,由宝塔寺起程,计划先到茅山,次赶至金山受戒。迨行至茅山脚下,见朝阳洞三字在焉,即避游人,私自下洞,洞深约五丈馀,下为平地,内大无边,暗不见手。前行约一里许,双手摸得一石凳,乃将蒲团放下,坐定,不分昼夜,不知早晚,忽抬头望见一明月,正照当前,洞内石色,晃然清朗。此时已忘前所听到有碟子大一块天事,只知茫然顾视左右。正深审中,忽闻水声如雷响,於是急急负物起身,出洞问人今天几时?彼答日:三十。屈指在洞七天,宛如数小时。方信古人云,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不我欺也。

普天教化

受戒後,住禅堂,已受善知识种种开导,必须刻骨究实,方能达到开悟目的;无如吃钵饭之愿未行,心头不能放下,是故私出行之,身披一衲袄,头戴一凉蓬、方便铲、圆蒲团、一瓢一筷,不带其他杂物,一路劝人念佛吃蔬,参禅打坐。蒲团外,挂一口香袋,书云:并在日头上,天下一字高,人中孝第一,七人一担挑。将行化事,隐四句中。正行路时,忽被後面一人拖住曰:你是那个?己即答:阿弥陀佛。彼曰:你难道就是阿弥陀佛麽?我云:是谁?彼笑曰:这个老道是个呆子。我即默然往前直走。复遇一人,将我布袋扯住云:你既普天教化,应在天上,因何又在人间?我即答云:天在那裹?彼不能答。我即问他:是那个同我讲话?彼被我一问,更被呆住。如是一路用禅净机教接人,颇有进益,是则普天普地尽可行化也。

降外教徒

行至村中,忽遇一男子,手执文明棍,一见我面,碰统两棍,把我打得头晕胸闷,不便行走。我乃慢慢挨擦,出村里许,坐下休息。自思我行佛道,既遇恶缘,护法无人,将来前途不堪设想。不多时,拥来百余男女老少,余恐是来捉我,正思走避,彼等巳一拥上前,将我围住。我不知所措,因问来人,才知方才打我的人,乃是洋教徒。他回家後,两脚直伸,双眼翻红,囗吐血沫,乱喊:打死了,救命呀!伊母只此一子,家颇富有,询知曾侮厚我,乃请同村人抬其人至我前,请我救他,若能活命,供给所需,在所不辞。我闻此说,心才放下,乃告诉他:你儿要好不难,我讲的事汝能行否?其母满口承当能行。我说:汝儿好後,不许毁谤三宝,必须诚信佛道,全家茹素,念佛修行,广结众缘,见有往来朝山僧人,在此经过,汝母子必须恭敬,供以饭食,给以川资。自行劝人,如是一字不改,我能救你;若行之不久,中途退失者,汝子之命终难久保。母子及村人齐跪谢我,我即持一杯净水,念三遍大悲咒毕,与其人吃下,并用水洗头,其人即起坐,向我哭诉云:弟子愚痴,冒犯大师,後即见一天神,状殊威武,乱鞭打我。今蒙救命,愿依大师为徒,永改前非。随送余铜元十二串为川资。余谢不收,嘱暂收存,为给别人川资之用。余思此是韦驮感应,替我保护;行菩萨道,必有护法神拥护,此其明证也。

乞瓜遭厄

如是行脚已至伏天,大热难受,渴不能耐,饿苦已属次要,即在树下,坐凉一刻。见地头看守西瓜之小孩,一人抱一小瓜,随吃随耍。我即向小孩曰:给一小瓜与我解渴吧!小孩听错为要瓜下药。乃各骇走回家,向其父诉说:树下有拭胡子。传言拭胡子者,带有迷药,无人处用药迷骗孩儿,此时乡下正闹此风,故错把我当拭胡子。未几数百人齐拥前来,手执铁器,汹涌围看,幸朱动手,年青者脱我衣裤,又摔蒲团,折衲袄,寻找药水。当时我若藏有任何治病药水,到此时,亦将被认为毒药矣。又有人举一挖锄,离我头不过二寸高,倘一下来,头将分成两块。後有一老者言:大众请勿动手,此是朝山老道,不可乱动。如是一喊,众人铁器一齐放下。有人对我冷望,有人将我物件收拢,又有请教我者。我含笑唯唯。不谓因向小孩要西瓜解渴一念之动,几乎身成肉酱,好不危险!!!

化外道

某日行脚至晚,欲坐树下休息,遇一外道首领,见我形异,以好奇心同我交谈甚久,拟请我住伊处。我拒不肯去。後续来多人,诚恳祈求,乃随之去。一进公所,先拜圣宗毕,众等同拜接驾,焚香点烛,请求开示。我先用外道极则语开导,令彼初得信益,乃云:一窍玄关彻顶天,阳儿吹笛炼金丹。黄河倒转昆仑岭,朝元五气汞加铝。姹女情多丹灶冷,黄庭尊处喜添筵。莫把坎离轻放手,三花尤在圣胎边。此八句工夫话写出後,彼等书写多纸,四处张贴,一千六百馀人见者无不称奇赞异,皆云:此是老佛爷降世。随求普说归依。我乃乘机引归正道,登座云:汝欲归依我,须知我是三宝弟子,代佛化度,汝能信佛、信法、信僧,方能归依。彼等以热情诚信心,皆愿切实归依三宝。归依毕,余再为开导,乃云:汝等向所行道,皆在精气神三处修炼,我今问汝,未有父母之精,未有天地之气,神在那里安身立命?众皆无对,将前外道功用,一概推翻,从此参念佛是谁矣。

解天灾

吃钵饭至村落,饿时坐下,男女老少齐送食来,吃饱不收;然後来者盛情难却,乃将各人所施食品,各拈一粒吃之,众人皆大欢喜。有时打禁语七,专门用功,不多化度。某次打

七至第五日,有外道见我不言,问亦不答,以为我是仙人下凡,适是处有三县范围,禾苗尽被蝗虫吃伤,遍乡遍地设坛求神免灾,已十余日,乃转语众人。众人见我,同声喜日:这位仙人,是我们求下来的。看者愈来愈多,众人抢着蒲团,邀我到一宽大屋子裹,请我往火炕上一坐。时正六月暑天,十五筋重的衲袄在身,又坐在火炕上,又将向东窗子打开。於是头上被太阳晒着,身上衲袄围着,火炕挠起火来焘饭,臀股烫得不能安坐,加之外面谣言,硬说我是仙人,引得许多人,每人手执箍香一把,把五个大香炉捕满,以致满屋是烟,热气逼人。每人绕香礼拜毕,都用头伸来,看我眼珠动否?这个看去,那个又来,几百几千,一一看过,皆大声言,真是神仙。余急将一向所有功夫,尽力拿来抵抗,直使身无汗滴,眼不翻珠,身不动摇。若汗一滴,或眼一翻,或身一动,必使三县人氏信心,一退乾净,不但不当我是神仙,反将被诬为妖邪惑众,前途大为不利。如是由早上七点钟坐起,已至下午两点钟,乃思如何设法,令人散去?於是用手作写字势,众人知我要笔,即时取来纸笔墨砚备用。我即大书云:善恶报应,感召虫灾,蝗灾将过,贫者喜,富者欢,人寿年丰乐自然。写毕,掷笔下炕,起身就走。

遇异憎

行脚至一平原,功夫得力,顿忘人世。是时忽来一位骑骏马之高僧,轰轰烈烈,至我面前下马。该僧左手提肉,右手挂佛珠,向我前面坐下,高声大笑日:你到此地,我也是此地人。大僧那裹发脚来的?答云:南方来的。又问:那家丛林住过?答:金山住过。闻说有个高旻,你可住过吗?答:将来有缘可以住住。他云:高旻住住很好。那时会面,虽是闲谈,现在方知大有大意。他说毕,我问他:大师住在何处?他云:我在山上洞中住。又问:高马肉珠,依何教住?彼云:你看我这一块肉,是谁身上来的。很拟取肉给我看。我乃沉下脸来危坐。他见我不悦,即起身云:咱告假去了。我闻上马铃叮当响了数声,及抬头一望,不闻其声,不见其人,心疑莫非是文殊现身我前麽?当面不识,痛心。

走雪化父

由五台山经过,赴中印度参访佛出世之地,不料中途遇尺深大雪,前路不知宽窄,後路不知有无,加之望无村店,听绝人声,正惶惑问,一失脚滚下一二丈,坠落石坑边,扒不能上,喊无人应,大雪仍在纷纷下降,若不拼出,不久即将埋身雪窟。乃将雪撮成硬砖,一层一层,十余脚奔上岸边,然举目无亲,天地一色,此时腹内饥慌,竭力寻路,循路行至一贫人家,在他家门口站住,云:阿弥陀佛!三天未吃,请给点我吃。该家一妇人云:老道,我也两天未吃,现在只有喂猪的高梁壳。这是不能吃的,很对不起你,请往别家去要吧。我云:就是喂猪的高梁壳子,给我几个充饥吧!她随给我三个,我喜不自胜,一齐吃下。吃毕,似有精神。过一日后,抽解不出,亦无暇顾及,午夜兼程,拟将父亲化回,归依三宝,以满我愿。将到家庙门首,与父相值,同进庙门,寒暄後,一同回家,即至,诚劝父云:韶光虚度,数十年如一瞬,我父前途,路有多少?还有几天光阴可过呢?父不觉泪下不止,遂倾心归依三宝。

降蟒

住终南山韩湘子洞时,洞内另有一门,约三尺高,用维摩龛遮挡。据云此洞有数十里之深,唐朝时避难男女二千馀人,隐匿洞中,尚不见人多之象,洞之大,可想而知。我一日静坐于龛内,觉後有冷风飒飒,置之不顾,偶微睁眼,见三尺馀高之黑色肉团蠕动,亦不介意,

心静身安,了无畏惧。及再开眼一望,始知是蟒。蟒身渐渐出外,盘在石场上,约七、八圈,中盘两层,约六、七尺高,头向东南望。我自念云:孤身一人,怕也无益。随即下龛,欲出不得,因蟒身塞门,两边无多余空隙,乃奋起一跳,跃过蟒身,坐于石台之上。蟒眼不时开闭,眼闭时,眼皮如瓢大,我大胆对蟒说:你我同住一处,必须护我,万不可破我道念。我当为你说归依。他即将眼一翻,一对大乌珠如脸盆大,旋复闭目,似愿受归依者。我即下来,以手按蟒头,为说归依。说毕,大雨倾盆,我即归洞静坐,蟒亦随余进洞。及後不知蟒之着落如何?不多时,天晴云散,对面山腰黄土崩坠,现出低洼约四亩地面。後闻此处曾起龙,大概蟒出送龙耳。後闻人言,此蟒六十年出现一次云。

伏妖

湘子洞有妖,有时佛灯明而复暗,有时水井竭而复流,有时外面闻人讲话,有时半夜闻人喊门。一日,余出外拾柴归,见一穿红褂青年女子,坐洞门口,拒不肯走,我云:汝究竟是人是妖?她说是人,请给饭吃之即去。我不允,复往洞内,坐我炕上。问她那裹人?说是後山人。问有丈夫否?云无。问其年?云二十馀岁。更问其为何在我这裹要饭?则云与我有缘。余曰:汝既与我有缘,必信我语。彼云:信。余请其跪于佛前,受三归依。受毕即去。不多时,我往大茅蓬有事,遇台沟人互相闲谈,我问云:汝处可有青年女子要饭麽?齐答:敝处并无青年女子,向有五、六十岁老妪,假朝山为名,立门要钱要饭则有之。我更疑此女子不是好人。过数目,龛中坐至半夜,欲睡一觉,将至土炕眠上,两脚伸去,有两大脚板触住我脚,我用脚抵触,觉脚板大而冷,往返三,四次,我即用乾柴一块,举起摔去云:任你甚麽妖怪,总教你不能拢身。好大的胆子。如是一击,以後即太平无事。

遇异人

终南山最高之处名日葱岭,此脉由大葱岭而来,至此约万里,故称万里终南。此葱岭正对湘子洞,我常自思惟,高山之顶必有高人,拟欲一往参观。正九月间,预备乾粮一口袋,蒲团方便铲各一,即日起程,全在荆棘树林中经过,硬往上扒,将至半山,有小石头:因自山下至此不见一石,忽见小石,欣然快慰,坐下休歇。一坐片刻,复往上奔扒,奇险万端,山之三成,已上一成,遥见一蓬头灰袍老僧,默坐石上,乃急奔近前,对之轻轻坐下,合掌请教曰:你老菩萨常住那里?彼云:後山。多大年纪?答云:记不清楚。又问:到山几时?彼答云:唐朝。我一听唐朝二字,下文不敢再问,闷坐思惟,难道唐朝还有人在世麽?又疑莫是非人麽?心战抖的,起身就走,及一转身,同头再望,不见老僧形影,心慌意乱,不欲再上。继思功亏一篑,亦殊可惜,乃强作主宰,埋头上奔,次日到顶,见四面平正,约四亩地宽,上有铁亭一座,铁瓦坠地者小半,中有一道士坐脱,不知已阅几时,面貌如生,头发成黄棕色,身穿蓝褂已朽烂,其他不见一物。盘桓两曰,第三日下山,至晚归洞,乾粮将完,是又见过一异景也

狐催单

余自天童辞维那职後,迳赴福建雪峰掩生死关。至次年,高旻来信催促,未与回音。关内不设桌凳,誓不倒卧,後病水肿,宁死关内,无出关意,每夜静坐一小时,时有鼠数只在我身上乱扒乱闹,初不知何故,以为老鼠胆大,全不怕人。如是闹三、四日,至第四夜,来一大鼠,有如大猫,坐作静听状,我即起身,鼠还末走,由是心起恐惧,至无闭关心愿。迨退心生起,鼠始不见。次曰即向雪峰主人云:高旻数次来信末覆,倘不回去,定派人来,似觉

太难。於是决意同高旻。及回寺至丈室,和尚先问:有几天夜间见狐?我答:有三四天。和尚又云:後有一个大狐可见麽?我闻之不觉一惊,曰:咦!和尚何以知道?和尚云:是找请他催你回寺。我问:狐在何处?和尚云:在楼上供它。因他能替人做事。我云:能如韦驮护法才好。

仙鹤依人

余於民国二十年三月二十八日夜,梦坐法堂前,偶有白鹤飞来,欢腾鼓舞,鹄立於柏树枝上,余见之,欣喜非常,即以手招,鹤随飞入丈室。时有人来问事,谈话之际,见白鹤飞往後山三岔河内。醒时,记忆分明。次曰早晨派侍者往探之,侍者以为我说梦话,拒不肯去,余婉劝往查之。侍者回报曰:和尚梦中见鹤,果真有名,现立於扁舟之上。余即嘱侍者往询舟人肯出售否?如愿出卖,不用还价,向彼买之。舟人索价七十元,余即按数与之。舟人送鹤至寺,不料此鹤前行,先至客堂,僧俗见之,无不称奇赞善。随即令鹤前行,直步法堂,欢腾欣喜,与昨夜梦中所见无异。此後数月间,随余往返,余到禅堂坐香,亦跟至禅堂,或到山门外,亦随之出门,乃至上红船去,亦跟着不舍。最奇者,余叫之,随呼应声。更奇者,余与修行人讲功夫话,鹤亦悄悄低头来听,至言毕方走。二年後,被人击毙。

猿护法

一日余有事往上海,上海世界保护动物会以牲灵太多,无法豢养,以电话就商於余云:和尚寺内宽大,请为收养五十只野兽,请勿推卸。我即答云:遵命,不过寺内专修禅宗,畜养牲灵,实无暇兼顾。推之再四,临回寺时,该会仍送来二小狗,及一小猴。不得已带回养之。狗养年馀而死。猴极乖巧,日夜不离我身,我过河去,猴划水先渡,在岸边欢跃似迎接状。我上殿跷佛,猴亦复不离,甚至坐香睡我怀内,过堂坐我膝上,睡觉用两猴手,抱我後脑而卧,我无事时,在我头上搔痒,偶或闭之门外,即痛哭失声,如是者三年,后送至华山放生。

肉身菩萨

侍者净参,年十八岁来寺,禅堂住过,受侍者职。是时因佛法关系,请六、七人打长七,净参亦在内。至次年九月,未死以前三天,净参向我哭云:我有数事,要和尚满愿:一、和尚今生为我导师,来世为我慈父。二、择日死後,要坐瓦缸,三年满期,开缸装金。三、死后灵性,还亲近和尚。言毕,侯我答允,余乃曰:你那天死?伊云:九月二十四日戌时。余又问云:来世为我儿子,你有何把握?彼云:愿为前导。三年开缸时,如系一堆散骨,将如何?伊云:身形无缺,请为装金;若骨散脱,即请荼毗。未死以前三天,伊将身前身後事,作文一篇约二千字,陈我参阅,云:戌时将死,嘱我不能离他。又要我与某人同声念四十八愿。死後要停三天装缸。又要我封缸。我虽逐一答应,然意中以为净渗年幼,学历复浅,谅无此等善状。不料彼竟准时於二十四日晚戌时断气,面貌如生。乃将他所嘱事,概依行之,惟有三年开缸装金一节末能信及。

托梦开缸

净参於十七年九月二十四日戌时入灭,应当在二十年开红。因未能信及,且余善忘,一搁九年,至二十六年七月,梦净参来催我云:我不愿住那裹,我要出来。我闻说一惊,梦中自思,净参死了八九年,未曾梦过,今何忽来有所要求?因问曰:你莫是净参麽?他云:是的。现住那里?他云:和尚忘了吗?四板一响,醒知是梦。其时,日间正计划折墙装修等事,不复忆及

梦事。次夜彼复来云:我是净参,我不愿住那里。并引我去,直到缸前,用手指缸云:我要出来。向我一拜而隐。我醒时汗流狭背,乃忆及彼前嘱我三年开缸事,时光荏苒,屈指计算,现已九年,今梦催出缸,谅肉身尚存。至起缸时,众人嗤曰:烂了烂了,散了散了。因众人不知我有梦兆。待缸盖掀开,清香扑鼻,全身铁硬,及抬至法堂,头稍偏,即用绳带正。夜来又梦净参哭曰:绳捆我头难看。余即答云:明日为汝解去。至次曰,将绳解下,一扳即正。乡下男女闻知此事,来看者,来求方者,来问签者,络绎於途。我即嘱净参曰:你要安心修道,不得在外医病,不许有人来寺打锣鼓、放爆竹,有妨禅念。自嘱咐后,即无俗人到寺来找肉身菩萨者。装金後,安坐龛内,威仪端正。间有人言,曾闻其夜间下来行香,上去盘腿之响动声。

在高旻寺。上堂开示,领众参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