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行为规范与艺术的要求

教师语言行为规范与艺术的要求

主讲:叶海燕

(一)声音宏亮清晰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交际作用要通过一定的声音来实现。语言作为声音的一种,亦是一种物理现象。它要靠物体振动产生音波,传播到人的耳朵里。音可以从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基本要素去认识,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颤动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反之,声音越低;音强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的幅度的大小,声音的强弱同说话时用力的大小有关,用力大声音就强,反之就弱;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音波存在时间的长短;音色是声音的个性、特色,决定于音波颤动的形式。

教师的声音要宏亮清晰,主要是针对教学而言的。通常,教室大、学生多,有时难免出现嘈杂现象,教师声音宏亮清晰,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讲课效果。 讲课声音宏亮清晰,而且要讲普通话。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其音长不完全一样,并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抑扬顿挫,音与音之间分辨率高,便于教师传播知识。

在课堂上,学生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接受刺激,获取知识和其它信息。教师声音宏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喜欢“念经”一样的课。单调乏味、缺乏鼓动性的声音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当然,宏亮清晰并不就是要高声“嚷”、大声“叫”。大声叫嚷会使学生烦躁,时间长了,这种烦躁的心情就会在他们的性格上打下不好的烙印。再说,声音经常失控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起不到好的作用。

(二)切忌语病

语病,就书面语而言主要是指措词上有歧义或容易引起误会的毛病。教师在教学中的语病则主要包括口语的常见语病、发音错误产生的语病,以及表达中的语法毛病。 从措词上的毛病看,主要有语无伦次、语塞、说话走题、口齿不伶俐等等。 教师经常给学生讲课,出现语病是难免的,正因为其难免,教师则更应当加强自己的语言训练。包括多读名著,扩大自己的词汇量,规范自己的语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多朗读诗词,多查词典,避免读音方面的错误;训练自己的演讲能力,培养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大庭广众面前仍能从容不迫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说自己应说的话、讲教材中规定应讲的内容。杜绝语病是个长期的任务,一朝一夕很难做到,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为了避免误人子弟,教师就需要多付出心血,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努力去除自己的语病。

另外,如果在课堂上发生口误,出现语病,作为教师应该勇于自我纠正。通过纠正,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准确的内容;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树立起了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改正错误

的榜样。这样做学生自然会理解和尊重的。知错不改,或者错了也不知道、不明白,久而久之会影响自己的权威性。

(三)要用普通话

普通话是汉族标准语。王力先生在《论汉族标准语》一文中说:“标准语和民族共同语的涵义并不完全相同。标准语是在民族共同语基础上更进一步,它是加了工的和规范化了的民族共同语。汉族需要民族共同语,同时也需要标准语。有了标准语,民族共同语就会更加统一、更加巩固。”实践亦在证明,汉语普通话在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必将上升到全国共同的标准语的地位。当然,在兄弟民族之间,还必须要体现党的语言政策,尊重兄弟民族的语言文字。同时,也应该提倡学习普通话,以利于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互利团结和互助学习。对兄弟民族来说,学习普通话是在其民族语言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而不是在本民族语言消失或被压迫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符合各民族的共同利益。

19xx年,国务院132号文件指出:“普通话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是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的需要。”今后仍须依照“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方针前进。为了“现代化”大业的实现,教师有责任首先学好普通话,使语言规范化。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如果语言不规范,南腔北调,不仅影响知识的传授,感情的交流,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语言,造成下一代语言不规范。因此,作为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和青年教师,要坚持用普通话教学,以推动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从而促使普通话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四)语言文雅流畅

说话不只是用语言符号来交流,说话的时候,教师的语气、音量、眉目神情也都是不可忽视的符号,它们都能表达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教师语言文雅流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冲击力1=0.07×言辞+0.38×声音+0.55×面部表情

这一公式要说明冲击力如果是100分的话,其55分来自于面部表情,38分来自于声音(包括音量和语调),7分来自于言辞。这一公式是很难论证其是否精确,但是有一个结论可以从中概括出来,如果一个人在用语、语气、面部表情上不能协调一致或不能与其身份、职业相协调,那么他的交际效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作为教师如果语言粗俗是无法教育下一代的。一席语重心长的肺腑之言,如果使用的语调过于轻飘或过于尖刻,再加上面部表情不诚恳,也往往无法取得学生的信赖,收不到那种“感人肺腑”的效果。

教师为了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经常要指出学生的缺点,甚至还要开展比较严厉的批评,因此,更要注意保持恰当的态度,使用文雅的言辞。

教师谈吐文雅包括有言谈和举止两个方面。教师的言谈和举止必须相互协调统一,温和而又讲礼貌。

心理学家认为好用质问式语气讲话的人,性格多是胸襟狭窄,吹毛求疵,或性情乖戾、自大好胜类型。在许多场合下,诚恳和幽默的话语都会使人愉悦轻松,使本来有点冷漠的环境变得温暖亲切起来。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说:“笑话的幽默令人愉快,往往还是极为有用的。”

文雅是一种修养。教师的语言行为除了要文雅还要流畅。作为教师如果口齿不伶俐,说话结结巴巴,面红耳赤,只能说明修养和锻炼得还不够,口才还不够好,心理还可能过分紧张。为了工作的需要,教师必须学会面对众多的学生仍然能够放开来讲。学生对教师所期望的不仅是所讲的内容要好,而且表达方式也要好,文雅而富有活力,流畅而又充满自信。

(五)语言富有幽默感

语言诙谐有趣、意味深长,能引起人的思考,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并促使人的情感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是性情豁达、思想乐观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健康而完备的精神状态,也是构成优秀教师品质的一个要素。幽默风趣的语言能缓和紧张气氛,缓解对立情绪,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是人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人类社会交往的存在和维持,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说,首先是语言交际的存在,而情绪的作用也不可低估,语言和情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语言的刺激影响着情绪的变化,而情绪又可调节和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所以,人们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动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有这样一句名言:“倘使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他就不会有大的出息,纵然具备天然的禀赋,也算不上真正的聪明。”讲话幽默的教师,不但会给学生增添快乐,在谈笑风生中领略知识的真谛,而且也会使自己的语言具有诱人的魅力。因此,学生十分欢迎具有幽默感的教师。中国、日本、美国的有关专家在对三国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中国有71%,日本有54%,美国有96%的大学生喜欢具有“幽默感”的教授。

具体来看,幽默的教学语言有三方面的作用:

(1)能使学生在领悟幽默形式的契机时,找到立论中的荒诞之处,加深正确知识的认知。例如,有的教师在介绍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之后这样讲道:“唯心主义显然是站不住的,因为它脚根下的基石太不牢固了。(笑)它不可避免地要陷入唯我论的可悲结论既然世界只存在于他的感觉中,那世界上也就只有他一人存在了。(笑)这是何等荒谬!如果我们质问主观唯心主义者,既然你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你的感觉,那么,当你的父母是不是客观存在的呢?(笑)对于这样的问题,他们根本无法回答,也不敢去回答!”学生在这次笑声中,看清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所在,也深感唯物辩证法的正确性。这样的语言,要比干巴巴的理论解释高明有效得多。

(2)活跃气氛,调节情绪。19xx年9月,鲁迅在暑期学术演讲会上所讲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是一次学术性的演讲,但在其中不时出现幽默的话语。如讲到当时的名人由于崇尚五不散而引起风俗习惯的改变时说:由于服药后“皮肤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穿旧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所以在文章上,虱子的地位便很高,?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接着说:“比方我今天在这里演讲的时候,扪起虱子来,那是不大好的。”这种妙趣横生、幽默诙谐的语言,更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不但可以活跃气氛,调节情绪,且使学生感到平易亲切。

(3)当学生中出现某些错误和不足行为时,幽默的语言能起到揭示、批评的效果。俄国著名生物学家弗·奥·格瓦列夫有一次讲课,有个学生故意捣乱,学起公鸡的啼叫声,顿时引起课堂里的哄堂大笑。这位教授却不动声色地看了一下表,说:“我的这只表误时了,没想到现在已是凌晨。不过,同学们请相信我的话,公鸡报晓是低等动物的一种本能。”顿时引起了学生的笑声和喝彩,犯纪律的同学也在这笑声中,认识了错误。

在运用幽默语言时,教师应注意:

(1)语言的幽默应切合讲授的主题。随便穿插笑话是不对的,与主题无关的笑话,容易加大讲话篇幅或拖延授课的时间,而且学生在笑声过后,没有获得什么启迪,甚至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与主题无关的笑话,最好不要在课堂上讲;

(2)事先要有准备。教学语言中应加些什么“调料”,加在什么地方合适,必须事先周密安排,这才能使幽默用得恰到好处,充分发挥幽默语言的作用;

(3)幽默的语言必须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达,不必将情节过分复杂化,不必具体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必须把学生的注意力尽量集中到制造幽默效果的气氛上来。因此,教师必须对幽默语言进行删减、整理,使之简短、有力、富于艺术性。

要使语言幽默风趣并非易事。幽默不是浅薄贫嘴,风趣不是庸谷的油滑。幽默是一个人具有较高修养的标志,包含着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主要有:

(1)广博的知识。幽默在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以知识为依托的,知识是构成幽默的无穷源泉,因而只有知识广博的人,才能构思出奇巧、隽永的话语;

(2)丰富的想象力。幽默本身是一种创造力量,它融合着人的机智、学识、性格,并且和无拘无束的思维、快速的想象等素质结合在一起,因而在创造幽默语言的过程中,想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3)过人的机智。幽默语言同教师的机智密不可分,机智是幽默的内在实质。因而,教师必须在长期的实践和修养中,来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和表达幽默语言的能力。

(六)语言讲究艺术

即语言通过形象地反映事物,表现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美程度。

教师语言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是构成教学艺术的主要形式。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使学生进入艺术的境界;有的教师虽然经纶满腹,却词难达意,语不传情。因此在运用语言时一定要讲究艺术性。语言的艺术性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1)语音上,要求发音正确,口齿清楚,句读分明,流利圆润,这样才能有效地传出教师的思想感情和讲授内容。比如我国南方有些地区,把“热”读成“叶”音,把“是”读成“似”;有人经常念错字,把“棘手”读成“辣手”,把“雄伟”读成“宏伟”等;有的人语音极不标准,讲起话来南腔北调,学生听不懂,又谈何理解呢?这里,处理字和音的关系,是教师表情达意的基本要求,应以字带声,从咬字、吐字正确清楚出发,再要求发声优美圆润,从而处理好字和声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听得清晰、明白、舒服。如果教师只追求声音的优美,而忽视咬清字音,学生就听不清词意;反之,如果教师一味追求咬字吐字的清晰,而不注意声音优美动听,使语言生硬、呆板,也会减弱语言的感染力。

(2)语调上,要富于变化,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心理学生研究表明,听觉器官在经受长期不变的声音刺激之后,对该声音的感受性就会降低,且会导致人的疲劳。就教师方面来看,教学的内容有主有次,感情有浓有淡,这就决定了声音应富于变化。如内容庄重,就用严肃的语调;感情兴奋,就用高亢的语调,等等。总之喜怒哀乐,各有其音。因此,语调的变化,不仅是学生的要求,也是教师表达思想感情的要求。另外,语调中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即注意语言表达的轻重缓急,中断延续,并根据讲授内容来把握。当讲激烈的的高潮时,一般要声调高昂,语速加快;当讲雄壮的结束时,要适当停顿,使教学语言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但应注意语调的变化适度,不可大起大落,正好像马卡柯所说:“声调的运用应具有意义,……是为了能够准确地、生动地、有力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滥用声调最终只能造成讲授的失败。”

(3)语速要适当。教学中,教师能否把握好语速,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语速过快,像打“机关枪”,发送信息频率太高,势必造成学生听不清,记不住。反之,四平八稳的缓慢语速,像“催眠曲”,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且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大脑皮层转入抑制状态,出现厌倦情绪,降低了听讲的兴趣与效果。合理处理语言速度,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因素,学生年龄越小,越要相应放慢讲授速度,反之则可以相应加快;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处,要放慢一些,而学生熟悉的内容,则可加快速度;还要考虑到环境因素,教学场所空间大,讲、听距离远,语速要相应放慢,以免后面的学生听不见而产生脱漏;教学环境不安静,也相应放慢速度。

(4)选词造句要精心选择,细致推敲。汉语的词汇丰富,表现力特别强,反映一种事物,表达一种感情,可供选择的词不止一个。但究竟选哪一个最准确、最恰当呢?这就要根据讲授的内容及教师的情感需要,认真分析比较,仔细推敲,然后决定取舍,这个过程就是

精选。宋朝王安石有名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绿”这个词,把大江两岸那种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但王安石最初并未用“绿”,而是先用“到”、“入”,又改为“满”,经反复比较后才用“绿”。此外,还应极力避免语义的互相重复、互相矛盾。如有的教师这样讲:“在难度比较大的技术面前,大家要多想、多考虑……”这里“多想”和“多考虑”,语义是重复的,要删去一个,否则会影响语言效果。在句型的使用上,教师要根据讲授的内容和目的要求,精心选择最佳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句式,并善于使用长句、短句、口头语与书面语,使教学语言明快、清楚、精练、严谨、活泼。

(5)教师还要努力借助于协调的手势、表情、姿势等体态语言,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做到声情并茂、形神兼备。此外,语言表达要新鲜、生动、形象,这也是语言艺术性的重要内容。

(七)语言标准适用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语言标准就是指衡量语言的准则,这些准则主要有:要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要确切、思维要严谨、读时要文雅流畅、音色要抑扬顿挫、表达要讲究艺术性等等。适用是指衡量的准则要符合教师正常讲学的实际需要,既不能过分苛求,脱离实际,也不能含糊、笼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标准的度要掌握在能够正常传授知识、交流感情这一基本点上。一名教师知识水平再高,如果语言表达能力太差,“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也不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语言的基本标准要包括以下三个方要方面:一是要讲好普通话;二是用词要准确;三是语法要规范。当然,语言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分。口语的语法与书面还不尽相同,主、谓、宾、补等往往要随环境而省略,用词也像书面语那么古板,往往要使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深入浅出的新鲜语汇,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八)语言生动形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感官富于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前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创造了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第一信号系统以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具体刺激如声、色、味的刺激,作为信号刺激,这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第二号信号系统以语言作为信号刺激,这是人类所特有的。如果在教学语言的应用上能掌握第二信号系统的规律,注意使用那些对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那么在教学时就能紧紧地吸引学生。要达到这一效果,在于用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善于将事物的形态、特征具体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并培养起形象思维的能力。

20xx年11月

 

第二篇:B10,4c教师语言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席郑小学规范小学教师的语言行为的要求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师的工作主要通过语言行为来实现。如何正确运用这个工具,掌握与运用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效果。教师的语言行为规范要求语言的表达尽可能准确、贴切、完整,实现尽可能理想的语言效果。

中小学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大多是基础性知识和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准确、完整地表达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师除了要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外,更重要的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再现抽象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使用规范的语言,也就是说,教师的语言行为必须规范。

教师使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智力的形成和发展,语言习惯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培养,基础知识的掌握都有重要的作用,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正确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首先,教师使用规范的语言,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影响学生正确地运用词汇、语句、语调、语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内

心世界,善于运用语言,出口成章,取得最佳的交流效果。其次,教师使用规范的语言,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思考问题,表达思想,都能准确严密,从而养成抽象思维的能力。其三,教师使用规范的语言,能够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形成良好的素质。

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语言行为,应坚持以下原则:⑴要科学规范;⑵要标准、适用;⑶要确切、简明;⑷要符合逻辑、严谨、准确;⑸要宏亮、清晰;⑹要文雅流畅;⑺要生动形象;⑻要富于幽默;⑼要讲究艺术;⑽要富有启发性;⑾要避免语病;⑿要用普通话。

现在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有少部分教师不讲究自己的语言行为,我们的一些校长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总认为这是小节,无所谓;总觉得我们是山区,是贫困地区,没那么讲究。因此导致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讽刺挖苦之语不绝于口,有时粗话、甚至脏话连篇,不像在教育学生,倒像是在骂街。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使用规范的语言,也不使用普通话,而是村言俗语信口开河。以上种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而且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损害了学校的形象,损害了教育的形象。对此,我们校长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扭转。

㈣规范中小学教师的仪表行为

教师的仪表行为,指的是教师在一定的职业道德的支持下所表现出来的教师所特有的气质风范及育人活动。教师属于有知识、有文化的知识分子阶层,智慧、谦和、含蓄、真诚,仪态端庄,文雅大方,这是为人师表的职业仪表行为特征。 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仪表行为具有示范作用,是他们学习的典范和榜样。

规范中小学教师的仪表行为,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的教育与培养,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规范教师的仪表行为,应注意以下几点:⑴衣着整洁得体;⑵举止文雅端庄;⑶言语文明礼貌;⑷坐态典雅端正;⑸站态自然稳重;⑹待人热情诚恳;⑺性格活泼开朗。

我这里要求校长规范教师的仪表行为,管到了教师的穿衣戴帽、涂脂抹粉,是不是管得宽?不是。因为教师的仪表行为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私事,它对学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在家里怎么穿、怎么打扮,这是教师的自由,但进了学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面对着学生,教师就必须规范自己的仪表行为,吊带装就不能穿,露脐装也不能穿,拖鞋不能穿,背心不能穿,也不能浓妆艳抹、头发染得五颜六色,衣服就要穿整齐,头发要梳

整齐,胡子要刮干净,走路要昂首挺胸。教师要让学生一见就肃然起敬,就必须要从仪表行为抓起。我们的校长,不要以为这些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小事里面有大文章,小事里面有大形象,小事里面有大意义。如果这类“小事”校长都不管,你这个校长也管不好大事。规范教师的仪表行为,校长首先要带好头。我们的一些影视作品有时在塑造校长、教师形象时,出了一些偏差,好象一些优秀校长、优秀教师都只知道工作,不懂得收拾自己,一般都是胡子老长,头发杂乱的,这是一种误导。规范教师的仪表,本身就应该是校长的工作之一。

总之,规范教师政治行为、教学行为、语言行为、仪表行为等,就是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落实到校园中去。学校必须“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只有这样,校园才会是和谐的,和谐的校园才会出成果、出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