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志摩爱情诗艺术成就的探究

关于徐志摩爱情诗艺术成就的探究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代才子,他被茅盾称作“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他就是现代诗人、散文家——徐志摩。他的一生很短暂,年仅三十五岁就遭遇空难去世。他的创作生涯也更为短暂,虽然只有十年(1922~1931),但却一直是现代文坛一个众说纷纭的热点。作为其代表作的爱情诗也备受争议,褒贬不一。徐志摩的爱情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从思想内涵上还是艺术形式上来说都有独特的魅力。以下三点就是我对徐志摩爱情诗艺术成就的探究。

一、徐志摩的爱情诗是其爱情生活的真实体现,是人之天性自然真率

的流露。

从徐志摩开始,爱情诗被赋予了其应有的内涵,也达到灵与肉的完满结合。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爱情诗歌的特点就是对真挚情感的自然抒发。徐志摩的爱情生活跌荡起伏、荡气回肠。于是他用诗歌的形式真实记录了自己的爱情生活,并进行了思考。

徐志摩的爱情生活开始于张幼仪。1915年10月29号,徐志摩与张幼仪结婚。这桩婚姻是在其父徐申如的威逼和祖母的亲情攻势之下如期而成的。徐志摩对这段婚姻由反抗到妥协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是重情之人,经不起柔情软语和眼泪的冲刷;二是他还未接受西方文明的撞击,其性格之中的叛逆性还未充分展露,他的理想还未真 1

正形成。因而还不能像后来与陆小曼恋情之中的惊天动地的反抗。同时也正是这场婚姻使徐志摩深刻领教了中国传统婚姻模式的腐朽和“吃人”的本质,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反抗,使他更向往爱的自由,书写恋爱婚姻的自由。这也成了徐志摩爱情诗歌中的一大主题,如《笑解烦恼结》、《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等诗作。

1920年3月,徐志摩与林徽因在英国相识相恋。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诗人说“夜莺,从低音唱到高音,从黄昏唱到黑夜。它一声连一声地呼唤着爱情”。他对爱情充满了期待。这一时期的爱情诗歌主要是描写爱情的美好,如《康桥再会吧》就是这一类作品。

1922年,徐志摩心目中的理想爱人林徽因与严师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订婚。徐志摩遭受了一次重大打击。自此以后,直到1924年与陆小曼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爱情,徐志摩才又一次尝到了爱的甜蜜,但是婚后的生活使他的爱情理想又一次的破灭了,他陷入了迷茫。这一期间的爱情诗歌涉及了爱情的方方面面:失恋的痛苦《落叶小唱》、爱的倾慕《我也有一个恋爱》、爱的执著《雪花的快乐》、相爱之人的分离《翡冷翠的一夜》、爱的迷惑《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因此,可以说徐志摩的爱情诗是他爱情生活的真实表现,也是人之天性自然真率的流露。

二、徐志摩的爱情诗所体现出来的爱情观的独特性

1、爱情与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相联系:

徐志摩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使 2

徐志摩内在贮积的叛逆的力量迅速成长,从而走上了这一条道路。这种追求也反映在诗人对爱情的追求,从而表现在诗歌中。他认为自由是可贵的,内心的意志抉择是不可屈服的。他在给张幼仪的信中写到“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必自奋斗自求得来。”自由不仅是抒写的主潮,也可以从多种多样的诗歌形式中看出来。

同自由相联系的是个性解放。徐志摩一如20世纪20年代的其他作家一样高扬个性自由,抒写自我。他的个性解放注重自我的精神和内心世界,自己的人生感悟。爱情诗歌亦如此。他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他希望女性成为“有血有气有肌肉有生命性的!还有完全要紧——一个人!”他希望女性拥有精神的自由和爱的自由、爱的权力。 2、爱是灵性的交流和理想信仰的映照:

徐志摩对爱情的执著追求,是因为他将爱作为合理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爱情要求是理想化的,柏拉图式的。他一厢情愿全身心投入爱情,试图改造爱情对象,期待以自己的纯真与美好去净化理想对象,他期待的是“两个灵魂在上帝眼前资源结合”,希望在对象中找到“自我”。但他不单纯为情而情,爱情是他单纯信仰的组成部分,是人性美的体现。可以这样说理想化的爱情注定了他的悲剧。

这个悲剧就是他误以为与陆小曼的婚姻实现了他爱的理想。徐志摩向往天国的神圣,而陆小曼终日忙于世俗的享受。他想改变陆小曼的生活习惯,提高她为人的格调,发挥她的才能。谁知自己的生活反被牵制,婚后生活成了精神负担。理想主义的悲剧就在与设想一个虚 3

无的或者不可能达到的境界来欺骗自己,承受幻变的痛苦。其实,他爱的不是某一个女子,而是他心目中的理想,正如梁实秋所言“一生追逐着理想的生活而终于不可得,他们爱的不是某一个女人,他们爱的是自己心中的理想。”

3、对爱的执著与天真:

执著与天真也是徐志摩爱情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很清楚的知道爱的可遇不可求,但他不能不去追求“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他的执著是唐?吉诃德式的,有着孩子气的天真,有着拜伦式的热情和爆炸性的性格。他会像孩子一样在大自然的怀里撒娇,胡闹,像孩子一样大胆的宣泄自己的快乐与不满。

三、徐志摩的爱情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他把美好纯洁的爱情作为生活和生命的现实内容和理想追求,坦诚直率书写爱的赤诚和坚贞。这种对爱的自由、爱的权力的珍惜和抗争,甚至甘以生命殉爱,是他处身黑暗污浊环境洁身自好挣扎向善的一个证明,也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伦理道德和向来极力回避爱的传统文学观念的大胆叛逆,具有人性的光芒。《新月诗魂──名人笔下的徐志摩》(东方出版中心)一书中有一篇胡适之先生的《追悼志摩》,这样写道:“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4

对于爱情,徐志摩说过:“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足见其态度是坚决的。爱情,是最具个人化的感情,是人的一生中最耐咀嚼品味的情感之一。描写爱情,既可以直抒胸臆,抒发炽烈的感情,也可以表现得蕴藉含蓄,艺术手法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唯其表现得真诚深切,方能打动他人之心;唯其找到一个独特的艺术视镜和表现角度,方能显出诗的新意和诗人的创造。爱情是生命之花,神奇美丽象月似水,《起造一座墙》就是他当时追求坚贞爱情的自白,也是自由人生的颂歌。这是一首从西方引进的十四行诗形式,每句字数相近,而且相关的两句诗押相近的韵:字/誓、情/心、强/墙、宙/由,这样使全诗在总体上形成了一种错落而有规律的节奏,增强了乐感;从而有助于轻灵而热烈的爱情主题的表现。

在徐志摩的大多诗作中,爱与死经常联系在一块。从情感的角度看,死是爱的最高形式,从哲学的角度看,死是生存的唯一实在:“我不说死吗?更不畏惧 /再没有忧虑,再不吝惜/这躯体如同一个俘虏”《爱的灵感──幸运之一》这首诗是徐志摩最长的一首诗,也是其最好的情诗之一,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徐志摩自己一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另外一种表现。浪漫的人生激情既以退去不占主导地位,现实的泥土还没深陷进去,有的只是从从容容,毫不畏惧地对待生与死的情怀。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 5

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大胆抛弃了古典诗歌言辞过分典雅、韵式过于精致的清规戒律,将生动活泼的口语方言引入新诗,灵活多变,并大胆尝试将中西诗体诗风融汇合一,从而建构起颇具创意的独特诗艺,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我来到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就是一首有特色而又写得真切的爱情诗篇。它的特色不仅在其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上,还在其新颖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技巧。在这首诗里,诗人选取了一个客体──“莲蓬”,作为他这个主体倾诉心曲的“楔子”,因莲蓬而生情,借莲蓬而把思绪渐渐铺展开花来,把情感层层深入下去,这是此诗的一个特色。他相信,只要是忠贞不渝的爱情,只要是心心相印的爱情,又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相爱的人在一起呢?他的思绪似断实联又是起伏变化,外在的“剥莲壳──尝莲瓤──尝莲心“的动作与内在的诗人流动的思绪,和谐地统一在诗的结构中。

在语言上,他常常用用一种平白的、近乎喃喃自语的口语来写。口语表达不仅亲切真实如在目前,它比书面语更适宜表现“独语”;当一个人独自抒遣情怀、倾诉情感时,用口语表达方式,比如说话间的重复、停顿、省略、感叹等等,更适宜表现内心情感的变化和自由变幻的心理活动。口语表达自然、生动、贴切、灵活多变,是徐志摩爱情诗的艺术美的一个重要体现。

6

 

第二篇:徐志摩情诗简论

学号 20090101050141

密级________________

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徐志摩情诗探析

学 院 名 称:文学院

专 业 名 称:汉语言文学(教育方向)

学 生 姓 名:魏学财

指 导 教 师:武砺兴

二○一三年五月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OF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The poems of Xu Zhimo

College :Liberial Arts

Subject :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Education direction )

Name : Wei Xuecai

Directed by: Wu Lixing

May 2013

郑 重 声 明

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参考文献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 日期:

摘要

徐志摩的爱情诗,就像胡适所说是“单纯信仰”的艺术表现。他的诗歌写作都在追求这一独属于他的毕生信仰。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他与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的爱情纠葛,给他带来了终身的财富。他的诗歌富于灵性,字句清新,意境优美。他的写作不拘一格,整篇诗歌留露出对爱的执著与天真。

关键字:单纯信仰;罗曼蒂克;爱国情怀;康桥情结

ABSTRACT

Xu Zhimo's love poems, like Hu Shi is the art of "pure belief" by performance. His poetry writing had been in the pursuit of the only belong to his lifelong faith. And the gap between reality and ideal, make he love entanglement with Zhang Youyi, Lin Huiyin and Lu Xiaoman, gave him a lifelong wealth. His poetry is rich in the spiritual, words is pure and fresh, beautiful artistic conception. Eclectic, his writing poetry for the whole paper to reveal the persistence of love and innocence.

Key words: Pure faith; Romantic;Patriotism ;Cambridge complex

目录

一、总体论述徐志摩的思想和情诗总体状况 ......................................................... 1

(一)徐志摩独特思想的形成 .......................................................................................... 1

(二)徐志摩的情诗总体概述 .......................................................................................... 2

二、徐志摩情诗的内容分析 .............................................................................................. 2

(一)徐志摩的情诗所表现对爱人的爱 ........................................................................ 2

1、责任义务上的爱 ............................................................................................................... 2

2、自由信仰的爱 ................................................................................................................... 3

(二)徐志摩的情诗表现的爱国之情 ............................................................................. 6

(三)徐志摩与康桥的情结 ............................................................................................... 7

三、徐志摩诗歌的语言特色 .............................................................................................. 9

四、结论 ...................................................................................................................................... 10 参考文献 ....................................................................................................................................... 11 致 谢............................................................................................................................................ 12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者也。情诗是诗歌写作的一种,又可以分为抒情诗和爱情诗。情和爱一直以来是文学经久不衰的话题,而徐志摩的诗歌写作明显与这方面有关,并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单纯信仰”是徐志摩毕生追求的信仰,他以情诗闻名于世。而他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感情纠葛,又使多少人为他惋惜、感叹。但是如果没有爱,徐志摩根本就不会成为诗人,也不会在中国文坛上留有一席之地。正因如此,徐志摩才在他短短三十五载中的仅十年时间当中,出版了《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云游》(1932)四部诗集。

一、总体论述徐志摩的思想和情诗总体状况

(一)徐志摩独特思想的形成

徐志摩先留学于美国,之后一心要跟罗素学习,就到了英国,后又在康桥中吸取了不同的文学思想营养。康桥中的诗人气质从隽语秀句中一点一滴的传染给徐志摩,不知不觉,在康桥这儿,由于交往的频繁,徐志摩的视野逐渐的开阔了,他自己独特的思想也逐渐形成了。尤其是徐志摩在会见英国女作家曼殊斐儿后,给他留下来毕生不能忘记的记忆。“我见曼殊斐儿,比方说只不过是二十八分钟

1模样的谈话;但我怎么能形容我那时在美丽的神奇的启示中的全生的震荡?”从

这儿可以看出他们俩永恒的友谊。正因与英国文化名流频繁的交往,进一步纯化了徐志摩的气质,升华为一种灵性的交流,影响了他的整个精神面貌。特殊的文化氛围,给人造成了全方位的气质辐射,使人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以便和与这里的环境相和谐,并找到自己的生存、发展方式,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思想。胡适曾这样评价徐志摩:“他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汇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有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2爱、自由和美,就是他毕生追求的“信仰”,也是他情诗所体现的精华所在,更是他独特的思想所在。 ①谢冕.《徐志摩名作赏析·曼殊斐儿》.中国和平出版社.P277

②顾永棣.《徐志摩传奇·附录·追忆志摩》.学林出版社.P277

1

(二)徐志摩的情诗总体概述

穆木天把徐志摩的创作活动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是最早写诗的那半年;第二期是19xx年回国后两年,代表作为《志摩的诗》;第三期大约为1924——19xx年,代表作为《翡冷翠的一夜》、《巴黎鳞爪》;第四期大约为19xx年到逝世,代表作为《猛虎集》、《云游》。笔者认为这样分期基本上是合理的。因为徐志摩毕生都在追求情诗创作的灵性,而爱就是创造的灵性,也是他写作动机和基本主题。虽然徐志摩的一生在为理想奋斗,思想、行为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他一直在坚持追求自己的“单纯信仰”。在他的《起造一座墙》中说到:“ 任凭秋风吹尽满园的黄叶”,“任凭白蚁蛀烂千年的画壁”,即使“有一天霹雳震翻了宇宙”,他“也震不翻你我‘爱墙’内的自由!”可见诗人对爱情的执着的追求,为了爱敢于挑战一切,同时也体现了徐志摩对自由人生的渴望。另外,在徐志摩的情诗中还表现了对社会的思考和热爱。在《婴儿》一诗中,他描写了一个安详的、镇定的、端庄的、美丽的少妇分娩时的生理过程,这样我们既感受到“产妇”的崇高悲壮,又感受到“生产”的艰难。她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五· 四”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解放的悲壮曲折的历史行程。徐志摩诗歌前期创作的基调是情感的宣泄、泛滥的浪漫主义,而他后期的情诗偏于现代主义,诗歌语调低迷深沉,表达处于黑暗现实中理想主义者对人生和社会的迷茫的追问。

总之,矛盾而复杂的徐志摩的情诗无论是对爱人,还是对祖国都在追求他的“单纯信仰”。但单纯到了到处受到人世烦恼的碰撞,甚至于毁灭。他失望了,迷茫了;想飞,想飞出这世俗的樊笼。这正如胡适所说:“这个世界太复杂了,他的单纯的信仰禁不起这个现实世界的摧残??”3这就是他的许多诗歌表达自己痛苦的原因,也是他自己想飞的原因。

二、徐志摩情诗的内容分析

(一)、徐志摩的情诗所表现对爱人的爱

1、责任义务上的爱

徐志摩一生中给张幼仪只留下过一首诗《笑解烦恼——送幼仪》。徐志摩和①顾永棣.《徐志摩传奇·附录·追忆志摩》.学林出版社.P277

2

张幼仪结婚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结合在一起的。婚前他们并不相识,婚后他们没有争吵与欢笑,表面上相敬如宾,实际上缺少爱情应有的热烈、缠绵与真诚。只有在英国相伴时,才产生了一些感情,但这种感情因林徽因的出现而逐渐淡化了。后来,徐志摩在报刊上发表了《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标志着他们的爱情彻底告破,同时同期同刊上发表了《笑解烦恼——送幼仪》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他大骂道:“忠孝节义谢你维系/四千年史髅不绝,/却不过把人道灵魂磨成粉屑,/黄海不潮,昆仑叹息,/四万万生灵,心死神灭,中原鬼泣!”严厉批判了封建包办婚姻对人性灵魂的摧残。他认为他自己和张幼仪的婚姻是一盘糊涂账,不知“如何清结”?但后来,他们俩离婚后,这恼结也解散了,“放开容颜喜笑,握手相劳”。诚如徐志摩至张幼仪的书信中说他们是“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白作榜样,勇决智段,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总之,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是当时的社会历史造成的,也与他们俩的性格有关。离婚事件是徐志摩的“单纯信仰”在个人生活上的一个典型投射,也是他开始追求自己信仰实践的第一步。

2、自由信仰的爱

罗曼蒂克有浪漫之意。罗曼蒂克式的爱情的精髓在于视被爱对象为宝贵知己而自己又难以拥有对方,因而采用如诗赋、歌曲等形式,来获得对方的注目和爱情。而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正是这种爱。因为徐志摩是个情种,是理想主义者,他要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女人身上的半个灵魂,合成一个完整的灵魂,在文艺园地共育花卉。他所要访寻的女子是爱貌的、有才情的、思想是新潮的,又具有女人魅力的。那么,林徽因正好都符合他的理想,茫茫人海中,他终于找到所追求的那半个灵魂。正因如此,徐志摩的一首《偶然》油然而生: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诧异,

更无须欢喜——

转瞬便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遇在黑夜的海上,

3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是忘掉,

在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首诗看作是徐志摩人生的感叹曲。人生道路上,有着多少偶然的交会,永不重复。那些消逝了的美与爱,有多少能够重新降临,时间的魔鬼会带走一切。对于天空中的云影偶尔闪现在波心,实在是“不必诧异,更无须欢喜”。更何况人海茫茫无边的大海上,心与心之间有时有跋涉无穷的时日,也无法到达彼岸。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方向,我们偶然相遇,又将匆匆地分离,永无再见的希望。那些相遇时互放的“光明”和倾注的情意,“记得也好,最好是忘掉”。这就是诗歌中深含的人生奥秘与意蕴。

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感情逐渐升温,然而不久,林徽因回国,造就了徐志摩缠绵的苦恋。从此,他开始了“分行的抒写”。当徐志摩得知今生他与林徽因是有缘无份时,他“骑着一匹拐腿的瞎马”,在“黑茫茫的荒野”里,《为要寻一个明星》。在这首诗里,拐腿的瞎马、骑手、明星、荒野等,这些具体的意象全不指向现实生活中的内容,但它使读者对言词本身保持着持久的兴趣,让读者相信诗人真正的钻进了语言的殿堂,把握住了词语功能特征,达到了通常文字难以达到的境界:让你感到词语与心灵之间的融洽,让你体会到灵魂哀凉而又美丽的挣扎。“为了寻一个明星”,这“明星”是什么?意象是不确定的,但你可以感受到它与追求者之间的严峻关系,明星追求的爱情、理想,却遭到荒野、昏夜的阻碍,这样一个痛苦的灵魂在无边的黑茫茫的荒野挣扎的意象就形成了。

失去林徽因的爱,徐志摩寻找茫茫人海中唯一伴侣的理想并没有丧失。徐志摩在痛苦中认识了陆小曼,发现她符合自己理想美人的标准。遗憾的是陆小曼此时已是有夫之妇。但徐志摩为了自己的“单纯信仰”,追求自己的爱情幸福,不断地在与陆小曼交往过程中,产生了爱的火花。沉浸在爱的蜜糖里,徐志摩的在《雪花的快乐》中用雪花的快乐来抒写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不去那寂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要“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然而他们的爱情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徐志摩不得不再次访欧。后来,在翡冷翠写下了《翡冷翠的一夜》这首诗。在诗的一开始就写到,爱人的行期早已决定,但女子并不愿意让爱 4

人离她而去。这样,外在的既定事实同女子的内心愿望之间形成“错位”,对已经到来的行期却产生突然的心理反应。而“那我,那我,??”很好地传达出女子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的心理状态。这时女子心里仍在埋怨爱人,但不管怎样,爱人的即将离别在她心里投下了沉重的阴影,对“残红”这一意象的联想,反映了她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她对爱人走后自己将独自面对现实环境而感到焦虑和害怕。她随即把埋怨的原由转嫁给爱人,让爱人带走着一切苦恼。然而,当她再一次沉浸在爱情体验中时,却产生了一幅意境优美、充满神奇的“死”的幻象。生与死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但生和死的含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程度上,没有意义的生不如有意义的死,没有爱情的生不如为爱情而死。为爱而死,这“死”,实际上是另一层次的“生”,这在精神的层面上就是获得永恒。但是,在这里的死却没能解决完一切,“要是不幸死了”,也要“变一个萤火,在这园里,挨着草根,暗沉沉的飞”,“隔着天,通着恋爱的灵犀一点”。主人公的情绪和心理矛盾,终于在爱的执著与信仰的坚持中得到了和谐与统一,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闪烁出浪漫而又动人的光彩。最终在他们的坚持下,这对有情人终于走到一起了。对于这件事顾永棣是这样评价的:“志摩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坚持这桩婚事,主要是从他的单纯信仰出发的,不管是离婚还是再婚,都是他企图实现合理人生的一个步骤。他认为不合理的婚姻,是扼杀心灵活动的毒剂,他要保持自己的心灵不受外物的拘束于压迫,永远继续的自动趋向活泼无碍的境界。但志摩的这种追求是蒙上浓重的理想色彩的。他的动力源于这里,他的悲剧性也根植于这里。”4

总之,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长久地为世人所羡慕,又不断地遭受世人的非议。徐志摩他那带有狂飙突进特点的个性主义和他的情诗特别是他与陆小曼恋爱、婚姻过程中的书信日记《爱眉小札》对当时社会礼教形成了有力的挑战。徐志摩喜欢陆小曼是觉得陆小曼符合他的自由信仰。他将人世间的爱情绝对美化,有绝对神圣化的倾向,他理想中的浪漫的爱永远处于渴望而不可及的地步,永远存在于追求的状态和被视为一种圣洁高贵、虚无飘渺的东西。这就注定了徐志摩与当时社会现实不符,他的婚姻也不会开出最美的花朵。也许“悄悄的来了,悄悄的走了”正是他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①顾永棣.《徐志摩传奇》.学林出版社.P174

5

(二)徐志摩的情诗体现的爱国之情

徐志摩自幼就有改良之心,救国救民之志。他想亲身实践,破除阻碍社会发展的恶俗。当他发现这些恶习,自己无能为力时,发出了《呻吟语》:

我亦愿意赞美这神奇的宇宙,

我亦愿意忘却了人间有忧愁,

象一只没挂累的梅花雀,

清朝上歌唱,黄昏时跳跃;——

假如她清风似的常在我的左右!

我亦想望我的诗句清水似的流,

我亦想望我的心池鱼似的悠悠;

但如今膏火是我的心,

再休问我闲暇的诗情?——

上帝!你一天不还她生命与自由!

诗歌中的“她”主要是指适合社会、国家发展的合理制度、习俗。这首诗将抒情主人公置于一个文字的圣殿中,他虔诚的歌唱与祈祷,从他的歌声和感人的圣洁的祈祷词后面,了解到必有潜流的呻吟。《呻吟语》是人在现存重负下希望的呻吟,更是对永恒清醒的追问,也是诗人对现实的更进一步的思考。虽然徐志摩反对中国走苏俄的路,而一心向往着中国的政治能走英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但是这条道路在当时的中国是行不通的。通过他的《呻吟语》就可以看出,走这条道路有多难,但他还没有放弃他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总之,此时的徐志摩关于民主的梦境很恍惚,忽暗忽明。后来,诗人渐渐地从中国社会现实中明白了他的“单纯信仰”终究是要破产的。但在《阔的海》中,他大声呼喊道:“我只要一分钟/我只要一点光/我只要一条缝。”这里诗人为什么只需要“一分钟”、“一点光”、“一条缝”呢?因为追求光明的希望的渺茫、卑微与顽强反衬出一片“阔的海空的天”,而这正是“自由与光明”的象征,也是诗人对祖国明天的期盼。正如他的《〈猛虎集〉序》说:“我只要你们记得有一种天教歌唱的鸟不到呕血不住口,它的歌里有它独自知道的别一个世界的愉快,也有它独自知道的悲哀与伤痛的鲜明;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他知道自己的“思想落 6

伍”和“不合适宜”,但他一次次的剖析自我,攻击龌龊的政治,急切地想给社会开出医治的药方。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日子里,徐志摩依然“并不绝望,并不悲观,在极深刻的沉闷的底里”(《秋》),还充满着希望。可见徐志摩是多么地热爱可爱的祖国。

总之,徐志摩不懂政治,却偏偏装作了解政治。他那英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最终是要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他的自由信仰也注定要破灭的。徐志摩情诗所表达的救国救民的理想,最终是镜中花、水中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是行不通的。

(三)徐志摩与康桥的情结

康桥是徐志摩生命中的一个具有神圣的意义地方,“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徐志摩一生中三次到过康桥,对康桥的感情非常深厚。在诗人看来康桥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性的地方。他曾说过“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我不敢说康桥给了我多少学问或是教会了我什么。我不敢说受了康桥的洗礼,一个人就会变气息,脱胚胎的。我只敢说的只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徐志摩在康桥生活一年后,回国时写下了《康桥再会吧》。重访后写下了著名散文《我所知道是康桥》(1925)名扬文坛。19xx年徐志摩第三次访欧,故地重游、故友重逢、往事重忆、有感而发,写下来这首《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①谢冕编选.《徐志摩名作赏析·吸烟与文化》.中国和平出版社.P391

7 5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诗歌的刚开始,诗人就连用三个“轻轻的”,表达他不想打扰康桥的美景,也不想破坏心中的康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了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离去;而那至柔的丝情,竟在招手之间,幻化成了“西边的云彩”。河畔边的垂柳,在夕阳的照射在,镀上层层金装,就像是那“夕阳中的新娘”。这时,康河中的波光、艳影闪入诗人的心扉:想打几个滚,在康河里洗几次浴,甘心化作一棵水草,永远生长在康河中,沐浴在康河的柔波里。但是,诗人只能带着“彩虹似的梦”,“寻梦”,寻找青春、理想、爱情之梦。驾一叶扁舟,“撑一支长篙”,沿着康河两岸,寻找梦想的足迹。而此时,康河周围一片寂静,诗人不愿打扰她的清净,只好轻轻的,轻轻的,生怕惊醒熟睡的康河;悄悄的,悄悄的,生怕吓跑了康桥的好梦。也是在这儿,徐志摩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渐的形成了:在政治上他期望 8

有一个英国式的民主政治,在个人生活上他企望有一个理想化的美女辅助他一起在文学园地了耕耘,在艺术上他追求一种纯正的境界。

总之,徐志摩崇拜英雄,喜交名士。他像一只勤奋的蜜蜂,嗡嗡着小嗓,震动薄薄的双翼,在这些奇花异卉里飞来飞去,恣意地采取营养,在他心灵的蜂巢里酿出蜜来。而康桥是徐志摩永远的梦,也是诗人的精神桥梁。在康河的柔波里徐志摩结交名流,汲取文化营养,他们谈庄子、孔子,谈歌德、雪莱,也谈生活、理想、爱情。在这儿,徐志摩认识了他爱恋的第一人——林徽因。也是,从这儿开始,徐志摩诗性大发,开始了他的文学之路。

三、徐志摩诗歌的语言特色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者也。诗歌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结构,语言特色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歌发展到20世纪初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严格的格律、韵律转变为自由写作,由文言文变为白话文写作,诗风也随着发生了变化。

徐志摩的诗歌情感浓烈却不泛滥,形式灵活多变又显得节制简洁,不仅在外部形式上体现了抒情诗的匀齐和错落有致,而且更使诗作富于节奏感和内在的韵律美。诚如《雪花的快乐》的第一节:“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在这一节里,一、二行每行三顿,每顿二至四字,形成一种舒缓的节奏,并采用了“花”“洒”这样柔和而又和谐的韵脚,与“雪花”翩翩潇洒的韵意相适应;到第三行就开始换韵,采用了“向”“扬”这样的更为响亮,上扬的韵脚;第四行又突然转换为跳跃式的节奏:“飞扬,飞扬,飞扬”,与飞跃向上的内在精神与内心节奏相适应。

徐志摩的诗歌,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意境优美,并追求艺术形式的华美。像在《雪花的快乐》中:雪花在半空中“翩翩的”“娟娟的飞舞”,那“泛寂”“凄清”“惆怅”的情趣与这“快乐”毫无关系。她有另一种追求,“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直到融进“她柔波似的心胸”——这里,雪花的灵性,诗人的灵性,“五四”时代的灵性,竟如此自然的混为一体,没有丝毫人工雕刻的痕迹。诗中的“她”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神圣的理想的爱 9

情;“她”也更是一种精神的力量的象征。这些都显示了徐志摩情诗的特点:他执著地追寻“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在诗里真诚地表现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与独特的个性,追求主、客体内在神韵及外在形态之间的契合。

四、结论

总之,爱是徐志摩情诗的灵性,也是徐志摩的写作动机和基本主题。徐志摩一生都在追求他自己的“单纯信仰”,他的情诗创作注重真挚、热烈、浪漫、优美、手法变化多样,同时表达出对真爱的渴望,能够给读者飘飘欲仙的感觉,诗作富于节奏感和内在的韵律美。

10

参考文献

[1] 徐志摩.爱眉小札[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3.

[2] 舒玲娥编选.云游:朋友心中的徐志摩[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3] 张新.20世纪中国新诗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 谢冕编选.徐志摩名作欣赏[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6] 顾永棣.徐志摩传奇[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

[7] 黄雪敏.灵魂的冒险[J].刊期,2005.

[8] 胡适.追忆徐志摩[J].新月(第四卷第一期).

[9] 王鸣剑.爱是实现生命之唯一途径[J].刊期,2009.

[10]茅盾.徐志摩论[A].现代,1933.

[11]徐志摩.徐志摩经典诗歌集[M].山东:山东文艺,2009.

11

致 谢 大学四年时光,转瞬即逝。在即将毕业之际,我在此向众多给予我教导和帮助的老师、亲人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毕业论文的写作,我得到了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武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从论文的选题到提纲的确定,从初稿的修改到定稿的完成,在这其中的各个环节中,武老师都给予了我热情认真的指导。在此谨向武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大学四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和美好的一段时光之一。在这四年中,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抓紧时间阅读书籍,加强自身修养,但仍觉得遗憾颇多:专业知识能力很欠缺,还有很多的书还没读,自己为人处事的方式上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我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开始人生新的阶段之时,我不敢松懈,将继续前行,不断地学习。

感谢四年来在兰州城市学院度过的时光,感谢文学院博学平易的老师们的教导和培养,感谢一直关心爱护我的父母,感谢同学、朋友的一起前行,感谢帮助我成长的一切人和事。

魏学财

20xx年5月于兰州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