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学习心理

主题:积极的心理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一、基本概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 Seligman),谢尔顿(Kennon M. Sheldon)和劳拉〃金(Laura 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中国大陆翻译为“积极心理学”,中国台湾翻译为“正向心理学”,中国香港翻译为“正面心理学”。

二、基本主张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

三、解放你我的积极心理学

幸福与财富无关。幸福的人不一定是富人,一个穷人也可以是很快乐的。积极状态的人不一定富有,但一定是幸福、快乐和乐观的。

1.快乐人生的证明

1

有人调查了一些中过巨额彩票的人,如果这个人是具有抑郁情绪的不快乐的人,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不快乐,那么中奖后会快乐半年左右,但半年后他们又陷入了不快乐之中,重新变得抑郁。也就是说金钱只能使一个原本不快乐的人获得暂时快乐与幸福。但从一生的角度看,金钱导致的快乐是很短的。

一个心理学研究表明,具有积极情绪的人比一般人更能忍受痛苦。一个将手伸进冰冷的凉水的实验是这样的。在冰水中普通人伸手,只能忍受60到90秒,但在积极情绪测量中最出色的人,得分最高的人,或者一个具有积极的情绪的人,往往能忍受的时间要长一些。

快乐的人更喜欢与别人交朋友,而不是独处。他们愿意主动接触生人,愿意为他人捐钱,更具有利他主义精神,更关心周围的人,而很少考虑自己的利益。

2.你知道乐观的奇妙吗?

乐观的人寿命更长,赛利格曼测试了70个心脏病人,17个被测试为最悲观的病人中,有16个没有经受住第二次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了,而19个被测试为最乐观的人中,只有一个人被第二次心脏病的发作夺去了生命。乐观是抵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线。研究表明,具有乐观性格的人在保险公司销售人员中,往往是销售业绩冠军。乐观的小学生将来很少得 2

抑郁症,走向社会后,在工作成绩和社会地位方面均超过悲观的人。

3.乐观与悲观的对比

悲观的人特征是相信坏事都是自己的过错,发生的坏事一定会持续很久,并且会毁掉一生的一切。而乐观的人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坏运气或其他因素带来的后果。比如,面对考试失败,悲观的人往往认为都是自己不好好复习,能力差,这次考不好意味着永远考不好了,自己不是上大学料。你可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区别,它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中的成功,身体与心理健康,甚至寿命。

四、渗透积极的心理——观念转变

(一)变传授式为交流式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教师要善于让自己上的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

语课标基本理念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数课标基本理念三: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9.56-(3.56-0.87) 究竟怎样进行简便运算呢? 3

教师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第一次,绝大多数学生都直接用9.56-3.56-0.87,并且沾沾自喜,相当神气。其中一个学生很有勇气的站起来说: “我觉得他们都错了,9.56减的是3.56-0.87的差,怎么可能先减3.56,再减0.87呢?”学生们都意识到了,教室里安静极了,问题的解决水到渠成。

如果在课堂上,老师能够经常把握机会,创设高效的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思维之趣,辩论的好处,其价值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不言而喻的。

(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如是,灵魂的教育,不需要程式化的技术,它以生命影响生命,以灵魂唤醒灵魂。没有生命素养和人文关怀的教师,是没有灵魂的教师,即便有再多的知识、再高超的教学技术,也不配做“人”的教师。

雅斯贝尔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

缺乏生命情怀和人文素养的教师,是发展不全面的教师,也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要求。教师在经历了知识教育、能力训练的范式后,必须关注生命素养和人文情怀,必须要转向人格培育的范式。这既是国外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教师教育范式改革的必需。 4

(三)关注学生的未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深深认识到学校教育仅仅是学生终身发展的一个小的阶段,对于任何的知识而言,我们都不能帮学生画上句号,而都应是省略号。淡化教师权威意识,鼓励学生思维的自由独立

教师对学生要少一些权威主义的限制,多一些鼓励,老师与学生之间交往强调理性,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做好每件事情。

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模拟的购物情境“小小百货店”,课前学生们从家里带来玩具、文具等物品,通过调查标出一个合理的价格。然后分小组进行模拟购物活动,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角色,有的是顾客,有的是售货员,学生们在这种买卖商品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购物能力并初步确定了一定的价值观念。按照教材中“认识钱币—-掌握进率——进行互化”的程序进行,学生势必感到枯燥乏味。

五、渗透积极的心理——行动转变

(一)用积极的情绪来引导

教师的积极情绪: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一幅仪表风范,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

5

1.教师的仪表:女教师要画淡淡的妆容,发型要自然大方。(要穿统一的蓝校服,白衬衣。)。体育教师要着统一的运动服。(学生全体穿校服佩红领巾)

2.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师的言谈举止是教师形象的外在表现之一,语言又是教师用以教育学生不可缺少的工具。文雅而富有情趣的谈吐,不仅能取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增强教师的教育和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比如教师上课时开口的第一句话“同学们,早上好。”面带微笑,轻轻的一声问候,马上把师生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反之,教师板着脸孔说“现在上课,把书翻开”。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教师礼貌用语的核心总是在于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讲话的态度要和气,语气要适度,有分寸,声调要柔和悦耳,情感要真诚。一句粗俗的话,足可以抹杀你在学生心中的一切美好形象,为师者一定要谈吐高雅,三思而慎言。

3.教师的爱:在严谨而有序的学习活动中,听课者往往能感受到师生情感的温度。那么教师的爱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究境是什么呢?是微笑,是鼓励,可以是这些。但更深入的还应是:

链接:教师的爱是什么——了解 关心 尊重 责任 从教二十余年,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这一职业的辛苦,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管理全班同学的重担。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到爱学生,教师的爱是什 6

么?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而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了解学生我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放学后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学生的这一切,有的放矢地去关心教育他们。

2.爱就是关心。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有爱。我们班的王辉倩性格内心, 连看老师就不敢看,但我从不另眼相看,找机会表扬她。

春头腊尾,孩子感冒的比较多,有时一天有好几个呕吐的。一个周一早上我就收拾了两次呕吐的污物。天热了,我 7

总是提醒孩子们多喝水,少吃零食,生病了就及时给治疗,有时一天去药铺两三次,严重的就通知家长。天凉了叮嘱孩子们穿戴好了再出教室,变天了告诉孩子们明天要添衣服……

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虽然学生有时好心办了坏事,但我从不直接批评孩子,他们毕竟不是大人,加上现在参加了《心理健康培训》,使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多给一些温暖,用“爱”字改变他们,理解尊重信任他们。我常给他们买一些笔、本子和擦子,有时还给特别困难的学生买鞋和衣服。

4.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作为低年级学生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兴趣。在辅导学生 8

学习时,不仅要使优等生学好,也要使中等生学好,更要使学困生学好。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小学的学生,不知天高地厚,只会随心所欲地玩闹,我每学期开学总是先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教育,不仅使他们了解了一日常规,而且,对他们也有提醒的作用,并且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常规教育,如:班会上、每节课的开头都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让他们心中有常规,时刻有常规意识。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爱也是无止境的,我将一如既往地做下去。

那么,有了“了解、关心、尊重、责任”为基础,课堂中师生在学习活动中就会呈现出融洽而和谐氛围。

学生的积极情绪:

适当的情绪对人的认识过程是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的,具有很强的调节功能。积极的学习情绪,对提高学习效果会起到促进作用。课堂学习活动中,一些学生有时会表现出小学生表现出紧张、退缩、恐惧、躁动、焦虑、忧郁、消沉等不良的情绪。那么做为教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正向的心理态势呢?培养小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学校教育是主导。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树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每一位教师都应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培养自己 9

良好的心境,把自己生活中的不良情绪消除在课堂以外,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待教学,对待学生。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相反,专制、紧张的师生关系,容易使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学习效果下降。

2.多给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满足、幸福等可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同时,它又会成为其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相反,如果经常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则会打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产生畏缩心理而害怕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因材施教,对优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后进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3.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也是社会性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要教会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手段,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表现。如愤怒情绪的释放可采用转移对象的方法;遇到挫折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不要自寻烦恼;在兴奋的状态 10

下,要尽力保持冷静,与伙伴分享快乐等。这样可以使小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用正向的评价来促进

用关注和赏识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会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积级评价是用积极的、全面的观点评价每一个学生。它不会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而戴上有色眼镱,不会因为学生成绩优秀而看不到其缺点,也不会因为学生成绩落后而看不到其优点。在学生评价过程的始终,它都会把学生当作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大写的人。它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真实性评价、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及差异性评价。

1.突出积极潜能。人多方面的积极潜能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领域之一。作为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学生评价理应突出学生的积极潜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人的潜能是多元而非单一的。这就要求学生评价必须具备多元化的特点。

2.激发学生兴趣。兴趣的激发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只有打破学生评价中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把学生作为重要的评价主体,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的始终,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评价的效果。如果 11

学生觉得评价毫无意义或价值,他们很有可能排斥评价,将评价拒之于门外。因此,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增强学生自评、他评、互评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包容而融洽的评价空间。

3.关注学生发展。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过程。作为一个持续发展之中的生命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行态系统,都臵身于一个开放的生态环境之中。基于此,学生评价应突出生命的活力和发展性。其评价方法应丰富多样,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逐步拓宽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整体印象评价等方法在学生评价中的应用范围。

链接:课堂积极的评价语的运用

许多特级教师之所以能染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是因为他们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产生了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

当学生学习用品没摆好时,我会说——

当学生不能完整回答出问题或回答问题不对时,我会说——

当学生提出质疑时,我会说——

当学生不与他人合作时,我会说——

当学生不倾听他人的交流时,我会说——

当学生在因玩弄玩具等原因溜号时,我会说—— 当学生出色地完成学习交流任务时,我会说—— 12

(三)用有意义的知识构建激发

课堂是师生生命共同融合与共同成长的地方,教师的成长表现在教学能力的日益提高,教学风格的不断形成。

而学生的成长表现在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健全人格的形成不断汇聚能量。

所以,对于课堂,作为教师,我们要怀一颗虔诚的心去郑重的面对。不能原谅自己的不作为——不研究教材,不研究重点,不研究方法,不研究知识的生长点与学生的发展点。

本次开放课,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检验,更是一种考验。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扎实、有实效且能符合本次心理健康现场会活动体现积极的心理影响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课堂的学习方式发生质的改变。

举例子: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榜样示范、情感感染、耐心疏导、实践锻炼等多种办法,使学生及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又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语文教学主要运用三种途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 与学生同步发展的写作训练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 在综合性学习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3

活动主题:让世界充满爱(综合性活动)

在综合性活动中采用情感感染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心理渗透。

指导思想:

1.让学生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2.培养搜集、组织材料,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

1.开展一次以搜集“爱心故事”为目的的定向性阅读活动。

2.整理所搜集的资料,每人写一篇爱心故事。

3.每人至少一则故事,四人一组,课前交流,每组选一则最能打动人的。

推荐资料

1.歌曲:郭峰《让世界充满爱》、韦唯《爱的奉献》、周华健或臧天朔《朋友》。

2.书籍:《爱的教育》《泰戈尔诗选》。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前播放韦唯的《爱的奉献》渲染气氛,然后对话导入课题《让世界充满爱》。

14

二、故事赏析,爱的含义解析。

三、小组活动展示

(一)讲爱心故事

方法指导投影显示 讲故事的方法与技巧:1.要以口语为主,语气要亲切,可根据故事内容,恰当运用停顿、轻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感情,感染听众,以求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2.可借助表情、手势、姿态、动作等形体语言表情达意,增强表达的生动性;3.要根据现场反应,随时调整自己所讲述的内容和方式。

要求:1.主题“爱心”,故事必须是真实的,要有连贯性,富于吸引力,能感染人;2.内容要集中鲜明,所讲故事要能给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3.灵活运用讲故事的方法与技巧。

(二)表演生活场景

四、谈爱的感受

人生命运存在着难以预测的因素,生活中会有意想不到的不幸降临,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需要他人同情、理解和关怀的事。当你面临困难、忧伤的时候,你是否接受过别人的爱心和帮助?请你谈谈自己的经历和当时的感受。

五、献爱心

数学教学数学的渗透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渗透主要通过三种渠道:通过课堂结构进行渗透;结合 15

教材内容进行渗透;发挥教师自身优势,潜移默化进行渗透。

课堂结构中的渗透。

(一)课前谈话

试想,看着一个不苟言笑,严肃呆板的老师上课,学生会是怎样一种心情?长此以往,学生又会变得怎样?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环境中,学生才有可能放松心情,以一种真我的面目示人。教师平易近人,信任、理解学生,学生也会尊重、爱戴教师,在平等互敬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形成一种积极向上,愉快,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满足学生独立感与成人感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乐学,爱学的良好学习情感。

课前谈话要求可以是:

1.将一切不快留在教室外面,在进教室前深呼吸几次,做几次面部微笑的表情,然后带着最美好的微笑走进教室。

2.课前精心设计谈话内容,要亲切,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的谈话兴趣,且要有鼓动性。

3.谈话中少用或不用“我要你们……”,“你们不要……”之类强制性的,充满着师尊严的话语,而要以一种朋友间交心的态度交流。 看似简单的三点,真正要做好而且持之以恒是相当难的。

16

(二)重视课堂评价,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9xx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项实验,研究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作用。他来到一所乡村小学,给各年级的学生做语言能力和揄能力的测验。测完之后,他并没有看测验结果,而是随机选出20%的学生,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他学生更有出息。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奇迹出现了,他随机指定的那20%的学生成绩果然有了显著提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老师的期望起了关键作用。老师们相信专家的结论相信那些被指定了的孩子确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更加信任、鼓励他们。这些孩子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自信心得到增强,因而比其他学生更努力,进步得更快。罗森塔尔把这种期望产生的效应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雕刻师,他耗尽心血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倾注了全部的爱给她。上帝被雕刻师的真诚打动了,使姑娘的雕像获得了生命。

这项实验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期望学生,学生就可能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进;相反,教师对学生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的结果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关怀、 17

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的学习目的尚不明确的时候,为关爱自己的教师而学往往会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动力。事实也证明,师德高尚的教师会以满腔热情对待自己的学生,这将成为一种心理上的力量,支持着学生的进步。

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如果也能像皮格马利翁那样将我们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我们的学生身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从而对他们的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任何缺点,我们都能一分为二,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而加以肯定,使学生从心理上将老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回自信心,这样的课堂就必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搭建表现的舞台,让学生唱主角,培养学生适应竞争,展现才干的能力。

未来的社会,良好的竞争氛围、勇于推销自己、有独当一面的能力与魄力……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让学生在学校就变得唯唯诺诺,没有一点主见,没有一点胆识与魄力,将来又怎样在社会立足,又怎样参与国际间的竞争?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成为一种主导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 18

角。结合新课标,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也建立在了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上,让教师为学生服务,搭建一个展现学生各方面能力与才华的舞台,让学生来唱数学这部“大戏”的主角,在“唱戏”的过程中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可以安排1.学生授课制。 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备课思路,挑选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学生毛遂自荐,到讲台前当一回老师。学生既过了一把“老师瘾”,让自己站在老师的角度体会老师的酸甜苦辣,又增加胆识,满足成就感,能让学生明白机会是稍纵即逝的,机会只给那些勇于把握、有胆有识、有魄力的人。 2.课堂辩论赛。 辩论是相互公平竞争,激烈角逐的唇枪舌剑的口舌运动,它能培养人一种临场发挥的能力,应激能力,敏捷的反应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严密的语言组织能力等等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说,辩论是一种思维的高级运动。小学生尽管还没有那么严密的逻辑,那么锋利的语言,那么详实的材料能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但通过互相指出对方的纰漏之处,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各种不同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

语文、思品教材中的内容,其定位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质教学,而数学的内容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化的知识,人 19

文性相对要少一些。然而,我们仍能从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数与代数一类的课,我们主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估算能力;综合实践应用较多的课,我们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体验一下自己发现结论的喜悦与自豪感;图形认识一类的课,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能力;统计与概率方面的课,我们可以增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比如《移多补少使两数同样多的应用题》这一内容,我们就可以很自然地渗透公平性,平等互利等思想,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又如不少应用题中大量出现国民生产总值、原煤产量、人均年收入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例如:一位数学老师上完《圆的周长》这一课后深有感触地说:“我从没想到我的数学课也能上成像语文课那样具有感召力,像思品课那样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原来,这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充分考虑了教材中有关祖冲之的这一知识,查阅了不少资料,并将它打印在了投影片上。当上到圆的周长计算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点时,教师揭示了圆周率的概念,同时打出了投影片,告诉学生关于祖冲之的一些知识。学生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发现居然和伟大的数学家的发现一致,有一种“我其实也能成为数学家”的喜悦感;另一方面,祖冲之的发现比国外的数 20

学家的发现要早 1000多年,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纷纷发表议论,而那位老师此时并不急于将数学知识一古脑儿往下讲,而是放了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痛快淋漓地发挥了一下豪气,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尽管占用了一部分课堂时间,但学习效果却没打一点折扣。课后,还有学生意犹未竟,自己到处找资料,互相交流,体验作为中国人的优越感。

教师自身的行为,也是进行健康心理渗透的良好渠道。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教师就像是学生的一个样板,教师怎么做,必会引导学生也这样去做。有时候,千百遍地说教不如一抹暗示性的眼神、一个示范性的动作、一句不经意间的话语。可以这么说,学生的许多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是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教给的。因此,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必须做到身正。

教师的行为渗透,不需要讲很多大道理,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小事中来透射好品质。比如说,整洁的办公室,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地方干净也能给别人带来美感,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看到扫帚倒了,随手扶起,就是告诉学生爱护公物也是一种美德;面对别人的无理吵闹,教师能平和对待,可以让学生明白平和的心境也是一种素养;对别人的困难能乐于相帮,能使学生明白“雷锋精神并不是贴在墙上,挂在嘴上的”……

21

我们说,积极的心理能帮助大多数学生优化心理品质、提高生活质量。学校科教学心理渗透就是在有目的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其德、智、体、美等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由此可见,做好学科教学中的积极心理因素的渗透参学生的成长是功在未来的。

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