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语言艺术2

咸阳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通过对北宋末年宋江带领梁山泊众英雄起义的描述,艺术的概括了我国封建社会人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到失败的全过程。《水浒传》在形成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同类的历史故事,在民间口头传说与民间说唱的阶段就有无数次的增饰,最后施耐庵、罗贯中又按照自己的认识重新创造,才出现这部反映人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在语言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形象,以及绰号的描写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全书出场的人物在八百以上,着力描写了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这其中又突出地刻画了宋江、李逵、武松、鲁智深、林冲等二十几个个性鲜明的、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金圣叹在《水浒传序三》中曾经感叹:“《水浒》所叙,叙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一百零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零八样。’” [1]可见作者的语言功底的深厚。同时作者还通过对描写各种不同的场景,用或白描,或诗意的语言体现打斗场面的惊险刺激,或为下文所将要发生的事情进行了铺垫。另一方面,水浒语言的文学性也是语言艺术的又一体现,而语言的文学性又体现在语言的诗化。《水浒传》的语言不仅在当时社会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为当时许多作品争相模仿的对象,同时也对后来的白话文创作提供许多借鉴。

一、用语言刻画人物 《水浒传》中关于人物的描写,不论是从人物的语言,形象以及绰号,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用简洁明了的话语使得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用生动传神的词汇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用形象生动的绰号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仿佛书中的一个个人物就活生生的站在眼前一般,在作者那生花妙笔之下,书中人物不再死板僵硬,而是通过自身的语言动作仿佛活了一般,而读者在阅读中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阅读的兴趣,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1.1人物语言

《水浒传》中的人物语言都有着其独特的特色,不同的人物所说的话也是不同的,从一个人的语言就可以看初他独特的身份地位,以及他与其他人所不同的,独一无二的经历。这也决定了水浒的语言是通俗易懂,并且人物的语言

1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

都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水浒传》中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使得我们更加清晰明了的了解书中的人物,同时仿佛置身其中一般。

《水浒传》第五十八回写鲁智深与武松一起去请史进等人上山入伙,却意外得知史进因仗义执言被诬陷入狱,鲁智深得知便要去杀死太守救出史进,被武松等人拦下,夜里宴席,嗜酒如命的鲁智深说:“史家兄弟不在这儿,酒是一滴不吃,睡上一夜,明日却去州里打死那厮。”平日里嗜酒如命的他在关键时刻,为了兄弟义气却有如此举动,实在是义字当头啊!这就很好的说明了人物语言的特色能够反映出人物性格的特别之处,所以要很好地刻画人物形象,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十分必要的。

水浒人物语言的口语化和谚语的运用是它的特色之一。水浒语语言的口语化表现在俗语,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比如作品中写潘金莲的几句话“那妇人通红了脸,便收拾了杯盘盏碟,口里说道:‘我自作乐耍子,不值得便当真起来,好不识人敬重!’”这“耍子”一词便是富有杭州特征的方言,而这一词的运用与“通红了脸”形成强烈对比,活灵活现地、绘声绘色的勾画出了当时潘金莲色厉内荏。气急败坏的神态。水浒中对于人物的称谓也体现了浓重的口语色彩,如娘子,浑家,洒家,那厮,老小(妻子)等。还有一些市井隐语的运用,如对王婆的称谓包括撮合山(媒人),马泊六(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撮合人),牵头(与马泊六同),对王婆称谓的变化也预示着潘金莲与西门庆不正当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影射的(姘头)这一隐语的出现则预示二人关系的更进一步,这些隐语的运用使得事态于无形之中平稳而有序的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水浒中大量的引用谚语作为划分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如第二十四回潘金莲与武松的一场舌战,就是以谚语为武器,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武松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面对潘金莲的勾引表现出了极大地愤怒,用“表壮不如里壮”“篱牢犬不入”这两句谚语来讽刺潘金莲不够贤惠,品行不端,这两句谚语直直刺中潘金莲的要害,恼羞成怒的她不好明里大骂,却也用了一连串的谚语“你这个腌臜混沌,有甚么言语在外人处说来欺负老娘!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响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的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自从嫁了武大,真个蝼蚁也不敢入屋里来,有甚么篱笆不牢,犬儿钻得入来!你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个也要着地。” [2]潘金莲的第一句谚语“不戴头巾男子汉”,头巾。宋元时男子裹头的织巾。这里她标榜自己是一个有男子汉气概的妇女。第二句“拳

2

咸阳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的马,人面上行的人”来形容自己性格坚强,光明磊落,以反驳武松说她的“篱不牢”“里不壮”,后面又用“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个也要着地。”这几句谚语要求武松说话要有真凭实据。尽管潘金莲用了如此多的谚语来标榜自己,为自己辩解,担仍然遮不住它的气急败坏与色厉内荏。武松与潘金莲二人的对话中运用的谚语,清晰明了的刻画出了武松的刚正不阿,潘金莲的泼辣虚伪,二者之间形成了强烈对比!

同时水浒语言的简洁明快,也是描写人物语言的一大特色。通过人物自身简洁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在第十六回中,因不满杨志不许军士休息,老都管出言教训杨志“杨提辖你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草芥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老的,也合依我劝劝,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3]老都管这一小段话,着墨不多,却把一个仗势欺人,尖酸刻薄的形象刻画的十分生动。而第四十三回,李逵回家探母,朱贵劝说他走大路,莫走小路,李逵道:“我自从小路去,却不近?大路走,谁奈烦!”听得朱贵说小路多大虫与剪径贼人,李逵应道:“我却怕甚鸟!”这简单的两句把李逵这粗鲁,莽撞,笔挺人权的性子便刻画了出来,也从另一面反映出李逵艺高人胆大,对普通的剪径人完全不放在眼里。 水浒人物语言的特色还体现在它的幽默性,《水浒》第三十八回写李逵见宋江一段:“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对宋江笑道:‘押司,你看这厮恁么粗鲁,全不识些体面!’李逵道:‘我问大哥,怎地是粗鲁?’戴宗道:‘兄弟,你便请问这位官人是谁便好,你倒却说这黑汉子是谁,这不是粗鲁,却是什么?我且与你说知:这位仁兄,便是闲常你要去投奔他的义士哥哥。’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几时?’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节级哥哥,不要赚我拜了,你却笑我!’宋江便道:‘我正是山东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叫铁牛欢喜。” [4]通过李逵,戴宗,宋江三人之间的对话,将李逵那愣头愣脑的,憨厚,粗鲁的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铁牛那憨直的话语也让人不由得笑出声来。

3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

1.2人物形象 对于水浒中人物形象描写的特色,容与堂《水浒传》第二十四回总评有一段话:“说淫妇便象个淫妇,说烈汉便象个烈汉,说呆子便象个呆子,说马泊六便象个马泊六,说小猴子便象个小猴子,但觉一读过,分明淫妇,烈汉,呆子,马泊六,小猴子光景在眼,淫妇,烈汉,呆子,马泊六,小猴子声音在耳。不知有所谓语言文字也。何物文人,有此肺肠,有此手眼!” [5]容与堂的这段评论是对水浒中人物形象描写的形象生动的肯定。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外形描写,而是要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细致描写,这样才能使读者看到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这对作者观察生活中的细小点滴的能力是很大的考验,而《水浒传》的作者显然在这一方面是十分的驾轻就熟的。

第二十三回描写武松打虎的一段文字“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稍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听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 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稍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月答>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紥,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 紧紧地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倘着一个锦布袋。” [6]这一段文字的描写,不仅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武松与老虎之间打斗的惊险场面,也表现出武松临危不惧,有勇有谋的性格特征。

4

咸阳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水浒人物形象描写的又一特色是它的简洁明快,它在描写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较少的采用长篇大论,而多用简单的几个字。或一个字来体现人物性格及心理特征。在第二二十三回中,武松与宋江第一次见面,武松听得宋江大名,便一改急躁之色,直接跪下,不肯起来,这一处的描写虽然只有寥寥数笔,却把武二郎那急躁,不肯吃亏却又讲义气的性格表现的形象生动,再如“史进下梯子,来到厅前,先叫王四,带进后园,把来一刀杀了。”这简单几句把一个原本十分血腥与恐怖的场面,描写的干净利落,杀人如砍瓜切菜,手起刀落间,一切都已结束,这也是梁山众好汉身上都具有的英雄气息!再如,武松在得知哥哥武大郎是被潘金莲与西门庆毒害致死的,于是去寻找二人索命的文字“那妇人见势头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到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斡开胸脯,取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肐查一刀,便割下妇人头颅,血流满地。” [7]这一段充满血腥画面的描写,没有过多的细节性的描写,却通过那几个关键性字句,把武松对潘金莲的憎恨,厌恶,以及恨自己不能早日为哥哥报仇的心理刻画的入木三分,同时也体现了武松作为一个江湖人士的嗜血与残忍。在第三回,鲁智深可怜金家父女,寻史进与李忠二人借银子,史进是“取”,而李忠却是“摸”,两个字的差别,把一个心甘情愿的给,一个不得不给的心态描写的十分到位。

在人物描写上作者还较多的运用了白描的手法,通过寥寥数笔就能十分传神的刻画出人物的形象。白描手法用笔简洁,节奏快,利于情节发展。但白描的手法也很难掌握,十分考验作者笔下的功力,在描写宋江的这一段:

“眼如龙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

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

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

怀扫除四海之心机。上应星魁,感乾坤之秀气;下临凡世,聚山狱

之降灵。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

君。”[8]

短短几句,读者面前便出现了一幅有着英雄气概的男子汉的形象,十分的传神生动。

5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

作者在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中,不单单是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还通过对人物的一些小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心理,在第七回中,林冲听闻自家娘子被人调戏先是“林冲别了智深,急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这里的“急跳”“径奔”二词表现林冲爱妻心切,但在看到调戏之人是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时,他却“先自手软了”这一动作描写,只简单五个字,却把林冲那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性格中软弱的一面表露无遗,而与林冲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鲁智深听闻是高衙内,却道“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鸟!俺若撞见那撮鸟,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了去!”这几句便把鲁智深嫉恶如仇的性格刻画的相当到位,也从侧面讽刺了林冲惧怕权贵的懦弱。

1.3人物绰号

《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每员大将都有属于自己的绰号,这些绰号也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份地位,外形特征,或技能特征来得出的,而这些绰号的出现,也是对作者语言功底的考验,一百单八将每个人的绰号以及为绰号所配备的解说都是十分有文学色彩的。

以人物的外部特征来起绰号,这一类主要是依据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形体特征。如 豹子头林冲,因“生得豹头环眼,燕颌虎须”故而得名;《水浒传》第四十九回“端的好条大汉:淡黄面皮,络腮胡须,八尺以上身材,姓孙名立,绰号病尉迟”这一段对于病尉迟孙立描写就是因为他面色发黄好像生病而得出,与他相同还有病关索杨雄;再如一丈青扈三娘,青面兽杨志,美髯公朱仝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以人物的性情本事来起绰号,如神行太保戴宗,“为他有道术,一日能行八百里,人称神行太保”;而张顺的绰号则是浪里白条,因他“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水里行似一根白条,更兼一身好武艺”这段书中的评价便明明白白的指出了张顺浪里白条这一绰号的由来是因他一身过硬的水下本领而得;又如鼓上蚤时迁,神医安道全等皆属此类。

另一方面,施耐庵在给人物起绰号时也大量运用了家乡杭州的方言,这其中“船火儿”,“鬼脸儿”是最具杭州地方特色的“儿尾”方言。船火儿张横《水浒传》中对于他的介绍时“七尺身躯三角眼,黄髯赤发红睛。浔阳江上有声名。冲波如水怪,跃浪似飞鲸。恶水狂风都不惧,蛟龙见处魂惊。天差列宿害生灵。

6

咸阳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小孤山下住,船火号张横。”这一段赞的是张横的一身本领,宋元时,杭州一代的无语方言中称船工为船火儿,而张横这一身船工的本事便也对这个绰号当之无愧。“鬼脸儿”杜兴,这也是当时流行于宋元杭州人口头上的儿尾方言,鬼脸儿是装神弄鬼的面具,面目丑陋,而杜兴因面颜生的粗莽,而被人唤作鬼脸儿。

《水浒传》中作者为人物起绰号不仅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活灵活现,宛如活脱脱的站在人前一般。同时人物的绰号在行文的对仗中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人物绰号的使用也使得作品更添加了不少的趣味性,使得语言更加的生动活泼,耐人寻味。而且作者用于描述人物绰号的语言也十分的简洁明了,不仅通俗易懂,也使得阅读增添了许多趣味。 二、 用语言描写场景 水浒传中有许多关于场景的描写,不论是从自然景观衬托场景,还是通过关键词来掌握场景,作者都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这些或宏大,或细腻,或令人热血沸腾的场面进行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1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衬托场景 《水浒传》中有着非常多的打斗场面,这些场面并没有千篇一律,而是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以及所发生的事件的性质的不同,而采用不一样的叙述方法,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是千变万化。并且在描写的过程中也是用语传神,把不同人物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着一节中,在林冲去到草料场的路上“那雪早下得密了”,“大雪下得正紧”,以及从草料场出来时“那雪正下得紧”,回草料场时“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这几句不同时见对雪的描写也从侧面写出了危险正一步步的逼近,犹如那愈下愈大的雪花紧张而局促!而这漫天的白雪却也压塌了草料场的房子,使得林教头不得不搬离此处,去山神庙借宿,因而躲过了一场大劫,这皑皑的白雪,不仅暴露了陆虞候,福安的阴谋诡计,那愈下愈猛的雪,也昭示着林冲在重重压迫之下,终于不再软弱,而是变为奋起反抗,从而踏上水泊梁山与众英雄一同揭竿起义的道路。这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衬托打斗场面的惊险刺激以及事态发展的轻重缓急,使得读者在阅读文章之时能够有很强的画面感,也使得打斗场面的描写不至于枯燥乏味。

当又如,在智取生辰纲之一章节中,有一段关于描当时酷热天气的诗句:

7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

“玉屏四下朱阑绕,簇簇游鱼戏萍藻。 簟铺八尺白须虾,头枕一枚红玛瑙。

六龙俱热不敢行,海水沸腾蓬莱岛。

公子犹嫌扇力微,行人正在红尘道。” [9]

“这八句诗单题这炎天暑月,那王孙公子在凉亭水阁中,浸着浮瓜沉李,调病雪藕避暑,尚兀自嫌热。又怎知客人为些微名薄利,又无枷锁拘缚,三伏内只得在那途路中行。” 这一首诗,以及作者对诗作的解释,表面上看是对三伏热天的描写,实则是表达了统治阶级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剥削,王孙公子都在室内消暑而劳苦大众却因微名薄利而在三伏热天时奔波于大路之上。又如这一段:

“热气蒸人,嚣尘扑面。万里乾坤如甑,一轮火伞当天。四野无云,

风寂寂树焚溪坼。千山灼焰,必剥剥石烈灰飞。空中鸟雀命将休,

倒攧入树林深处。水底鱼龙鳞角脱,直钻入泥土窖里。直教石虎

喘无休,便是铁人须落汗。” [10]

这一段写出天气炎热的连树林,鸟雀,鱼龙,石虎都耐不住,更何况担负着几百斤重物的十五个将士,这就为下文众将士不得不在黄泥岗停下歇脚,给吴用他们给他们卖酒下药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炎热天气里不得不急行军也给将士们积攒了不少怨气,也隐形的为吴用他们智取生辰纲提供了客观条件,这一段写出的关于炎热天气的描写就从侧面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缓冲的时间 ,也使得吴用众人智取生辰纲的事态发展显得有理有据,不那么突兀。

2.2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掌握来表现场景

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节中,店小二因惧怕镇关西而不肯放金老走时,“鲁达大怒,叉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的那点小二口中吐血。再复一拳,打下当门两个牙齿。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走了”鲁智深是一性急之人,容不得人推三阻四,因而小二刚一反驳,他便“大怒”,继而“叉开五指”往小二脸上“只一掌”便口吐鲜血,这简单几个词语使得鲁智深易怒而且武艺高强的形象跃然纸上。“小二扒将起来,一道烟走了”这一句则使小二的狼狈形象展现于读者面前。

再看鲁提辖打郑屠时,鲁提辖为激怒郑屠而百般刁难,郑屠终是忍无可忍“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了尖刀,托地跳将下来”一个“抢”字,一个“托地”体现了郑屠冲动易怒的性格。再往后鲁提辖狠打镇关西时“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

8

咸阳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的眼睖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这两段文字通过鲁达打过郑屠之后,郑屠的口鼻眼的最直观的描写,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原本十分血腥的场面描写的幽默俏皮,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同时也把镇关西的丑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为引得蒋门神前来,佯装醉酒之意,进入酒店大闹先是嫌弃酒质不好,又故意调戏蒋门神的娘子,直将人扔入酒缸之中,终于招来了蒋门神“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上蒋门神的脸上虚影一影,忽的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 [11]这一节写的是武松与蒋门神对打时的动作,看似不经意,实际上却是步步为营,而这一打法唤作“玉环步,鸳鸯脚”,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所以蒋门神面对一个醉汉,硬是没占着一丁点便宜。在下文中,武松戏耍够了便“提起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这醋钵儿大小的拳头,带有一点夸张之意,却也表明武松在打蒋门神之时是下了狠了。这一段文字的叙述不仅把二人打斗场面描写的精彩纷呈,而且写出了武松同鲁智深一般都是人虽粗鲁,却不鲁莽。

这些文字通过关键的字或词语,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人物的形象,动作,语言等, 使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同时用词的准确也使得作品在表达效果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也由着作者的思路,顺着跌宕起伏的情节,将自己融入到场景之中,随着事态的发展时而紧张,时而轻松,这也正是因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平时对于身边的人和事物的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写出这些一个个让人流连忘返,深陷其中的文字。才对这一个个的场景刻画的如此惟妙惟肖

三、语言的诗化

《水浒传》虽然是一部白话长篇小说,作品的语言基本属于简明精炼,通俗易懂,但是水浒中充满诗意的语言也比比皆是。《水浒传》有诸多版本,无论是简本,繁本,每一章节的开头都会由一首诗引入,这些事基本都是七言律诗,每一首诗都完整的概括了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如第二十回开篇之诗写到“天罡地煞下凡尘,托化生身各有因。落草固缘屠国士,买到岂可杀平人?东

9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

京已降天蓬帅,北地生成黑煞神。豹子头逢青面兽,同归水浒乱乾坤。” [12]这一首诗便把几百字的章节囊括进去,由此不得不感慨文字的魅力。

诗化的语言除了开篇的诗作之外,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也时有体现,一般常常会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来描绘村落、庄院、庙宇、森林、酒家等。如描写酒家在第二十九回中有如此之词作“门迎驿路,户接乡村。芙蓉金菊傍池塘,翠柳黄槐遮酒肆。壁上描刘伶贪饮,窗前画李白传杯。渊明归去,王弘送酒到东篱;佛印山居,苏轼逃禅来北阁。闻香驻马三家醉,知味停舟十里香。不惜抱琴沽一醉,信知终日卧斜阳。” [13]寥寥数笔,看似简单,却使得一个古色古香,充满诗意的驿路酒店仿佛伫立于人的眼前。描写庄院的,第九回写林冲一行到达柴进的庄院所见之景“门迎黄道,山接青龙。万株桃绽武陵溪,千树花开金谷苑。聚贤堂上,四时有不谢之花;百卉厅前,八节赛长春佳景。堂悬敕额金牌,家有誓书铁券。朱甍碧瓦,掩映着九级高堂;画栋雕梁,真乃三微精舍。仗义疏财欺卓茂,招贤纳士胜田文。” [14]这一段的描述不仅写出了柴进庄院的精致阔气,柴家的显赫地位,同时也写出了柴大官人是一个仗义疏财的义气之士。这些讲究格律的韵文,随是诗作但却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之中,通过这些诗意的文字,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书中的各个场景,从而加深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诗化的语言还表现在对自然景观的诗意描写。施耐庵是杭州人氏,是在杭州就一定会对西湖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喜爱,作者也不例外,他把对西湖浓浓的爱恋转化成了优美的诗句穿插于做品之中,却并不显突兀,反而使得本书平添了几分诗意。从不同的季节来描写西湖不同的景色,在第九十四回中,由杭州“书会吟诗和韵”的那篇《水调歌词》:“春:春路如描桃杏发。夏:夏宴鲜藕池中。秋:秋赏金菊芙蓉。冬:冬景淡妆浓。” [15]从不同的天气描写西湖不同的景色,《水浒传》中所引用的西湖诗词还很善于描画不同天气状况之下的西湖所表现出的各具特色的美景。第九十五回所引用的《临江仙》既从不同的季节特点,又从不同的天气特点描画出了不同的西湖景色:“风:春风湖上,艳桃秾李如描。云:秋云涵茹,看南园嫩菊堆金。雪:冬雪纷飞,观北岭寒梅破玉。霞:晚霞连映三天竺。雨:雨飞来龙井山头。” [16]在词人这妙笔生花之下,西湖的美景也由着着四时与天气之变而千变万化。从不同的角度写西湖不同的景色,一般说来引用的诗词都是平面视图,但也有登高俯视之作。如第九十五回那首描写“杭州城郭非常,风景胜绝”的七绝诗:“赤岸银涛卷

10

咸阳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雪寒,龙窝潮势白漫漫。妙高峰上频翘首,罨画楼台特地看。” [17]这便是站在高处俯瞰西湖之时,视线十分广阔,既看到了由远而近的钱塘江潮,杭州城就巍然踞立在钱塘江边又看到了“罨画楼台”之美,青山碧水之秀。而这些描写西湖的诗词中,最为普遍的便是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逐一描绘了不同景点的不同特色。在九十四回的《临江仙》词中就对一些西湖的主要景点的自然美景做了富有象征性的概括:“昭庆坛:圣僧古迹;放生池:千叶红莲;苏公堤:红桃绿柳;林逋宅:竹馆梅轩;雷峰塔:上景萧然;三天竺:晓霞低映;二高峰:浓抹云烟;太子湾:一泓秋水;佛国山:翠蔼连绵;九里松:青萝共翠;西陵桥上:水连天;六桥:金钱柳,缆住采莲船。” [18]这里共描绘了十五处西湖的主要景点,这仿佛是一幅西湖风景图,把西湖的主要美景都囊括了进去。而且作者也把这西湖的美景很好的融入到了作品之中,如第九十四回写张顺在西湖边的西陵桥上观赏了一阵“水色拖蓝,四面山光叠翠”的西湖景色之后,心中升起了对西湖的爱慕之情:“我身生在浔阳江上,大风巨浪,经了万千,何曾见过这一湖好水。便死在这里,也做个快活鬼。”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使得作者对这一地方也着墨颇多,诗情画意的语言描摹出一幅幅的美景,同时在写景之时带入人物,从另一方面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不仅仅是文章更富诗意,耐人寻味,也使读者能从更多的角度去了解人物。

四、结语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博大精深,耐人深究,它之所以能够永久流传,经久不衰,就是他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水浒传》的流传,是中国的小说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的象征与体现,他不仅对当时的小说创作,如《红楼梦》、《金瓶梅》、《老残游记》的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后世的白话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鲁迅,胡适等五四时期的文学家的白话文创作都深受《水浒传》的影响。

11

水浒传的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 罗德荣 校点.水浒传(金圣叹批评本) [M],岳麓书社,2006. [2]、[3]、[4]、[6]、[7]、[8]、[9]、[10]、[11]、[12]、[13]、[14]、[15]、

[16]、[17]、[18]施耐庵.水浒传(一百回本)[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5] 冀勤 校注.水浒传(容与堂本) [M],作家出版社,2006.

[19] 杨子华.水浒文化新解[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20] 沙先贵 编著.水浒传语典[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21]何心.水浒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2]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3] 张向东.从说话看出人来——浅论《水浒传》人物语言的性格化描写[J],荆

门大学学报,1995,(4):39-44.

[24] 汪德羞.千姿百态出神入化的语言——《水浒传》艺术论之二[J],昭乌达蒙

族师专学报,2001,22(2):23-27.

[25]杨来胜.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绰号小议[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3,(4):32-36.

[26] 葛成民.中华民族文学语言的瑰宝——论《水浒传》的文学语言[J],临沂师

专学报,1998,(2).

[27] 张迪,金正起.《水浒传》说话艺术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6,31(2).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