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的智慧精髓

佛教的智慧精髓

一、佛教的概述

佛教的宗旨是让世界人能离苦得乐;苦是人生中一种真实的现实存在的一个情况;

人生四苦:

社会上有刀兵水火的苦;

人们的身体上有生老病死的苦;

心里有贪瞋愚痴的苦;

大自然也给我们一些苦,如天气的变化,冷暧无常、自然灾害等;

原始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升起,都是因缘的结合;所谓的“缘合则起,缘散则离”

人的解脱实际为心的解脱;

佛教的理念是用慈悲来感化人,慈悲没人敌人,慈悲容易感动人;

佛教的五戒:

不要乱杀生;

不要乱偷盗;

不要乱邪淫;

不要乱说话,妄语;

8——1

不要乱抢劫;

如果能持住五戒,就不会违背法律,不违背

法律就能获得自由;

佛教主张心的建设,倡导和谐与稳定的主张; 要为人师表,必须要自己的人格道德建全,而且学问也要高人一等,要不别人不服;

佛教徒的主要责任是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佛教讲究的是律已严,待人宽,讲究的修

心养性,慈悲为怀,最多的就是一个忍;忍是一种力量,忍是一种智慧,忍是一种担挡,忍是一种奉献,

二、佛教智慧的真义

般若的智慧

智慧也是般若,但不能完全代表般若的意思;

智慧只代表人的智商,有好也有坏,比如人们造

8——2

原子弹,它能增强国防能力,但也威胁世界;般若只有好的,没有坏的;

般若心就是平等心,至高、至上、至

美;

仁慈心

爱民心

般若的层次

一、正见(要正确的思想)

可以理解为

好心态+好能力=成品

好心态+低能力=半成品

坏心态+好能力=毒品

坏心态+低能力=废品

二、因缘

世界所有的东西都是有因缘的,都是有因果

报应的,都是相互存在的,别人帮助我,我也帮助别人,认识因缘的人不会自私;

三、空

8——3

空杯才能装东西,空杯心态,才能接受新东

西;只有先空才能有;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代表有的意思;

假象(凡是有象亦虚妄)

桌子的故事,它是木材、树木、种子,分子、原子。。。。。。。。

四、真理

真理是经得起推敲的;

佛教提倡的是五蕴皆空;

第一、 色;它指的是有,物质;

第二、 受

第三、 想

第四、 行

第五、 识;它指的是精神;

所有看得见的物质都是假的,只有自己内心的精神才是真的,是别人抢不走,偷不走的;

能做到忘我才能真正做到皆空;

无我的时候才能脱离苦海;

三、自律

8——4

把事情看的太真是一种执着,是行不通的,

把事情看的太假也是一种执着,也是行不通的;

佛教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自律;

常说我是佛(当你做坏事时,当你做违背道

德的事时想想佛能做这样的事吗,就能做到自律)

和谐、成功、财富、平安四位老人的故事;

世界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善的一半、恶的一

半、好的一半、坏的一半,所以要好的一半去化解坏的一半

四、包容的智慧

佛教是讲究包容的文化,你的胸怀能装的越多说明你越大,说明你越强;

如果一个人缺乏宽阔的胸怀同气度,他不可

承载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成功;

心胸有多大,视野就有多大,和谐社会从心

开始;

8——5

一个佛教的存在,必须遵守戒、定、慧;

戒:是规矩;

定:是安心;

慧:是聪明悟道;

五、管理之道

不管理的管理是最高明的管理,管理能做到随机应变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才是最好的管理;

管理管人难,管自己更难,管心最难,所以

要将自己的心管好;

自己是下属的榜样,所以时刻要注意自己的

言谈举止;

管理是重要的是包容,只有空才能吸收亲的东西,才能较大的包容;

心有多大,量有多大,你就有多大的

事业,感动人才是胜利的,包容是要有智慧的,很多事情要想的通、想的开;

人和人之间应容纳很多的不同,不同的文化,不同思想,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见解;

8——6

西方的管理是强调制度化,规范,而中国的

管理而趋向于人性化;

佛教教人要有入世的事业及出世的思想;

入世的事业、入世的精神是热忱、慈悲、爱

心;

出世的思想是看破红尘、不谈、不执着;

人生烦脑的来源:人的贪欲、人的憎恨心、人的愚痴、人的嫉妒、人的怀疑;

主要的烦脑就是:我执、我要、我见、

我想、我认为、我以为

要学佛教,先结人缘

佛教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无我,无我不是没有

我,是不要执着、不要自私、不要以我为重点,给是未来世界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真正的修行是在起居生活之间;

8——7

8——8

 

第二篇:星云法师

星雲法師--不安感覺

人生最需要的,就是平安。人從嬰兒呱呱墮地,就需要父母的呵護,才會有安全感;學佛的人,最終的目標就是求得「心安」,因為「不安」正是造成痛苦、煩惱的原因。到底人為什麼會感到「不安」呢?試究其因:

一、自己做錯事,自然會感到不安。不過也有一些人不肯認錯,不肯認錯並不表示就能平安,反而做錯了事,能夠心生慚愧,心生懊悔,繼而加以改正,加以補救,事後就會平安。

如果死不認錯,堅持執著,自以為是,不但讓人看輕,也會一錯再錯。

二、關心的人和事出了問題,也會感到不安。例如遠方的親友生意失敗了,或者生病住院了,因為感同身受而憂心不安。其實這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光是心裡不安無濟於事,重要的是應該想辦法幫忙解決問題,助其一臂之力,事後也會稍感安心。

三、應該完成的事未能如期交卷,或是自己說過的話不能兌現,自己期盼的事不能如願,自己所做的事業半途而廢,都會感到不安。甚至有的人到了臨終之際,也會回想起往事,未能一一實現,例如交棒不及,後繼無人,這才懊悔一生只是忙此忙彼,忙到最後一個接班人也無。

其實世間事是沒有辦法完全做完的,只有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的做好;凡事求其心安,只要對得起國家社會,對得起親人朋友,對得起自己一生的用心,這就已經算是交卷了,如果還有未完成的事,只有等後人繼續,自己應可安心放下了。

四、處在陌生的環境,人生地不熟,必然會覺得心不安。例如有的人搬家了,從這個鄉鎮搬到那個鄉鎮,左鄰右舍都不熟悉,必須重新建立友好關係。甚至有的人移民海外,乃至離鄉背井的留學生,在陌生的國度裡,不但環境不熟悉,風俗習慣不同,尤其語言的隔閡,頓覺前途茫茫,自然會心裡不安。

但是人生要能「隨J而安」,要能適應環境,

不管走到那裡,都要「落地生根」。就是將來上天堂,或是到了極樂世界,也都是陌生的地方,你要能歡喜接受,自然就會安心了。

五、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方向與目標,更是不安。因人生是活在希望裡,有未來才有希望,有方向才有目標。人生最苦的是,讀書不知道讀什麼書,做事不知道做什麼事,交友不知道交什麼朋友;在世間上,好像什麼都不能如意,這是最痛苦的事。最好的人生就是要有信仰;信仰的對象,就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方向,我們的希望。

其實,人生最大的不安,就是與冤家對頭相處在一起了。一個人與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在一起工作,已經非常不歡喜了,如果對方又是冤家對頭,事事與自己唱反調,時時找自己的麻煩,當然就會心裡不安。

但是,假如我們能夠化敵為友,也能改善關係;如果我們能廣結善緣,也會讓對方感動,最後冤家對頭反成親家好友。

因此善惡關係存乎一念,一念向上,一切歡慶;一念向惡,惡道現前。所以,心淨國土淨,心安,自然一切皆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