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毕盟留学申请经验分享:清华人文175萌妹子的申请记录

清华人文175萌妹子的申请记录

萌妹子有很多。但今天故事里的这只,一定是特别的一个。Mia, 来自清华人文学院人文科学实验班历史系。175cm的身高,是她在自我介绍时特别注明的一句。而和Mia聊天之后,你也会像我一样发现,萌并不是娇小女孩的专利。 爱丁堡vs KCL

在刚刚结束的申请季,决定转读教育方向master的Mia已经拿到了英国爱丁堡,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CL),华威,杜伦四所学校的conditional offer。如今的她正在爱丁堡和KCL之间徘徊犹豫。不过其中的原因,听罢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其实我的天平已经倒向了爱丁堡,但是KCL在伦敦,可以去帝国理工找男朋友,我妈妈是这样说的。。。而且爱丁堡的教育学院,别名中华女子学院。。。”

而提到从历史转到教育的原因,Mia的口气却是画风突变,难得的严肃起来。 “我还想继续读几年书,但是我非常确定我不想再读历史了,准确地说是做历史的学术研究,这就想到了转专业。转专业的话,当时的想法是,经济金融类的我不喜欢,公共管理类的当时也没有很大兴趣,传媒类的我也不是很感兴趣,一些小的偏冷的专业我也没有特殊爱好,就差不多剩下教育了。然后考虑到我

有过短期支教的经历,在当老师的时候觉得自己比较有用,也认为教育专业比历史专业稍微贴近了现实一点点,所以就选择教育了”。

From 历史 to 教育

提起转专业,最大的难度莫过于在经历中找出和要申请专业match的部分,从而在材料里呈现出清晰的主线,对于这点,Mia也在申请前做了充足的准备。 “我感觉跟别人比起来,我自己的经历背景什么的不是特别丰富。只是大一大二的时候有过几次比较勉强的支教经历。所以在决定转专业之后,用大三的暑假去补了一些背景。先是参加了书脊支教团去一个偏远的小学支教,然后回到家乡的教育局实习,暑假还做了一个关于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调研,这个算成了科研经历,后来还用成了writing sample。”

“在你看来,教育方向的申请侧重点应该在哪个方面呢?”

“我个人觉得应该是经历吧,包括实习和科研方面的经历。首先参加了相关的实习,做过相关的调研,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本身到底喜不喜欢这个事情,能不能做这个事情;然后申请的过程中,PS什么的是需要自己有想法的,做过和没做是不一样的,这样就会牵扯到自己的PS的独特性,这跟申请结果应该息息相关吧;当然,作为跨专业申请,经历肯定是学校判断你适不适合这个专业的很重要的标准。然后其他方面,比如英语成绩的话,我申请的所有学

校都可以之后再交;推荐信除非是业内很有名的人写,其他人写感觉差别并不大,相比而言还是经历更重要”。

申请后的话

“你当初是如何找到GGU的呢,你觉得它给你带来了哪方面得帮助?” “GGU在清华的口碑真的挺好的,我的舍友先签了GGU,在她的“推销”下我去实地了解了一下,之后我也签了世毕盟,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人都在GGU。刚开始的时候,负责我的老师是何惠钰老师,非常认真负责,每周都问我的进度督促我。最后是王鹏负责我,感觉真的非常靠谱负责任,提出表扬!其实在这个过程中,何惠钰老师、杨宇老师还有王鹏学长,对我的帮助都很大,真的表示感谢~”

不得不说,我问的每个问题,Mia都会认真的对待,当然连打广告也不例外。 聊起申请过程语气总是愉快又轻松的Mia,也坦诚曾经经历过暗无天日的时期。 “大三的暑假我基本全都用在了弥补经历这块,大四开始又在写writing

sample,加之学校还有课和毕业论文开题,相关文书迟迟没有修改完成,期间一次又一次的考雅思,整个过程中我都处在深深的焦虑和崩溃中。”

这样的经历,我想有过申请体验的同学都不陌生。尽管如此,彼时Mia的朋友圈里,依然可以看到充满正能量的自我激励——

“我觉得不管怎么样,人都要对自己负责任,如果因为外力因素就放任自己,甚至是放弃自己而因此影响到别人,那实在是悲劣。无论现在的事情导致的结果如何,我都要努力承担,自食其果,自食其力。抗不抗的住,总要试着抗抗,总要成长为抗把子的少年的命中注定。”

和Mia聊天,很难不被她乐观开朗的好心态感染,她那句“虽然我GPA低颜值低还没有英语成绩,但是我人品好啊”也是堪称Mia语录中的经典。

“地球和平,值得的人得偿所愿,做事认真负责,做人嘛好好的就行,在路上,然后一直走下去,改变自己,也努力改变世界,希望新的一年有一位喜欢的男朋友。”

这是Mia写在朋友圈的话,也最能代表我眼中的她。(我不会告诉你重点应该在最后一句)

我相信,Mia这样善良有爱的女孩,生活一定会回报她以最好的结局。

 

第二篇:世毕盟留学申请经验分享:跨越五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学方向的申请总结

世毕盟留学申请经验分享跨越五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学方向的申请总结

我主申的是经济学(Economics)方向,先说说背景与申请结果吧。尽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离某些大神都相距甚远,但我感觉超出了自己一年前的预期。

1. 背景

背景: 人大,经济学院 GPA 3.80,大三和大四3.98

IELTS: 7.0 GRE: 170(Q) + 154(V) + 3.5(AW)

科研经历:四段助研(两段行为与实验经济学,两段发展经济学)

实习经历:外资银行一个、政府机构一个(感觉在申请过程中都没起太大作用) 申请项目:经济学硕士(偏研究)、经济学博士

2.申请学校与结果

我在这个申请季申请了5个国家或地区的14所学校的15个项目:US (5): Duke (M.A. Economics), Yale (M.A. 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UChicago (M.A. Public Policy with Cercificate in Research Methods), Brown (PhD Economics), Penn State (PhD Economics)UK (4): Oxford (MPhil Economics, MSc Economics for Development), Cambridge (MPhil Economics - Economic Research), LSE (MSc Economics)FR (2): TSE (M1 Economics), PSE (M1 Economics)CA (2): UToronto (M.A. Economics), UBC (M.A. Economics)HK (2): CUHK (MPhil Economics), HKUST (MSc Economics) 结果是8录7拒,在申请的每个国家

都拿到了offer:Offer with full funding: TSE(埃菲尔奖学金), CUHKOffer with partial funding: Duke (40%学费减免),UBC (40%学费减免)Offer without funding (Ad): Cambridge, UChicago (MACRM), LSE,

HKUSTRejection: Yale IDE, Brown (PhD), Penn State (PhD), Oxford (MPhil), Oxford (Msc), UToronto, PSE最后应该是在Duke和Cambridge之间选择一个

3.关于保研和出国

其实大多数人大的同学对于出国这件事情没有那么坚定。一方面,人大的同学在申请的过程中并不像清北的同学那样占据那么大的优势,可以轻松就去顶尖的学校;另一方面,保研的话,也有不少优势,比如国内人脉的拓展之类的。我其实在一年之前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无比纠结,想着要是没有拿到一个录取要怎么办,假如你也在纠结这个问题,我想送给你三句话,w 建议一:不要过分担心金钱因素w 建议二:怎么选都是对的,但是要专注w 建议三:对大多数人而言,大多数PhD要比你想象中难申请,大多数Master要比你想象中好申请

4. 关于经济学的申请

经济学这一门学科其实比较偏理论,美国大多数学校在研究生阶段只开设博士项目,美国综排TOP10的学校里面只有Duke一所学校开设了单独的master项目。(哥大的新开的econ项目感觉比较水,不太适合做PhD的pre)

首先,关于经济学博士的申请的话,有三个特点。一是竞争很激烈,有些项目,例如Yale的PhD项目,每年收到1000份左右的申请,最后只有15人左右入学,以及我身边不少本科申请PhD全聚德的同学;二是高级经济学课程(高微高宏高计)或者高级数学课(实分析、常微分、偏微分等)这二者中最少要具备一种,申请PhD才不会是给学校捐申请费;三是推荐信或者connection十分重要,这一点大家应该都知道,假如能够拿到牛人的强推,假如其他方便略有不足也是能够去到不错的项目的。

假如你对经济学充满兴趣,但是不清楚自己要不要读PhD,或者觉得自己本科的背景不够,想充实一下经济学的背景,那么可以考虑去国外读一个master作为跳板。经济学硕士的特点就是美国开设的数量不多,而且质量大多数不太高;反而是欧洲的一些项目,无论是课程设置、学院重视程度、性价比,还是之后的毕业去向,都好于美国绝大多数项目。因而,假如考虑以后申请Econ PhD而主申硕士的话,只申请美国的话是比较不明智的。具体来说,美国值得申请的项目有Yale、Duke、Wisconsin、Tufts;英国的话,有LSE, Oxford, Cambridge, UCL;法国的话,有TSE和PSE(这两个项目都不收学费);西班牙的话有Cemfi(Cemfi一般都是全奖);加拿大的话,有UBC和UT(加拿大的项目收费也很低,比如UBC的年均学费是Duke的十分之一);香港地区的话CUHK的 MPhil(全奖项目)和HKUST的MSc。这些项目也各有优劣,

但是貌似美国TOP学校的教授都不太推荐美国的硕士,反而相当推荐LSE。(关于所有这些项目的讨论,寄托天下论坛经济板块有不少帖子)

5. 经济学申请中各要素的重要性

推荐信>科研经历>GPA(包括高度和质量)>到达要求的GT>文书>实习经历

6. 关于选择,关于GGU

其实,人生中总会面临不少的选择,而我相信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也许正面临着类似的情况。

一年前的我,面临着保研与出国的选择,面临着DIY还是找机构的选择;现在的我,面临着学校之间的选择,面临着走学术路线还是走职业路线的选择。我相信,每一个重要的选择都会让我们很纠结,但是既然选择了就要坚定的走下去。

而关于选择出国与选择世毕盟,我觉得是让我无悔的两个选择。

关于出国:由于不是班上前两名,我自知外保北大光华和清华经管希望着实不大,而内保人大的话,我又有些不太愿意,最后选择出国申请到的结果是我一年前想都不敢想的。

关于GGU:我一年前大概走遍了北京10家左右的机构,最后觉得世毕盟的服务模式与收费是我最喜欢的。

首先,世毕盟的平台很好,基本清北人最优秀的学生基本是这里的学生,例如,普林斯顿金融硕士在大陆只收了2个,全部都在GGU;今年哥大金融经济学硕士项目在中国大陆一共只收了7个,GGU占了5个。我们不光能够做到“知己知彼”,还能够在这个平台上交到不少朋友。

其次,GGU的A项目的服务模式我非常喜欢,在这一模式中,我们上了十次留学课,得到了全方位的扫盲,包括推荐信的提交问题、选校技巧等等;自己需要负责自己的申请,但是有问题要问,有文书要改,GGU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最专业的帮助,这是其他机构都无法做到的,也是DIY的过程很难做到的(在这里,再一次向我的Mentor和Coordinator表示感谢!)。举例来说,我的Mentor就非常专业,经常与我讨论如何利用暑期提升专业背景、是否要再刷GRE、什么时候要开始准备CV等,我看了一下我们的往来邮件,也接近200封了;我的Coordinator也是非常贴心,比如我需要一些PS或者CV的模板、需要外教在帮我改一下文书或者选学校的时候,她都是第一时间能帮到我。

7. 最后给大家推荐两个资源

一个是寄托天下的经济版,里面对于大多数的经济学硕士项目都有比较详细的讨论;对于博士申请也有不少的经验贴二是寄托天下的GRE版块,里面关于GRE的备考有很详细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