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

1.《诗经》是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最初称为《诗》 或 《诗三百》 ,由于孔子曾以它为教导学生的教材, 汉代 学者因之奉为经典,遂称为 《诗经》 。

2.《诗经》的基本句式是 四言 ,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诗经》常常采用 叠章的形式 。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 一唱三叹 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

3. 由屈原开创的 楚辞 ,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 浪漫主义和现实 主义两大源头。

4.屈原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首创 香草美人 的象征性意象。

5.《论语》是 孔子弟子及后学记录孔子思想、言行的 著作。

6.《宋史》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 话,强调了《论语》古为今用的巨大功效。

7. 中国历史散文 是中国小说产生的主要源头,这正是中国小说区别于西方小说的一个鲜明的民族特色。

8.司马迁《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建安诗人们还发展了诗歌在抒情方面的优势,使内涵丰博的思想内容与简短精致的艺术形式更为和谐地结合起来,诗歌的功能更趋全面。面对动乱的社会和苦短的人生,诗人们大胆 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形成了 “慷慨悲哀” 的时代风格,这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10.曹丕的 《燕歌行》 则开创了 七言 新诗体,在诗歌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12.所谓“ 田园 文学”,是指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自成一派的创作,包括诗歌、散文、辞赋等多种形式。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陶渊明,其诗风 自然朴素 清简平淡 。

13.根据唐诗的发展情况,可将唐诗分为“ 初 、 盛 、 中 、 晚”四个时期。

张若虚 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 “孤篇盖全唐” 。该诗以 “月”之升落 为线索。

14.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等人在文学创作上有一致的审美取向,提倡刚健、有骨气的作品,他们的诗歌题材较广,气势壮阔,初步体现了唐诗的面貌,被称为“初唐四杰”。

15.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是 李白 杜甫 。以 王维 孟浩然 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的传统,借描绘自然风光表现闲适隐逸的情趣。高适、岑参 等人的边塞诗歌,描写边地奇异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物人情,表现 建功立业 的豪情壮志,大气磅礴,慷慨豪迈,充满昂扬进取精神,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16.白居易、元稹等人继承古乐府精神和杜甫写实传统,提倡 新乐府运动 ,重视诗歌的政治功能,诗风通俗浅易。

17.晚唐杜牧为晚唐 七绝圣手 , 李商隐 擅长写无题诗。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是韩愈和柳宗元

18.唐诗形式 多样,各体 兼备 ,即继承发展了古体诗,又完善了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 古风 ,对音韵格律的要求较宽,句无定数,篇章可长可短,能自由换韵。近体诗对音韵格律要求严格,故又称 格律诗 ,包括绝句和律诗。

19.宋词风格一般分 婉约 和 豪放 两派。盛唐时期的主要诗歌流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试派。

20. 柳永 是专力作词的第一人,宋词在其手中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创作了大量 慢词 。

21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 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大大开

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主张 “ 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 。其命名自己的词集为 《东坡乐府》 。

22.苏门文人① 秦观 情感细腻,独具词心,其词感怀身世,幽丽深婉,与② 周邦彦 的富艳精工、③ 李清照 的清新跌宕如天际三峰,俱臻婉约词之极致。

李清照在 《词论》 中提出词“ 别是一家 ”的观点。

24.被称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马致远。

25. 元杂剧 是中国戏剧的成熟形式。 宋元南戏 与 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段的重要标志。

26.王实甫所创作的 《西厢记》 ,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杰作。剧本描写了 崔莺莺 和张生的爱情故事,歌颂了他们追求自由婚姻、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提出了“ 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的主题。

27.临川派是 明 代万历时期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其开创者 汤显祖 为临川人。其代表作《牡丹亭》大胆构思,演绎主人公 杜丽娘 和 柳梦梅 的痴情幻梦的情感历程。

28.《金瓶梅词话》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由 文人独立 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 题兰凌笑笑生 。

29.郭沫若的诗集 《女神》 以惠特曼式的雄浑和豪放,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对自然的礼赞和对民主理想

的热切呼唤,显示出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30.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顾城《一代人 》、 舒婷《 神女峰 》

31.以徐志摩为代表的 “新月诗派” ,借鉴国外象征主义诗歌,意欲在诗歌中去处散文成分,用诗的思考方法和表现方法进行“纯诗”的追求,提出了诗歌的“三美” 主张,强调艺术上的“和谐”、“均齐”,着意于主观情绪的客观化,并尝试了多种诗歌体式,为新诗尽了赋形的历史使命。

32. 鲁迅 是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他的 《狂人日记》 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鲁迅的小说数量虽然不多,但他的小说集 《呐喊》 和 《彷徨》 则无可争议地成为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显示了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相结合的实绩。 33郁达夫的抒情小说采用“自叙传 ”的形式。

34.20世纪30年代,在北方,“京派”作家的创作非常活跃。京派小说统一的审美情感是诚实、从容、宽厚,题材新鲜,结构完整,文字流丽。 沈从文 是京派小说的开创者,也是京派小说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他小说的价值在于他的 “湘西” 主题。

35,乾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

36,通过意象化的抒情来表现微秒的内心感受,传达丰富的象征内涵,已经成为新诗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37,19xx年,《新青年》4卷4号上刊登了七则“随感录”其中六则以白话写成,它们标志着真正意义的现代散文的诞生。

38,老舍曾因创作《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39,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

40.话本开辟了小说创作的新局面,成为后世演义小说和白话小说的雏形。

41.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金瓶梅》、《水浒传》、《西游记》等。

42.《伦语》为语录散文

43.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44.每首词都有相配和的曲调,曲调的名称叫做“词调”或“词牌”

45.18世纪,元杂剧《赵氏孤儿》曾流传到欧洲。

46.宋元南戏和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一、填空题

孔子有关“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的治学思想所要求的“思”与“学”的统一,实际上包含了学术在对话砥砺中生存和发展的思想萌芽。

司马迁《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垓下之围》主要写了三个事件:垓下绝唱, 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

《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明月初升的诗句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二、单选题 (共20 分 每题2 分,答案填入下面表格中)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比兴手法的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C.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D.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先秦时代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战国策》

《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 A. 本纪 B. 表 C. 列传 D. 世家

李清照的词集是: ( )

A、《漱玉词》 B. 《乐章集》 C. 《淮海词》 D. 《稼轩词》

有“曲状元”之称的元代散曲家是: ( C )

A.马致远 B. 王实甫 C. 关汉卿 D. 白朴

被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中称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是( C )

A 《短歌行》 B 《月夜》 C 《春江花月夜》 D代答闺梦还

乾隆年间产生的( A ) ,把清代文言小说的创作推向顶峰。

A、《聊斋志异》 B、《红楼梦》 C《儒林外史》 D《镜花缘》

三、多选题

下面关于《诗经》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B.《诗经》常有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多用比兴手法。

C.《诗经》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D.在表现形式上《诗经》以五言为主,讲求节奏和用韵。

下列作家属于建安七子的是( abc )

A 、孔融 B 、徐干 C 、陈琳 D 、山涛 E 、向秀

下列作家属于吴中四士的是( ce )

A 、王勃 B 、杨炯 C 、贺知章 D 、卢照邻 E 、张旭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BCD )

A.世称晚唐诗人李贺杜牧为小李杜。

B.“苏辛”是宋词“豪放派”代表北宋词人苏轼和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并称。

C.柳永是专力作词第一人。

D.我国文学史上“诗仙”指李白,“诗圣”指杜甫。

E.周邦彦是豪放派词人。

1. 言行的著作,《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2.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宣传自己以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开创私人办学先河,建立了中国古代

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3. 《宋史》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

4. 在孔子看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关系不可违。

5. 《逍遥游》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

指出大到高飞九万里的鹏,小到蜩与学鸠,或者列子,宋荣子等都是有所待而不能自由的。

第四讲 历史散文

1. 能继承中国历史散文传统,并有重大创新的历史文学,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这种新体例开创了我国纪传

体史学,也标志着我国传统文学的诞生。另一部中国历史散文名著是东汉班固的《汉书》,这是一部“包举一代”的纪传体断代史。

2.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纪传体。全书130篇,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组成。

3.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及思想家。其书人称《太史公书》,后称《史记》,为我国最早的通史。此书开创

了纪传体史书的形成。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 《垓下之围》主要写了三个事件:垓下绝唱---东城快战---乌江自刎。

第五讲 魏晋诗文

1.“建安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平,应瑒。

2.“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3.创作高潮:“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文学”---“永和文学”和“田园文学”

4.“建安风骨”:建安诗人们还发展了诗歌在抒情方面的优势,使内涵丰搏的思想内容与简短精致的艺术形成更加和谐地结合起来,诗歌的功能各加全面。面对动乱的社会和苦短的人生,诗人们大胆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形成了“慷慨悲凉”的时代风格,这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

5.“洛阳纸贵”:左思的《三都赋》

6.“田园文学”: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陶渊明,代表作:《饮酒》。

7.《短歌行》:抒写了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和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8.王粲:“建安七子”中地位最高。

9.全赋结构严谨,脉络分明,“忧”贯始终:第一段交代登楼之因,描写登楼所见之景,以及引起的思乡之情,

第二段写在城楼上遥望故乡,抒发强烈的思归之情,第三段写凄清暮色中的悲怆心情,表达怀才不遇之忧。

10.王羲之:被誉为“行书之祖”,代表作《兰亭集序》。

第六讲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是李白(诗仙)和杜甫(诗圣)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的传统,借描绘自然风光表现闲适隐逸的情趣。高适、岑参等人的边塞诗歌,描写边地奇异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物人情,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大志。

白居易、元稹等人继承古乐府精神和杜甫写实传统,提倡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诗风通俗易懂。 杜牧为晚唐七绝圣手,笔力苍劲,俊爽峭健;李商隐重在表现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诗风凄艳浑浊,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古体诗又称古风,对音韵格律的要求较宽,句无定数,篇章可长可短,能自由换韵。近体诗对音韵格律要求严格,故又称格律诗。

律诗有四联,分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也称腹联)和尾联。

张若虚与贺知章、包融、张旭等吴越文士以文词俊秀扬名京师,时称“吴中四士”。

《春江花月夜》是千载传诵的名篇,被誉为“孤篇盖全唐”。

《春江花月夜》在内容上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优美景色,并由此引发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探索,表达对游子思妇离别相思的同情。诗以“月”之升落为线索,随着月轮的升起、高悬、西斜与落下,描写场景发生变化,诗情也随之起伏曲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商隐诗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第七讲

宋词风格一般分婉约和豪放两派。

柳永是专力作词第一人,宋词在其手中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词于传统的恋情题材之外,或感叹人生失意,抒写羁旅行役之思,或描写都市繁华、山川风物之美,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

第八讲

宋元南戏与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唱、云、科三者构成了元杂剧表演艺术的核心。

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其中关汉卿被公认为是当时的梨园领袖,马致远被誉为“曲状元”。关汉卿是元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

王实甫所创作的《西厢记》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剧中莺莺、张生、红娘的可爱形象,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宝剑记》、《浣沙记》、《鸣凤记》三大传奇先后问世,标志着明代中期传奇创作的显著转变,传奇作家们对政治、历史和人生投入了巨大的热情,非常突出地提高了戏曲的思想水准与审美品格。

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在汤显祖影响下形成的临川派互相争论,互相促进,不断成长,这应当算作是中国戏曲观念空前活跃和戏曲创作空前繁荣的标志,也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大盛事。

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

汤显祖先后创作了《牡丹亭》(1598)、《南柯记》(1600)、《邯郸记》(1601),连同此前的《紫钗记》,合称“临川

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第九讲

话本开辟了小说创作的新局面,成为后世演义小说和白话小说的雏形。

明代文人创作的小说分为长篇和短篇,代表作有《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金瓶梅》(题兰陵笑笑生)等。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冯梦龙辑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以及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

乾隆年间产生的《聊斋志异》和《红楼梦》(曹雪芹),分别把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创作推向巅峰。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曹雪芹继承了《金瓶梅》的创作路线,并实现了一个更大的飞跃,把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把家族小说推上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该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为背景,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与婚姻悲剧为主要线索,表现了具有叛逆倾向的青年与封建传统思想的尖锐冲突。

优秀的古典讽刺小说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汝珍的《镜花缘》、公案小说《三侠五义》及《说岳全传》等。清末梁启超倡导“小说革命”,谴责小说大为盛行,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研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状》,这些暴露了晚清官场的黑暗,宣传社会改革。

第十讲

舒婷和顾城是朦胧诗的代表。

《一代人》:“黑色的眼睛”在这里有双重寓意:一是指这双眼睛曾经被“黑夜”所欺骗,所蒙蔽,一是指这双眼睛在被欺骗后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它在黑暗中渐渐培养起一种觉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它具有了全新的品质,最终成为“黑夜”的叛逆,成为“寻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征。

第十一讲

中国现代散文指“五四”运动以来的散文。19xx年,《新青年》4卷4号上刊登了七则“随感录”,都是短小尖锐、议论时政的文字,其中六则以白话写成,它们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散文的诞生。

30年代群众性的报告文学的涌现是左翼文艺运动的表现。而其成熟之作是19xx年夏衍和宋之的分别创作的《包身工》和《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贾平凹及其主编的散文刊物《美文》,最先亮出了弘扬“大散文”的旗号,他把敬畏和推崇散文体裁的纯粹,作为80年代散文“浮靡甜腻”的风气之根源,在散文批评中进行了一场形式革命。

余秋雨的后续散文集有《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和《千年一叹》等。

第十二讲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他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鲁迅的小说数量虽然不多,但他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则无可争议地成为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显示了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相结合的实绩。他的著述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第十三讲

一代戏剧天才曹禺在风华正茂之年连续创作出了《雷雨》(1934)、《日出》(1936)、《原野》(1937)、《北京人》(1941)、《家》(1942)等戏剧杰作。

鲜有当之无愧能够经得住时间检验的戏剧作品出现,老舍的《茶馆》是个奇迹般的例外。这部戏堪称中国现代戏剧乃至世界20世界戏剧当中的经典之作。

19xx年写的《日出》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文学的成熟。

相关推荐