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围城》中幽默与讽刺的语言艺术

|

|

论《围城》中幽默与讽刺的语言艺术

摘 要:钱钟书的《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围城》的语言之所以具有幽默讽刺的鲜明特色,这主要得益于叙述语言自身的幽默俏皮。本文试从《围城》的语言特色、修辞手法、心理描写以及无锡方言等四个方面对钱钟书语言艺术进行探讨,通过作者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的语言表达,展示出作者对人性、人生和人类的体察与思考。钱钟书在他的《围城》中,以幽默的、独树一帜的语言使作品散发出无穷的艺术魅力。它是不可多得的汉语言艺术珍品,成为令后世敬仰的语言艺术典范。

关键词:《围城》;小说;幽默;讽刺;语言

The theory of Fortress Besieged in humor and irony

art of language

Abstract:Qian zhongshu's Fortress Besieged is a unique style of satirical novels in the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Fortress Besieged "of humorous satire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this is mainly thanks to humor humorous narrative language itself. This article tries from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fortress besieged, rhetorical devices, psychologically, and Wuxi dialect four aspects discusses Qian zhongshu’s language art, by means of sarcasm, ridicule, language expression of human nature, life, and the author observe and thinking of human beings. Qian zhongshu in his novel, with humor, unique language makes work sends out a endless artistic charm. It is rare to find a Chinese language and art treasures, and become a model for later generations to admire the language art.

Key words: Fortress Besieged; novel; humor; irony; language

I

|

目 录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Ⅰ 引 言···································································1

一、语言自身的幽默讽刺特色·················································3

(一)谐音造成语义落差···················································3

(二)同形异义造成语义落差···············································4

(三)旧词新用造成语义落差···············································4

二、修辞手法增强幽默讽刺意味··············································· 5

(一)丰富的比喻·························································5

(二)新奇的夸张·························································6

(三)鲜明的对比·························································6

三、心理描写凸显幽默讽刺风格················································8

四、无锡方言加深幽默讽刺氛围···············································9 结 语··································································11 参考文献··································································12 后 记··································································13

|

引 言

在我国的近代文学史中,仅仅凭借着一部《围城》以及四部短篇小说就奠定了其地位的作家,我想,除了钱钟书先生,很难再想到其他人了。《围城》是一部极具幽默讽刺风格之作。捧读《围城》,惊诧于钱先生的宏观博识,妙喻连珠,他以他那如椽巨笔,犀利、俏皮而又机智地流淌出无穷无尽的笑料和幽默。社会、人生、道德、伦理都是他嘲讽的对象,并借助于幽默、戏谑的方式揭示出来,以达到讽刺的目的。《围城》在讽刺小说方面的独特的审美价值的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们在冷嘲热讽中体会其中的可悲、可憎、可鄙,看似嬉笑怒骂,实为真情流露。

读完《围城》,我们会发现这部小说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突出的重点或是详略安排,钱先生只是像给我们讲述事情一样,讲了一些人和一些事。但正是这样的一部小说,从19xx年问世以来,受到国内外无数读者的青睐,这又是为什么呢?

构成一部作品的风格的因素很多。有的依赖于题材的选择,有的凭借结构的巧妙安排,有的来源于词语的搭配和句式的转换,有的则在于成功地运用修辞方法。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语言自身的表达。因为语言是思想最直接的外壳,当人们阅读一部文学作品时,首先触及的便是它的语言。正如鲁迅、老舍等文学巨匠,即使我们不看署名,仅凭其作品的语言的特点和个人独特的写作风格,也能辨别出来哪些是他们的作品。《围城》尤其能够体现钱钟书语言幽默讽刺的风格特征,这主要得益于叙述语言自身的幽默俏皮。

钱钟书的《围城》立意于讽刺,但不同于许多作家那样的锋芒毕露,更多的是以幽默、戏谑的方式,含蓄地表达出来,以调侃式口吻来表达,从而引起社会大众的共鸣。鲁迅就反对林语堂那样纯为寻开心而脱离社会讽刺的幽默。他说,“讽刺文学若不能切中弊端,是能死于自身的故意的戏笑的。” [1]同时,他又认为讽刺不能脱离幽默,讽刺文学的上品是“感而能谐,婉而多讽。”[2]也就是说,既要保持内容上的严肃性,又要在格调上表现出诙谐委婉的风格。钱钟书对于幽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3]《围城》的语言就很好地体现了他特有的幽默感。 [1]

[2]《且介亭杂文二集》《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版,第六卷,第253页。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xx年版,第九卷,第220页。

[3]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 辽宁人民出版社,辽海出版社,20xx年版,第32页。

1

|

语言的艺术包罗万象,讽刺小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类。语言被当作一种媒介,用来传达与表现思想感情,而讽刺小说的讽刺效果,则必须通过这种媒介来传播。钱钟书可谓语言大师,他以幽默、机智的语言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创作出了许多艺术成就卓越的旷世杰作。本文试图从语言特色、修辞手法、心理描写以及无锡方言等四个方面对《围城》小说独特的语言艺术进行分析和论述。

2

|

一、 语言自身的幽默讽刺特色

在一篇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最关键的一种手段,便是语言描写,它不仅能将人物的性格、思想和内心世界鲜明生动的表现出来,更能将人物形象深刻的留在读者心中。在《围城》中,语言描写也相当丰富。例如:

张吉民在接待方鸿渐时所说的一段话。“Hello! Doctor方,好久不见!”“Sure! have a look see!”“Sure!值不少钱呢,Plenty of dough。” [1]

在它的行文中,时而会夹入一些英语词汇,这是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最典型的就是买办张吉民,他崇洋媚外到了“月亮也是外国的圆”的程度。比如这段话里张吉民大量运用英文词汇,他明明是中国人,这些话他明明可以用中文讲,但他偏偏就要用这些无谓的英文词汇来表达,体现出他的与众不同,吃了点洋墨水。这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张吉民崇洋媚外、卖弄夸耀、洋洋自得的丑态,同时也讽刺了他以做洋奴才而自得的心态。钱钟书通过英语词汇的插入,来讽刺新知识分子的道貌岸然、不学无术的丑陋嘴脸。

运用谐音、同形异义、旧词新用等语言现象是钱钟书先生写作中常用的几种手法,这几种语言现象往往会造成词语的“语义”落差。这种写作手法使一个词语所包含的意义看似相同,在某些方面却又不尽相同。这种“语义”落差,体现了钱钟书以巧妙的手法表达对描写对象的讽刺之情。

(一)谐音造成语义落差

谐音是指词语的音相同或相近,形不同,意义也不相同,由此而形成“语义”上的落差。

小说写到,以风雅自居的李梅亭,在他的名片上印了一大串头衔,令人眼花缭乱。不仅如此,他还在名片的背后印有“Professor May Din Lea”的字样。“May Din Lea”是他向“精通英文的朋友”请教的,发音近似“梅亭李”。看似很恰切,实则不然。这三个英文单词的意思是“五月、吵闹、草地”。前后产生的巨大差异就将讽刺之意机智巧妙地寄予其中,李梅亭虚荣心极强的伪君子形象也就昭然若揭了。不仅如此,这个译音还使赵辛楣想到了“Mating”,这个词“跟‘梅亭’也是同音而更有意义”,因为这个词的英文[1]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39页。

3

|

意思是“交配”。[1] 这里利用谐音讽刺,不光显得机智,而且添上辛辣的讽刺,把李梅亭的空疏、不学无术揭示得一览无遗。

(二)同形异义造成语义落差

钱钟书还擅长利用词语的同形异义来表达主体对陈述对象的嘲讽。同形异义词,即字形相同,而意义迥然相异、截然不同的词语。

欧洲局势动荡之时,讲到“跟中国‘并肩作战’的英美两国,那时候只想保守中立:中既然不中,立也根本立不住,结果这‘中立’变成只求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此外全让给日本人。” [2] “中立”本是指一种立场,是对于对峙双方的哪一方也不偏不倚。然而,这里的“中立”是由“在中国有个立足之地”缩略而成的。前后意思上的巨大变化反映了当时英美的实力大不如前,对日本节节退让。

再如,赵辛楣 在写给方鸿渐的一封信中署名——“鸿渐同情兄”,这个署名令方鸿渐看后百思不得其解。还以为是赵辛楣娶定了苏小姐,在同情自己呢,没想到苏小姐最后却嫁给了曹元朗。平时大众所理解“同情”是人的一种情感,而这里“同情”却成了“同一个情人”的缩略。同一个词语分解出两个相距甚远的意思,在其相互对比中达到幽默嘲弄的效果。同时也一箭双雕地表现出董斜川和赵辛楣的才学空疏、自命不凡。

(三)旧词新用造成语义落差

除了利用谐音、同形异义造成语义落差外,钱钟书还善于改变词的内部语法结构,特别是有意违反惯用词的习惯用法,使旧的词语在运用中产生出新的表义功能,在“新”与“旧”的语义落差中产生幽默讽刺效果。

在讨论导师学生同餐的规则时讲到“假使每桌一位导师、七个学生,导师不能独当一面,这一点尊严都不能维持,渐渐会招学生轻视的。” [3] “独当一面”原义是指一个人负责或领导一个方面的工作。而在这句话里则是指“单独占据饭桌的一边”。

再如对陆子潇这个人的描写,“陆子潇这人刻意修饰,头发又油又光,深恐为帽子埋没,与之不共戴天,深冬也光着顶。”成语“不共戴天”原义是说敌我双方仇深似海,无法合解。而这里由原本修饰敌我双方转而修饰头和帽子,通过这样的转换,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哑然失笑的同时,深刻地讽刺了陆子潇这个人的爱慕虚荣,将其虚伪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1][2][3]

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43页、120页、211页。 4

|

二、修辞手法增强幽默讽刺意味

一部好的作品,自然离不开修辞手法的运用。钱先生学贯中西,融汇古今,具有高超的语言驾驭的能力。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反讽、双关、谐音、对比、夸张、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同时还蕴藏着作者对人情世故,社会百态的爱憎和认识。

(一)丰富的比喻

比喻是汉语中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神奇。 [1]钱钟书有“比喻大师”之美誉。在他的《围城》中,满天繁星似地布满了各种各样的比喻。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并且都能够做到奇巧精妙,韵味无穷。

钱钟书在《围城》中用了五百多处比喻。他在《读<拉奥孔)》中也指出:“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的愈出人意料,比喻就愈新颖。”[2]《围城》里的比喻标新立异,生动精辟,富有表现力,增强感染力。

1.明喻。在比喻的众多类型中,用得最多的要属明喻。小说借助于这种方式使得表达机智诙谐、酣畅淋漓的同时,又在其中灌注了强烈的揶揄和嘲弄。

小说写到“方鸿渐受到两面夹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3]把文凭比成了遮羞布,成了遮羞工具,严正、庄严的东西自然变得猥琐、琐屑。这使得我们不能不感到栗栗危惧,使我们看到过去忽视或闪避的东西,极尽讽刺之能事。他还善于揭露潜藏于伪装下的虚荣、浅薄。

另如对张吉民的一段描写,“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4]此处连用两个明喻,把张吉民以讲几句英语为荣的洋奴相刻画得入木三分。

2.博喻。即用多个喻体来说明一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局部。博喻的修辞功能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事物或事物的某个方面,使我们从多方面来理解这个事物。博喻用得好,可使作品华美富丽、妙谛层出、飘逸中天,美不胜收。钱先生在《宋诗选注》[1]

[2]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第184页。 钱钟书:《读<拉奥孔>》,上海古籍出版社,19xx年版,37-38页。

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22页、89页。

5 [3] [4]

|

中说,“这种描写方法是采用了旧小说里所讲的‘车轮战法’,接一连二地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的笔下。”[1]例如:

“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像甘心出天花变成麻子,还得意自己的脸像好文章加了密圈呢。”[2]

这个博喻是在一个比喻的基础上连环套出一串比喻。这些比喻环环相扣,连而不断。例句先将“出洋”比作“出痘子 、出痧”——幌子,又把幌子比作“麻子”,再把“麻子”比作“密圈”,真可谓是环环相扣,愈比愈奇。把漂亮的“幌子”说成难看的“麻子”,又把难看的“麻子”比作好文章的“密圈”,非常形象地道出了留学生以曾留过洋而沾沾自喜的洋奴心理,极尽嘲谑之意。这就使得事物相关的各个侧面应接不暇,本相毕露,从而取得言浅旨深的艺术效果。

(二)新奇的夸张

夸张指言过其实,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对小说中的人、事物作放大或缩小的描述,以增强话语的感染力。《围城》里,钱先生在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描写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通常引人发笑,把各种对象刻画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很深的印象。例如:

“侯营长有个桔皮大鼻子,鼻子上附带一张脸,脸上应有尽有,并未给鼻子挤去眉眼,鼻尖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毒”。[3]我们一般会思维定式在鼻子是长在脸上的,但这里作者用“鼻子上附带一张脸”,以鼻子为主脸为辅,这样夸张的写出侯营长鼻子的大。而后面跟着那句“鼻尖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毒”, 更加让我们觉得这个鼻子的恶心。这样巧妙的夸张也能让读者想象得出拥有这样鼻子的脸是多么的狰狞可怕,同时侯营长那令人憎恶的形象也会浮现在读者眼前。钱钟书用这种新颖奇特、意料之外的的方式表现人物丑陋的一面。

“谁知道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期伏在水中,除了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是酸的”。[3]钱先生拿海军陆战队比鱼,说明鱼已经捞上来好几天了,不新鲜了;拿潜水艇士兵比肉,因为怕肉变质,就一直浸水里。这两种夸张的描述,让我们在掩卷大笑之余,能深刻的体会到该店食物之劣。这样的夸张可谓新奇,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造成出人意料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鲜明的对比 [1]

[2][3] 《宋诗选注》三联书店,20xx年版 ,第99页。 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59页、162页。

6

|

对比是把矛盾和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和比较,也是一种烘托周围环境,展示人物性格,刻画心理活动的修辞方法。对比的运用,使得事物的矛盾更加凸显出来,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得到更突出的表现,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也得到增强。在《围城》中,钱先生也运用对比来揭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例如:

“鸿渐想同船那批法国警察,都是乡下人初出门,没一个不寒窘可怜。??可惊的是添了一团凶横的兽相”。[1]是对法国巡捕来到中国一年的变化的对比描写,这些法国巡捕由寒窘可怜的老实乡下人变成了又凶又横的警察,这种对比更体现在人性上,他们从法国到中国,由善良朴实变得凶狠野蛮,可以说是由“人”变成了“畜生”。钱先生用这样鲜明的对比不但表现了当时殖民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困苦,而且讽刺了当时的殖民统治者不顾百姓、肆意妄为。

“买张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英镑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2]

方鸿渐把买个假文凭与中国古代捐钱买官、英国商人用英镑换爵士头衔相比较,看似他很聪明,用这样的方法来讨家人欢心,但从这样的对比中,使读者看到的是他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

[1][2] 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22页、89页。

7

|

三、心理描写凸显幽默讽刺风格

为了揭示人物内心的感触、意识和思想,来对人物进行语言描写和表情描写,这种创作方式叫做心理描写。钱先生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对人物的心理进行了细腻的观察和分析,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嘲笑人物虚伪的言行举止,讽刺人物内心的丑陋。例如:

“方鸿渐想这事严重了。生平最恨小城市的摩登姑娘,??也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1]此处是方老太太要给方鸿渐看许家二小姐的相片时方鸿渐的一段心理活动。因为方鸿渐刚留洋回来,在乡里小有名气,所以大家都要给他做媒。钱先生用寥寥数笔,在描写方鸿渐的心理时又给读者描绘出了没见过世面、愚昧无知、崇洋媚外的小城摩登姑娘的可笑形象,还有最早仿制西装的中国裁缝的愚昧无知、崇洋媚外的形象。小城姑娘一味追求时髦,自己感觉良好,却叫人看来是又土又洋的傻瓜;仿制西装的裁缝以为自己模仿得惟妙惟肖,却叫人看来很可笑。钱先生用这样的心理描写把这两个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方鸿渐盘算一下,想爱尔兰人无疑在捣鬼,自己买张假文凭回去哄人??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2]钱先生直接对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心理描写,透视到人的内心世界,借助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心理。这一段话是方鸿渐在给自己找借口,钱先生用贴切的语言来呈现方鸿渐既想买个假文凭返乡哄骗翁丈,又不想做这种弄虚作假的勾当的矛盾心理。看似说什么都有道理,也正因为这种矛盾的心理,他必须先说服自己,所以打了许多比方来寻找心里安慰。钱先生在这里举了好多例子,从古到今,国内国外,可以看出钱先生的博学多才,用这些例子来表现方鸿渐的这种矛盾心理。这里不光讽刺了当时的留学生,他们不学无术,还想方设法的弄到一张留学文凭。同时也折射出了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的黑暗,生活中处处弄虚作假,尖锐的讽刺了人性的虚伪。

[1][2] 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55页、10页。

8

|

四、无锡方言加深幽默讽刺氛围

《围城》作品所描绘的是无锡的风土人情。因为钱钟书先生是无锡人,所以在他的小说中出现了许多无锡元素,最突出的是他运用了许多无锡方言,这是小说语言的另一特点。无锡方言特征鲜明,妙趣横生,如《围城》中出现的“骨朵”[1]、“撩拨”[2]、“掱手”

[3]、“标劲”[4]、“辣手”[3]、“利市”[6]、 “道地”[7]、 “作家”[8]??这些都是无锡寻常百姓家中常用的白话,但钱先生在小说中运用得当,无时无刻不散发出独特的地域文化氛围,给小说增色不少,同时我们也能感到钱先生内心的家乡情结。

在无锡方言中,一般有动物“亮相”,就顿时活灵活现,生动、诙谐,富有表现力。虽然很通俗,但恰到好处。例如:

阿福 “不向尿缸里照照自己的脸!想吊膀子揩油——”李先生再有涵养工夫也忍不住了,冲出房道:“猪锣!你骂谁?”阿福道:“骂你这猪锣.”李先生道:“猪锣骂我。”阿福道: “我骂猪锣。”[9] 是阿福和李梅亭的对骂,钱钟书先生称这是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句法练习,通俗而生动,让我们读来觉得诙谐有趣。无锡方言“猪锣”这两个字在小说中是用作骂人的,把人骂作“猪”,是李梅亭和阿福的对骂。但无锡话中的“小猪锣锣”是对胖娃娃的爱称,指孩子和小猪一样胖乎乎的,很可爱。“猪锣”、“ 小猪锣锣”这两个词虽然都是猪的意思,只是大小之分,但用无锡方言来理解的话差别就比较大了,一个是贬义的,一个是褒义的。惠山大阿福在无锡惠山泥人中是最为人所熟知、最受欢迎的。无锡百姓只要一见到谁家的小孩子长得活泼可爱,身体健壮,大家就会脱口而出:“活像一个惠山大阿福”。所以好多孩子只要长得健壮的,父母又祈求孩子健康成长,福气满满,就会给孩子取小名“阿福”。这里钱先生把小说人物名字叫做“阿福”,给小说又增添了一丝无锡的气息。虽然是阿福先挑衅骂了李梅亭,但李梅亭也不甘示弱,直接骂阿福是“猪猡”,在他们俩互骂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梅亭虽然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行为也有点下作。因为在整部小说中,钱先生用诙谐的语言把李梅亭描[1] 骨朵:撅嘴,带有生气、撒娇或词穷耍赖等意味。

撩拨:招惹。

[3] 掱手:扒手。

[4] 标劲:形容傲慢、瞧不起人的样子。

[5] 辣手:毒辣或利害的手段。

[6] 利市:吉利。

[7] 道地:待人处事合情理。

[8] 作家:节俭。

[9] 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64-165页。

9 [2]

|

写成了一个吝啬小气,自私自利,空虚浅薄的人。

“脚夫只摇头说,今天行李多,这狼犺家伙搁不下,明天准到,反正结行李票的,不会误事。”[1] “狼犺”形容蠢大笨重的东西,其实在无锡话中还有一种说法叫“大木烟罐头”,都是指东西笨重或是人比较木讷。在普通话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词,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当地的特色,所以钱先生用方言来表达更生动诙谐,描写人物形象更具地域色彩。

在无锡日常方言中,有许多口头用语,如果不是无锡人根本听不懂。但钱先生却是脱口而出,在小说中只要稍加留意,简直俯拾即是,例如:“个末那亨呢” “罅缝”“标劲”等。

“李梅亭忙把长沙紧急的消息告诉寡妇,??吓得那女人不绝地娇声说:‘啊呀!李先生,个末那亨呢!’” [2]“个末”是“那么”的意思,“那亨”是“怎么,怎么样”的意思,是寡妇问李先生:那怎么办呢。这也是很具有特色的方言引用。

“方鸿渐失神落魄,一天看十几种报纸,听十几次无线电报告,疲乏垂绝的希望披沙拣金似的要在消息罅缝里找个息身处。”[3] “罅缝”指狭小的空隙。这个无锡方言词,更能生动形象地体现出方鸿渐当时失神落魄的状态。

“鸿渐有点儿战前读书人的标劲,记得那姓张的在美国人洋行里做买办,不愿跟这种俗物往来,但转念一想,自己从出洋到现在,还不是用的市侩的钱?”[4]“标劲”形容傲慢、瞧不起人的样子。因为方鸿渐心地不坏但却又迂腐执拗,秉性正直但却软弱无能,不谙世事但抱有一种玩世不恭的的态度,所以只能说他“有点儿战前读书人的标劲”。虽然他也不想和张吉民这样的人来往,但处在当时那种环境中,他还是傲不起来,这更体现了方鸿渐的懦弱无能。

[1][2] [3][4]

钱钟书:《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45页、166页、38页、59页。 10

|

结 语

从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发表以来,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三十年的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传统文学样式建立,到上海的“新感觉派”小说的探索,再到以钱钟书创作出来《围城》这部对幽默与讽刺的语言艺术的时期。

30年代还有许多创作讽刺文学的作家,比如张天翼、沙汀等。虽然,同为讽刺类文学作品的代表,但钱钟书先生却与这两位明显带有左翼文学特色的作家不同,钱钟书先生的讽刺艺术作品并不像他们那样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基于党派立场,而是从展示人性的不足与丑恶着笔,已经明显超越了意识形态的束缚。在《围城》中,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人人都有问题,只是差异在程度不同而已。主人公方鸿渐较之于高校长、李梅亭一类人来说,虽然他有他的弱点,是一个顽固的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却以自我为中心,但不是反面人物,是作者主要讽刺的对象。这种人物形象在文学层面用幽默与讽刺的语言艺术把握立场,而不受意识形态的束缚,钱钟书的作品是特有的。

总而言之,钱先生在《围城》中用了语言描写、修辞手法、心理描写以及无锡方言写等来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情感、世界观,各种修辞穿插其中,形成了他独特的语言艺术,也让我们不得不感叹钱钟书先生知识的渊博、语言的幽默。他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创作个性,使小说让人在掩卷大笑之余,还能感受到人情世态的荒凉丑陋,从而反省自己的灵魂。因此,《围城》无论从思想内涵, 还是语言艺术上都是一部传世的不朽之作 。

11

|

参考文献

[1]田蕙兰、马光裕、陈珂玉:《钱钟书杨绛研究资料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xx年版。

[2]钱钟书:《钱钟书文集》,广西人民出版社,19xx年版。

[3]张德明:《语言修辞学》,东北大学出版社,19xx年。

[4]王希杰:《修辞学新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xx年版。

[5]田建明:《钱钟书作品妙喻百例》,河北人民出版社,19xx年版。

[6]陈子谦:《论钱钟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7]爱默:《钱钟书传稿》,百花文艺出版社,19xx年版。

[8]胡范铸:《钱钟书学术思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xx年版。

[9]李洪岩:《钱钟书与近代学人》,百花文艺出版社,19xx年版。

[10]张敏杰:《<围城>的语言艺术》,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20xx年。

[11]于丽萍、张旭燕:《浅谈小说<围城>的语言特色》,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xx年,第6期,35-37。

[12]张志军:《浅论<围城>的语言特色》,黑龙江财专学报,19xx年,第4期,99-101。

[13]陈娟:《妙喻连珠串<围城>》,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xx年,第7卷,94-96。

12

|

后 记

高考填报志愿时仅凭借自己对于语文这一科目的擅长选择了对外汉语专业,所幸能够进入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学习,四年的学习过程受到了很多老师的教诲,接触的知识远远超过自己对于“语文”这一词语有限的理解。在这里衷心的向我的导师邓海燕老师表示感谢,感谢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帮助和理解。

都说师范院校的学生有一种特别的气质,虽然不知道自己是否特别,但我深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道理,在大四上学期实习时,我很满足于可以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会的东西教给讲台下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听到平时听不到的东西,也希望有机会可以为人师表,像自己的老师一样,用人格魅力感染自己的学生,所以我也要向母校表示感谢。

另外,我要感谢四年来陪伴我的同学们,感谢你们对我的照顾,我很荣幸可以与你们一起分享这四年的喜怒哀乐。

最后,愿所有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由于才疏学浅,论文不能达到理想水平,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赐教以便于我修改完善,在此表示感谢。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