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语录(收录)

中医病语录

1脉病治血,血病治络。《内经》

管见:针灸里隐藏着中医高深的理论,倘若能运用到内科,岂不美哉? 2夫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内经》

管见:中医如此,做人亦然。

3苍天布气,尚不能越于五行,人在气中,岂不应于天道?《内经》 管见:养生治病,不知此可得全乎?

4秋日姑苏诸士人邀游虎丘山,一富人家有难产,求挽回,诸士人不可,滑寿登阶,见新落梧桐叶,拾与之曰:“归即以水煎而饮之。”未登席,报儿产矣。皆问此出自何方?樱宁曰:“医者意也,何方之有?夫妊已十月,而产者气不足也。桐叶得秋气而坠,用以助之,其气足矣,宁不产乎?《医事别录》

管见:常闻飞花摘叶,即能伤人,中医何尝不是?此故事足以让我们深思何为中医。

5精字从米,即精生于谷也。先天之元精有限,后天之生化无穷。《虚劳要旨》

注:生甫此论甚是。

6肾非水沸为痰,即水泛为痰。水泛是肾阳虚并土虚,不能制伏其水,致水为痰。水沸是肾阴虚,并水不涵木,不能制伏其火,致水沸为痰。------赵养葵

7脾为胃行其津液,以灌四旁,焉能凝结为痰,唯肾为水脏,又为胃关,关门不利,故聚水为痰者有之,当曰肾为生痰之源。

经云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阳走五脏,浊阴归六腑。肺受诸气之清,不受有形之浊,何能贮痰,惟胃为水谷之海,消化失职,则湿聚酿痰,随气升降,当曰胃为贮痰之器。

注:小柯此论颇超。

8湿火最易引动龙雷之火,何也?乃天人相应也,观暑湿燻蒸之天疾风龙雷交作理同。

9盖火从肾出者,是水中之龙也,水中之火,不可以水折。观巴蜀之火井得水则炽,得火则熄可征焉。

注:此理不可不知。

10劳倦及思虑伤脾之证,倦怠乏力,往往入夜微寒,五心烦热,天明向愈,颇类阴虚,概泥常法,治之无效。不知此乃脾阳下陷阴中,营卫不和,非邪亦非阴虚,阳气陷入阴中,故至阴分潮热,惟补中益气汤效如桴鼓,不可不知。

生甫注:千百年来,鲜有能鉴及此者,惟东垣洞达此旨。

11暴速注下,食不及化,是无水也。溏泄而久,止发无恒,是无水也。故心盛则热,肾盛则寒。肾虚则寒动于中,心虚则热收于内。

管见:此论乃启玄子注病机十九条,实乃于无文处求有文,无字处求有字,得其弦外之音,旨外之旨。是以中梓辑入《内经知要》。

12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又脉候幽玄,甚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宣,古之名手,唯是别脉,脉既精别,然后识病。病之于药有正相当者,唯须用一味,直攻彼病,即立可愈。今人不能别脉,莫识病原,以情臆度,多安药味。譬之于猎,不知兔处,多发人马,空广遮围,或冀一人偶然逢也。以此疗病,不亦疏忽?脉之深趣,既不可言,故不能著

述。 ......许胤宗 注:名手如此,今人惭愧也。

13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而人右耳目不如左耳目明也。

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而人左手足不如右手足墙也。

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合,故邪居之。

14 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

三平四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四休居士,孙景初

15为人子者,尝膳侍药,不知方术,可谓孝乎 .....许道幼 注:孝道虽同,亦异也。

16温热验齿乃香岩特识。盖齿为肾之所余,龈为胃之所络。热邪能燥胃津,亦能耗肾液,且二经之血皆走其地。病深动血,结瓣而上,阳血紫如干漆,阴血色如浆瓣,阳血清胃为主,阴血救肾为主,若证更逆者难治。

17痰莫概泥黄热白寒,何也?

诚以外感言之,如伤风之咳嗽,痰随嗽而出,顿嗽而多,类多稀白,概泥寒治,有致困顿,盖火盛壅逼,频嗽频息,停留未久,故尚未至于黄稠。迨火衰气平,咳嗽渐息,痰出时长,反黄而稠,以火上逼,痰得久留,受其煎熬使然,故黄稠之痰火气尚缓,稀白之谈火气反急而

盛。 ......张生甫

管见:是故医学当知常达变,举一反三。

18阳证似阴,火极似水也。

阳证似阴脉反沉,沉而有力要分明。唇焦热躁偏能饮,手扬足掷时不停。二便常难矢气臭,稀水常流燥屎真。

谵语高声频频发,衣被难安刻刻嗔。任使身寒肢厥冷,此是热厥亦深。

注:阳证似阴如此,阴证似阳可推。

19育阴潜阳,何也?

试以格物之理明之,畜鱼者必置介类于其中,以鱼虽潜物,性乐于动,用介类沉伏之物,能引鱼之静潜,同气相求,理通玄妙,故治真阳飞越不以介类引伏不潜也。

注:妙乎哉论也。

20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凝。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

注:医者不可不知也。

---------------------------------------------------------------------1金克木者,斧斤入林也,不知水渍火焚,木更朽且焦矣。

木克土者,以树根能蚀土耳,然则凡草木虫貂之生长,孽孕于土者,皆克土者乎?土生草木,犹母乳子也,子乳于母,岂克母邪?

土克水,以土能堰水不流,是鲧得顺五行之性,而何云汩陈?况土仅壅水耳,水且能决土,土劣于水明甚。

水克火矣,而火沸水成汤,且烁水使干,非水之定胜也。龙雷之火得水益烈,又何以称焉?

火克金者,以火烁金使流耳,而金固无损,固不似土埋水渍蚀之殆尽也。

管见:五行的关系和这个社会一样 一点也不单

纯 。 清*阮葵生

2人禀天地之气,故人身似一小天地。阴阳五行,四时八节,一身之中,皆能运会,始生至十五六,春也;十五六至三十余,夏也;三十至四十余,秋也;五十、六十则全是冬景矣。故二十以前,病一番长成一番,若四十岁以后,病一番则衰一番,犹之春时,雨一番暖一番,秋时,雨一番凉一番。 清*钱泳 管见:此亦为天人相应之明证。

3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譬如人之有尺,故知不死。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

生。

注:盖人身类树也。

4察五运六气,阴阳生制逆顺之理者,可以言医矣。 冬阳在内,故伏于下,而井泉温,夏阳在外,故溢于上,而井泉寒。

管见:中医,自然也。

5大率发属于心,禀火气,故上行;须属肾,禀水气,故下生;眉属肝,故侧生。男子肾气外行,上为须,下为势,故女子、宦人无势,则亦无须,而眉发无异于男子,则知不属肾也。

注:古人的眼神是那么的犀利。

6夫心者,灵府也,为物所中,终身不痊,多思虑,多疑惑,乃疾之本也。

注:心病还需心药

医。 唐*李肇

7秦医和曰:天又六气,淫为六疾,阳淫热疾,阴淫寒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明淫心疾。夫女阳物而晦时,故淫则为内热蛊惑之疾。女卫蛊惑,世之知者众,其为阳物而内热,虽良医未之言也。五劳七伤,皆热中而蒸,晦淫者不为蛊则中风,皆热之所生也。 苏轼:医和之语,鲜有知之,吾当表而出之。读《左氏》,书此。

8血勇者怒而面赤,脉勇者怒而面青,骨勇者怒而面白,神勇者怒而色不变。

注:医当善察言观色,以其望而知为神

也。 明*徐应秋

9男子阳顺,自下生上,故极下之地,右尺为受命之根本;既受命矣万物从土而出,惟脾为先,故尺上之关为脾;脾土生金。故关上之寸为肺;肺金生水,故右手之寸越左手之尺为肾;肾水生木,故左手尺上之关为肝;肝木生火,故关上之寸为心。

注:男子阳顺,则女子阴逆,可自推矣。

10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何解?

古之医师,必通于三世之书,所谓三世者,一曰《黄帝针灸》二曰《神农本草》三曰《素问脉诀》。《脉诀》可以察证,《本草》可以辨药,《针灸》所以去疾,非是三者,不可以言

医。 清*梁章钜

11谢梅庄曰:“良医则相,庸则匠。不窥二经之旨,合四家之异同,彻五运六气之理,审七表八里九道之形,参苓毒于硝磺,刀圭利于斧刃,是故学医者须秉上智,患病者宁得中医。

注:医者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方可保全病人。

12君知补字之义乎?凡物缺则补,譬冠服未损而欲补之使坚固,则反为疵累矣。药能补人,宜能损人。 雨苍氏曰:余不知医但闻医通于易。夫易之为义,自不易外,交易变易,动而不居。可见医无执着处,既宜多识前言,犹贵不拘成法,实其腹而虚其心,应以

自然,而非出于必

然。 清*毛祥麟 注:医以“活”为贵。

13《宋史*林栗传》:闻之医曰,中风偏废,年五十以下而气盛者,易治。盖真气与邪气相敌,真气盛则邪气衰,真气行则邪气去,欲起此疾者,必禁其嗜欲,节其思虑受其气血,养其精神,使半存之身,日以充实,则阳气交流,脉络宣畅,将不觉舍杖而行。若急于愈疾而不顾其本,百毒入口,五脏受风,风邪之盛,未可猝去,而真气之存者,日以耗亡

已。 清*蒋超伯

14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

滑寿注:东方肝也,西方肺也,东方实则知西方虚矣.若西方不虚,则东方安得过于实邪泻南方火者,夺子之气,使食母之有余;补北方水者,益子之气,使不食于母也.如此则过者退而抑者进,金得平其木,而东西二方,无复偏胜偏亏之患矣.

或问,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当泻火补土为是.盖泻南方之火,乃夺子之气,使食母之有余.补中央土,则益母之气,使得以荫其子也.今乃泻火补水乃越人之妙也,一举而两得之者也.且泻火,一则以夺木之气,一则以去金之克.补水,一则益金之气,一则制火之光.

或又问:母能令子实,子能令母虚,五行之道也.今越人乃谓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何哉?曰:是各有其说也.母能令子实,子能令母虚者,五行之生化,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者,针家之予夺,固不相悖也.

管见:如此,现在社会中,富母多败儿不少.当然儿子没有能力,父母又如何过的好?中医就在我们身边.

15马痛死者不可食,食之杀人,而肝为甚.医书云:马,火畜也,有肝而无胆,木脏不足,故食其肝者死.

河豚---腹无胆,头无腮.其肝最毒,独眼者尤

甚. 宋.俞琰 问:何故?

16<<酒谱>>曰:酒多饮,虚人脾气.脾主四肢,久饮成疾.惟酒用牛膝能补,重腿轻筋骨,且不失和甘之味,亦饮者所宜.

管见:酒味甘辛,气大热主升,牛膝味酸平主降,阴阳调和故曰补.

17<<月令>>:仲夏日鹿角解,仲冬日麋角解.鹿以夏至陨角而应阴,麋以东至陨角而为阳,故知二者阴阳之性不同也.今夫鹿肉暖以阳为体;麋肉寒以阴为体.以阳为体者,以阴为末;以阴为体者,以阳为末.末者,角也. 窃详古人之意,凡含血之物,肉差易长,其次筋难长,最后骨难长.故人自胚至成人,二十年骨髓方坚.唯麋角自生至坚,无二月之久.其坚如石,神速无甚于此,虽草木之易生者,亦无能及

之. 宋.王楙

18顺昌种谷道人云:大风先倒无根树,伤寒偏死下虚人.

王恬智叟云:犯色伤寒犹易治,伤寒犯色最难医. 元素云: 治风先治脾,治痰先治气.

宋.庄季裕:皆卫生之要也.

19陈宪章<<忍字箴>>曰:七情之发,惟怒为邃.众怒之加,唯忍为是.当怒火炎,以忍水制.忍之又忍,愈忍愈励.过一百忍,为张公艺.不乱大谋,乃其有济.如其不忍,倾坏立至.

20坐忘铭曰:常默元气不伤,少思慧烛内光,不怒百神如畅,不恼心地清凉.

注:何为坐忘?曰:遗形忘我.忘我者,因存想而得也,因存想而忘

也.-------<<庄子>>

---------------------------------------------------------------------1郭祥正谓老人有十拗:不记近事记远事;不能近视能远视;哭无泪,笑有泪;夜不睡,日里睡;不肯坐,只好行;不肯食软要食硬;子不惜,惜孙子;大事不问碎事絮;少饮酒,多饮茶;暖不出,寒即出.

明.顾元庆:此切中老人之病.

2不服药为中

医. 熊叔陵

3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厥论>>

张志聪注: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夫卫气者,水谷之悍气也;酒亦水谷悍热之液,故从卫气先行皮肤,从皮肤而充于络脉;是不从脾气而行于经脉,故络脉满而经脉虚也.

4张志聪云:青皮伐肝,何也?

管见:青色入肝,且秉金气主肃降,而肝主升,是故青皮可以伐肝.(它药可以知矣)

5清.金缨:一时劝人以言,百世劝人以书.

清.薛生白:著作以人品为先,文章次之.

6火之初起,最忌攻泄.火郁当发,以导引为贵.疮疡外证,当用调和气血,后期再以活淤通络,不留后患,切不可早用凉法.以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故也. ---瞿文楼

7仲景之方可以疗今病?

<<内经>>云:苍天布气,尚不越于五行,人在气中,岂不应于天道,人应于天,物有不应乎?徐大椿云:是故人气薄则物气亦薄,岂有人今儿药独古也?

8凡物之阴者,喜高燥而恶卑湿;物之阳者,恶明爽而喜阴翳.人参不生原隰污下而生山谷,是其体阴;乃偏生于树下而不喜风日,是以阴中之阳. ---邹润安

9皮下例,宜发汗.而防己茯苓汤,虽皮水气在皮肤中而脉不言浮,四肢则聂聂动而肿,经云:肉蠕动名为微风.是水浸其脾而脾阳不能达于四肢,而又为微风所搏,故动而肿.动而不痛,脉不浮,则发汗非

宜. ---周岩

10薏苡仁: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久风湿痹,下气.

周岩注:真万世矩矱,寒挛用为佐使,亦取其能舒筋(舒筋亦为疏肝).物理至微,古圣何能尽言,得其旨而扩之,方位善读古书.

11沙参,<<本草>>云:主积血,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徐大椿云:沙参肺家气分中理血之药,色白体轻,疏通而不燥,润泽而不滞,血阻于肺者,非此不能清之.

管见:金主攻利,清肺亦可攻肝之血积.

12作方圆必以规矩,治病证必以古方,固也.但古方今病,焉能尽合?必再经匠氏之手.故用方者,不贵明其所当然,要贵明其所以然,则或增,或减,或奇方,或偶方,或合方,或以内伤方治外感,或以外感方治内伤,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许学士云:读仲景之书,用仲景之法,未尝执仲景之方,乃为得仲景之心

也. ---杨璿

13今人不读古书,安于小就,得少便足,囿于见闻,爱简便,畏繁重,喜浅近,惧深奥,大病也.

---吴瑭

14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 <<医学传心录>>

15补虚先去实论:盖虚多实少犹当先治其实症也.如浇灌嘉禾,必先薅除良莠;抚恤灾民,必先屏除盗贼;屋坏当修,必先除其碎砖乱瓦积土陈灰,然后可以安线. --吴瑭

16泉水最清,削去垢有余,清头目最胜.肺主天气,故百合汤用之. 河水位阳水,通六腑补卫气最速,其性浊而厚.

济为至阴之水,伏流黄泉之下,其性沉降,补五脏有专功.

千里急流水,<灵枢>半夏汤治不寐用之,取其急驱胃阴下降也.

甘澜水因无从取之千里急流水者,以水扬千万遍,使之起花,急逐痰饮,前人治痰用之.

其生化最速,去陈苑如神者,莫如雨水,而雨水之中,化气最速,又莫如时雨.孟子谓:有如时雨化之

者. ---吴瑭

 

第二篇:中医金典语录

心:《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开窍于舌。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将军之官:肝

《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肝藏血,开后天之本:脾胃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窍于目。

脾在五行中属脾土系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人体的宰相:肺

《黄帝内经》说:“肺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

皮毛,开窍于鼻。”因此,肺被称为人体的宰相,掌管生命的气机运行。

先天之本:肾

《黄帝内经》认为肾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为生命的发动机,故古代医家又称肾为“先天之本”。

1、人之气血,贵在升降出入有常,运行不息。故善养生者,必调和气血,使之周流不息。

2、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

3、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4、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5、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6、怪病多由痰作祟,治痰无需只祛痰,贵在治气以为要,气顺则津液自行,绝其源泉痰即消。

7、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9、忍怒以全阴,抑喜以养阳.

10、小病理气血,大病调阴阳.

11、凡治病勿伤胃气,久病宜保脾土。

12、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13、阴阳虚者,须培肾元,以阴阳蓄于肾也;气血虚者,须调脾胃,以气血生于脾胃

14、肾中阴虚则肝心之病起;肾中阳虚则脾肺之病生。

15、胃为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和。

16、乙癸同源,肝肾同治;滋肾水即以荣肝木;泻肝火即以安肾水。 17、胃阳不伤不吐;脾阳不伤不泻。邪正不争不痛;营卫不乖不寒热。 18、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自清。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 19、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见黑既止。

20、血之失于吐衄者,阳明之不降也;血之失于便脲者,太阴之不升也。 21、从外而受者,皆由地中之气升腾;从内而生者,皆由脾阳之气不运。 22、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精补不如神补。

23、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25、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26、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27、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28、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动息以敬,心火自足;宠辱不惊,肝木自宁;恬然无欲,肾水自足。

29、勿以脾胃热冷物;勿以脾胃软硬物;勿以脾胃熟生物。

30、胃阳弱而百病生,脾阴足而万邪息。

31、外感之病,其位在表,病情轻浅,以出入主其外。内伤之病,多归于升降,其位在里,以升降主里。

32、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33、胃中热则杀谷,胃中寒则腹胀.甘温除大热.

34、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35、早上头痛属气虚.晚上头痛属血虚

36、久病阴火上炎,则津液生痰不生血,补血以制相火,其痰自除. 37、汗出不解,非风即湿。

38、凡治脾胃.当以调肺气.交心肾为先.

39、六淫之速,莫过风、火。

40、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41、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42、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43、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