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

儿童

诵读

中国

传统

文化

经典

与潜

能开

(孙

端)

2011-01-03 人气: 552

摘要:让儿童在不求甚解的前提下以轻松愉快地朗读和背诵传统文化的经典(以下简称"读经"),老的教育方法。在古代大量的历史文献中,都曾经记载了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开发儿童智慧的益处。此外 中,许多曾经受益于传统文化的各种领域里的成功人士也极力用他们的个人经验向人们证明这种方法的

在我们这个重视实证科学研究的时代,只用纯粹个体性的经验判断,或仅仅借助某些古人的观点,或只记载的纯粹理论性的推导,就来判断这种教育方法的价值所在,显得科学性不够。因此,在我们这个时来认识和了解这种古老的教育方法,就需要用科学实证的方法来探讨它的意义,来研究它在我们现在这发,重视高速轻松有效学习的时代到底有无价值。统计分析的结果发现,读经这种教育活动对于同时提

量、记忆力、注意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促进作用,是值得推广的良好教育方法。这种教育生的多种教育效应,促使我们要来重新认识儿童的学习潜能,也启发我们要重新探究我们目前有关儿童些理论的依据是否真正科学,是否真正能够符合开发儿童潜能的目的,促使我们去探索应该为儿童科学有益的教育内容。

关键词:读经、实验班、识字量、智商、记忆力、注意力、人格、知识链、学习方法、创新性学习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角度而视,它们也是人类度开发后,表现在心智连作模式、思维方法、人格特质及智力等方面的典范和实证。他们为后人留下的是一些文字而已,而是透过这些精练的文字背后所呈现出的立体智慧内涵空间,启发后人深入人类精密成为唤醒沉睡中大脑潜能的导航图。这个立体的智慧内涵空间可让现代人类身心潜能全方位的同步开发们现今的时代里,其价值需不断被重新认识和开发出来。

本项研究课题是用实证的教育研究方法,结合目前人类关于智力与大脑研究的现有成果,对照研究古代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论证经典诵读在教育领域推广的可行性理论依据及操作从新时代教育的新需求的角度来论证它对人类潜能开发的教育实效性,通过具体科学测试的数据来分析育方法中所蕴涵的科学性和高效率性。

(一)对学龄前儿童学习潜力的估计

1、有关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旧观念

在我们的实验中,年龄最小的被试来自幼儿园中班,年龄最大的被试来自小学三年级,他们之间最是4岁,但是我们发现他们在熟练背诵一段文章所需的时间几乎是一样的。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幼儿的语超过我们原先的想象。

另外,我们发现在幼儿园大班和中班儿童在通过读经增加识字量的速度上,中班儿童的识字能力要童。这是我们在实验之初始料未及,完全没有想到的。它引起了我们对学前幼儿识字能力研究的极大兴

将读经实验推前到更低龄阶段,通过实验来探究学前幼儿的学习潜力。

再分析幼儿识字的方法,发现是通过一边听老师读某个字的声音、一边观这个字的形状来认识这个象告诉人们需要重新来测定、研究幼儿的听觉学习能力和视觉学习能力以及它们在教育学上的意义--我握了儿童在不同年龄听觉学习能力和视觉学习能力的发展曲线,就可以科学地设计对儿童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学研究认为儿童在6岁之前仅仅是口语学习的阶段,教育的重点是训练儿童的口语表达很少关注或忽视了幼儿对文字学习潜力的研究。但我们的试验却发现了儿童有这样大的语言学习潜力:有深厚的语言记忆能力,儿童可以完全自然地记忆任何语言;在儿童的心智结构中,背诵被成人视为"章,与背诵儿歌是一种意义的活动。这也意味着在儿童的语言记忆编码系统中,它们对语言记忆的储存难或易"的学习情绪的,换言之,语言学习的天敌是"难或易"之类的"成人化"学习情绪。

2、幼儿通过听和看就可以自然地学习文字;我们在幼儿读经试验中意外地发现了幼儿可以完全不按教育方法来"主动"习字,完全可以在无意识中"自动"地习字。

3、中班儿童在通过读经增加识字量的速度上超过大班的儿童,这个有趣的现象揭示出儿童越是在低看的能力对帮助识字越有帮助,依据这个事实,我们是否可以推论:儿童在还没有完全学会说话之前就读"有声、有色、带文字的书本"。

语言的学习对于儿童智力开发的作用十分重要,因为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思想、宝贵经验和智慧是用下一代递的。儿童越早接触识字,接触书本中的文字,学习阅读,就越能帮助智能提高。因此,我们对学习能力的新发现,对现代教育如何调整得更有效率,将是一个不小的启示。

2、有关学前儿童教育内容的旧观念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有一条教育原则,即"直观性学习原则"。它是指为学前儿容时,应该跟儿童的周围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比如说教会幼儿认识并会说出房子中的摆设、物件,用会儿童来自周围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这个教育原则大大制约了对儿童学习潜力的开发。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幼儿在语言的学习能力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在儿童的心智结构中,背诵

艰涩难懂"的文章,与背诵儿歌是同一种意义的活动。因此,我们所理解的儿童的"直观性学习原则"应该习时是运用他们所有的直觉、感官在学习,因着这种感官的学习而形成生动又具体的经验。直观性学习儿童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的学习其实也适合成人的学习。

因为对儿童"直观性学习原则"的狭隘理解,我们也低估了儿童对外界教育讯息和内容的接受程度大来的预想,我们该怎样为学前儿童设计合理的教育内容结构呢?

(二)正向情感是开启幼儿或者是每个成人学习潜力的关键所在

1、持续保持对世界的惊奇--幼儿高效学习的关键

也许所有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一个经验:每当带小孩子上街时,哪怕他们还是不会说话、不会走路的眼睛都会睁得大大的,惊奇地在注视、探究他们所置身的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他们是中关注的,因而才可以在短时间里获取大容量的讯息。我们在读经实验中发现在儿童的心智结构中,只种学习是一件有趣又好玩的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这个学习活动;当这个学习活动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时自然地拒绝这个活动--他们不能容忍不带惊奇品质的学习活动。从这个角度讲,每个儿童是天生的优秀园读经班的家长们常常反映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带孩子外出时,孩子们很喜欢去发现街上的广告上、建中他们已在教材中所熟悉的字,并惊奇大声地念出来,他们在自己家中也会常常把教材中的句子连用到他们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始终兴致勃勃。我们观察儿童读经的过程,也发现幼儿是带着纯然的惊奇在学学习本身就是带有惊奇趣味品质的游戏。在他们的世界里,他们把学习当游戏,或者说他们一直在游戏习着。这也启示我们成人要去多么细心地呵呵幼儿宝贵的好奇心,也提示成人只有终身保持儿童般的好习成功。

2、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周围人的鼓励

我们发现儿童在读经时,喜欢在班级中跟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读,不喜欢在家中单独读,更不喜欢被这个现象在儿童的其它学习活动中也存在。儿童的学习带有强烈的游戏性质,他们在班级中、在群体中有机会让老师在别的同学面前表扬他们,或者说他们比在家中更有机会得到更多人的积极关注,有更多

机会。儿童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交织着各种情感的心理体验过程,儿童一方面在学习纯粹逻辑意义上的知在同时通过各种情感性的心理体验建立自我评价系统。这套自我评价系统将终身伴随着他们的学习过程的学习热情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任。因此,我们推测每个婴儿来到这个世界都有学习的潜力是学习中验在制约或开启学习潜力释放的闸门。成人之所以丧失了儿童时代的学习潜力,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习过程中,没有得到太多的鼓励,却积累了很多的消极情感,在潜意识里形成了"我不能成功学习"的自在进入一个学习活动时,大脑中相关的学习区域不能充分地活跃。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这样来推测:具力的两个孩子,一个孩子通过读经在学前就建立了成功学习的自信心,一个却没有参加读经活动、对古何成功的经验,他们进入中学学习古文时,前一个孩子会觉得学习古文是一件平常的学习活动,不会带但后一个孩子往往会还没有开始接触古文前就会带有畏难情绪。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我们往往会"教育"孩子养成这样一个对学习不合理的态度:学习应该是工作",学习是不好玩的,学习应该是"严肃紧张"的;忽视了孩子们把学习当成游戏过程这种学习态度他们对成人真正的需求是得到鼓励和赞扬。

(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才是有价值的

既然儿童具有深厚的学习潜力,那么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才能适合他们呢?或者说我们应怎样的语言知识链呢?

在我们通常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其中的知识容量太少,并且大部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是间断粹是为了语言的训练而编排的知识体系。这就决定了学习的方式是"碎步子、小容量、多化训练时间、不不可能带很多惊奇感来参与"。少容量、多间断的知识链学习并不符合儿童学习规律,因为儿童的学习特所有的感官全方位地吸取讯息,适合"多讯息容量、高速、轻松、有趣"的学习方式。

在儿童读经试验中,我们发现让儿童每天只有短短15~20分钟的时间轻松、简单地读经,就能够让注意力、记忆力、人格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品质和进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材中的知识点是"高度浓的智慧思想体系"。这套实验教材在词汇方面是大容量的;在语意内容方面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大量

界、乃至对神秘宇宙的智慧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但是在文字的组合时短句,读起来有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总之,这样的学习,不仅仅是在学习一些"简单、相互不关联、简"的语言知识。这样的知识体系学习能带领儿童进入"直觉学习"之中--超越精密的逻辑层面的分析,直接用"立体的心灵结构"去体会先人的智慧,获得立体多维的学习结果。这种高效的学习效率结果不同于传层面的语言学习",它是一种蕴涵"感觉、体会、理解、迁移于不同情境"等立体学学习结构的"创新性学于这种对儿童学习潜力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我们提出应为儿童设计"高浓缩容量、相互关联、多短句、体系,让儿童用"轻松、简单、愉快"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关于读经与创新性学习的研究课题,我们将另讨,在这里只是提出主要论点。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其重要特色是发自人性,超越时空。不管要承继自我传统,或要吸收外来的进路,便是直接从各民族的"经典之作"中,去汲取其民族的文化源头活水。尤其中国的经典名著,不百家、唐诗、宋词,流传久远,都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与优雅高尚的情怀,读中国经典,当有助于开拓胸志趣,培养一个人的敦厚好学精神。

(四)认定"读经"的"潜能开发"功效

从教学方法上看,反复诵读,可以提升儿童的专注力,反复而熟习,可以提升儿童的记忆力。而专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此外,从教学内容上看,任何语文都是复杂的系统,高度语文尤其艰深难解,但儿童是具有强大的其可解处,固可以立即溶入生活之中,其不可解处,也会在默默中主动寻求理解(语文学习的"冒险理论头脑的最佳训练(只要不强求其理解,艰难的教材不会造成学习压力,反而可以成为使心智更上一层的的一般所谓"右脑开发"。但如果教学内容只是简单可解的白话文,便缺少了这一深层长进的效能)。

高程度的语文学习,不但语文能力立即提升,其影响所及,将带动心智之全体发育。在短期之内(约即可发现,儿童各种学习能力,尤其是数理思考能力,也都跟着增长起来,令人有"忽然聪明起来"的感或家长以极少的气力,即可让儿童达成超越一般功课的成果。所以,纵使学校课业不会减少,而儿童的

因感觉功课容易而相对减少。

所谓"潜能开发",于"读经教育"中,最易证实。所谓"课业减压",实施"读经教育",是真正无害的 2008-4-15

 

第二篇:《“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效应相关研究报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

效绩相关实验研究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唐思群执笔

摘要 让儿童在不求甚解的前提下以轻松愉快地朗读和背诵传统文化的经典(以下简称“读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教育方法。在古代大量的历史文献中,都曾经记载了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开发儿童智慧的益处。此外,在现代社会中,许多曾经受益于传统文化的各种领域里的成功人士也极力用他们的个人经验向人们证明这种方法的好处。然而,在我们这个重视实证科学研究的时代,只用纯粹个体性的经验判断,或仅仅借助某些古人的观点,或只依据史籍中所记载的纯粹理论性的推导,就来判断这种教育方法的价值所在,显得科学性不够。因此,在我们这个时代中,要重新来认识和了解这种古老的教育方法,就需要用科学实证的方法来探讨它的意义,来研究它在我们现在这个重视潜能开发,重视高速轻松有效学习的时代到底有无价值。本实验即为这个目的而设计的。

本实验组分别随机选取上海市两所幼儿园、四所小学中的几个班级为实验班级,并选定了平行相关的对照班,对实验班试用了为期两个学期的读经方法之后,分别对他们在识字量、记忆力、注意力、智商和人格等五个方面的指标进行了试验前后差异、对照班和实验班之间差异的比较和检验。统计分析的结果发现,读经这种教育活动对于同时提高儿童的识字量、记忆力、注意力和人格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促进作用,是值得推广的良好教育方法。

这种教育方法所同步产生的多种教育效应,促使我们要来重新认识儿童的学习潜能,也启发我们要重新探究我们目前有关儿童学习方法的一些理论的依据是否真正科学,是否真正能够符合开发儿童潜能的目的,促使我们去探索应该为儿童科学选择哪些真正有益的教育内容。

关键词 读经 实验班 平行对照班 识字量 智商记忆力 注意力 人格 知识链 学习方法 创新性学习

第一部分 研究立意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角度而视,它们也是人类自身潜能被高度开发后,表现在心智连作模式、思维方法、人格特质及智力等方面的典范和实证。他们为后人留下的这些经典不只是一些文字而已,而是透过这些精练的文字背后所呈现出的立体智慧内涵空间,启发后人深入人类精密的心智领域,成为唤醒沉睡中大脑潜能的导航图。这个立体的智慧内涵空间可让现代人类身心潜能全方位的同步开发。因此,在我们现今的时代里,其价值需不断被重新认识和开发出来。

本项研究课题是用实证的教育研究方法,结合目前人类关于智力与大脑研究的现有成果,对照研究儿童诵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的相关性,从而进一步论证经典诵读在教育领域推广的可行性理论依据及操作原则;同时也从新时代教育的新需求的角度来论证它对人类潜能开发的教育实效性,通过具体科学测试的数据来分析这种古老的教育方法中所蕴涵的科学性和高效率性。

第二部分 实验方法

一、实验班级取样及实验人数据选定

本实验设定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随机取自上海市两所幼儿园,四所小学,其中分别是上海市宝山区童星围棋幼儿园中(2)班和大(3)班共60名小朋友,上海市普陀区华东师大附属幼儿园中(4)班和大(1)班共60名小朋友,上海宝山区宝山试验小学二年级(1)班、(2)班共90名学生,上海市宝山区延中小学二年级(1)班、(2)班共75名学生,上海市宝山区乐业小学三个级(1)班48名学生,上海市黄浦区重庆路小学一年级(1)班、(2)班、(3)班共74名学生。对照班分别是华东师大附属幼儿园中(2)和大(3)班共60名小朋友,宝山区宝山试验学校二年级(3)班和(4)班共90名学生,宝山区延中小学二年级(3)班和(4)班共75名学生,宝山区乐业小学三年级(2)班48名学生。

二、实验方法

本实验自19xx年9月至19xx年6月期间在以上各实验点进行。主要方法是让实验班的小朋友和小学生每天诵读《中国文化宝典》(在这段时间里共读了第一册和第二册),每天诵读15~20分钟。其中在寒假其间实验被试在家中由家长带领每天诵读《中国文化宝典》15~20分钟。

我们将诵读的方法分成两组,第一组为不看教材只是跟着老师和家长诵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第二组方法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实验被试看着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诵读。其中上海市宝山区童星围棋儿园中(2)班和(3)班的小朋友采用第一组方法,即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实验被试不看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诵读;其余的实验组用第二组方法。

对照班在整个试验其间不诵读《中国文化宝典》,但在其它实验变量上与实验班相同。

统计方法

我们对原始数据是运用T检验方法,在SPSS8.0版本《大型统计分析软件》上进行检验的。

二、实验班读经前后记忆力显著性差异检验读经对儿童的记忆力有无影响?如果有影响,会在哪些记忆指标方面有影响?在哪些记忆指标方面没有影响?为此,我们对实验班读经前后的记忆力进行了显著性差异检验。

本试验组在19xx年6月即所有试验对象读经之前,对被试测试了这样几个记忆力的项目:1、长时记忆力;2、短时记忆力;3、理解记忆力。在实验班读经一年后即19xx年6月,再次用同样方法对被试进行测试。

一、测试项目及测试方法

(一)对词语的广度和长时记忆力的测试:我们采用了听觉词语测验的方法,主要测试了这项目1、被试记忆广度;2、测试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试验对象记忆的干扰作用,以及记忆的混光淆或错构倾向和插入某种活动后记忆的保持程度。[1]

具体方法是选用45个常用词,分为两组,每组各15个,写在两张卡片上。第一步骤:主试者把A组的15个词以每秒种一个词的速度向实验被试读出,要求被试在听完后立即复述。每正确复述一个词记一分,记得越多得分越多高。也可以不必按原顺序复述,念完一遍后被试回忆一遍,连续进行5次,每次均要求把上一次复述过的词重复说出并记分,分别用A1和DTA1来表示:A1表示是读经前测试的累积得分,DTA1表示是读经一年后测试的累积得分。第二步骤:主试者再把B组的15个词以同样的速度念出,要求被试在听完后也立即复述,每正确复述一个词记一分,记得越多得分越多越高,分别用B和DTB来表示:B表示是读经前测试的累积得分,DTB表示是读经一年后测试的累积得分;这两个步骤目的是为了测试被试的记忆广度。第三步骤:当被试复述完B组的词五遍后,要求再把A组的15个词回忆复述一遍,用以测试学习B组后对A组的记忆干扰,其得分分别用A2和DTA2来表示;A2表示是读经前测试的累积得分,DTA2表示是读经一年后测试的累积得分;最后将每次正确复述的词相加, 计算出总得分。这一步骤主要是为了测试被试的长时记忆力。

关于读经对提高儿单的记忆力到底有多大的相关,我们在这份报告中还无法给出更具体的科学数据。我们只是发现读经一年后的小学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在记忆的广度和理解记忆方面有了显著性的提高。

(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才是有价值的

既然儿童具有深厚的学习潜力,那么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才能适合他们呢?或者说我们应该为儿童设计怎样的语言知识链呢?

在我们通常的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其中的知识容量太少,并且大部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是间断不联系的,纯粹是为了语言的训练而编排的知识体系。这就决定了学习的方式是“碎步子、小容量、多化训练时间、不生动、无趣的、不可能带很多惊奇感来参与”。少容量、多间断的知识链学习并不符合儿童学习规律,因为儿童的学习特点是喜欢通过所有的感官全方位地吸取讯息,适合“多讯息容量、高速、轻松、有趣”的学习方式。

在儿童读经试验中,我们发现让儿童每天只有短短15~20分钟的时间轻松、简单地读经,就能够让儿童在识字量、注意力、记忆力、人格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品质和进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材中的知识点是“高度浓缩又相互关联的智慧思想体系”。这套实验教材在词汇方面是大容量的;在语意内容方面是高度紧凑浓缩的,包括大量对人生、对世界、乃至对神秘宇宙的智慧思考和为人之道的论述,是古人真实深远的生命体验;但是在文字的组合时却多用简练的短句,读起来有种轻松有趣的音韵感。总之,这样的学习,不仅仅是在学习一些“简单、相互不关联、简单逻辑意义上”的语言知识。这样的知识体系学习能带领儿童进入“直觉学习”之中——超越精密的逻辑层面的分析,直接在具体情境中用“立体的心灵结构”去体会先人的智慧,获得立体多维的学习结果。这种高效的学习效率结果不同于传统的“平面逻辑层面的语言学习”,它是一种蕴涵“感觉、体会、理解、迁移于不同情境”等立体学学习结构的“创新性学习”。因此,基于这种对儿童学习潜力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我们提出应为儿童设计“高浓缩容量、相互关联、多短句、多音节”的知识体系,让儿童用“轻松、简单、愉快”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关于读经与创新性学习的研究课题,我们将另有专门论文探讨,在这里只是提出主要论点。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通过一年的实验所提供的第一期试验分析报告。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的试验工作得到了绝大多数家长、学校和区教育局领导的支持。更让我们课题组成员深深感动的是许多参与我们试验的老师,不仅主动积极配合课题研究本身的工作,还把我们的研究方法积极推动到其它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带动他们也来热心地开展科学性的实验研究工作。在此,我们向所有支持这个研究项目的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小学“读经教学”实验计划

需有实验计划之缘起,见《大陆读经推广来去》

(按:所谓“读经”,即是“导读”“经典”的简称。“经典”,包括哲理、文学、史学等之“经典名作”)

主持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发起并执行单位:美国科技教育协会

协办单位: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

拟计划人:王财贵(美国科技教育协会研究员、台湾合中师范学院语教系副教授)

一、主旨:

本教学实验计划,系依据20xx年2月19日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稿”之精神,配合“教育三面向”之指导,为在“教学减压”的要求下,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之成效而设计。在小学教育中,实施一种“以“读经教学”为核心,从语文教育的改良出发,进而协助其他科目的教学,达到“轻轻松松育人育才,确确实实成人成才”之教育理想”的实验观察。其实验成果,将提供作为国家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之参考。

二、教学基本理念:

本实验教学之观念,立基于对教育的“全面性”及“本质性”之思考与追求,希望能透过对人性的整体了解与照顾,找到简单易行而成效深远的教育方法,多方向地提升国民人格素质,让人人“性情端正,才华洋溢”,以面对世界,面对未来。其细目如下:

1、依据《教学大纲》中“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之基本文化方向,首先认定各民族文化的相容性,提出“全盘化西论”。

亦即认为各民族 的文化都是人类理性的成就,都是人类共同的智慧遗产,凡是有理性的知识分子都应对之尊重,尽心学习,求其存续。并且相信文化与文化之间可以融会贯通,可以互相成全。每一民族最少应尽自我文化的传承之责,先以自我文化陶育出自我生命的深度,进一步才足以谈吸收与开创新一代的文化。所以中国人此时应效法古人吸收印度文化的气魄,全盘“化西”。

“化西”,不同于“西化”。“西化”是忘了自己,把自己变成西方;“化西”是健全自己,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西方“消化”进来充实自我的生命内蕴。“西化”只是不负责任的奴性的依附,“化西是自我作主的勇敢的承担。

将中国文化的发展定位在中西文化的融通互利的追求上。以造福民族后世,并贡献于全人类。

2、认定经典在文化传承上的重大意义。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其重要特色是发自人性,超越时空。不管要承继自我传统,或要吸收外来文化,其简捷的进路,便是直接从各民族的“经典之作”中,去汲取其民族的文化源头活水。尤其中国的经典名著,不论四书、五经、百家、唐诗、宋词,流传久远,都具有开

朗涵宏的气象与优雅高尚的情怀,读中国经典,当有助于开拓的一个人的心胸志趣,培养一个人的敦厚好学精神。

此外,中国人若想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最好也要从西方经典作品之研读入手。

3、认定文言与白话的相容性,而且认定“文言文”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功能有其不可替代性。

“文言”本来就是后“白话”提炼出来的,而且文言文乃是白话文的基础。过去至近代之文章家思想家,如胡适、徐志摩、鲁迅、老舍、钱钟书、沈从文诸名家,皆是文言与白话兼擅,而且先有文言之厚度才造成白话之功底,所以白话文不应与文言文形成对立。何况举凡经、史、子、集,一切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之文献,几乎都是文言文。如果不能读文言文,就几乎等于不能读中国书。而不能读中国书,几乎等于不能了解中国文化。

近代以来的中国人,老中青三代,经过偏重白话文教育的结果,普遍欠缺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已然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严重断层。所以恢复国民对文言文的解读能力,是民族自我寻根的第一步。而要增长方言之能力,“经典”正是最佳的教材,因为“经典”本身就是最纯正的文言文范本。除此之外,经典又是人文理想的荟萃,并且是民族智慧的源头,因此,《读经教育》将同时具有增进语文能力、培育人文教养、契接民族智慧的三种功能。

4、认定“文言文”之易教易学性。

虽然心理学家对人类“如何学得语文”的详细过程,犹未完全明白。但人类一直都从出生开始,很自然而方便地在做复杂的语文学习。此种天生的强大能力,心理学家特称之为“语言天赋”。而这种“天赋”能力,以婴儿最为强大,随年龄之增长而渐减,至十三岁则几乎丧失这种“天赋”若要增进语文能力,必须痛苦而艰难地学习。

依照客观的经验,吾人皆知:有关“语”的部分,大体而言,任何母语,在三岁之内即可学会;如有适当环境,六岁之内甚至可以学会多种语言。而有关“文”的部分,包括文字的认识和书面语言的学习,亦应在三至十三岁之间,可以奠定一生的根基。零岁至十三岁,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期”。只要不错过这一教学的适当时机,高度的语文能力,是很自然而容易的可以培养出来的。

有关语文的学习,最重要的法则是多接触多熟悉。由大量长久的接触中,自然培养出语文的亲和力与敏感度。中国人学习中国的文言文,本是很容易的。千古如斯,无劳举证。

5、认定儿童是“读经”最适当的年龄

如上所言,因为语言的学习是愈早愈好,文化的熏陶也愈早愈有其潜移默化之功。所以及早让儿童接触涵义丰富的“经典”之作,对其一生的文学素养的蕴酿,及人格智能的陶育,

是具备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的。因此,当前在海内外许多家庭中,体制外的零星的“读经”教育,也是以儿童为主的。

据大略之估计,当前海内外,包括祖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欧澳美加华人社会,已有数百万儿童接受“读经”教育,成效之良好,往往出乎家长及老师之意料。

6、认定“儿童读经教育”教法的简易可性。

基于对儿童心理的确实认识,为顺应儿童学习的天性,“儿童读经教育”的基本方式是“只求熟读,不必求懂”。老师只是依照文句,教他“读”;而儿童也只是“跟着读”、:“反复读”。这样,老师便很容易“教”,儿童也很容易“学”。而且不论“教”的人、“学”的人,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有所长进,所谓“教学相长”,莫此为甚。

依据发展心理学的原理,人的“记忆力”与“理解力”,是各有其成熟之时机,而且是相辅相成的。幼童时的心智特色,是善于直觉、记忆,而不善于思辩、理解,故此时应让他多记诵有深度的文化素材,酝酿日久,待其长大,人生经验逐渐丰富,理解力自然成熟时,即可触类旁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儿童本是乐于念诵乐于反复的,尤其是团体的朗诵,抑扬顿挫,琅琅书声,与唱儿歌无异,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而反复多次,即能背诵,会背诵时,更是“乐之不疲”。若常加复习,至于终身不忘,将成为一生的文化资产。

今日一般成人每觉文言难读经典难解,其实并非文言经典之难,乃因自小不会接触之故,所以为了不让下一代将来有“难懂”之叹,理应自现在起让他“读经”。

7、认定“读经”的“潜能开发”功效。

从教学方法上看,反复诵读,可以提升儿童的专注力,反复而熟习,可以提升儿童的记忆力。而专注力与记忆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此外,从教学内容上看,任何语文都是复杂的系统,高度语文尤其艰深难解,但儿童是具有强大的语文学习天赋,其可解处,固可以立即溶入生活之中,其不可解处,也会在默默中主动寻求理解(语文学习的“冒险理论”),是活络其头脑的最佳训练(只要不强求其理解,艰难的教材不会造成学习压力,反而可以成为使心智更上一层的的无形助力,即一般所谓“右脑开发”。但如果教学内容只是简单可解的白话文,便缺少了这一深层长进的效能)。

高程度的文学习,不但语文能力立即提升,其影响所及,将带动心智之全体发育。在短期之内(约一至二个月),即可发现,儿童各种学习能力,尤其是数理思考能力,也都跟着增长起来,令人有“忽然聪明起来”的感觉。以致教师或家长以极少的气力,即可让儿童达成超

越一般功课的成果。所以,纵使学校课业不会减少,而儿童的学习压力,亦因感觉功课容易而相对减少。

所谓“潜能开发”,于“读经教育”中,最易证实。所谓“课业减压”,实施“读经教育”,是真正无害的减压良方。

8、认定“读经”的“品德教育”功能。

教育学家都知道,所谓“道德”、“品行”、“性情”“气质”……等等重要的人格成素,原是很难“教”的,至少是不能用一般的知识教育的方式来教的。这种有关“德性”的成长,是在一种:“陶冶”、“熏习”、或者“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培养出来的。

当然,最好是有人,可以供给榜样,现身来做“身教”。不过,一般的家长老师,是不足以完全担当这种重任的。“读经教育”的教材中,往往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及早让儿童琅琅上口,濡染于心,等于“把圣贤请到家里当家教”,是一种极见功效的德性熏陶教育。

要培育一代“有理想、有爱心、有品格、有担当”的二十一世纪新社会主义的中国人,请以“读经教育”扎下根基。

9、认定“读经教育”观念的可拓展性。

依照“读经教育”的基本理念,在不增加教学负担之情况下,可以方便地拓展至其他临近相关的教学项目,而与之相辅相成。其最明显者,有以下五项:

(1)“音乐读经”:即建义儿童(最好自婴儿开始),多听古今中外的古典音乐,以丰富的乐音,刺激儿童脑部细胞突触的生长;以和谐的旋律,陶冶儿童优雅的心灵。

(2)、“美术读经”:即建议儿童(最好自婴儿开始),多看古今中外经典性的画作、雕塑、建筑、风景等图片,以默默培养其高度的美术监赏能力。

(3)“外语读经”、“外文读经”:外语外文的学习,当然最好在环境中习得,但对广大的国民来说,这只是奢望。吾人既知儿童的听力好、模仿力强、记忆力强,是语文学习的大好时机。故尝试为广大儿童设计一外语外文学习的方便之路,即:建议儿童(最好自婴儿开始),多听多读经典性的外语或外文(经典性著作),反复学习,及至于熟记背诵,此法可弥补环境的不足,让一大部分的人轻易成为外语外文高手,其程度甚至超越外国人。譬如英语文之学程,既是国家教育政策,则从小让儿童熟读英语句型,熟背英文经典短文,是不花大钱,不必老师(磁带教学),极简便而有效之教育。

依照近年零星实验成果,儿童每天一二十分钟,不过三两年,将于无压力之情况,熟读千句英语句型,熟背百篇英文经典短文,则其英语英文及西方文化程度,已然奠立一生之基

础(纵使现在不是很懂,而其发音及文法词汇之根基已深,长大之后,遇弱则弱,遇强则强)。

至于世界上其他语文之学习,莫不可以此法进行之,则将来我国之外语人才,不可胜用。而且以“熟习经典”之方式教育,其所吸收者,皆是该文化中之精华,于人类文明之对话,将有更大之同情及涵容能力。

(4)、大量识字与博览群书:由于“读经”时之大量文字接触,“识字量”之增加,是“读经教育”最浅显立见的功效(尤以幼稚园及小学低年级效果最好)。由于识字量之增加,即可鼓励提早阅读,让儿童提早养成自学的能力。

吾人所强调的阅读教学,因参用了“读经”观念,所以教学简易而功效良好。亦即“只管鼓励儿童多阅读,而不必急着问他懂不懂”。吾人认为阅读教育应该是“不管懂不懂,只要让他一本读完再一本,多读了,自然会懂”;而不是“只读一本,就要懂得透彻,然后再读一本”。前者是顺应儿童天性,所以读书是轻松愉快的事,读得多就懂得多”后者是残害儿童天性,所以读书是辛苦的事,读得少,懂得的也不多,甚至于厌恶读书,一生不懂。

依近年的小规模实验,儿童经过此种阅读教育后,愈读愈快,愈懂愈多,手不释卷,乐在其中。平均每年每人读书五百本以上。不须家长特意考问,不须老师辛苦批改。家长老师只要无限量的提供介绍书籍,经过两三年,儿童之知识量远远超过家长及老师,一生的知见才华、读书好学习惯,遂由此养成。

(5)、珠算、心算(目前在国内已有甚多学校实施),可以与“读经”教学相配合:珠心算之训练方式,有类似“读经”。即“先熟练某些规则,不一定要完全懂得其中道理”,从大量的练习中,渐渐明白其中原理。以很少的时间精神,完成一生受用不尽的技能——至少对数字有很高的敏感度。(只要不强求理解,儿童不会产生恐惧心理,对其自由思考的发展,不会造成斫伤。)

以上第三项“英语英文读经”及第四项“阅读教学”属必要之配套。其余各项只是建议。皆视各校情况,自行决定,不列入实验成果考察范围。(当然,如一起实施,并不增多教学负荷,而教学总体成效将更上层楼。)

三、实验规模:

1、参与实验学生数:商定一百所小学,全校实施。每所以八百名计,约八万名儿童同时参与。(并酌量允许其他非指定学校有意愿者,同步或陆续采用本教学方式。唯经费上不补助,其教学成果只作参考,不列入正式实验计划考核之内。)

2、地点分布:有二案,(须与教育部进一步商议)。第一案,同在一省或一市内,城乡地区均配;第二案,在全国选定三或四省市,每地区十至三十校,城乡均配。若为顾及事前师资讲习与事中检测之方便,建议以第一案为优先。

3、实验时间:至少六年。(每年检测一至二次,若发现成效不彰,则提前结束。如成效良好,由教育部决定是否持续。)

四、实验工作细则:

1、行政组织:维持正常,不须任何改变。(实验成功后,方便模式转移)

2、教师资格:维持正常,不须任何调动,亦不需特别长期训练。只需在正式实验前,六至八小时研习,即可胜任“读经教师”之职。实验期间,每学期参加一次检讨会,交换心得,即可渐入佳境。

3、其他课程调配:排课尽量维持正常(实验儿童不废正常功课)。

4、教材需求:除正常课本外,另备“读经教本”,如论语、学庸、老子、唐诗、英语、英文等。

5、教学方法:

(1)中文读经方面,教学法只有一名话:“小朋友,跟我念。”

(2)、英文读经方面,教学法只有一名话:“小朋友,跟它(磁带)念。”以上两种读经之教法之重点是: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念至熟习乃至会背,即达教育目的。

最重要而特别要注意的教学观念是:只须多念熟背,不须着意讲解。期待儿童多读即自会多解,或十年二十年之后再了解,不迟。(苏东坡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3)、阅读指导方面,学校或家庭多准备各类图书,鼓励儿童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每读一本,自己加以记录的条目只要是:书名,作者,出版社以及页数即可(小三以下,超过八十页可算两本,小四以上,超过一百五十页可算两本。每本可读两次三次,即算两本三本。)不必规定写心得报告。

6、教学时间:

第一学期,每一全日上课日,在校教学约五十分钟(半日上课时酌减),家庭作业约二十五分钟。(仅作中文读经教学)

第二学期,每一全日上课日,在校教学时间约一百分钟(半日上课时酌减),家庭作业约十五分钟。(此时加入英文读经,中文读经与英文读经时间比例为二比一)

第三学期以后,每一全日上课日,教学时间一百二十分种以上(半日上课时酌减),家庭作业约十五分钟。(中文读经与英文读经比例为二比一)

在校教学时间之取得,有两案:

第一案:无须另外排课,利用零碎时间即可。亦即将读经时间打散,寄托在自习时间以及各种科目中,由老师自由安排抓取。最主要的时间是取自每节上课铃响后五分种至十分种(在第二学期之后,每节乃至取出二十或三十分种,甚至整节课皆变为读经教学)。

第二案:将(读经”视为一科,排入课程中。若所排节数时间不够,再酌量用上案方式将时间补足。

如果教师自主性活泼尚可,建议以第一案为优先。教师之被动性太大则用第二案。 (附注:以上读经时间之需求,似乎超多,有的人或许有“排挤其他功课”的疑虑。实则,如本计划第三项第七条所述,读经一至二月之后,潜能开发,其他功课之学习显得轻易,少量时间教学,即可达到一般水准。一至两学期之后,加上大量阅读,儿童自学能力及知识量大为增加,对学校功课,至不须教学,即已超过程度。故是否有排挤现象,可以在实验中每次之评量得知。吾人固不欲儿童因读经而忽略其他功课之学习机会也。)

7、教学进度:

(1)、读经方面:不须严格规定进度,只划出最低进度,各班导师自最低进度以上,自行调整。

初期,在每天进度中,或“听读”或“随读”或“自读”,总计遍数一百至一百五十遍为度。一至二月之后,每段以一百遍为度。依已有之实验成果,经由如此教学,已有百分之八十以上之儿童能够熟背本日进度。只要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通过检测,即可进行新进度。至于其他少数尚不能背诵之儿童,默默中,亦已达成多项教育目的,无须要求人人会背。

其最低限之进度如下:

第一学期,初期,每天进度约五十字,视儿童吸收能力酌量增加,第二个月以后记忆力明显提升,进度可逐渐增至一百字。(另须提出少量时间作备课程之复习)

(2)第二学期,每天进度(中英文合计)约一百至二百字。(另须提出少量时间作备课程之复习)

第三学期以后,每天进度(中英文合计)二百字以上。(另须提出少量时间作备课程复习)

(2)、其他相关功课:一般既定课业的教学,除了教学时间缩短外,基本上不变。而与读经相近之科目,有如下的补充之必要:

甲、音乐读经方面:在学校尽量利用广播,播放古典音乐。并鼓励家长在家中,多让儿童听古典乐。(只鼓励,不列入任何考试或记录)

乙、美术读经方面:在学校尽量悬挂名画,准备美术图书。并鼓励家长在家中,多让儿童看经典性画册。(只鼓励,不列入任何考试或记录)

丙、课外阅读方面:老师每周一次调察阅读数量,每月一次检查阅读书目(以防不良书籍或专看低浅书籍)。每周阅读数量以十五至二十三册为标准(小三以下,每册平均一万字,小三以上每册平均两万字),调察数量只是鼓励性质,不列入正式成绩。

8、教学评量:依照“读经教育”的特性,评量之鼓励性质大于测试性质。其评量采取“每天评量”及“一百分主义”结合方式。亦即“每天都让每个学生得一百分”。其方法大约如下:

(1)、正常评量“评量的范围是前一天的进度(或几天来的复习,由班导师在前一天宣布)。评量时间最好在早上第一堂课,班导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儿童,他会背了即算通过,给予一百分。此儿童即指定为当天读经班长。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试组长排长(每次人大约一分种,六组只花六分钟),组长排长再去检试其他组内排内同学(每组约六七人,每人只花一分钟),完全熟背的人即给他一百分。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号,交与导师处理。

(2)、特殊评量:凡通不过组长排长检测者,由班导师行处理。

(在一般状况下,念过一百遍而不能熟背的人极少)所以不会背大概有两种原因,第一,极端后进生;第二,前一天 特殊事故。此两种原因,都值得同情,故处理方式应极为轻松和气。

吾人的建议是: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著书,补念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以一百个字为例,每一遍约半分钟,三十遍不出十五分种。而且看著书念,没有压力,不会造成迫害性的处罚。)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百分。(因为经过这样训练,对他已有相当进益,不一定全部都要会背。而且此一阶段不会背,不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

所以凡是“读经考试”,一定人人一百分。可以给儿童极大鼓舞。不好学或程度差的后进生,都可以由此得到鼓励。重燃学习之热心。

五、预期成果:

除了对教育部20xx年2月9日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稿”之“教学目的”,如“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具备初步听说读写能力”、“爱国教育”、“品德教育”等各项期许,能普遍并落实地达成外,其实际内容依大纲所列之项目预测如下:(属知识性者,以量化。其难以量化者,以情意之常能表现相比较)

1、语文能力方面:

(1)、拼音能力:至少如正常。

(2)、识字量:小一小二开始读经者,两年内识完六年字量(3000个常用汉字)。三年级以下才开始者,两年后较一般儿童识字量多出三十至五十个百分点。

(3)写字用字量:比正常稍好。(小学读经教育,以识字为先,能写能用其次。而识字既多,学写学用自然较快。)

(4)、查字典词典能力:至少如正常。

(5)、背诵诗文量:无论任何年级开始,平均每天背诵一百字,一年以二百五十天计,一年内可背诵二万五千字(超过教育部所建议的小学六年一百五十篇诗文总量)。自一年级读经者,至六年级,背诵量达十五万字以上。(若以经典部帙说,则可背诵——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内七篇、唐诗三百首、易经、诗经等书之全文。)

(6)阅读量:读经之第一年正常,第二年级开始,平均每年阅读量超过教育部对小学六年要求之总量(一百五十万字)。若自一年级开始读经,二年级开始阅读至六年级,每年以五百本计,五年可读两千五百本,每本平均两万字,阅读总量可达五千万字以上。(此是较保守估计,属中等资质者之效果。)

(7)、作文表达能力:高于一般水平(高出比率可能甚多)。

(8)、口语交际能力:高于一般水平。

2、其他教学效果:

(1)、对各科能力之保障:第一学期之内如正常水平,一年以后,超过正常程度十个百分点以上。(读经教学,首要保证的是国家所规定的各科的均衡发展。)

(2)、英语英文能力:读经第二学期开始教读英语英文,两年半后,具备相当于一般高中之总体英语英文能力(包括发音、理解、热爱、及发展潜力等。)

(3)性情品德:性情开朗,自信乐观。气质变化,品格有相当明显的内化深化现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及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明显改善,教师与家长皆可感受出来。

(4)、自学能力:有相当明显的提升,教师与家长皆可感受出来,乃至于渐渐不须教学,即可自学。

(5)、学习态度:明显改善,学习日渐轻松愉快,乐意学习。若有过动儿或行为偏差者,亦可于一至二个月之内改善。

(6)、创造能力:明显提升。可表现在口语对谈、美术创作、游艺活动、数理理解等方面。(一般以为只有背诵灌输的教育,会损伤创造力,造成儿童头脑的硬化。其实这只是一种未经证实的刻板印象,须以长期实验观察,重新检验。)

(7)、整体学习环境:因为学生品学兼优,管理与教学日渐单纯。教师亦由经典教学中受益,全校各种人事关系与教学气氛向于美善。

3、其他社会教育效果:

(1)儿童聪明、达礼,教师家长省力,放心。

(2)、家长可因指导儿童读经,自己多少接触经典,而自我受益。亲子关系因读经教学而更亲密,师生关系,亦获改善。

(3)、社区祥和,风气改善。

(附注:以上成效之开列,虽为“预期”,然这些“预期”,乃是据近几年间,在世界各处体制外的实际教学中,极多案例所得之“实际”成效所推知而开列,非一时徒然夸大无实之奢望而已。)

六、成效考察:

由教育部负责策划并执行(并限量开放外国教育文化机构作研究性考察),以征公信。尽量组成各种考察小组,用各式最先进最科学之量表,针对各类教育要求(除了语文主题之外,包括美学、科学、品格、体能、潜力等各种智力与情意能力),做各方面可能的考察。

建议:每一学期未考察一次。如有若干不符本计划之“成果预期”,则立即检讨修正。如出现甚多不符预期情况,视其所差多少,由教育部判定是否失败,若失败,则立即停止实验。

七、经费需求:

若将此实验,列入教育部研究项目之一,基本上,不需额外经费。说明如下:

1、读经教本:由本计划设计执行单位(美国科技教育协会)及协办单位(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设法募得供应。(所有教本须经教育部审核而后采行)

2、阅读图书:各学校本有者外,可各校相互流通,其犹不足者,由本计划设计执行单位(美国科技教育协会)设法募得补充。

3、教师培训经费:各地行政人员及教师参与培训及讨论会等之费用,由该地依教师培训办法,自行负责。海外支援之物力与人力,由执行及协办单位负责。

4、学校或教师实验工作补贴:依国家教学实验惯例。(或不需补贴,因“读经教学”实在太容易,行政管理比一般更方便,教师比原有教学更轻松。)

5、行政作业往来文书及实验成效考察:由教育部策划执行,费用由教育部负责。

八、本计划初稿,于20xx年12月底以前呈教育部审核,经讨论、修改、核定后,建议于20xx年9月新学年度开始实施。

九、附件:

1、王财贵《儿童读经教育说明手册》

2、王财贵主编《读经通讯》若干期。

3、翟本瑞《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儿童读经运动的教育社会学反省》。

4、上海华东理由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效应相关研究报告》。

5、朱安邦《经典教学实务与评鉴我一只是这样教学生》。

6、19xx年7月30日美国:“联华报”剪报。

7、19xx年5月31日,20xx年4月3日“人民日报”剪报。(钱其琛文)

8、20xx年1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剪报。

9、20xx年4月23日《亚洲周刊》《寻回古典智慧开拓中华未来》(此文曾转载于“参考消息”)。

10、20xx年7月8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剪报。

11、20xx年1月31日至11月1日“人民日报”剪报。(“古诗文诵读”工程综述)

12、读经教本样品——《儿童中国文化导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